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天知道呢

“老苗啊,這些小崽子不知爲何人所用啦,”王君萬喝了一口燒酒道。

濃烈的酒香立即散發在醉人的春天氣息裡。

苗授略不悅,這可是專門給士兵療傷用的燒酒,而不是市面上所賣的那種飲用燒酒,王君萬也犯錯誤了,儘管錯誤很小。但他隨後又看着夕陽餘暉下的諸士兵,眼神有些歡喜有些憂。

幾萬保捷軍在訓練。

也許是章楶聽從王巨計策得功,或者是趙頊本人就對保捷軍十分重視,這幾萬保捷軍成功了,變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纔能有理由執行王巨謀劃的餘下裁兵精兵方案,到了那時候,軍費才能進一步節省。

因此朝廷撥給了鄭白渠諸保捷軍一萬把神臂弓,兩萬套鎧甲。

首先是武器,這個鑄造時間很早,王巨剛到京城,趙頊便下詔,讓陝西轉運使挪用陝西路的賦稅,先行給諸營保捷鑄造武器,再由內藏庫墊付給三司,實際就象前年的棉花,去年的蔗糖一樣。但蔗糖作坊並不是內藏庫的,內藏庫僅佔了一半契股,然而誰去管呢。但正因爲如此,沒有人在王巨經商上計較了,反正這些收入王巨基本都交給了朝廷,那還說什麼。

這個武器質量也勿用置疑,一是上面關注,章楶不時來過問,再者苗授領手,苗授如何,也勿用懷疑的,最後是諸將士輪流打雜工,要知道這些武器全部是他們在用,而不是給別人,他們本身就在監督。國家給了他們這麼多福利。甚至在王巨支持下,去年還繼續購買許多耕牛,西北局勢又一直不太平,不用想他們遲早會上戰場,武器好壞能不關心麼?

因此到了這時候。每一個人手中的武器也快差不多裝備起來了,還差一部分,那是在等神臂弓。

神臂弓現在只給了四千把,這個生產有些慢,花費也大,材料徵集同樣也困難。軍器監生產出來的肯定不止四千把,但又撥了一部分給了延州與秦州,但主要是秦州,因爲秦州王韶要開邊,同時王韶也招募了一些穩定的弓箭手。又有大量的屯田,在趙頊想法裡,哪裡將會是第二個正式保捷邊的聚集地。延州則是因爲綏德軍,但延州有種種缺限,首先是禁兵是輪戍制度,就是裝備了,下一年又不知輪戍到哪兒,蕃兵朝廷還有些忌憚的想法。也有保捷軍,不過這些保捷軍無法聚集,比較鬆散。一支無法聚集的保捷軍召集時就比較困難了。當然,這個趙頊也有些想法,那就是綏德軍大三川口的屯田與青澗城的營田。不過數量有限,只好據輕重撥下去。

實際這也是運氣,正好有了木棉司這筆收入,西夏又發起進攻。朝廷才撥了一筆不小的款子給軍器監,否則沒有了錢帛。王巨本事再大,也變不出器甲。

另外就是近萬套鎧甲。

餘下的鎧甲。也要等。不僅是鎧甲,還有神臂弓專用的箭,眼下一人只給了十支,然而到了實際戰場,最少每人得裝備五十支以上。這個也要等。

至於餘下沒有裝備鎧甲的那沒辦法,就是禁兵還有四成也只是布甲紙甲皮甲呢。

其他六成的恐怕還有近半鎧甲不合格,合格的也是那種笨重的舊式鎧甲。

因此這些器甲到來,簡直讓苗授喜出望外。

於是他與王君萬等人商議,又刻意去了長安,與章楶商議,那就是實戰式的演習。

一是爲了地形,戰爭中地形氣候因素極重要的,比如元蒙軍隊在平原上幾乎天下無敵,但到了大海與熱帶雨林地區,馬上就息菜了。

氣候問題不大,對付是西夏人,氣候差不多,然而地形不行,鄭白渠多是關中平坦地區,有丘陵,不過遠不及邊境地區,山陵密集。

其次就是實際練習。

Wωω_ttk an_co

幾個將領就春耕生產未到來時,將所有保捷召集,分成了兩軍,苗授與王君萬各領一軍,箭去箭尖,刀不開鋒,槍去槍尖,尖部醮紅墨,擊中算是受傷亡退出戰場,然後拉到山區實戰。

苗王二人各自不向對方透露作戰方案,這樣練一練,不僅練了軍隊,提前熟悉戰場,也訓練了斥候,攜帶糧草以及將領的指揮能力。

當然,還有一些兵士受傷的,不過現在僅是受傷,未來那可是直接關係到生死。

這個也是王巨的想法,王巨未走時說的,不過說得不多,包括他們對章楶的態度,同樣是王巨的囑咐。

拉練了十幾天後,幾萬保捷軍漸漸有了大模樣。

所以王君萬才說出這句話。

強軍僅是戰爭勝利的一部分,決定戰爭勝利還有許多因素,比如天氣地形,當時百姓支持反抗與否,後方供勤,國家財政是否健康,人心是否所向,有沒有權臣在後方掣肘,以及一個重要的因素,統帥之能。

如果換王巨來指揮,大家必然喜出望外。

如果換葛懷敏來指揮,那怕就是換韓琦來指揮,就是有了這支強大的軍隊,又能打敗敵人麼?打不敗,又幾乎全是步兵,那意味着什麼?覆沒!

不僅全軍覆沒,恐怕他們同樣也會步王珪、郭遵等勇將的後塵。

“想來不會吧,王明公還在朝堂呢。”姚麟說道。

若是朝廷派庸才來指揮,王巨會同意麼?要知道這幾萬保捷軍同樣聚集了王巨數年心血。

王君萬道:“雖如此,王明公官職太低,沒有話語權啊。”

也不能這麼說,王巨雖官位低,但受趙頊信任,又有軍事才能,至少在這上面還是有許語權的。

究竟如何,天知道呢?

…………

天知道呢?

有可能這段歷史只是時間長河裡的一朵浪花,但它真的很重要。

比如朱無璋的政策,朱元璋差了嗎。他的能力不比太祖差的。或者說殺貪官錯了嗎?其實也是借鑑了宋朝的弊病,宋朝士大夫那麼高的薪酬還不滿足,人人爲私,那麼何必用那麼多的民脂民膏養這羣貪得無厭的官員。所以低薪,所以殺貪官。

時間長河再過幾百年。同樣證明朱元璋政策是錯識的,反而內鬥在明朝更加重。

想一想漢唐的威風,再想一想後面的對內強橫,對外軟弱的歷史,能不讓人嘆息。實際起點就是這幾年。

熙寧三年的春天則是這個變化的起點。

春天來了,桃花還沒有開。桃樹依然是光禿禿的,但是那些褐色的樹枝上星星點點亮色,多少讓人感到那種暖意即將到來。

雖然王宅不小,卻以房屋爲主,綠地空間卻很小。於是窗戶的幾株桃樹也成了王巨家最大的亮點。

王巨讓瓊娘沏茶,然後看着眼前的兩個人,一個是章惇,一個是新貴,曾布。

春天到來,某些人所等的機會也到來了。

青苗法,故名思義,春荒之時發貸錢。秋收收貸錢。

但王安石準備籌集的青苗貸是一千七百萬貫,這個錢相對於宋朝經濟來說,並不算多。然而青苗法之來由,是針對農村青黃不接,大地主對百姓發放高利貸而去的,也就是對象是貧困農民。

想一想,一個富裕的國家農民能佔其中多少經濟吧。

如果原來對象是北方四路,那麼一路得發放四百多萬貫青苗貸。這個數字可能還不大清楚,還能換算一下。北方百姓多以麥粟爲主糧,一斗麥不過三十文錢。一斗粟不過十文錢,如果換成麥,則是發放近六億鬥麥,十七億鬥粟。

打算北方四路五千萬戶吧,那麼一戶全部放麥貸則是十二斗,放粟則是三十多鬥,宋朝內治還可以的,能放那麼多青苗貸嗎?或者再做一個比喻,整個宋朝的兩稅,高者不過五億多,中者是四億多,有時候災害大了,也有三億多。再看看青苗貸換算成麥粟後的數字!

放不下去怎麼辦?於是往城市裡放,往南方放。

好了,王安石與呂惠卿所承諾的不攤派,不擴大,一起不攻而破。

再說青苗貸本身的收穫,現在沒有,但在最高峰時,淨收入達到四百多萬貫,這是官府在經營,淨收入是四百多萬貫,毛收入可能會有八百萬貫。

八百萬貫,如果按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人民幣價值來計算,最少達到了四十億人民幣,按照宋朝此時人口,每人要攤派三十多元人民幣。請不要忘記了,這是在宋朝,一個落後的年代,可能全世界所有國家總稅賦不過兩億來貫。而且與銀行性質不同,銀行發放的對象是商人,企業家,它發放的對象則是平民百姓。

然而爲什麼王巨不推出更先進的銀行措施,只請問一句,貨幣呢?難道成立銀行,也以布帛爲貨幣嗎?

所以隨着春天到來,青苗法所產生的弊病越來越多。

來了!

這麼多漏洞,況且去年起在司馬光等人宣傳下,變法與呂惠卿就已經被醜化。如何不來!

先是範鎮上書,常平倉起於漢之盛時,賤則貴而斂之恐傷也,貴則賤而散之恐傷民。這就是常平倉的用意,糧賤了,國家出錢帛購買,提高糧價,提高農民收入,糧貴了,則將常平倉的儲糧賣出,調控糧價,打壓奸商的囤積居奇。表面上看是對的,實際呢,這個糧食儲存的損耗,範先生,你看到了嗎?然而正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頗迷惑人。

然後範鎮又說,而青苗者,唐衰亂之世忽爲,苗者青在田,錢估其直,收斂未畢,而必其償,是盜跖之法也。今以盜跖之法而變唐、虞不易之政,此人情所以不安。迺者天雨,毛地生毛,天鳴地裂,皆民勞之象也。惟陛下觀天地之變,罷青苗之舉。

右正言李常與孫覺接着上書,青苗法起初說是二分利,只試驗於河北陝西數路,不得抑配。然而提舉官則以多散爲功,包括京城都變成了三分利。然後強行抑配,不管需不需要這個青苗貸,第一等戶給十五貫,第二等給十貫,第三等給五貫。第四等給一貫五百,第五等給一貫。民間喧然,而王廣廉人等,則稱民間歡欣鼓舞,歌頌聖德。

這確實是事實,那麼當真一點都不好嗎。不久李定來了,他說是好的,然而同樣是事實,這個原因何在?

於是趙頊下詔,諸路常平、廣惠倉散給青苗錢。本爲惠恤貧乏,並取民情願,今慮官吏不體此意,追呼均配抑勒,反成搔擾。其令諸路提點刑獄官體量覺察,違者禁止立以名聞,敢沮遏願請者,案罰亦如之。

詔書到了中書。曾公亮與陳昇之感到不對,取詔,削去最後一句。

爲什麼要削。既然施行了青苗法,想不抑配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不變法,不斂財。

只能說詔書警告一下,讓各地官員不能做得太過份罷了。

然後到張方平。

張方平丁憂結束,迴歸朝廷。按例舉言臣二人,張方平立舉李大臨與蘇東坡。

李大臨與張方平交集不大。但與蘇東坡同爲開封府推官,蘇氏父子與張方平的關係那太深了。因爲蘇東坡,所以張方平順帶推薦了李大臨。蘇東坡本人現在顛三倒四,李大臨受過文彥博恩惠,張方平與這兩人交往,多少受了一些影響,而且王安石變法,確實弊病一大籮筐。所以張方平也上書議論了變法,但說得比較含蓄。

這讓王安石大爲不快。

趙頊以張方平爲宣徽使留京師,這個宣徽使分南北院兩個宣徽使,不常設,其地位在樞密使之下,幾乎與樞密副使想齊。是一個重職,不過張方平以前是參知政事,擔任宣徽使是綽綽有餘有了。

然而王安石因爲不快,便說:”此大除拜,若如此,必更致人言。不知陛下以此旌其功善爲,但憫其資歷?”

趙頊不好說,若無張方平,俺怎麼將韓琦弄下去,只好說:“但憫其資歷。”

ok!王安石立即道:“方平奸邪,人孰不知。恐如此除拜,無補聖政。陛下留方平甚不便,方平爲御史中丞,附賈昌朝之徒,誤仁宗賞罰甚衆,今留於內,於陛下何所補?但令羣邪更有宗主耳!”

趙頊不語。

但話就傳到張方平耳朵裡,張方平氣節很高的,當初不是附賈昌朝,而是不附范仲淹與韓琦,什麼慶曆新政,純粹是胡鬧。因此人家也自覺,俺還是呆在洛陽吧。

然後上書,說了一些青苗法不好的現象。

接着侯叔獻督促提點開封府界縣事呂景散青苗錢,呂景說開封數縣各有屯兵,沒有錢發青苗貸,於是條例司從陝西鹽鈔錢中抽出五十萬貫爲青苗錢,讓呂景發貸糧二十幾萬石,又發青苗錢十五萬貫。呂景逼得沒辦法了,只好上書,這麼多青苗貸抑配下去,民力不堪承負。

這件事的真相是侯叔獻是逼得太狠了,然而開封府二十多個縣,當真不能發放青苗貸,至少能發放一半數額下去吧。

不然何來的黨爭,兩方面都不好。

要命的是韓琦上書。

說王廣廉爲河北轉運使,儘管朝廷下了詔書,但繼續每借一千,令納一千三百,根本不是開始所說的抑兼併、濟困乏。又說,各鄉村每保須有物力人爲甲頭,雖朝廷說了不得抑配,可上戶不願意請貸,下戶想請貸卻貸不到,能貸到必難催納。雖然國家財政困難,只要陛下躬行節儉以先天下,自然國用不乏,何必興利之臣,紛紛四出?

然後韓琦又說了,青苗貸限於農民,爲什麼又放到城郭戶上了?

人家確實是十年首相,看看說得多有道理啊。

然而事實是韓琦多少家產了,一旦變法種種執行下去,韓琦得損失多少收入?

趙頊便將此奏示於兩府執政,說:“琦真忠臣,雖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謂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大約是強與之乎!”

wWW_ Tтka n_ ¢ ○

爲什麼趙頊會說出這番話,爲何變法,主要就是斂財,不然何來財政將那個黑窟窿填上,然後還要攢下大量錢財平滅西夏?

不說其他變法的手段,只說一個青苗法,有了它,若是王巨還繼續呆在軍器監,基本就能保持軍器監的花費,然後每年向軍隊提供無數精良的鎧甲武器,不用持續十年,所有將士盡數換裝!有了這個結果,當真不會提高宋軍的戰鬥力?

可是趙頊看到那麼多疏奏上來,以爲外面當真是天塌了,斂財雖好,若是斂得天下百姓揭竿起義,那就是適得其反了。

但趙頊卻不知道,這一示,那可不是一個好徵兆,示好,無疑保守派氣焰會更囂張,什麼法也不要變了。

因此王安石勃然大怒說了九個字:“苟從其欲,雖坊郭何害!”

皇上,你想要斂財啊,那還能顧得了坊郭?就是他們說的是真的,一等戶不過十五貫,一年斂三貫錢,若是三分利,不過四貫五,就這點錢他們能造反嗎?

至於五等戶,只是一貫錢,一貫錢只有七百幾十文,三分利不過兩百幾十文,能造反嗎?

Wшw▲ Tтkan▲ c○

這就是這九個字包含的意思。

只是王安石不好直接說出來罷了。

然而這確實有違青苗法之初的宗旨,包括曾公亮、陳昇之在邊上同樣說,青苗貸可以,但就不要在城郭戶發放了吧。

王安石無輒了,得,俺一不貪二不墨,所以變法,全部是爲了你皇上,連你也不支持我,俺何苦之,因此稱病不出,俺生病了,不能處理政務了。

老大搖搖欲墜,老二呂惠卿丁憂回家,老三韓絳嚇得不敢說話,下面一大羣小弟急了,因此章惇與曾布來到王家,找王巨想辦法。()

第37章 魅影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446章 下江南第72章 悲情第265章 朱序(下)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778章 瘋了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255章 分裂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816章 驚喜第165章 推官(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332章 水與火第629章 條件(上)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95章 第一躍(五)第577章 啪啪啪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8章 懷疑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610章 小道第767章 控訴第855章 囚籠(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200章 動手第530章 跑吧第351章 共妾第139章 投名狀第663章 老朋友第251章 地獄(上)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577章 啪啪啪第414章 粗人第824章 遲了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21章 朱鈔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55章 你不懂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177章 買撲第321章 松溪第764章 進京第23章 香玉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24章 縮影第625章 有過第613章 虯髯客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384章 《感事》詩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98章 遷徙第159章 錢哪(上)第358章 不可傳第449章 非急第116章 四告(下)第690章 正統第42章 爲難第476章 鼓聲(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794章 讓(上)第174章 有條魚第143章 柺子第283章 應戰(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60章 拒第356章 世襲第106章 捉他第366章 誣奏第816章 響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832章 慘第792章 大捷(上)第107章 盜版第392章 合資第715章 犧牲品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8章 高人第406章 來巧了第435章 嚇一跳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215章 希望第442章 法術第701章 場務第555章 和平派第82章 鬧大吧(一)第487章 歪樓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49章 海盜(中)第210章 謀事在人
第37章 魅影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446章 下江南第72章 悲情第265章 朱序(下)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778章 瘋了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255章 分裂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816章 驚喜第165章 推官(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332章 水與火第629章 條件(上)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95章 第一躍(五)第577章 啪啪啪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8章 懷疑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610章 小道第767章 控訴第855章 囚籠(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200章 動手第530章 跑吧第351章 共妾第139章 投名狀第663章 老朋友第251章 地獄(上)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577章 啪啪啪第414章 粗人第824章 遲了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21章 朱鈔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55章 你不懂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177章 買撲第321章 松溪第764章 進京第23章 香玉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24章 縮影第625章 有過第613章 虯髯客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384章 《感事》詩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98章 遷徙第159章 錢哪(上)第358章 不可傳第449章 非急第116章 四告(下)第690章 正統第42章 爲難第476章 鼓聲(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794章 讓(上)第174章 有條魚第143章 柺子第283章 應戰(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60章 拒第356章 世襲第106章 捉他第366章 誣奏第816章 響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832章 慘第792章 大捷(上)第107章 盜版第392章 合資第715章 犧牲品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8章 高人第406章 來巧了第435章 嚇一跳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215章 希望第442章 法術第701章 場務第555章 和平派第82章 鬧大吧(一)第487章 歪樓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49章 海盜(中)第210章 謀事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