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傾巢北上

一九三〇年,是李宗仁、白崇禧從海外歸來後感到最困難的一年,內憂外患,相逼而來,尤以一月的險象最爲突出。

當桂張聯軍攻粵受挫撤退返桂的時候,他們本想退保梧州,徐圖再戰,可是還沒有退到信都,粵軍已搶先一步,先把梧州佔領了。所以他們只有退向平樂。

在平樂,他們丟掉了護黨救第三路、第八路的名稱,恢復北伐初期的隊號,張發奎軍改稱第四軍,廣西境內有兩個軍,即第七軍和第十五軍,改編後戰鬥序列如下:

總司令李宗仁

副總司令黃紹竑

前敵總指揮白崇禧

第四軍軍長張發奎

第四師師長李漢魂

第十二師師長鄧龍光

第七軍軍長楊騰輝

第五師師長楊騰輝(兼)副師長雷飈

第八師師長樑重熙副師長謝東山

第十五軍軍長黃紹竑(兼)

第一師師長樑朝璣副師長黃鶴齡

第三師師長許宗武副師長黃韜

教導師師長(缺,由副師長樑瀚嵩代)

警衛團團長黃瑞華

當時在桂北,朱紹良率領的中央軍從賀縣進犯八步;粵軍由西江進犯梧州;湘軍由黃沙河進犯全縣;原來防守邕、貴、潯、鬱的呂煥炎又叛變投敵;而左右江則爲百色起義後的紅七軍、紅八軍所佔領。蔣介石以陳濟棠、朱紹良、何鍵三路大軍侵桂,真如泰山壓頂,勢不可當。在四面楚歌之中,李宗仁決定以白崇禧率第七軍及教導師在桂北對付朱紹良的入侵;由黃紹竑率第四軍第十五軍前往討伐呂煥炎。李宗仁駐賓陽居中策應。黃紹竑臨行,白崇禧對他說:“你先去對付呂煥炎,等我消滅桂北之敵後,再來幫助你同粵軍決戰。”黃唯唯,但後來竟不果行。

朱紹良率第六路“討逆軍”毛炳文、譚道源、張輝瓚各師由賀縣八步進入平樂,向荔浦進逼。白崇禧以教導師守荔浦,其餘部隊置於修仁以西。樑瀚嵩所統率的教導師於一九三〇年一月二十九日由荔浦進到慄木,擊退敵警戒線。次日到龍窩,又擊敗敵一團,再進到平樂對岸,卻遭到優勢的敵軍反攻而敗歸荔浦。

白崇禧爲了把平樂敵軍悉數引過灕江西岸,以利於聚而殲之,乃令樑瀚嵩率教導師再往佯攻。二月一日,樑再揮兵前進,在機幹橋擊退敵軍的一股小部隊。二日,蔣軍毛炳文師來攻,譚道源師又由左翼迂迴,樑瀚嵩以任務完成,且戰且退,回到荔浦。

白崇禧於二月三日到荔浦,知道蔣軍毛炳文、譚道源、張輝瓚三師分佈慄木、馬嶺、陽朔一帶,企圖進犯荔浦、桂林。二月四日,白崇禧下攻擊令:以楊騰輝率第七軍(缺一團)爲左翼,攻馬嶺;樑瀚嵩率所部及由賓陽呂煥炎部起義來歸的伍朝棟、韋恆心兩團爲右翼,攻慄木;黃瑞華警衛團攻擾陽朔,務須誘使大部敵人吸引到該方面。又電唐生明(唐生智之弟,唐生智反蔣失敗後,生明率部附桂)部由恭城進擾平樂敵後。白崇禧則親率第八師第一團(團長謝宗鏗)爲總預備隊。

二月五日,楊騰輝的左翼軍和樑瀚嵩的右翼軍一齊向敵進攻,兩路都獲勝利。六日,向龍窩、胡塘、平樂追擊,朱紹良部大部潰集龍窩,白崇禧指揮楊、樑各部合力猛擊一晝夜,殲其大半。二月七日晨,殘敵已悉數退過灕江東岸,向八步退走,桂軍分由平樂、大扒、長灘渡江追擊,楊騰輝部在英家圍繳一團敵械。二月十日,追擊各部隊在八步會合,朱紹良軍已敗退到信都、開建。二月十二日,白崇禧率第七軍到柳州,準備應援黃紹竑,那時粵軍正從梧州犯北流,情勢危急,白崇禧又將教導師調防桂平。在全縣方面的湘軍,知朱紹良敗退,遂不敢深入犯桂。

黃紹竑負責聲討呂煥炎,於一月九日由荔浦去柳州,他令第十五軍先發,第四軍跟進。兩部經由修仁、武宣到桐嶺,再分出桂平、貴縣。第十五軍許宗武師於一月十九日襲佔桂平,樑朝璣師襲佔貴縣。呂煥炎在貴縣幾乎被俘,倉皇逃歸鬱林固守。十八日,呂部守南寧的蔣武、張壽兩團,被反正的楊俊昌、覃興兩營長繳械。這樣潯、貴、邕均已克復,形勢大爲好轉。

勝利來得太快了,黃紹竑頭腦發熱,他竟分兵使用:第一,他只以十五軍許師監視鬱林,大部沿邕江東下,襲取藤縣,佯攻梧州。並分兵轉入撫河,斷昭平、蒙山粵軍的歸路。復以第四軍分略欽、廉,轉進高、化。這一招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粵軍從撫河退集梧州後,發現黃紹竑手中兵力不多,容蒼路上(從梧州至鬱林)幾乎無兵防守,而許宗武又久攻鬱林不下。陳濟棠瞭解到這些情況,遂令蔣光鼐師佔領藤縣,並以蔡廷鍇、餘漢謀、香翰屏三師沿容蒼公路前進,企圖解鬱林之圍,收內外夾擊之效。黃紹竑見敵勢披猖,乃急調第四軍由高州進入容縣楊梅,意欲阻止粵軍前進,但四軍未到,敵已過容縣,不得已退到北流阻止,以免粵軍與鬱林呂部會合。第四軍和第十五軍兵力分散,都是從桂平、武林、高州等處遠道而來,兵力疲憊,陸續增加上去。從二月十三日到二月十六日,和粵軍餘、香、蔣三師(蔡廷鍇師在容縣)血戰四晝夜,第四軍和第十五軍終於失敗,而且敗得很慘。事後黃紹竑在《五十回憶》作自我檢討時說:“北流的戰敗,關係於我軍的氣勢太大了!事後自然有好些人埋怨我指揮失當。”批評黃紹竑最厲害的是白崇禧和張發奎,說他沒有集中兵力使用。

第四軍在北流會戰中損失奇重,從兩個師縮編成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三團,以吳奇偉、薛嶽、韓漢英分任團長,由於桂軍那時只守着桂平、貴縣,與粵軍隔江對峙,爲開闢經濟來源,乃由李漢魂率第四軍這三個團出靈山佔北海,到時派楊德昭爲財政處長。直到四月二日,全軍始調歸與桂軍一同進入湖南。

原來在一九三〇年初,白崇禧、黃紹竑分別在桂北、桂南苦戰的時候,華北局面醞釀着深切的變化,一個波瀾壯闊的反蔣聯合陣線正在逐漸形成。一九二九年這一年,李宗仁、馮玉祥、張發奎、唐生智都受到蔣介石的致命打擊。唯一得以保存實力的,只有閻錫山。一九三〇年一月起,閻錫山看到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紛紛北調,集中在徐州、蚌埠,並在河南駐紮重兵。十分明顯,蔣介石下一個打擊目標就要輪到他的頭上了,他必須有以自處之道。

在一九二九年,西北軍兩次反蔣戰爭中,蔣介石爲了拉攏閻錫山,曾給閻的親信趙戴文以監察院長和楊兆春以內政部長的高位。但自蔣介石先後敉平石友三、唐生智的反蔣戰爭以後,閻錫山終有脣亡齒寒之感。唐生智於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舉兵反蔣時,曾與閻錫山信使往還,相約共同發動,閻錫山曾給唐五十萬元的軍費,及唐失敗,閻氏亦自知不免。以一九三〇年二月十日,閻氏電蔣介石逼其共同下野爲開端,自是蔣、閻之間開展了一場電報往還的論戰,這是閻錫山公開反蔣的序幕。二月二十八日,閻錫山到建安村把扣作人質的馮玉祥接到太原,與各方代表廣泛磋商,決定聯合反蔣的政治軍事進行步驟。一向派在西北軍工作的李宗仁、白崇禧的代表麥煥章、潘宜之、黃建平三人也參與其事。馮玉祥於三月十日由太原秘密回到潼關,部署一切。馮玉祥並派戈定遠去香港,請汪精衛北上共商大計。此外,馮玉祥又函鄒魯,盼與西山會議派各同志合作倒蔣。三月十八日,馮玉祥的西北軍開出潼關,佔領洛陽,中原大戰自此啓幕。

困處廣西一籌莫展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張發奎聞訊發出通電,推崇閻、馮領導反蔣。電文有云:“黨國破碎、民苦流離,推原禍始,皆介公一念之私,有以致之。故介石一日不去,則整個的黨,統一的國,一日不成……百川先生,公忠謀國,普海風從。定戰止爭,匪伊人任。宗仁等再思籌思,唯有請百公爲全國陸海空軍總司令,總攬軍權。煥章、漢卿兩先生,黨國干城,勳勞夙著。敬推爲副總司令,夾輔百公,藉以促成整個的黨,統一的國,早日實現。”

經過各方代表會商,三月十五日,原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的將領五十七人,由鹿鍾麟領銜發表通電,擁戴閻錫山爲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爲副總司令。四月一日,閻錫山在太原就職,馮玉祥在潼關就職,李宗仁在桂平就職,唯張學良沒有表示。閻氏並發表李宗仁爲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出兵攻湘鄂;馮玉祥爲第二方面軍總司令,由潼關向河南進攻;閻錫山自兼第三方面軍總司令,指揮河北軍事;石友三爲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由河南攻山東。這一次反蔣戰爭,雙方動員之衆,範圍之廣,影響之大,以及人力物力所受的損失,遠遠超過北伐戰爭,容在後面再爲補充說明。

北方反蔣戰爭既發動,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乃在南寧舉行會議(黃紹竑因在左右江指揮樑朝璣師與紅七軍、紅八軍作戰不及參加),決定作戰方略,大家認爲廣西現有兵力不多。爲了要與馮、閻會師中原,只好放棄廣西,全軍北上,進攻湖南,直取武漢。後方一些戰略據點,派幾個司令(南寧衛戍司令韋雲淞、柳慶警備司令韓綵鳳、都武遊擊司令陸福祥、百色遊擊司令岑建英、欽廉各屬司令林俊廷)指揮地方團隊去維持。

李宗仁爲了集中兵力,於一九三〇年五月二十二日放棄了桂平、貴縣,主力向柳桂方向北上,粵軍乘機進佔潯貴,前鋒一度進至賓陽黎塘。後來陳濟棠誤以爲桂張軍又要攻粵,立刻將在廣西的部隊全部撤到北江佈防。而留下梧州、鬱林、桂平一帶交給呂煥炎部駐紮。

第一方面軍分兩批進入湖南,因黃紹竑尚在右江未回,所以決定由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率領第四軍、第七軍、第十五軍先行出動。李宗仁又將這三軍分爲兩路:張發奎率第四軍及第十五軍樑朝璣師由桂林出全縣;白崇禧率第七軍及第十五軍許宗武師由平樂出龍虎關。約定兩路軍到達零陵後,一同向衡陽推進。

五月二十七日,湘軍唐生明率部參加第一方面軍,李宗仁編爲第八軍。湘軍劉建緒師遂不敢抵抗而節節敗退。是時蔣介石令江西魯滌平部入湘來援何鍵,魯部纔到贛湘邊境,第一方面軍已不戰而得衡陽。

此時白崇禧令第四軍向醴陵,第十五軍向淥口、株洲,第七軍向衡山、湘潭前進。六月一日,蔣軍朱紹良部開抵武漢,兼程赴湘。二日,夏鬥寅、錢大鈞兩部趕過長沙來救湘潭,而湘潭已先一日被楊騰輝軍佔領,雙方遂展開激戰。此時第十五軍樑朝璣、許宗武兩師,果敢機敏,於六月三日夜偷渡淥口,一鼓而擊潰淥口與株洲之敵。湘潭敵軍聞變,即倉皇退卻。楊騰輝乘勝追擊。六月五日,進入長沙,朱紹良、夏鬥寅、錢大鈞各部皆北逃,何鍵率部逃往湘西。六月七日,第四軍與魯滌平部激戰兩晝夜,卒將其擊潰。六月八日,白崇禧率第七軍佔領岳陽,前鋒進入湖北,第四軍同時佔平江,克復武漢已在指顧間。

第一方面軍以不可阻擋之勢攻入湖北,馮玉祥的第二方面軍正由許昌追擊何成浚部,南北反蔣軍夾擊武漢的形勢已經形成。馮玉祥將西北軍主力過早東移,停止了平漢線的攻勢,因此貽誤了戰機。而從粵漢路北上的粵軍,趁黃紹竑率領的桂軍後隊尚未依照原定計劃跟進衡陽的關鍵時刻,於六月十日乘虛進入衡陽,把桂軍前鋒和後隊切爲兩段,兩湖戰場的形勢爲之完全改觀。後來有戰略家作出評論說:假使南戰場白崇禧佔領嶽州直指武漢的時候,北戰場馮玉祥的西北軍能互相呼應,密切配合,則中央軍首尾難顧,勝負之數,確實未可知也。

黃紹竑爲什麼也貽誤戎機呢?一句話:自私觀念在作祟。黃紹竑沒有參加四月的南寧會,對放棄廣西、全部入湘北上的做法理解得不夠,他還幻想長期保持他的廣西省政府主席的地位。這就是說,他沒有全局觀點,從而遲遲其行,坐失時機,黃紹竑所率的樑瀚嵩教導第一師和黃旭初教導第二師前後出發,如果樑師儘速先行,則如期跟進衡陽是沒有問題的,但黃紹竑的決心把它耽誤了。黃旭初因爲在香港療傷數月,到四月初纔回到廣西。他帶的那一師人於五月二十九日才由修仁出發,經龍虎關向零陵前進,他到零陵時衡陽已被粵軍佔領。黃紹竑以僅有兩師人,兵力單薄,獨力不能把衡陽奪回,乃電李宗仁:請回師擊破粵軍,再行北進。李宗仁、白崇禧正在考慮北進武漢還是回師救黃的時候,恰巧接到汪精衛從香港來電:“據戈定遠面告,馮玉祥要進軍武漢,請桂、張兩軍仍回兩廣。”白崇禧把電報交給張發奎,說:“現在聽老兄一言決定。”張向華說:“如果回師擊敗蔣、蔡兩師,就可以直取廣州,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於是決定回師。後來證明這是一項錯誤的決定。

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率前方部隊回到衡陽附近,在耒陽召開會議,黃紹竑也從常寧趕來參加。大家都以爲蔣光鼐、蔡廷鍇憑堅固工事扼守衡陽,不易攻守;又值湘南饑荒,軍食成爲問題。決定全軍從常寧以北渡過湘江西岸,據守祁陽、寶慶一線休整,俟渡過荒年,再圖進展。在大軍轉移的時候,衡陽守軍忽向熊飛嶺挺進,大家又翻然變計,以爲蔣、蔡守住衡陽,不易攻堅,他們傾巢而出,正是打擊他們的有利時機。李宗仁在洪橋召開會議,竟認爲乘勢反攻奪取衡陽,比消極退守爲有利。他們完全忽略了桂張軍具有這樣一個特點:前進則氣盛,攻無不克;而退卻則氣餒,戰意消沉。並且時當盛夏,溽暑遄征,長途行軍,士氣疲憊。如此一支軍隊,是不能與蔣、蔡的生力軍對碰的。

七月一日,李宗仁下令總攻,白崇禧指揮第四、第七兩軍和第十五軍爲左翼,黃紹竑指揮兩個教導師爲右翼,在洪橋北面的五塘,雙方遭遇展開大戰。第一日,左翼各軍逐步推進,看來情況頗爲順利,可是到了次日,情形變了。許宗武師先退下來,白崇禧嚴令第四、第七兩軍穩住陣腳。幾經衝鋒,傷亡慘重。第四軍副師長李漢炯、第七軍第八師師長樑重熙相繼陣亡。儘管擊斃對方猛將張世德,但全線卻敗下來了。白崇禧連忙派聯絡員去通知黃紹竑,下令退卻,自己則與李宗仁、張發奎一路經東安倉皇退回全縣。

不知怎樣,白崇禧派出的聯絡員竟沒有到達黃紹竑的指揮所。右翼方面,因不是敵人主攻方向,戰況一直無甚變化。但從七月二日九時起,已聽不到左翼的槍炮聲,黃紹竑十分詫異,忙派聯絡員前往打聽,才知道左翼早已退卻了。經後來瞭解,右翼所以得不到左翼的消息,是因爲白崇禧派出的聯絡員,在半路問一軍官:“黃副總司令在哪裡?”那位軍官答覆不知道,並且說:“想早已退卻了。”因此誤事。

那時,黃紹竑探悉,劉建緒指揮的追擊軍,已到常寧的白水市,向零陵挺進。黃紹竑急令右翼軍向祁陽撤退。在一晝夜之間,走了一百八十里。黃紹竑於次日黃昏到達祁陽,而敵人也過了熊飛嶺,距離他們不到二十里。黃氏胡亂吃了一點東西,當夜渡過湘江南岸,向零陵急退。七月四日下午三時,黃紹竑到零陵城,得悉敵軍已由白水市追擊而來,離零陵也不過三十里。零陵城裡到處擠滿了從前方撤退下來的軍隊,像一羣醉漢似的,東歪西倒。他們經過四晝夜的作戰和潰退,已失掉了組織性和紀律性,任何人都不能指揮他們了。

次日,黃紹竑趕到全縣,方得與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相見。大家在湘山寺晤敘一堂,恍如隔世。對此次第一方面軍未能與馮、閻會師中原,深表遺憾,不禁感慨萬千。張發奎在總結戰況時,對黃紹竑未能依照計劃,率後衛部隊如期佔領衡陽,給粵軍鑽了一個空子,這是此次失敗的主因。因此嚴厲地批評了黃紹竑。黃紹竑自北流之敗,已受譴責。此次衡陽受挫,第四軍幾乎散夥,只剩了十分之三,所以對黃紹竑更加不滿,黃自知不諒於張發奎,頓萌退志。

七月五日晚,黃紹竑與白崇禧夜宿湘山寺,久不成眠,因對白崇禧說:“我覺得這幾年的內戰是太無謂了!對國家有什麼益處?於自己又有什麼益處?我決心退出這個內戰的旋渦。”

白崇禧深知黃紹竑處境困難,安慰他說:“這幾年來的內戰,是蔣介石強加於人的,無論怎麼說,總不是我們挑起來的。至於一個人的進退,自己應有權決定,但你與德公久經患難,一旦離開部隊,恐會動搖軍心。”黃紹竑纔不堅持下去;但後來又故態復萌,終於在八月三十一日以“馬”電致蔣介石,要求和平息事,這是黃紹竑脫離所謂“桂系”的起點。

白崇禧攻浙滬前夕的軍事形勢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裁兵不如實邊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對白崇禧出任參謀長的商磋赴粵療傷改別字蔣介石在受降問題上的錯誤決定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桂軍在滬戰中傷亡慘重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有職無權的國防部長“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汪、蔣聯手,反對李、白掌滬軍政大權,指揮龍潭戰役前方將士奮戰,白家壽宴鋪張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揮兵入浙江,勢如破竹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桂張軍合力攻粵失敗領兵入北京的華南第一人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放棄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傾巢北上對白崇禧出任參謀長的商磋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兵不血刃,進軍上海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白崇禧兩電蔣介石,促恢復國共和談,黃紹竑赴香港晤中共代表勸唐生智參加革命行列掌滬軍政大權,指揮龍潭戰役參加北伐學生軍李宗仁赴美就醫,白崇禧應邀到渝解釋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蔣介石爭取白崇禧入京毛澤東認爲對白崇禧不可視同一律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白崇禧反對蔣介石的整編計劃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下野文告出了問題汪、蔣聯手,反對李、白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兩廣在胡漢民掩護下仍與南京對立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兵不血刃,進軍上海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先鄂後贛的北伐戰爭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出衆的穆斯林後裔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白崇禧不願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李宗仁參選是美國中途換馬的體現桂張軍合力攻粵失敗裁兵不如實邊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蔣介石在下野前的佈置“第二次北伐”汪、蔣聯手,反對李、白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第二次北伐”被委任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猛力批評“官邸作戰會報”的指揮辦法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參加北伐學生軍“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裁兵不如實邊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第二次北伐”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汪、蔣聯手,反對李、白百色禁菸起兵變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第二次北伐”兩廣局勢的變化參加北伐學生軍“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白崇禧兩電蔣介石,促恢復國共和談,黃紹竑赴香港晤中共代表後 記
白崇禧攻浙滬前夕的軍事形勢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裁兵不如實邊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對白崇禧出任參謀長的商磋赴粵療傷改別字蔣介石在受降問題上的錯誤決定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桂軍在滬戰中傷亡慘重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有職無權的國防部長“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汪、蔣聯手,反對李、白掌滬軍政大權,指揮龍潭戰役前方將士奮戰,白家壽宴鋪張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揮兵入浙江,勢如破竹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桂張軍合力攻粵失敗領兵入北京的華南第一人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放棄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傾巢北上對白崇禧出任參謀長的商磋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兵不血刃,進軍上海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白崇禧兩電蔣介石,促恢復國共和談,黃紹竑赴香港晤中共代表勸唐生智參加革命行列掌滬軍政大權,指揮龍潭戰役參加北伐學生軍李宗仁赴美就醫,白崇禧應邀到渝解釋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葉琪之死使聯川計劃受重大打擊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蔣介石爭取白崇禧入京毛澤東認爲對白崇禧不可視同一律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白崇禧反對蔣介石的整編計劃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下野文告出了問題汪、蔣聯手,反對李、白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兩廣在胡漢民掩護下仍與南京對立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兵不血刃,進軍上海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先鄂後贛的北伐戰爭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陳銘樞的計劃和兩廣的對策出衆的穆斯林後裔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白崇禧不願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李宗仁參選是美國中途換馬的體現桂張軍合力攻粵失敗裁兵不如實邊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蔣介石在下野前的佈置“第二次北伐”汪、蔣聯手,反對李、白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第二次北伐”被委任爲東路軍前敵總指揮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猛力批評“官邸作戰會報”的指揮辦法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參加北伐學生軍“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裁兵不如實邊去臺北給蔣介石勸進,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第二次北伐”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逮捕韓復榘與臺兒莊大戰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汪、蔣聯手,反對李、白百色禁菸起兵變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徵湘任務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第二次北伐”兩廣局勢的變化參加北伐學生軍“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白崇禧兩電蔣介石,促恢復國共和談,黃紹竑赴香港晤中共代表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