第811章 未來

在這時代,有幾人是最富有代表性的。

王安石,在他心中,強國爲主,民爲輔。

趙頊也是這個心理,所以兩人見面,一拍即合,不過趙頊還要加上一條,強君權,君權纔是國家的象徵,所以有了制衡術。

王巨有點兒類似,但實際還是不同,在王巨心中,是以民爲主,只有國家儘可能的公正了,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擁護國家了,這兩者的地位,前者比後者甚至更重要。因爲宋朝不象是****,能看到許多先進的國家了,政府若是無能,讓百姓過着貧困的生活,那怕再封關閉國,早晚百姓還會得知真相,最終反對統治階層。但在宋朝,除了宋朝,還有那麼國家更富裕?因此這個公正比富裕都重要的多,也就是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實就不存在民與國的區別,因爲國是所有民的,所有民,則就是國。

不過三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個民,是全國所有的百姓。

司馬光與文彥博則不同,他們認爲國家是爲統治階層服務的,何謂統治階層,那就是包括皇帝,士大夫,權貴,這些人才能稱爲民,至於庶民……那就是****了。

王巨所譏諷的尊卑有序,其實也就是這個。

還有,黨可以代表國家,可以治理國家,但如何治理這個國家……以身作則!

如果治理這個國家,再加上一個官本位思想,那不叫治理,而叫統治,所以貪污受賄了,以權謀私了,中飽私囊了,安於享受了……那什麼也不要說了。

所以王巨對這個官本位思想十分排斥……但他隱瞞得比較好,因此看上去,與趙頊思想比較接近。

關健是王巨與王安石不同。王安石是比較強硬的,王巨是在不斷地妥協的……其實大夥兒都錯了,王安石是一直想用妥協來換取變法的成功,只是沒有找到好辦法去妥協。王巨的妥協是一個假像。在大方向上他根本就沒有妥協過。

關健是王巨就要下去了,看似要權利要信任要支持,實際對權利富貴一點也不留戀,越是在這時候,就如王巨纔回來所想的那樣。趙頊猜疑心越小,愧疚心越大。

關健是小程現在的地位比較低,先是一個妓子,後是一個小程,你們都想幹嘛?

這麼多關健……

好了,趙頊越說越憤怒:“與客攜酒,微薰梅花過,北風如刀。想當年,少年俠氣,立馬橫劍。賊敵竟折腰。

似水流年,風霜洗,雙鬢已蒿。作一閒人遊,十里赤練,如畫虹橋。

是你們那個人寫的?

作一閒人遊,這幾年大宋的變化,當真是容易嗎?即便一日閒遊,王卿也未必有那時間!”

李清臣等人心中在想,完了,完了。這是延和殿哪,皇帝這麼對着一個人大炮轟轟,還能有什麼好下場。

王巨說:“陛下,你是君……”

一個小人物。不值得你發那麼大的火。

趙頊這才停住斥責,向王震與黃履努了努嘴,兩人命令侍衛將小程拉到開封府大牢。

還不能立即處理,得讓小程供出幕後的主謀。

…………

幾十名官員莫明其妙,不過還是先後來到王宅。

按照制度,王巨將這二十幾個重要的大佬喊於私宅宴集。是不合規矩的。

不過王巨就要下去了,而且所說的皆是國政,王巨也就沒有那麼顧忌了。

王巨站在門口,一一將這些官員迎到宅中。

三省的宰執,六部的尚書侍郎們,兩個中書舍人,御史中丞黃履,還有一個張商英。如今銀行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至少不亞於中書舍人。

但不僅是如此,未來這批老傢伙在人世的不多了,因此大宋砥柱則是章張二人。

分賓主坐下,王巨先是拱了拱手說:“勞煩蔡公,勞煩諸位了。”

所以說階級無處不在,其他人只是一個諸位了,不過蔡確乃是名義上的一號首相,要刻意說一聲的。

瓊娘一一沏茶。

王巨伸手說:“請用茶。”

大夥呷了一口,王巨又說道:“給諸位介紹一個人。”

他手一拍,一箇中年人從裡面走了出來,王巨說道:“蔡公,他與你是同鄉,也是泉州人氏,名叫嚴維清,字子云。”

“見過蔡公,見過諸公。”嚴維清恭敬地一一施禮。

蔡確略略一拱手,算是還禮。

“蔡公,諸位,他剛從彼岸回來,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子云,你對諸公說說這個好消息吧。”

“諸公,彼岸在更遙遠的地方,陸續找到了兩個砂金礦,大約每年能收穫數萬兩黃金。”

張商英眼睛一亮。

“天覺,你想到了什麼?”

“如此,彼岸則可以向大宋提供更多金銀。”

“中的,爲了銀行司,彼岸的商賈將彼岸的金銀抽之一空,一度已經讓一些商賈對我產生了怨言。但彼岸百姓數量終是不多,只要在更遙遠的彼岸找到一些金礦,那麼只要從倭國帶回一些銀子,餘下貿易所得的金銀,幾乎就可以全部流通於我們大宋了。”

嚴維清是剛從彼岸回來的,但彼岸在美洲不僅找到了兩個砂金礦,還與一個部族產生了戰鬥,最後付數幾十名戰士的生命,將這個部族拿下,僅是從這個部族就收穫了近十萬兩的黃金,即便兩個砂金牀,一年產金量也超過了十萬兩。不過得少說一點,畢竟彼岸人口比宋朝這些大臣想像的要多得多。

而且隨着彼岸發展,鉅富不及宋朝,可普通百姓多比宋朝的百姓富裕,金銀需求十分大。並且隨着空曠的土地,以及刺激人口增漲的政策,人口膨脹的速度也比內陸要快得多,因此對金銀的需求,未來會越來越多。

這就沒必要說了。

但大夥眼睛全部亮了起來。

雖然銀行司表現不錯,可是那個隱患一直若隱若現,那就是金銀的不足。國家這三年變好了。金銀需求量也變大了。最簡單的,比如婚嫁,最少得用一些金銀首飾吧,一個四等戶人家婚嫁。就得要好幾兩金銀首飾。

說明百姓生活變好了,但這樣發展下去,有可能會成爲新的危機。

“因此這幾年,銀行司不得再印染絹交了,無論國家是否依然缺乏貨幣。直到隨着彼岸通過各種渠道,帶回大量金銀,使得金銀價格略略下跌時,國家纔可以利用賦稅或者其他形式,囤積金銀,準備印染新的絹交……但我估計,那最少得到十年後了。”

“我一直說賦稅的重要性,國家沒有賦稅收入,就無法運轉。但這個賦稅的作用,就是讓國家運轉的。以現在國家的收入。一旦平滅西夏後,必然在滿足國家運轉之後,還會產生大量盈餘。國家需要一些盈餘,以備不測。但如果學習隋煬帝那樣,於洛陽囤積了可供六十年的糧食儲備,那無疑就落了下乘。”

“因此,我以爲那就可以進一步寬民,而不是鋪張浪費……比如增加官員薪酬,或者增加冗官的數量,大修一些沒必的土木。這個寬民。則是進一步罷廢各種苛捐雜稅。這個我早講過了,但還有一個沒有講,那就是黃河,以如今的黃河。五十年後,河北河牀就會全部擡高,到時候朝廷不作爲,那就是改走淮河道。”

史上,金國入主中原,黃河改道。將金國弄悲催了。

“因此,那時候必須大力治河工了。治河工,不是將黃河約束到濟水那麼簡單,如果是這樣,我早就執行了。關於如何治河,我寫了一個策子,已經保存起來。按照我策子上所寫的,那會花很多錢,然而這些錢帛卻是不能少的,包括在西夏境內的河曲之地黃河兩岸,廣植樹木,保護水土不得流失。不過還好,拿下了西夏,可以從黃河的源頭治理了,至少可以從黃河惡化的源頭治起了。”

“但切記一條,可以募民,不可以役民,寧肯分階段的慢一點施工,不可以求迅速完成,隋煬帝的大運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大運河的興修,成就了唐朝的繁榮,卻造就了隋朝迅速滅亡,實際就是今天,我們大宋還在享受着大運河的福利。如果隋煬帝當時用募民,速度再慢一點,那會是如何?”

“我大約估計了一下,包括於沿河兩岸植樹造林,中上游興修水堰與蓄沙池,下游修建各種月堤格堤縷堤以及拓寬拓深濟水,還要修建運河,用之分水與泄水,最少得五年時間,長達十年,畢竟現在的黃河與各支流的水土惡化,已經超過了東漢之時。”

不過現在的水土惡化,又不及明清之時。

“一旦到了那時,國家才能稱爲小治呢……因此節流依然如此的重要。”

其實王巨就是交待後事了,平滅西夏後,我就離開宋朝了,以後宋朝該怎麼辦,王巨所說的正是這個。就象寫小說一樣,有一個大綱存在,就不會歪樓。

不是不能對趙頊說,而是到了那時,趙頊還能活着麼?

因此將這些重臣召集,到時候不管那個人上位,只要他這麼做,反對聲音就會很小。

章惇問:“太保,那個細絨棉找到沒有?”

“只是聽說了,但那邊太廣大,不大好找,如今還沒有找到,不過這個問題不重要。”

粗絨棉質地差,產量不大高,而且少棉多籽。但最少比種植麻葛桑強吧,並且織機已經漸漸在改進,想要更精美的棉布,大不了學習黎人了,裡面纏雜蠶絲混紡,如果織工精細,也不亞於大食那邊來的棉布。

這幾年,每年都從南方運來幾千萬斤棉花製品,調向了北方。

雖然木棉司失控了,但爲朝廷帶來的相關商稅收入,以及互市稅賦收益,甚至市舶司的抽解收入,也達到了一百餘萬貫。

而且南棉北調,同樣養活了許多人,甚至造就了造船業的進一步繁榮。

“當然,我還會讓彼岸尋找的,無他故,棉花的繁榮。糧食的高產,使得南北收入懸差越來越大,爲了未來,必須找到這種更好的棉花。用以撫平南北收入的懸差。”

“太保遠見,我不及也。”

“子厚,你也不必過謙,沒有諸位的幫助,我能做什麼?不過這次。彼岸也帶回來幾樣好東西。”

“哦。”

“過一段時間,它們就能運到京城。”

這一回帶過來的物種比較多了,有木薯,但那是放在南方種植了,只帶了幾個樣品來到京城,還有木瓜、蕉芋,這兩樣也只能在南方種植了。

還有向日葵,辣椒,花生,南瓜。佛手瓜、番茄,腰果等等。

共有二十一種雜糧蔬菜。

主要彼岸已經在美洲擴大了生存範圍,已經設置了九個安居點,遷徙了七萬多百姓過去,還有近兩萬名戰士。

那邊有許多部族,或者也能稱爲國家吧。

不得不派了許多兵力過去。

但與原來的相比較,那一邊氣候更適宜,土地更肥沃,特別平原之多,難以想像。

可就是到現在。彼岸仍避過了墨西哥灣那一帶,想要挑戰那個國家,沒有二三十年,是不行了。

甚至王巨打算撤到彼岸。親自訓練一些兵士,去對付那個國家。不是非得要對付那個國家,而是想修一道運河,不一定有巴拿巴運河那麼寬闊,如今也沒有那麼大的船隻,最大的不過一千幾百噸。一個差不多的運河,就可以使兩邊海洋得以溝通,這樣,才能開發更肥沃平坦的兩美東部平原地帶。

但因爲活動範圍增加,所以看到了許多當地土著人的食物,他們能吃的,宋朝也能吃。

大多數被帶了回來。

並且又找到了一些香氣濃郁的花卉,但那些花卉就沒有帶到宋朝來了,而是放在彼岸養殖,用於製造香水的。

這些用快船運回來的,並且在船上催芽,正好能稍稍搶過來種植時季。

可能它們沒有紅薯玉米土豆重要,不過可以做爲補充,還可以豐富蔬菜種類,其意義還是很重大的。

除了這些植物外,還帶回一樣東西。

看着它們,趙頊好奇地走了過去,連忙被王巨拉住。

正好,一個太監已經過去了,然後被噴了一口唾沫,大臣們冒冷汗,這個玩意兒看上去很萌,怎麼如此沒禮貌呢,如果剛纔王巨不將皇上拉住了,一口唾沫噴到皇上臉上,這可是在宣德門外,許多百姓觀看呢,那事就糟糕了。

趙頊也冒了冷汗,問:“王卿,它們叫什麼名字?”

“羊駝。”

“這個無禮的畜牲,看上去倒也美觀。”

“陛下,非是美觀,它有着極重要的意義。”

“何?”

“陛下,比如博奕,棋術差的人,只能做到對手走一步,自己應一步,棋術好的人,如果更差,就是應一步都做不到,因此就是這應一步,他都不能看到整個棋面。但棋術好的人,則能看到三四步,以及整個棋面。如果棋術更好,則能看到五六步,八九步,甚至十幾步。如果能看到十幾步,又能看到整個棋面,行了,絕對是一個博奕高手。”

“做事也如同博奕一般,做官更如博奕一般,普通的官員,連手頭眼下的事都做不好,又能談到什麼長遠計劃呢?但高明的官員,則能看到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因此先主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未出山,便三分天下。這是先主那時候力量太差了,如果換成曹孟德如此三拜諸葛亮,又對其信任重用,曹孟德又如何會有赤壁之慘敗。”

張商英忽然醒悟過來,他在後面說:“太保,這也是未來?”

“人無遠憂,必有近慮,其實指的就是要看到未來。”

“未來……羊駝?”範純仁糊塗了。

“如果說戰馬,不拿下西夏則罷,拿下西夏,以後朝廷會不缺戰馬了,不僅是騰衝馬,川馬、吐蕃馬,西夏馬,以及陝西與河東養着的一些馬匹,還能從遼國夾山與阻卜回鶻購買戰馬,同時彼岸還能提供一些戰馬。這次彼岸又帶回三四千匹良駒。不過它們是用大船裝載過來的,要稍後才能運到中原。”

“也不是皮毛與肉食,彼岸百姓數量增加,畜牧業也開始日漸發達。他們就可以向大宋提供大量肉類與皮毛,但問題還是西北的本身。西北水土在惡化中,一旦停下戰爭,百姓數量增加,必然又會迎來貧困的生活。故此。我將陝西路定爲推廣雜糧的重心地區,但漢人可以種植雜糧,那些羌人與蕃人呢?”

“國家不能再執行買安政策了,如果國家一味偏軟,反而會讓這些蕃人肆無忌憚,變得不好治理了。因此得授之以漁,想辦法讓他們生活變得好一點,所以臣推廣了定牧。但定牧還是不夠的,這個羊駝同樣是一個手段。陛下,你看。它們的毛地如此細膩,其柔軟保暖,勝過了羊毛數倍。因此一旦得活,並得以繁殖起來,其毛售價將可能是羊毛的數倍數十倍,則會使得一部分蕃人收入增加。他們生活變得富裕了,即便有兩三梟雄人物想要不詭,也不會有百姓跟隨他們謀反作亂了。”

其實飼養羊駝不容易,就象這批羊駝,在路上就死了近半!在王巨記憶中。****已經引進了羊駝,但還沒有大規模的養殖。

想要在宋朝大規模的養殖,得要很長時間了,同時還要陸續地從彼岸不斷地將羊駝帶回來。才能保障其推廣。但等到各部蕃人羌人人口增加,同樣得要很長時間了。

比如西夏,現在能有多少百姓?

但這是好事兒,不僅減少了平滅難度,未來還容易遷徙一些漢人過去定居。

用漢人來稀釋党項人的比例。

王巨又說道:“不僅是羊駝,臣還有其他的計劃。在唐朝時,涼州地區的葡萄美酒與毛毯,就名聞天下,但因爲戰亂與西夏的統治,這兩項產業皆萎靡不振了,另外要務必拿下居延海,只要拿下居延海,西可以與西域,北可以與阻卜,打通商貿關係,這些措施一一落實,整個西北地區貧困的局面就會立即改觀。西北也就正式被我大宋收入囊中矣。”

這纔是未來……!

但現在王巨也不用這些“未來”的什麼來驗證自己了。

這麼多天下來,王巨已經在邇英閣開講了九篇。

這些開講內容涉及面之廣,讓人驚歎萬分,而且其中的一些想法之遠見深刻,只能讓人嘆伏。

甚至趙頊下詔,將這些開講的記錄,一直封存起來,只有重臣纔有權利觀閱,以免得它們流傳到了民間,又流傳到了遼國或者其他敵對的國家。

觀禮結束,然後就是用這些新作物做宮宴了,真正的種籽一起催芽,船一泊岸,就立即安排人手種植下去了,不可能還帶到京城,那樣豈不耽擱了種植時間?

大家還是很開心的,要麼美中不足的,就是那個更好的棉花了。

李清臣忽然將王巨拉到一邊問:“太保,程頤,你打算如何處理?”

程頤被押到了開封府,開封府官員與御史臺官員聯合起來審問此案。

你說你冤枉的,沒有人相信了,不但如此,得交出你那個同夥,以及有沒有他人協助你策劃的。

然而小程比較強硬,比大蘇夠種,就是不承認,反而一個勁的啐罵王巨。

他也沒辦法承認啊,確實很冤枉啊……

這時候司馬光上了一封彈奏,一彈劾王巨不能隨便將一個有功名的大儒綁架。

二彈劾王巨不當蠱惑皇上,將延和殿當成菜市場,生生弄出一個鬧劇般的審問,延和殿是什麼地方?難道延和殿如今變成了各州縣衙堂了嗎?

三彈劾王巨心機深沉,這件事看似不合理,實際很合理,正是王巨選擇了小程,才讓大家相信。再用小程打擊廣大功勳老臣,甚至包括小小案,都是王巨一手策劃的。

說得……真的很對啊。

但問題是誰相信他呢?

司馬光上書後,也知道這個結果,他又說了一句,聽聞此事後,臣夙夜不眠,兩年後,大宋危矣。老臣知道王巨這個奸賊看到這份彈劾奏章後,必會對我打擊,臣自己兒回涑水去吧。

意思是王巨將西夏拿下來後,聲望達到了巔峰,那時候說不定就有反意了。

這太噁心王巨了,如果趙頊真的聽信了司馬光之言,那麼王巨出兵西夏,必然會對王巨有一些掣肘的動作,那樣王巨還想平滅西夏麼?

而且效果赫然,王巨看到這份彈劾書信後,不得不說了一句:“臣一旦去了陝西路,請陛下務必於潼關集結重軍把守,於關城之上,置放五十門火炮。”

潼關守住了,王巨就是手中有重兵,也不能東進了。

趙頊解釋。

王巨又說:“陛下,臣知道陛下對臣十分信任,但衆口難辨,如此,才能可以封住某些人的嘴巴。以後,同樣可以當成制度。不僅是西夏,未來還有遼國呢。如果再象五路伐夏,或者三路伐遼那樣,羣龍無首,各自爲戰,還會敗北矣。但將大軍交與某人之手,他一定是臣這樣的大臣嗎?如果其心叵測,那該如何是好?”

趙頊都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了。

然後王巨不顧趙頊反對,親自下令,興修潼關城,又於上面佈置火炮,又對趙頊說:“潼關主將,請於臣離開京城後,由李清臣選撥。”

爲何呢,李清臣也舊黨,與王巨關係不是很和睦,因此讓李清臣挑選潼關主將,絕對不會挑選親近王巨的主將。這樣才能將潼關扼守住。

趙頊遲遲。

實際在後宮中,高滔滔聽到這件事,眉頭也舒展開來。

但王巨於其說給趙頊聽的,其實就是說給高滔滔聽的,都這樣了,老人家,你放心了吧。否則自己去了陝西后,這些傢伙挑唆個不停,萬一趙頊有變,自己大事休矣。

這也能算是未來……!

兩人算是較上勁了,司馬光拿王巨無輒,王巨也拿司馬光無輒,人家修了資治,也算有功的,言者無罪乃是大宋的規矩,就算上書說了一些過份的話,他自己離開洛陽回涑水了,王巨又能拿司馬光怎麼辦?

甚至王巨想借此強行將洛陽這些耆老遣散,都沒有辦法做到了……

因此,王巨譏諷地問了一句:“始至今日,司馬光等人仍想將我踩死,想破壞我的伐夏大計,你讓我如何處理程頤呢?”(~^~)

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318章 資格第66章 長大啦第414章 粗人第290章 驚豔第738章 哭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31章 寬厚第166章 推官(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0章 潤筆費第318章 資格第701章 場務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133章 春回第823章 值第426章 楚懷王第81章 命案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423章 畫花第331章 寬厚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658章 海戰(中)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504章 放棄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263章 斬龍(下)第571章 貴人第20章 講道理第799章 不敢碰第307章 南方第560章 請功第206章 重諾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89章 高家第127章 好高第459章 空談嗎?第84章 鬧大吧(三)第778章 瘋了第582章 攔道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648章 海盜(上)第854章 囚籠(中)第78章 不合格第624章 縮影第853章 囚籠(上)第534章 小孩子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788章 酒語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09章 帶頭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259章 屹立(中)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816章 響第421章 新世紀第195章 **(上)第65章 拜節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433章 默契第656章 龍臀第828章 青丹谷第33章 愚者第661章 自曝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860章 堯舜(上)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32章 水與火第21章 朱鈔第630章 條件(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476章 鼓聲(下)第433章 默契第31章 幸運草第376章 共濟會第828章 青丹谷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405章 頂替第255章 分裂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391章 鬥將第837章 三明第538章 會戰(三)第620章 威名(下)第37章 魅影第801章 後手第370章 楊家將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1章 聯親
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318章 資格第66章 長大啦第414章 粗人第290章 驚豔第738章 哭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31章 寬厚第166章 推官(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0章 潤筆費第318章 資格第701章 場務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133章 春回第823章 值第426章 楚懷王第81章 命案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423章 畫花第331章 寬厚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658章 海戰(中)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504章 放棄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263章 斬龍(下)第571章 貴人第20章 講道理第799章 不敢碰第307章 南方第560章 請功第206章 重諾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89章 高家第127章 好高第459章 空談嗎?第84章 鬧大吧(三)第778章 瘋了第582章 攔道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648章 海盜(上)第854章 囚籠(中)第78章 不合格第624章 縮影第853章 囚籠(上)第534章 小孩子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788章 酒語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09章 帶頭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259章 屹立(中)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816章 響第421章 新世紀第195章 **(上)第65章 拜節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433章 默契第656章 龍臀第828章 青丹谷第33章 愚者第661章 自曝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860章 堯舜(上)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32章 水與火第21章 朱鈔第630章 條件(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476章 鼓聲(下)第433章 默契第31章 幸運草第376章 共濟會第828章 青丹谷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405章 頂替第255章 分裂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391章 鬥將第837章 三明第538章 會戰(三)第620章 威名(下)第37章 魅影第801章 後手第370章 楊家將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1章 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