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再編

打破我們日常按部就班的,是關於在大海彼岸的官軍,再度失利的消息。

之前的先遣人馬幾乎毫無妨礙和折損的登岸,並在當地官民的配合下,建立其足夠的縱深控制區。

於是呼,那些原本正當生病、水土不服中的軍將們,就不免忘了先前的風險和危機,紛紛從病榻上拖着抱恙之身,積極表示響應朝中號召,表現出某種沒有條件,也要努力創造條件爲國盡忠的大無畏精神,組成二路討伐人馬,一船又一船的奔赴對岸而去。

不過這次僅僅只是失利而已,並沒有先前的全軍覆滅那麼糟糕,只是官軍在安遠州的再度進軍中,遭到重要的挫折,雖然前路沒有遇到多少抵抗的力量

卻是在後方出了變亂,一隻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不明武裝,幾乎是一夜之間襲奪了官軍登陸的大沙港城,雖然人員傷亡寥寥,並且在來自水師船上的海兵隊的配合下,最終擊退了犯敵。

但是設在當地的糧臺,卻被人裡應外合給燒了,這個消息一旦傳開,數萬軍隊不免人心惶惶起來,甚至生出變亂來。

因此,暗中派出信使乘坐最快的官船,緊急從尚有積餘的天南這裡,調遣過去先行救急,於是在雞飛狗跳的收颳了一通之後,我這隻補充完畢的團練,幸運或者不幸的,再次成爲押運隊。

經過了幾次的補充和裝備,以及“剿匪”的歷練,我這支人馬,總算是再次鳥槍換炮,改頭換面了一回。

更關鍵的是,我從糧臺大使甘權那裡,轉手接收了大量官軍的剩餘物資,沒錯,就是剩餘物資。

相比,北朝那些充斥着骨瘦如柴、衣裳襤褸的炮灰之流的藩鎮們,南朝的官軍那真可謂是財大氣粗的多,開撥調遣的各色費用物資不說,光是糧餉輜重都是按照數月半年的亢餘上限,先行發送,又令地方按照比例和配額,酌情增補損益,

因此,同樣規模和配備的軍隊,開撥調動的成本,大梁也要遠高於北地,這也是那些反對北伐者的一個重要理由。

雖然飄沒在半路上的,正常非正常的損耗委實士不少,但除了少數交通實在不便或事環境惡劣的邊遠地區,官軍鮮有輸供不濟之虞,常年下來,每次戰後往往都有相當不在計劃內的剩餘物資,處理給那些軍從商,這也是一項傳統

理論上,除了班師官軍的隨身甲械軍器之外,從傳統的袍服被褥行帳到工具繩索鐵釘等各種零碎物件,幾乎是不分新舊與否,一併打包競投分銷出去。

然後,再經過商人的渠道,低價處理給那些三流的地方部隊,或是藩家的私募武裝,各種義從序列,也是不錯的生意。

但是實際上就算是軍械之類,也不是無法可想,只要能夠給出足夠的代價,據說有專人提出過相應的論證,出征在外適當比例的飄沒,也有利於國中軍工產業的興盛和軍中裝備更新換代云云。

因此除了傳統的刀劍弓槍類兵器外,我還得到了大量以報廢爲名,還沒有怎麼使用過的軍隊制式的火銃,雖然南朝大多數官軍,不怎麼看得上火銃的威力,但是還是按照萬一的用途來編列配備。

於是等打完天南城,軍中的度支使和倉曹判官,就突然發現這些火銃,大都因爲保管不善長了鏽斑而列入待處理的不合格軍品。

只是對我來說這批軍銃,雖然質量上談不上多麼出色,更沒法和我家那批手工自制品相提並論,但是勝在管徑統一,彈藥獲取方便,只要在擊發裝置上改造一下就可以繼續使用。

甚至還給我弄到兩門小炮,在海兵隊中安置在特製大舢板上,用作掩護登岸作戰,最後沒發過幾炮就,以搬運不甚落水,鏽蝕不堪用爲由,歸入報廢融化重鑄的序列中,然後以廢銅的價格轉到我手中。

這種發射一斤彈丸,遠及五百步到八百步的銅胎鐵心炮,結構極爲簡單,就是一根厚管加上閉栓,用得還是老式引線,一匹馬馱着或是兩個人就可以擡着走,不過總算讓那一組呆在我軍中的前神機軍炮手,擺脫了只能拿刀兵擺擺樣子的無用武之地。

白兵隊和矛隊都被擴張到每隊五個火,約一百五十人,另配十名駕車牽挽照看牲口的雜役,已經接近官軍的編配。

銃隊和射聲隊則達到一百二十人,同樣另配十名駕車牽挽照看牲口的雜役,主要是從天南當地招募的無家室丁口牽累的青壯。

其中矛隊基本可做到人手一件鎖子背心,一隻長杆加三隻備換矛頭,一把防身短刀的三件套,必要的時候,作爲其中的前隊和排頭兵,則多套一件長身環甲,以加強防護。

白兵隊則是帶臂套的半身鍊甲,軍用制式的厚背長刀和包鐵軍盾,其中又分爲結陣用的長排和仰攻的手牌,各佔六四之分。

而銃隊和射聲隊,則統一換上某種簡易式的帛甲,也就是船帆用的厚布,剪裁成的馬甲式外套,對於遠處的箭矢和普通刀劍,有一定防護能力,其他配備不變。

雖然新舊不一,但是至少足夠防護,老兵多一雙護肩和下襬,士官還有諸如護心鏡。前擋等金屬貼片的加強。

至於原本的皮套子或是半身鑲甲之類,雜七雜八的護具,都淘汰給了輜重隊之屬。

最後編成白兵隊四支,矛隊五支,射聲隊三隊,銃隊六隊,共計兵額兩千出頭,其中每個兵種都有一個重點隊,也就是熟練士兵過半的特別隊,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拉出一部分人來,獨立擴充成新編制。

而直屬序列的教導隊,編制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優先補足人員,依舊是全部以馬代步,只是大半步戰,少量馬軍而已,格外加強了斥候的力量而已,穿的是半身胸甲,人人都配給單發或是雙發的短銃,或是一具手弩。

標兵隊則被有限的加強,從其他隊裡抽調一些熟手,按照矛手,白兵,射聲和銃手混合編制,成一個示範性的百人戰團,然後將唯一新置的炮組,也配備其中,算是我以火器爲核心的新式戰法、戰術,第一試驗部隊,繼續存在着

在此之外,我又另設一部,充作後備人員兼輔助役的預備營,用來安置那些不夠合格的留用人員,在大概八百人的預備營裡,只有少數人有護具,其他都是無甲簡單持兵而已。

只是爲了擴充和裝備他們,我所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的。

不要說其他的光是這些人馬,在路上人吃馬嚼的維持費用,每天都要流水一般的花掉上千緡金錢,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從糧臺和其他途徑,得到實物形式的補充,其他的就得我自個來掏腰包,來維持日常了……

說實話騎在高過人身的馬背上,看着前面成片拉長明晃晃的盔頂和彩色流蘇,我也很有些志得意滿的錯覺。

再這個亂世大背景下,果然是手下有兵,纔有權柄和機遇,纔有相應的安全感啊。

由於我原本設計來,作爲肩章、領章和臂章的日常徽記,在戰地作爲敵我階級識別的標識,實在太小了,只能日常作訓用丨

因此我考慮到從大流的復古做法,用目標更顯眼的帽盔,來作爲本部的戰場識別標誌,

主要考慮溼潤炎熱的南方作戰需要,初步定下來兩種式樣。

一種類似西部牛仔的寬邊帆布軟帽,提供日常和輕裝行進的絕大多數需要,在塗上一層防水膠質後,就能發揮簡單遮陽擋雨的效果;是我直接找糧臺大使管理下的軍中裁縫匠,按照圖樣縫製出來的。

這種帽子反響最好的居然是射聲隊和銃隊的士兵,帽子寬邊也可以爲這些需要視力和眼界的士兵,遮擋影響視線的光照和提供某種蔭涼。

另一種則是類似碟型的扁邊尖笠盔,卻是在天南軍的武庫裡找到的兩千多頂,作爲戰時的基本防護配置。

硬質碟邊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流到臉上影響視線,在後腦位置焊上一圈加固的防護鐵邊,墊上棉襯,再在加上幾片布,構成某種防曬透氣的頸簾。

也是實而不惠的方案,只是行進起來成羣結隊的布片飄舞,恍然回到了抗日戰爭時代。不過初步配發下去後,士兵們的反應出奇良好,說是不用再當心鐵盔被太陽曬的滾燙生疼了,我也只好把這一點審美上的遺憾,暫時拋在腦後

普通士兵的帽盔上沒有任何裝飾,而老兵和士官的身份標識,則是系在上面用不同顏色的流蘇來辨認,軍官則在帽盔多一個纓子,同樣用不同顏色來區分界別。

我可沒有那麼鳥羽和馬鬃、狐尾,來cob一下古典軍國主義的美型範兒,就只能用這種半吊子的替代方案,絲滌和染料可比這些東西好入手的多。

至於輔兵嘛,那就只有一頂雨笠了,不過可以按照雨笠上的簡單塗色,來分辨階級和序列。然後每人帶一柄長斧外加幾具短斧,或是幾隻短矛,近距離投擲或是肉搏格鬥之用。

只是他們站在一起的時候,我偶爾會想起,當初玩全戰系列初代作品《幕府將軍》的時候,那種價格低廉名爲足輕的可憐炮灰,對照我現在所遵從的南朝幕府,難道這真是某種歷史趣味的巧合。

於是我們這隻“龍州團左”,拉出去亮相了幾次後,得到了一個相當直觀的新綽號,“帽簾子兵”,

這也就是作爲雜流部隊的爲數不多的好處之一,若是正規的官軍,從服裝顏色到儀容配備都有各種條條框框,卻是沒有辦法那麼隨心所欲的,充斥着個人風格和惡意趣味的。

第960章 沉驚10第125章 心防第722章 異夢2第586章 變數6第646章 後手6第1074章 立新4第366章 再燃第902章 臨峙2第491章 聞驚第1160章 滄瀾4第380章 戰雲2第738章 抉擇8第1084章 立新14第82章 轉變第1181章 會江寧5第1244章 新章4第1001章 夷變第906章 臨峙6第1210章 淮動10第332章 燕歸來第723章 異夢3第24章 間聞第715章 大羅(5)第385章 戰雲5第1076章 立新6第383章 戰雲4第494章 聞驚4第1106章 歸遠6第1252章 再決2第690章 新氣6第865章 撥亂5第525章 兵戎9第1241章 新章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429章 戰局12第419章 戰局2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240章 底定10第1173章 滄瀾17第456章 歸亡4第762章 憂亂2第1199章 徐州起9第846章 風動6第970章 沉驚20第122章 人市第1204章 淮動4第840章 雲起10第804章 淪沒4第444章 天傾12第598章 期新8第595章 期新5第884章 反動4第830章 啓新20第346章 天哭第18章 驚聞偶遇第95章 偶遇第349章 援濟2第1022章 瀾動2第96章 厚積4第416章 轉變第200章 在港第483章 漸變13第667章 出援17第560章 根本7第716章 大羅(6)第415章 白馬第1012章 頹然2第334章 許昌第920章 臨峙20第1007章 夷變7第789章 萌動19第471章 歸亡20第872章 撥亂12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354章 馳歸第518章 兵戎8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1127章 浪奔7第872章 撥亂12第917章 臨峙17第42章 再行第373章 再戰2第787章 萌動17第179章 再遇第350章 援濟3第1179章 會江寧9第1158章 滄瀾2第528章 經略2第547章 序間第614章 悵懷14第1077章 立新7第826章 啓新16第1058章 零落8第604章 悵懷4第731章 抉擇第1199章 徐州起9第605章 悵懷5第1014章 頹然4第381章 戰雲3第578章 決意8
第960章 沉驚10第125章 心防第722章 異夢2第586章 變數6第646章 後手6第1074章 立新4第366章 再燃第902章 臨峙2第491章 聞驚第1160章 滄瀾4第380章 戰雲2第738章 抉擇8第1084章 立新14第82章 轉變第1181章 會江寧5第1244章 新章4第1001章 夷變第906章 臨峙6第1210章 淮動10第332章 燕歸來第723章 異夢3第24章 間聞第715章 大羅(5)第385章 戰雲5第1076章 立新6第383章 戰雲4第494章 聞驚4第1106章 歸遠6第1252章 再決2第690章 新氣6第865章 撥亂5第525章 兵戎9第1241章 新章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429章 戰局12第419章 戰局2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240章 底定10第1173章 滄瀾17第456章 歸亡4第762章 憂亂2第1199章 徐州起9第846章 風動6第970章 沉驚20第122章 人市第1204章 淮動4第840章 雲起10第804章 淪沒4第444章 天傾12第598章 期新8第595章 期新5第884章 反動4第830章 啓新20第346章 天哭第18章 驚聞偶遇第95章 偶遇第349章 援濟2第1022章 瀾動2第96章 厚積4第416章 轉變第200章 在港第483章 漸變13第667章 出援17第560章 根本7第716章 大羅(6)第415章 白馬第1012章 頹然2第334章 許昌第920章 臨峙20第1007章 夷變7第789章 萌動19第471章 歸亡20第872章 撥亂12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354章 馳歸第518章 兵戎8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1127章 浪奔7第872章 撥亂12第917章 臨峙17第42章 再行第373章 再戰2第787章 萌動17第179章 再遇第350章 援濟3第1179章 會江寧9第1158章 滄瀾2第528章 經略2第547章 序間第614章 悵懷14第1077章 立新7第826章 啓新16第1058章 零落8第604章 悵懷4第731章 抉擇第1199章 徐州起9第605章 悵懷5第1014章 頹然4第381章 戰雲3第578章 決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