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鎖定目標(1)
9月5日上午,曾慶才與總經濟師張鬆面對面地坐在兩張緊對着的寬大辦公桌上,緊張地分析、彙總着擬購併目標企業的資料。按照計劃要求,10日前他們必須分析、篩選出若干個目標企業,以備公司抉擇。
湖江市戶籍人口800萬,是我國傳統的工業城市,工業體系完善、設置齊全,改革開放後處於產業調整中的各類國有、集體企業的大面積受困給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爲了保證“安定團結”,市政府設立了隸屬於市體制改革委員會的國有企業解困辦公室,各區、局也設立了對應的職能部門,一些大、中型國有、集體特困企業的名單、信息都集中在這些部門。
在收集目標企業信息資料和數據的過程中,本着真實性、權威性、可行性的原則要求,曾慶才與張鬆在汪健交付的市、局兩級特困企名單的基礎上先後走訪了市體改委解困辦和紡織局、化工局、一輕局、二輕局等受困企業面積較大的行業,收集到了一些相關的數據、信息資料;經過彙總、整理,在進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他們挑選了10家企業,並通過各種關糸、利用了多種渠道、採取了多種形式及方法對所挑選的10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收集了這些企業完善的資產數據、各類技術資料及企業的解困想法、解困要求,瞭解和掌握了市、區政府及主管局對該企業的解困意見、政策態度。這10家企業的分佈是機械局1家、化工局2家、紡織局3家、一輕局3家、二輕局1家。
曾慶才和張鬆手中拿着已篩選的10家企業完整的數據資料討論着。他們經邊反覆多次的實地考察、分折,對這10家企業已經很熟悉了。問題是選擇那幾類或那幾家作爲備選企業報給公司以備抉擇呢?
“各位,辛苦了。怎麼樣?備選目標企業有眉目了嗎?”汪健拿着香菸和打火機走進項目部辦公室,看到曾慶才和張鬆桌面上堆滿了資料,關心地問道。
“喲!汪總來了,請坐,請坐。”曾慶才和張鬆很驚奇汪健的到來,幾乎異口同聲地招呼道,又同時起身讓坐。
“你們坐,你們坐。”汪健拖過一張不鏽鋼管的黑色靠背椅在兩人辦公桌的側邊坐了下來。
“有什麼要事?”見汪健落座後,曾慶纔料知汪健爲備選目標企業而來,首先搭訕。
“沒有什麼事,只是過來看看你們備選目標的進展如何。”汪健輕閒地說。
“這不,我們兩人正在商討着此事,爲備選的標準犯愁。”張鬆誠摯地應聲道。
“標準確是個難題。我過來正是爲此事與大家探討。”汪健說着抽出一支香菸遞給曾慶才,自已抽出一支準備點燃。不經意間似乎意識到什麼,汪健關掉手中的打火機,向張鬆抱欠道:“空調房,請勿吸菸。我們吸菸對被動吸菸的張師是一種極大的危害,不吸、不吸。”出於對張鬆的尊敬,汪健將香菸放回了煙閤中。
張鬆五十歲,是汪健進入企業初期的師付。無論何時、何地,汪健對張鬆都是始終如一地尊敬和愛戴。
張鬆不好意思地說:“沒關係,你煙隱大,吸、吸。”
汪健控制了自己吸菸,談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與曾慶才和張鬆討論着。
“選擇目標企業的具體標準確時無法制定。但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基本條件具備的前提下,收購企業的目的決定了選擇目標企業的標準。我們收購的目的不是爲了投資某個產業,不是爲了發展生產,我們的目的是爲了得到目標企業的資產。因此,就得在資產上做文章,就得考察目標企業資產的組成結構、資產的品質數量、資產的增值潛力。在這個問題上企業的資源性資產應是我們重點考察和衡量的對象。”一段討論後,汪健重複着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汪健與曾慶才和張鬆又談論了一陣其它事務後離開了項目部辦公室。
張鬆向曾慶才說道:“根據考察和分析,按照汪總的觀點,我認爲篩選出的這些企業的資產質量都比較高,若以賬面資產價值實施購併,其資產增值空間都很大。捨棄任何一家都可惜,選擇任何一家也不錯。只是這十家企業的資產總規模大小不一樣,最大的有近3億餘元,最小的1000餘萬元,我們應根據公司購併的資金能力及規劃設定的規模計劃提出三至四家即可。否則,我們篩選工作就難以盡到責任。”長期從事大型國有企業的計劃和生產管理工作的經驗告訴張鬆分析和篩選工作的責任、目的及結果應該如此。
張鬆繼續說道:“根據公司目前準備的資金規模及設定的購併計劃,我認爲在1000萬至5000萬資產規模的企業中選擇三家上報公司以作抉擇。其它作爲備選,整理並保存其完善的數據資料,隨時調用。”
曾慶才說:“我同意你的意見。在這個問題上我很認同汪總的觀點,那就是規模和實力只是相對的。在事物發展變化中,隨着條件的變化,任何可能都會發生。所以,我們應以開放、大膽的觀念提出篩選意見,不拘資產規模。”
經過反覆、慎重地商討和分析,他們確定了第二輕工業局屬湖江市塑料機械廠、紡織局屬金鑫針織廠、一輕局屬輕工模具廠三家企業作爲目標對象上報公司抉擇。
張鬆對三家企業的資料數據進行了重新地整理分析,提出了項目部的分析篩選意見報告,分別裝訂成冊後由曾慶才報給了公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