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潑(上)

王巨沒有聽呂惠卿的忽悠,有一個司馬光做敵人,就吃不消了,何必得罪呂公著?

但趙頊被呂惠卿忽悠住了,便問:“呂卿,你說過這句話嗎?”

這話可真不能亂說,比如治鄭國渠的鄭國,治都江堰的李冰,修黃河的王景,那都是些在史書上得到很高評價的大臣。

呂公著拉攏人行,畢竟他是呂家子弟,門高望重,但吵架卻是呂誨司馬光乾的活,與他無關,意識到不好,道:“臣忘記了。”

王巨實在看不下去,道:“不管有沒有說過,或者是誰之錯,已經錯下說過了,再追究只能將事兒鬧得不清不楚,不過亡羊補牢,然後再立即賑災。”

說這些管用嗎?

趙頊便沒有再追問。

不過王巨說過了,隨着就後悔了。

自己說了,呂公著就會領自己情嗎?還不會領。

反過來呂惠卿便不會高興了。

所以王巨這時不願意呆在京城,大勢所在,會逼得每一個大臣,不是往東倒,就是要往西倒,想夾在中間,兩邊做好人,那根本不可能。最後結果不是做好人,而是兩邊都得罪了人。

於是王巨想了想,也退了下去,往後站吧,反正不管怎麼站,他都要站在最後一個位置。

大家開始商議賑災一事,然而扯來扯去,又扯到財政上了。

王巨有當無,無當有地聽着。

就在這時,他看到前面有一道冷凜的眼光射來。

王巨看去。看到一箇中年人。正用着十分不滿的眼神盯着他看。

關健王巨不認識哪。也無所謂,現在他還不打算進入,一旦進入,得罪的人會更多。

說了許久,大家散下,呂惠卿走了過來,道:“子安,你怎麼不明白?”

“吉甫兄。當初晦叔公說那句話時,當真針對我嗎?”

別忽悠,除了司馬光外,還不會有別的大臣認真地將俺放在心上。

“而且你又忘記了我的話嗎,團結多數人哪。”王巨又道。不要小看了呂公著,他影響力同樣非同小可。

“記住,眼下我只是一個小人物,你與介甫公纔是做大事的前臺人物,我纔是好心。”

王巨說的是他心裡話,因此說得理直氣壯的。呂惠卿無言以對了。

“對了,那個大臣是誰?”王巨指了指那個中年人道。

“程顥。叛徒。”

“程顥?”王巨奇怪了,自己什麼時候得罪過程勘。

於是他下值後立即找老師問。

“他不會吧?”

“恩師,說道德,我離恩師差遠了,恐怕這一世也必然辜負恩師教誨。但論識人觀事,恩師又不及我了。請相信我的判斷力,他真用一種很憤怒很不滿的眼神看我。”

郭氏在邊上說道:“大牛啊,他終是長輩,以後避開他就是。”

“但他爲什麼對我不滿呢?”

“前段時間程伯淳勸你恩師彈劾王介甫,你恩師未同意,他以爲是你在中間搗的鬼,大約因此對你不滿吧。”郭氏又道。

“這是個嶽不羣哪。”

“嶽不羣,這是什麼人?”

“一個故事裡的人物,很虛僞。”王巨道,程顥是嶽不羣嗎?也不能說他是嶽不羣,他還沒那本事做嶽不羣,所以他只做了呂公著的槍頭。用完了,就拉倒了,只好回洛陽再次教書。後來死了,文彥博覺得過意不去,於是主動替其寫墓表,說是明道先生。

現在成了御史,開始進投名狀了。

開始趙頊對他還是很感興趣的,畢竟二程、張載這些人在儒林中頗有名氣。

呂公著推薦,加上臺閣官員下了好幾個,也要補充臺閣官,於是將程顥與王子韶推薦爲御史。

王子韶很聰明地選擇了觀望,程顥卻一頭紮了進去,以爲大殿宏圖機會來了,連連呈奏章,論時務。

論什麼時務呢,主題思想就是要國家必須立王道,不能辭霸道。這個正志立起來後,“則邪說不能移,異端不能惑,故力進於道而莫之奭也”。

又說“既任君子之謀,而又入小人之議,則聰明不專而志意惑矣。”

而且喋喋不休,有一次一個近侍實在看不下去了,在邊上直接說:“御史難道不知道皇上到現在還沒有吃飯嗎?”

然後大程以爲自得,常常將這件事翻將出來。

實際真相是趙頊很是不滿意,否則一個御名在進言,近侍敢在邊上羅嗦嗎?或者說,若是相談甚歡,爲什麼不留大程下來一道進膳,在宋朝皇帝留近臣共同吃飯豈不是很正常嗎?

反正說也沒有說什麼,更不要提什麼治國之策了,就在哪裡王道霸道了,含沙射影攻擊王安石。或者隱晦說了,不能變法,用舊臣,將王安石他們弄下去,這就是王道。所以呂惠卿罵他是叛徒。

不過王巨因爲官職低,不大清楚這件事。

呂惠卿,也不要急,現在大程還不叫瘋狂呢,馬上就要撕開臉皮了。

一爲了投名狀,二王安石不倒下去,他如何得用哪,早晚會被王安石弄下去。

瓊娘在邊上道:“大郎,不過他學問確實不錯,寫的文章妾身多看不懂。”

“瓊娘,不用看他們文字的表面,只要記得幾個核心就行了,比如邵雍的象數學派,說句難聽的,就是教人如何占卦算命的學問,裝神弄鬼的法門。”

“巨兒,你太失禮了。”張載在邊上好氣又好笑地說。

事實也如此,不用將邵學想得那麼複雜,至於嗎。

王巨又說道:“然後再到周敦頤,他認爲太極創造了萬物。因此無極是天地背後的本體。那麼無慾則要做爲人類的本體。如此天地合德了。”

“存天理,滅人慾?”李妃兒道。在王巨薰陶下,一家人數學基礎一起上來了。現在又與張載碰到一起,馬上儒學也大有長進了。連李妃兒也表示了關注。

“也不能說他說的就是存天理,滅人慾,或者說他是溫和的存天理,滅人慾。其區別就是他將萬物劃成等級,人爲生靈之首。那麼人也分成聖人與凡人兩種。所謂的本體,是勸說大家象這個本體靠攏,但考慮到實際情況,不可能人人做到的。”

“我知道了,是勸,不是強行。”

“對,區別就是這個,與佛教差不多,勸人向善,感化人向善。而不是用屠刀逼着人去向善。因此無論有沒有欲,危害都不會大。”實際王巨好。還是宋朝官員好,對周敦頤都沒有當成一回事。只不過後人纔將周大先生捧出來的。現在周敦頤的那些學說影響還不及他的《愛蓮說》影響大。

“其實邵雍不能稱爲儒學,而是道學。周敦頤多少受到一些影響,又受莊子影響,說天下自無極而爲太極,太極分陰陽,然後分出來萬物。因此無慾是本體,迴歸這個本體,就能天地合德了。但他又說愛曰仁。不過提出了這個愛曰仁,那就說不清楚了。仁也是有,而非無,仁也是欲,而非是無慾。既要愛曰仁,那麼何來回歸無慾之說?相同的,佛家也在爲這個勸人向善而糾葛呢。”

郭氏在邊上聽得笑。

張載去在深思。

不要小看了王巨所說的,這些在古代真的很看重,將它們說清楚了,就可以當思想家儒學大師了。

“然後再到二程,二程對周大先生可能有些不齒,認爲他們的理論與周大先生無關,但真的有關係。他們說以經載道,這一點我是同意的。事實二程在治儒學時,吸納了大量佛老思想進去,也不拘於儒學這個範疇了。所以二程說,人心私慾,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滅私慾則天理明矣。也就是我說的存天理,滅人慾。那可能做到嗎,於是他們又從恩師的氣本說轉變,說氣就是理,又說萬物發展就是天理。但那樣,那個人不想過得更好?想過得更好,種種爭執便有了。於是又無法自圓其說,因此他們再次說儒家的禮就是天理,遵從這個禮,大家尊卑有序,天下就大治了。關健問題窮人也想富啊,富人也想當官哪,能不能守住這個尊卑有序?”

“那麼你恩師呢?”郭氏道。

“恩師有兩點,一是氣本說,萬物是氣構成的,比如水能結成冰,水又能化成蒸汽。我也在那本數學書提到過這一點,萬物都可以分成液體固體與氣體三種形式,只是溫度高低不同罷了,比如鐵,溫度高到一定地步,就成了鐵水,再高,就能化成氣了。所以恩師用這個氣本說,還歸人性,說人性與氣本一樣,無所謂善惡,之所以產生善惡,乃是後天教育引起的。其次恩師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去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是爲去聖繼絕學,而不是爲往聖繼絕學,不過意思差不多),以儒家的知識來治世,來出世。然後再到王介甫的,他更進了一步,提出學以致用。”

因爲王安石一些理論還沒有寫出來,王巨便沒有多評價了。

也就是這些儒學大師在互玩抄襲,也不再是儒學了,釋老法墨雜陽陰名兵,一起參研糅合進去了。

但爲什麼王巨對二程一直很痛恨?

實際二程與朱熹有很多理論還是有借鑑作用的。

然而他們最大的弊病,便是給這個民族一下子套上了一個大框框。所以朱元璋發揚朱熹理學,也不僅是他亂攀祖先,而且看到朱熹學問對愚民的幫助,對帝王統治的好處。到了清朝,更看到這種奴性百姓的利器了。

這纔是害人不淺的地方。

但是王巨沒有想到,這麼快大程就開始找他麻煩了。

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70章 楊家將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401章 十條罪第837章 三明第632章 右孫吳第398章 困惑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335章 高利貸第378章 新語第297章 胡鬧(下)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563章 羞侮第126章 捉婿第116章 四告(下)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859章 落幕第486章 買安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60章 拒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438章 求親第20章 講道理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291章 一扇窗第94章 第一躍(四)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219章 賀蘭硯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120章 上眼藥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214章 故人第356章 世襲第458章 胃口好第330章 餿主意第96章 放榜(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441章 火拼第622章 都在變第639章 八櫓船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84章 應戰(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31章 不過第648章 海盜(上)第212章 行歌第540章 春雷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58章 屹立(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435章 嚇一跳第20章 講道理第327章 錦囊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688章 歪理第712章 兩個半第646章 長城(下)第168章 坦白第640章 前世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7章 逆天西夏第401章 十條罪第297章 胡鬧(下)第561章 扯皮第20章 講道理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59章 錢哪(上)第805章 授業第294章 倚仗第415章 潑(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251章 地獄(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300章 一箭第404章 私軍(下)第837章 三明第284章 應戰(下)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394章 開始了第861章 堯舜(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570章 戲耍(下)第426章 楚懷王第397章 名額第358章 不可傳第536章 會戰(一)
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70章 楊家將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401章 十條罪第837章 三明第632章 右孫吳第398章 困惑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335章 高利貸第378章 新語第297章 胡鬧(下)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563章 羞侮第126章 捉婿第116章 四告(下)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859章 落幕第486章 買安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60章 拒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438章 求親第20章 講道理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291章 一扇窗第94章 第一躍(四)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219章 賀蘭硯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120章 上眼藥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214章 故人第356章 世襲第458章 胃口好第330章 餿主意第96章 放榜(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441章 火拼第622章 都在變第639章 八櫓船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84章 應戰(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31章 不過第648章 海盜(上)第212章 行歌第540章 春雷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58章 屹立(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435章 嚇一跳第20章 講道理第327章 錦囊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688章 歪理第712章 兩個半第646章 長城(下)第168章 坦白第640章 前世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7章 逆天西夏第401章 十條罪第297章 胡鬧(下)第561章 扯皮第20章 講道理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59章 錢哪(上)第805章 授業第294章 倚仗第415章 潑(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251章 地獄(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300章 一箭第404章 私軍(下)第837章 三明第284章 應戰(下)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394章 開始了第861章 堯舜(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570章 戲耍(下)第426章 楚懷王第397章 名額第358章 不可傳第536章 會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