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芒種

“吳公?”燕達奇怪地問了一聲,隨後不說話了。

如果是吳充從中作祟,郭逵肯定會猶豫不決的,在宋朝武將不值錢,那怕他一度擔任過西府副相之職。

不過王巨是士大夫,是文臣,所以吳充不便公開說,於是將這件事用詔書形式通知王巨。

瓊娘問了一句:“吳公會不會將熊公的兵馬調到瀘州?”

“這個不會,瀘山江南地區多山多林,蕃騎難以發揮作用。如果僅是指那五千川兵,從其他地區皆可以抽調。再說,熊公的兵力如今在雅州備裝待發,一個瀘州南方,一在成都府西側,兩相相隔遙遠。吳公就是有此意,在兩府便不得通過了。”

燕達忽然問:“吳公與少保有恩怨乎?”

王巨搖了搖頭。

如果說呂公著還差不多,至於馮京與吳充,王巨與他們有什麼恩怨,頂多略有些爭岐,但這豈不是很正常不過?

燕達終於想到了:“吳公反對用兵南方?”

“可能是吧。”

其實王巨也無所謂,如果這事兒發生得早,反對開邊大理的大臣們還能用此做爲藉口,阻撓自己。但現在箭在弦上,就是熊本的兵馬也要即將出發了。用什麼來反對?

是兵力傷亡過重嗎?

各地有反抗,陷入泥沼嗎?

用掉許多錢帛,勞民嗎?

都沒有,並且大捷在望,如何阻撓。

王巨這是擔心平定大理。他返回朝堂。會面臨的麻煩。畢竟現在吳充位高權重。不亞於當年的王安石。

但王巨擔心過頭了。

詔書確實是吳充發給王巨的,本質上吳充也確實對開邊南方不大感冒。以前豈不是很好嗎,如果再象唐朝時那樣,被南詔拖累那該怎麼辦?

不過王巨節節勝利,趙頊好功,吳充也不好明說。可這時候朝堂遇到了一個大麻煩,接到王巨奏疏,大家都知道大理基本上能收復過來了。本來大家對王巨用兵就不會懷疑,況且大理自己兒內部還搞篡位與分裂,如何是王巨的對手。

因此根據王巨送來的情報與地圖將大理分成三府,善闡城與大理城毫無疑問置府了,另外大理第三城建昌府同樣還保留着府的編置,餘下劃分爲十五州七軍五十五縣,若干羈縻州,羈縻州不問,這要等王巨將大理平定,才能得知羈縻州的數量。不過多也罷少也罷,反正不用朝廷委任流官。

但就是這些府州軍縣。要委任的流官數量也極其龐大了。

並且大理新近收復,對官員品德與能力要求額外嚴格,所以這麼多流官,讓吳充頭腫了。

最讓吳充頭大的,許多官員不願意去大理,這不象交趾,雖然同樣偏遠,而且天氣酷熱,可哪裡遷徙了大量內陸漢人過去耕作,容易治理。

但大理有多少漢人?

都是蠻人,聽說這些蠻人還十分剽悍,動不動就撥刀子你捅我一下,我刺你一下,這樣的地區如何治理?

所以正好接到歸來州反叛的消息,吳充沒好氣,將事件經過原原本本讓堂吏書寫下來,發給了王巨。

不過詔書發出去不久,吳充便病重去世了。

人死了,妖蛾子一起出來了。

郭逵犯下錯誤,先是貶官,趙頊怒氣還沒有消解,索性讓郭逵閒賦洛陽,並且派使責問郭逵,你爲何在邕州搖擺,又在富良江畔搖擺,並且不讓燕達與苗履乘勝渡江。

說的不算,得做出來纔算。

燕達成了此次王巨南下用兵中的第二號主將,可見王巨對燕達的器重,但燕達表現真的不錯啊。不但用兵厲害,如今廣南主力軍隊幾乎就是燕達練出來的,儘管那個實戰訓練頗有爭議。

郭逵被逼得沒辦法,於是在今年含含糊糊地說了一件事,是吳公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安南事以經久省便爲佳。

吳充弄出這句話,讓我怎麼辦?

正好吳充去世,趙頊也不好追究了。

然後在史上吳充的孫子吳儲與吳侔與“神仙”張懷素有來往,皆坐死,於是蔡條在《鐵圍山叢談》裡記載此事時,隱晦地書寫了一句:蓋逵承望相臣風旨,因致坐斃。事未竟,會吳丞相以疾薨於位,得不治。其後幾三十年,當大觀之初,吳丞相之二孫曰儲、曰侔者,以同妖人張懷素有異謀,皆坐死。一時識者鹹謂安南之役,天之所報雲。嗚呼!執事之人,主國家謀議者,可不謹哉!可不戒哉!

意思如果不是因爲吳充私心作祟,讓郭逵產生動搖,如何有那兩次搖擺,沒有那兩次搖擺逗留,就不會讓軍中產生大規模的瘧疾傳染,死掉那麼多軍民,更不會讓交趾繼續逍遙法外。

所以報應來了,報應到你孫子頭上!

當然,現在王巨還沒有聽到吳充這句話,甚至都不知道吳充已經病逝。

因此再問燕達,以便了解更多的情況,當真一輩子呆在南方不成?

雖然還是未問出什麼,但大約斷定吳充對自己用兵大理不滿。因此寫了一篇長奏。

奏中先說第一件事,李斯說,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

一座小山,輕而易舉便能用火藥將它炸燬,但能不能將泰山炸燬?一條小河,輕而易舉就將它堵塞,但能不能將長江堵塞?就象交趾李朝,一二三湮滅在歷史長河了。國家小了雖易治,但能長久嗎?

這說法也不對的,科技進步到一定地步,照樣在長江上修三峽工程。不過對於宋朝來說。是休想將長江堵塞了。

但這個意思還是正確的。國家大了,必然難治,可是綜合力量無疑就強了,也比較耐操了,就象後世,無論列強想瓜分中國,有沒有瓜分起來,如果不是慈禧這個老妖婆子。連半殖民地地都休想撈到,相反這些列強會陷入沉重的泥沼戰。如果國家不大,早讓倭國入侵成功了。如果國家不大,早讓美帝顛覆了。想一想中東那些小國家的命運吧。

況且得到大理,代價並不高。

第二件事便是這個歸來蠻,還望朝廷儘快解決。

爲何呢,它的西邊就是易溪等烏蠻部,雖然有一些地區實施了改土歸流,但許多地區因爲時間緊迫,不得不繼續羈縻。包括這個易溪部。

王巨經營這裡,便是爲了未來大理與巴蜀保留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不過左右皆是羈縻地區,因此這條通道實際很窄。

通道有多重要,一是未來這裡可能會有大量銅礦,並且已經勘探到一處銅礦。

二是商貿往來。

三便是軍隊能相互聯繫,書信消息能迅速送達。就象這份詔書,如果不是這條通道打開了,那麼最少得晚半個月時間,才能送到王巨手中。甚至他與熊本的聯繫都變得很困難。

如果讓歸來蠻與易溪等部聯合起來,隨時便將這條通道切斷,大理弄不好就成了孤懸的海外之地。

不過這一回用兵歸來蠻,一定要打探消息,謀定而後動,象王宣那樣用兵肯定不行的,八百對六千,還是匆匆忙忙地應戰,豈能不敗?並且能聚集六千兵馬,說明歸來蠻實際不可小視了。

不僅要立即用兵,還要狠狠地震懾,否則即便平定大理,瀘州地區仍動盪不休。

第三件事便是講到治理,動亂的根源不是普通的蠻民,其實許多蠻人地區普通的蠻民比漢人更可憐,他們不是民,而是奴,真正的根源便是這些蠻首,因此得想辦法改土歸流。例如象這次叛亂,便是一次改土歸流的大好時機。改土歸流了,其境也就太平了。

而且現在就有一個最好的觀察場所,王巨在廣南西路許多蠻區實施了改土歸流,讓京城派巡察官員下去看一看變化,與百姓的生活情況,就能看到效果如何。

然後將奏疏送走。

兩軍忽然變得很平靜。

“大瞟信(皇帝),宋軍分出一路兵馬自牟州南下,剿殺豪強,分配土地。”斥候稟報道。

“分出三萬兵馬,還有原先攻打秀山城的那幾萬宋軍也在剿殺豪強,分配土地,並且漸漸向最寧府方向轉移。”

“下去吧。”楊義貞看着地圖說道。

王巨這個改土歸流已經不算是一個秘密了,並且一度讓楊義貞感到很豔羨,以前大理各部強橫,也成了大理治國的一個弊病,只有象王巨這樣,以後才能做到真正治理大理。

不過他是學不來的,王巨是外來人,可以這麼做,而楊家是當地豪強,牽扯了更多的因果線(指利益關係),如果這麼做,即便環境許可,也只能引起更大的反抗。

現在就是一個機會,各部豪強多帶着丁壯來支持兩家了,支持高家的兵士與豪強們要麼被王巨擊斃,要麼關押起來,各地兵力空虛,正是改土歸流的好時機。

所以王巨讓姚麟帶着三萬兵馬,並且從戰俘中找出一些人做嚮導,又讓餘下戰俘兵共同做着民夫,押運糧草,並且許諾押運糧草結束後,就釋放他們回家了,另外還有一定的補貼。

當然,這只是普通的士兵,各軍的將領繼續關押着。並且押運糧草的還有來自羅殿地區的士兵,他們負責着監督。

三萬大軍力量雖強大,可是每天消耗是很驚人的。

姚麟帶着三萬兵馬,徐徐向南推移。

楊義貞暫時舒了一口氣,即便高家召喚了許多兵馬過來,各地仍有一些反抗力量,而大理面積太大了,即便一個威楚府與最寧府,王巨不折騰三四個月,都沒辦法做到真正改土歸流。

但因爲分出兩股強大的兵力,暫時宋軍對他構成不了威脅。

他在打聽宋軍的消息,王巨也在打聽他的消息。

楊義貞並沒有甘心束手就擒。正好大理多年來積攢了大量財富。於是楊義貞將這些財富拿出來。繼續從後方招募了大量士兵,在他厚金重賞下,包括偏向高家的永昌府各部又陸續派出大量士兵。

王巨聽了表示肉痛。

大理城中的財富都是錢哪,他現在最缺的就是經濟,現在卻讓楊義貞全部糟蹋了。

苗履看到王巨的表情,有點兒好笑,因爲這個計劃正是王鉅製訂的,不這樣。姚麟如何調轉方向,迅速進入永昌府境內?以後又如何順利在永昌府境內實行改土歸流?

但他不知道這個經濟,給王巨帶來多沉重的壓力。

並且也給章惇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王巨缺少經濟,還缺少糧草。

這個糧食除了從廣南那邊一步步運過來外,正好交趾旱季稻開始收割,於是王巨請求章惇支援。

怎麼辦呢,章惇只好發動百姓,將糧草利用富良江之便,運向大理。

關健是交趾境內並不是象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所想的那樣。依然有許多交趾原來的百姓繼續化身爲強盜,四處抄掠。但這些人作惡時間不長了。只要大理城之戰結束,王巨就用不着這麼多兵力,並且爲了就食之便,會將許多軍隊調向交趾!

時光一天天過去。

王巨的東路軍隊已經完全撤離了善闡府與秀山郡地界,轉移到了最寧府,這也意味着他們離主戰場更偏遠了。

姚麟的兵馬也正在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間苦戰。

或者這時候他能領會到當初燕達的心情,幾乎全部是山多林茂的場所!

芒種不知不覺到來。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特別是二十四季節,如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雨水則是降雨增多。驚蟄則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的冬眠動物。春分則代表着晝夜時間一樣,從這一天起白天時間開始變長了。清明則是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穀雨則是雨量充足,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古人說的風調雨順就是指這個,該落雨時落雨,該天晴時天晴。如果清明雨水多,穀雨則天天晴朗,這一年的夏收則完蛋了。

立夏則是夏天開始,小滿是指麥類籽料開始飽滿,芒種則是帶芒的麥類作物成熟。

芒種,收穫時季!

但這次的芒種與收穫無關,因爲大理的二四十時季,與中原截然不同。

它只是一個行動計劃的代號。

到了芒種,三路大軍齊齊行動。

“鑽了這麼久,終於到頭了。”姚雄說道。

其實若不用兵,無量山景色還是不錯的,說不定在某一個山洞還有一個神仙姐姐的雕像……

但用兵了,在這個地形裡無疑很苦逼,特別是許多山區,即便原先的大理,也無法直接管治,當然,這些部族也多不聽高楊兩家調動,因此各部都保留着一定的力量。

二十多天用兵下來,雖然將許多部族均分耕地了,但是宋軍陸續產生了許多傷亡。最讓姚雄氣憤的是,這一均分土地,對普通寨民是一件好事,但這些寨民仍不領情,甚至繼續反抗。

不過姚麟倒也沉得住氣,因爲王巨所做的這件事,即便當初宋朝平定巴蜀都不敢做的。但他也低估了宋朝某些士大夫的能力,就象李順王小波起義,宋朝平定後,張詠敏銳地默認了李順王小波的“均貧富”,也就是均分的耕地,爲各戶的耕地。由是這一地區百姓戶數激增,卻沒有產生嚴重的兼併。

張詠可沒有金手指的。

但王巨這麼做,難度確實不小,即便滅掉楊義貞的軍隊,還要用兵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勉強將大理平定。是勉強,許多地區王巨仍無能爲力。特別是那些以狩獵爲生,刀耕火種爲輔生活的部族,讓王巨如何均分耕地?還有一些部族過着原始共產的生活,只是極度落後,並沒有嚴重的兼併剝削現象,王巨如何均分?至於那些地形惡劣的地區,王巨更是束手無策了。

不過相對而言,南方肯定比北方大草原好,因爲各部族活動範圍終是有限,而非是象北方,那是真正的遊牧,用中原的這套制度,在這時代,根本就沒有辦法治理。

說完這句話,三軍開始行軍,翻過無量山,直指孟佑地區,目標,永昌府……不是,而是繞過永昌府,直指雲龍賧。並且這一行也改變了以前的做法,行軍速度變得很快,甚至爲了提高速度,讓所有押運糧草的戰俘與一萬戰鬥力稍差的戰士全部回去,戰俘將會立即解散,餘下的則繼續做爲後勤兵種,押運糧草配合王巨的主力軍隊行動。姚麟叔侄則帶着兩萬精銳戰士,以及少量乾糧,就開始迅速上路了。

另一邊的軍隊同樣憋了很久。

“哈哈哈,”苗授渡過大渡河,高興地大笑。

這幾年因爲王巨,他與劉昌祚一直在河北主持訓練邊兵事宜,錯過了許多戰功。

現在終於到了他大顯身手之時。

可能結果會讓他有點失望,因爲在大理西北各地,大多數兵力都讓楊義貞抽調到大理城了。

這兩路兵馬行軍消息,暫時還沒有傳到楊義貞耳中,他最關注的還是王巨這支軍隊。

瓊娘說道:“官人,要小心哪。”

“放心吧,今天是芒種,我是收穫麥子的,豈能有危險?”

若這算是麥子,那也是一個超級大的麥子了。

第373章 增兵第102章 蛋痛了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743章 逼第680章 黃雀(下)第317章 坐臥者第534章 小孩子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822章 是他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701章 場務第405章 頂替第659章 海戰(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504章 放棄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455章 存在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172章 贈馬第60章 拒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555章 和平派第656章 龍臀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843章 朔正第235章 孩子氣第370章 楊家將第793章 大捷(下)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731章 假像第822章 是他第577章 啪啪啪第594章 長子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279章 從龍功第821章 一家人第259章 屹立(中)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158章 請權(下)第61章 六拜(上)第7章 路窄第417章 請求第294章 倚仗第87章 鬧大吧(六)第244章 蕃奸第377章 平戎策第236章 不安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649章 海盜(中)第697章 芒種第336章 安靜第69章 泄密者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646章 長城(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485章 人樣子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128章 快活第235章 孩子氣第165章 推官(上)第658章 海戰(中)第629章 條件(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301章 等機會第62章 六拜(下)第351章 共妾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97章 胡鬧(下)第230章 都想第359章 聰明人第200章 動手第624章 縮影第472章 迷宮(中)第853章 囚籠(上)第472章 迷宮(中)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738章 哭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34章 小孩子第644章 長城(上)第605章 冒泡(上)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340章 悟空第753章 找骨頭(下)
第373章 增兵第102章 蛋痛了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743章 逼第680章 黃雀(下)第317章 坐臥者第534章 小孩子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822章 是他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701章 場務第405章 頂替第659章 海戰(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504章 放棄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455章 存在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172章 贈馬第60章 拒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555章 和平派第656章 龍臀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843章 朔正第235章 孩子氣第370章 楊家將第793章 大捷(下)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731章 假像第822章 是他第577章 啪啪啪第594章 長子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279章 從龍功第821章 一家人第259章 屹立(中)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158章 請權(下)第61章 六拜(上)第7章 路窄第417章 請求第294章 倚仗第87章 鬧大吧(六)第244章 蕃奸第377章 平戎策第236章 不安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649章 海盜(中)第697章 芒種第336章 安靜第69章 泄密者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646章 長城(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485章 人樣子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128章 快活第235章 孩子氣第165章 推官(上)第658章 海戰(中)第629章 條件(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301章 等機會第62章 六拜(下)第351章 共妾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97章 胡鬧(下)第230章 都想第359章 聰明人第200章 動手第624章 縮影第472章 迷宮(中)第853章 囚籠(上)第472章 迷宮(中)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738章 哭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34章 小孩子第644章 長城(上)第605章 冒泡(上)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340章 悟空第753章 找骨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