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司徒雷登曾往訪蔣介石,表面上是探詢蔣介石對於主席所提八項條件的意見,實際上,是想了解蔣介石有無定下他的下野日期。但蔣氏對於個人進退問題諱莫如深,不肯表示,這使司徒雷登非常失望。
十五日,司徒雷登派傅涇波在晚上去傅厚崗密訪李宗仁,告以蔣介石尚待決定是否下野,李宗仁應速做準備,前往漢口與白崇禧會合,俾造成一種態勢,逼蔣早日下臺。美使館已查悉蔣介石對李宗仁有暗殺佈置,因此司徒雷登大使已把他的四引擎座機從上海調到南京,一旦時機成熟,將使李安全離開南京。十八日,李宗仁派程思遠飛漢口,把這一訊息告訴白崇禧,白氏說:“張軫與劉伯承有聯繫,促我們武漢儘快有所行動,時機迫切,不容稍緩,恐怕我們不能等候德公來到了。”那時白崇禧左右有李品仙、夏威、李任仁、劉斐、邱昌渭、韋永成、張任民、劉士毅等。此外,白崇禧還在漢口黃陂街永利銀行樓上招待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地方高級幹部周天賢、冠永吉、劉先雲等十多人,他們都對白崇禧提出的“謀和備戰”主張給予強力的支持。
十九日,蔣介石瞭解到武漢風雲有點不對。同日下午四時,即約了張治中、張羣、吳忠信、孫科、邵力子、陳立夫等談話。蔣介石說:“我是決定下野的了,現有兩個方案請大家研究:一是請李德鄰出來談和,談妥了我再下野;一是我現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鄰主持。”過了半晌,沒人搭腔。於是,蔣氏就一個一個地問。
吳鐵城在被問到時,他回答說:“這問題關係重大,是不是應該召集中常會來討論一下?”
蔣介石憤然地說:“不必,我現在不是被打倒的,而是被國民黨人打倒的。”十分明顯又把這筆賬記在白崇禧名分上。
最後,蔣介石說:“好了,我決心採用第二方案。下野的文告應該怎麼說?大家去研究,不過主要意思要包含‘我既不能貫徹戡亂的主張,又何忍再爲和平的障礙’這一點。”張治中推請邵力子起草,邵謙辭。蔣介石後來找陶希聖、陳方起草。
十九日,蔣介石令行政院發表朱紹良爲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天(1902—1991,畢業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1948年晉升中將軍銜。1949年底去臺灣,後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國防部參議。)爲江西省政府主席;此外,蔣介石又以總統明令,委任薛嶽繼宋子文爲廣東省政府主席,餘漢謀爲廣東綏靖主任,朱紹良兼福州綏靖主任,張羣爲重慶綏靖主任,湯恩伯爲京滬警備總司令。這是蔣介石在下野前重施其慣常進行的人事調動,其中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把南京置於湯恩伯管轄之下。李宗仁形格勢禁,即使他上臺主和,又能夠有什麼作爲呢?
二十日晚上,白崇禧在漢口三元里官邸召開會議。會上,白氏提出了李任仁起草的和平通電,準備明天見報,因爲張軫催得太緊,不能再拖延了。正議論間,張治中打長途電話給白崇禧,說蔣介石決定明天下野,南京報紙已爲此出了號外。俄頃,李宗仁也打電話來證實其事。白崇禧於是把議題集中在李宗仁上臺以後的應有做法上。當晚決定了下面這件事:一、程思遠和邱昌渭於二十一日飛返南京,助理一切;二、李宗仁在蔣介石離開以後,應繼任總統,而不是代理總統職務;三、建議以張治中爲行政院長,以利於和談的開展;四、起用何應欽爲陸海空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軍隊;五、國民黨應改組,清除保守勢力,使與李濟深領導的“民革”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