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保的被誅,是咎由自取。他平生最仰慕的一個人,就是爲雍正所殺的年羹堯。當同治元年秋天,陝西回亂,勝保受命爲欽差大臣,督軍入陝,對河南、陝西巡撫行文,不用平行的“諮”,用下行的“札”。軍中的文案,勸他決不可如此,他說:“你知道不知道,欽差大臣就是從前的大將軍。大將軍對督撫行文,照例用札,不以品級論的。”這就是他學年羹堯的例子。
在西安的時候,有個副都統叫高福,不知怎麼,出言頂撞了他。勝保大怒,命令材官打高福的軍棍,高福大爲駭異,說是同爲二品官職,如何能打我?勝保冷笑答道:“我是欽差大臣,以軍法殺你都可以,何況是打軍棍?”那高福到底是被打了。這是他學年羹堯的又一個例子。
他這個欽差大臣,行軍彷彿御駕親征。每天吃飯,仿傳膳的辦法,每樣菜都是一式兩碗,那樣菜好,便傳諭,拿這樣菜賞給某文案,居然上方玉食的賜膳之例。入陝之初,爲了區區一味韭黃,曾殺過一個廚子,此也是學年羹堯的一個例子。
但是,他得罪了慈禧太后,就非死不可了。他的奏摺,常常自己起稿,有幾句常用的話,一句叫做:“古語有云:‘閫以外將軍治之’,非朝廷所能遙制。”還有一句話是:“漢周亞夫壁細柳時,軍中但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那是漢文帝時的故事。勝保常在奏摺中提到這話,等於說軍令高於詔令,已犯大忌,而且也有藐視太后婦人,皇帝童稚的意思在內。因此,湖北巡撫嚴樹森參他“觀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見”,從而以爲“回捻癬疥之疾,粵寇亦不過支體之患,惟勝保爲腹心大患”。這是所有參劾勝保的奏摺中,最厲害的一個。
那時彈劾勝保的奏章,京內京外,不計其數,歸納起來,不外“冒功侵餉,漁色害民”八個大字。勝保的好色是有名的,隨軍的侍妾有三十多個,最得寵的一個是洪楊“英王”陳玉成的妻子,此外軍行所經,強佔民婦,更是不足爲奇的事。
他的侵餉也是有名的。那時的軍餉,多靠比較平靖的各省支援,稱爲“協餉”,某省解某省若干,朝廷規定了數目,但各自爲政,實際上協餉的多寡遲速,要看封疆大吏與欽差大臣間的私人交情。勝保驕恣狂妄,與各省督撫,多不和睦,所以協餉常不能按時收到,偶然有一筆款子到了,他百事不問,信手揮霍個夠,多下的才撥歸軍用。一次官軍在同州遇伏大敗,死傷枕藉,一個姓雷的帶兵官,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要他發錢撫卹,但實在沒有錢,以致他的受傷的部下,睡在轅門外,呻吟徹夜。治軍如此,他的部下,早就離心離德了。
如果說勝保還有長處,那就是因爲他自己頗知翰墨,所以愛才重士。當然,肯在勝保軍營中當文案的,也不會是什麼潔身自好之士。沒有一個潔身自好的讀書人,願意跟他一起淌渾水,更沒有一個敦品勵行的讀書人,能夠眼看他在軍營中的一切作爲而無動於衷。不過,京中的一些名士,以及有才氣的軍機章京,因爲路隔得遠,見聞不真,所以還很有幾個看重他的。在他初入陝時,一方面有人劾奏,一方面由於他動輒以“漢周亞夫”如何如何的話入奏,慈禧太后對他已深爲不滿,但顧念他在誅肅順的一重公案中,立過大功,所以還想放他一個實缺。這時便有軍機章京寫信告訴他,叫他最近少上奏摺,因爲恭王已經跟兩宮太后回奏過,準備就陝甘總督或者陝西巡撫這兩個缺,挑一個給他。如果他依舊在奏摺中大放厥詞,觸怒了“上頭”,事情會有變化。
這封信遞到西安,勝保正與他的文案們在大談風月,拆信一看,毫不在乎地傳示文案,不作表示。這樣等了幾天,沒有消息,他沉不住氣了。
“事恐有變!”他的上奏摺自炫文采的癮頭又發作了,“不得不剖陳利害,催一催。”
“何苦,何苦,大帥且再等一等!”所有看過軍機章京來信的文案,都認爲他此舉異常不智,交口相勸。但勝保不聽,自己動手擬了一道奏摺,立刻以四百里加緊,發了出去。
這道奏摺上說,凡是帶兵剿匪,如果不是本省大吏,則呼應不靈,並列舉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兩江總督曾國藩,江蘇巡撫李鴻章,浙江巡撫左宗棠作爲例證,他們都是以本省的地方長官,主持本省的軍務,所以事半而功倍。接着說到他自己,是“以客官辦西北軍務”,無論糧餉也好,招兵也好,事事不能湊手,因此率直上言:“若欲使臣專顧西北,則非得一實缺封疆,不足集事。”
奏摺到京,自然是慈禧太后先看。那時肅順被殺,還不到一年,她對權臣的跋扈犯上,警惕特深,湘軍將領屢敗屢戰,艱苦備嚐,亦不敢作這樣冒昧的陳請,僧格林沁身爲國戚,威望素著,對於朝命,奉行唯謹,那有象勝保這樣子的?
如果不及時制裁,豈非又是一個肅順?
於是她把他的摺子留下來,第二天召見軍機大臣,當面發交恭王,冷笑着說:“如果照勝保的說法,朝廷要派兵到那一省,就先得換那一省的督撫。你們想想看,有這個道理嗎?”
恭王這時的宗旨,以求朝局平靜爲第一,所以對勝保還存着幾分迴護的心,當時還想放他一個陝西巡撫,但慈禧太后也有個堅定的宗旨,勝保的權力決不能再增加,最好能解除兵權,另外給他一個適當的職務,作爲他上年統兵入衛,到熱河向肅順示威的酬庸。
經過一番研議折衝,爲了維持朝廷的威信,杜絕帶兵大臣的要挾,勝保自然受到了極嚴厲的申斥。而在另一方面又授意前次寫信給勝保的軍機章京,跟他商量,如果他願意內調,讓他在兵部尚書和內務府大臣這兩個職位中挑一個。要做官是當尚書,卻又知道他揮霍成性,內務府大臣有許多陋規收入,勉強可以維持他的排場,所以特意爲他多預算一條退路,看他自己怎麼走?這樣的設想,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這一道申斥的廷寄,一封善意的私函,把勝保氣得暴跳如雷,親自寫了一封信給曹毓瑛:“欲縛保者,可即執付‘司敗’,何庸以言爲餌?唯紀辛酉間事,非保則諸公何以有今日?”所謂“司敗”就是“司寇”,意指刑部,他誤會那封信的作用,是要先解除了他的兵權,把他騙到京師然後治罪,所以有此怒斥。而“非保則諸公何以有今日”,不僅指他統兵爲辛酉政變的後盾,而且也指他所上“請太后垂簾並簡近支親王輔政”的一道奏摺,這就連慈禧太后和恭王都一起罵在裡頭了。
這封信,曹毓瑛送了給恭王,恭王又呈上御案,慈禧太后只是微微冷笑了一聲:“怪不得有人說勝保象年羹堯,果然不錯!”
雍正帝殺年羹堯之前,因爲得位不正,內疚神明,外則唯恐有什麼清議,所以對年羹堯的籠絡,到了大爲失態的地步,一直被人在背地裡譏議。慈禧太后和恭王自然不會蹈此覆轍,要殺勝保,另有佈置。
恭王與文祥、曹毓瑛等人統籌全局,反覆研究的結果,作了解除勝保兵權的最後準備,但還存着期望他有所警悟,立功自新的心,所以洋洋千言,指授方略的廷寄,幾乎每日遞到軍前,但勝保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那時回亂最烈的地區,是在同州、朝邑一帶,離河洛重險的潼關,只有幾十里路,而河南的大股捻匪,正在往西竄擾,萬一捻回合力猛撲潼關,關係到陝西、山西、河南三省的安危。朝中凡是瞭解中原形勢的人,無不憂形於色,朝廷亦不斷督催勝保領兵東援。只是他不知有什麼成竹在胸?安坐西安,漫不經心,而且依然作威作福,有他看不順眼的京營將官,不是參奏降革,就是奏請撤回。恭王一看這情形,必須要採取那不得已的最後手段了。
這最後手段,就是命令在豫西浙川的多隆阿,兼程北上,援救潼關,另外頒了一道密旨,封交多隆阿親自開拆,遵旨行事。多隆阿原是勝保的部將,後來受知於胡林翼,驍勇善戰,與鮑超齊名,合稱“多鮑”。這年——同治元年四月,進克安徽廬州,洪軍悍將“英王”陳玉成,投奔壽州,依附陰鷙驃悍的練總苗沛霖,恰好成就了勝保一件大功。苗沛霖與勝保有交結,看看洪軍自安慶一破,大勢不妙,把窮無所歸的陳玉成做人情,縛送勝保大營。勝保喜不可言,一面接收了陳玉成的有國色之稱的妻子,一面在奏摺中大事鋪張,以爲陳玉成是洪軍的第一勇將,既已被擒,洪軍從此不足憂,意思中要親送陳玉成入京,舉行“獻俘大典”。結果弄了個很大的沒趣,朝廷批答,申斥他胡鬧,同時命令,即在軍前正法。好大喜功的勝保,大失所望,從此對朝中柄政的大臣,越發不滿。
等陝西回亂一起,恭王的原意是要派多隆阿入陝,因爲他遠在豫西,緩不濟急,才改派了勝保。這時朝旨派他兼程援救潼關,對勝保來說,自然是件很失面子的事,所以更加負氣,不大理潼關這方面的戰局。同時由於“甘督”、“陝撫”這兩個實缺封疆,完全落空,失意之餘,想到這年春天在安徽奏請“以安徽、河南兩巡撫幫辦軍務”的花樣,照樣再耍一套,奏請以陝西巡撫瑛棨幫辦軍務。如果奉準,則不但陝西巡撫成了他的部屬,而且權足以指揮巡撫,便成了總督的身分,可以稍稍彌補他實缺督撫不曾到手的遺憾。
可想而知的,從兩宮太后到軍機處,沒有一個人會準他的要求,責問他道:“若以軍務、地方,必須聯爲一氣,方能剿賊,如官文、曾國藩等,以統帥而兼封圻,則僧格林沁之在豫省,未聞必以撫臣幫辦。豫省官吏,尤稱疲玩;僧格林沁督軍,所向有功,則又何說?”從而很乾脆地答覆他:“所請斷不準行。”不但不準,而且督催馳援同州、朝邑的語氣也更嚴厲了!
除此以外,督催赴援的話也頗見聲色了,先是議駁:“勝保督兵日久,平時自詡方略,所謂‘通盤籌劃,洞悉賊情’者安在?”繼而詰責:“倘或有失,該大臣自問,當得何罪?並何顏面以對天下!”終於提出警告:“該大臣務即力圖補救,毋再玩忽!謂朝廷寬典之可幸邀也。”軍機章京擬旨,雖然下筆如飛,但片言隻字,皆有分寸,再經過軍機大臣的推敲,上呈御覽。經過這三道手續發出來的諭旨,在意旨的表達上,幾乎不可能發生錯誤。勝保也是深通翰墨的人,看到最後那一段話,不但暗示將要交部議處,而且處分擬呈之後,不可能邀得寬免。所以他心裡雖憤不可遏,卻也不免着急,真的不能“再玩忽”,得要“力圖補救”了。
“好吧!”他對他的幕僚說,“看我‘補救’!補救好了,再跟他們算帳。”
但是,他要補救卻甚難。馭下無恩,士卒不肯用命,濫作威福,同官不願支持,這才真的到了呼應不靈的窘境。最苦惱的是他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連“子弟兵”都沒有。事急無奈,想起一着棋:在安徽的苗沛霖。
苗沛霖的包藏禍心,中外大僚,無不深知,他以辦團練保地方起家,但劫持巡撫,通洪軍、通捻軍,反跡早露,只以用“英王”陳玉成結交了勝保,勝保爲他“乞恩免罪”,勉強就撫。當政的大臣,因爲江南軍務吃緊,而河南的捻軍、陝西的回亂,在在需要剿治,所以雖有袁甲三等人,對苗沛霖力主痛剿,仍不得不加姑息,可是防範得極嚴。那知勝保計無所出,派了個提督,拿了用督辦陝西軍務欽差大臣關防所發的護照,調苗沛霖所部到陝西助剿。
消息一傳,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各地負有治安責任的地方官和帶兵官,無不大起恐慌,飛章告警。因爲苗沛霖正苦監視太嚴,動彈不得,經勝保檄調到陝,恰好給了他一個竄擾的機會。於是軍機處搞得手忙腳亂,用六百里加緊的廷寄,“嚴飭勝保速行阻止”,同時分別命令僧格林沁及有關各省的大員,阻攔苗沛霖,“妥爲開導,剛柔互用。如不聽阻止,即着分撥兵勇,併力兜剿,毋許一人一騎,鬧入境內。”
這還不算,還把苗沛霖的一個“剋星”找了出來。這個人就是湘軍羅澤南的舊部李續宜,一向在皖北打仗,地形極熟,苗沛霖對他相當忌憚。後來調到湖北,當胡林翼病重時,專折保薦他接任,不久,由湖北調爲安徽巡撫,用意就在責成他專門對付苗沛霖。到任不久,丁憂奏請開缺,朝中不肯放他,只准假百日,尚未期滿。現在因爲勝保的荒唐,怕苗沛霖蠢動,所以特旨催促,“剋日啓程赴皖任事,斷不可拘泥假期未滿,稍涉遲延,致皖省大局,或有變遷貽誤。”
爲了勝保的輕舉妄動,惹起了極大的麻煩,朝中大臣,各省大吏,無不對他深恨痛絕,“皆曰可殺!”
於是各處彈劾密告勝保的章奏文書,又如雪片飛到。恭王派了專人處理,把那些文件分別處理,雖有少數誇大其詞,意在報復的,但大致都可信其實在,因爲一項劣跡,常有幾個人指出,經過仔細比對,逐條開列,總計有十來款之多。
爲了整飭紀律,軍機大臣沒有一個不主張嚴辦的。第一步當然是查明實在情形,可是怕打草驚蛇,勝保得知其事,激出變故,而且正派他負責剿平回匪,也不能打擊他的威信,這樣就不便公然遣派大臣查辦。
會商的結果,採納了文祥的主意,向僧格林沁查問,奏準兩宮太后,隨即下了一道密諭:
“前有人奏:勝保去春督師京東,以至入皖,入陝,所過州縣,非索饋千金或數千金,不能出境,稍有羈留,官民尤困。隨營之妓甚多,供億之資不少。又有人奏:勝保上年督兵直隸,路過衡水,悅民間女子,招至營中閱看。又縱容委員,濫賣‘功牌’,至今直省拿獲馬賊,多帶有勝保營中藍翎或花翎,以及頂戴執照。又有人奏:勝保以一寒士,自帶兵以來,家資驟富,姬妾衆多,揆厥由來,總由濫保人員,以取賄賂;虛報名額,以冒口糧;勒派捐稅,以充私囊。本年督兵赴皖,挈帶眷屬,熄赫道路;其拔營赴陝,同行女眷大轎有數十乘,聞“四眼狗”陳玉成家眷,亦爲勝保所有,隨從車輛,不知多少?各州縣不勝苦累等語。以上勝保貪漁欺罔各劣款,系近日節次有人蔘奏,情節大同小異,似非虛罔。僧格林沁久駐河南、安徽交界處,見聞自必較確,着即按照所參各款,據實復奏。”
以外還有陝西紳士的“公稟”——是由多隆阿抄呈的。這些公稟是要求多隆阿回陝西去平回亂,當然也就提到了勝保,除去貪污、好色的劣跡以外,還指出“諱敗爲勝”,說渭河北岸,“匪巢林立”,西路鳳翔,東路同州,爲回匪集結之處,而勝保安坐省城,捏造獲勝的戰報。朝中這才明白,中原的局勢,比想象中要嚴重得多。
整個情況是四面作戰,剿捻匪、平回亂、對付勝保,還要攔截苗沛霖。這些任務,分別落在僧格林沁和多隆阿身上,而急務是不準苗沛霖入陝,怕在回亂以外,別生“苗亂”。
朝中的佈置是以僧格林沁爲第一線,這一線在河南如果擋不住苗沛霖,那就要靠多隆阿扼守潼關。此地自古就是一夫當關,萬人莫敵的重險,多隆阿如果不能及時趕到,後患不堪設想。
而多隆阿的全部兵力不到七千人,從紫荊關北上,且戰且走,星夜疾馳,趕往潼關。
這時的勝保,到同州、朝邑一帶視察了一番,已經回到西安,還在要兵要餉。親自動手的奏摺,已不是“非朝廷所能遙制”的話了,改了一個說法:“先皇帝曾獎臣以‘忠勇性成,赤心報國’,”這是指英法聯軍內犯時,勝保曾在通州“與洋人接仗”而言。接下來便鋪敘他這次同州之行的戰功,說是一個名叫王閣村的地方,爲回匪老巢,進剿大勝,得意洋洋地寫道:“臣抵同未及三日,獲此全捷,差可壯我軍威。”然後就提到軍餉了,除了照例指責各省協餉,未能如數撥解,兵勇口糧,積欠累累以外,因爲關中已是“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季節,特意加了一筆:“現在天氣日寒,兵丁時虞飢潰。”另外加了三個“附片”,一個是參奏署理陝西藩司劉齊銜籌餉不力,辦事玩忽;一個是奏請開復三名革職人員的處分,隨營效力;再一個是請催新任西安將軍穆騰阿迅即赴任,並幫辦陝西軍務。
等這個奏摺到京,僧格林沁奉旨查明勝保劣跡的復奏也到了,不但上諭中所指出的幾條,都是事實,另外還查出了許多秘密。最駭人聽聞的是,陳玉成的兩個弟弟被捕送到勝保軍營,獻上金銀數千兩之多。勝保得了這麼一筆豐厚的賄賂,全力庇護,饒了那兩個“要犯”的命,並還派在營裡當差。
這個秘密的揭露,爲軍機大臣帶來的隱憂,不下於勝保的擅調苗沛霖入陝。當即以緊急驛遞,分飭僧格林沁和多隆阿遣派專人訪查詳情,同時再一次催促多隆阿星夜兼程,說他早一日到潼關,便可早一日“抒朝廷西顧之憂”。
潼關當然有人在坐守,那是署理陝甘總督熙鱗,他的任命,在七月間與勝保的任命同時下達。陝甘總督駐蘭州,赴任途中奉旨留在陝西處理回亂。西安有了一個跋扈異常的勝保,還有身爲“地主”的巡撫瑛棨,他不便去自討沒趣,因而留在潼關。堂堂總督,侷促一隅之地,而勝保有所知會,動輒以硃筆下札,把他的身分貶成了一個總兵,因此,這個老實人抑鬱萬狀。但總算是一個總督,所以軍機處所發的,有關指示處置勝保的密旨,大致他也有一份,跟恭王和軍機大臣們一樣,他日夕所盼望的,也就是多隆阿早到潼關。
多隆阿終於在十一月十九,依照他自己所預定的期限,領兵到了。這是一支好軍隊,因爲多隆阿軍令嚴肅而馭下有恩,所以連營十餘里,闤闠不驚。在潼關,他除了會見熙麟以外,還特地找了個人來會面——駐紮黃河對岸,山西境內,自風陵渡到蒲州,沿河佈防的西安右翼副都統德興阿。
德興阿跟多隆阿一樣,都是黑龍江出身,都不識漢文,都是旗將中的佼佼者。所不同的,多隆阿是大將之才,而德興阿僅得一勇字,他以善騎射受知於文宗,五六年前在揚州一帶頗有戰功,這是得力於翁同和的長兄翁同書爲他幫辦軍務,及至翁同書調任安徽巡撫,左右無人,軍勢不振,於是連戰皆北,被革了職。不久,賞給六品頂戴交僧格林沁差遣,慢慢地又爬到了二品大員的副都統職位,不想偏偏遇着了一個勝保。
勝保看不起德興阿,德興阿也看不起他。他雖沒有象另一個副都統那樣被打軍棍,但爲勝保攆出陝西,西安的副都統去防守客地的山西,自然是件很難堪的事,所以他對勝保早存着報復之心。
德興阿與多隆阿是舊交,一見面照滿洲的風俗“抱見禮”。德興阿微屈一膝,抱着多隆阿的腰,興奮得近乎激動了,“大哥,”他說,“你可來了!可把你盼望到了!”“已經晚了。”多隆阿撫着他的背問:“你那兒怎麼樣?”
“瞎!真正是一言難盡。”
兩人執着手就在檐前談話。德興阿賦性粗魯,口沫橫飛地大罵勝保,多隆阿靜靜地聽着,等聽完了,不動聲色地說道:“勝克齋是立過大功的人,朝廷格外給面子,你也忍着一點兒吧!”
一聽這話,德興阿愕然不知所答,多隆阿卻做個肅容的姿勢,旋即揚着頭走了進去。
“大哥!”德興阿跟到“簽押房”裡,不勝詫異地追問:
“怎麼着,你不是來拿勝保?”
“老三!”多隆阿以微帶責備的聲音說,“這麼多年,你的脾氣還是不改。這兒是他們替我預備的‘公館’,難保其中沒有勝克齋的人在偷聽,你這麼一嚷嚷,叫我能說什麼?”
“是!”德興阿接受了他的責備,不好意思地笑道:“大哥是‘諸葛一生唯謹慎’。”
這兩個人熟“聽”《三國演義》。清朝未入關前,太宗以《三國演義》爲兵法,命精通滿漢文的達海和范文程,把這部書譯成滿文,頒行諸將。多隆阿和德興阿在軍營中,每遇閒暇,總請文案來講《三國演義》,作爲消遣,因此,用諸葛亮的典故來恭維多隆阿,他自然感到得意。
“我就算是個莽張飛,可要請教‘軍師’,我這西安右翼副都統,那一天可以回任啊?”
“快了,快了!”多隆阿顧而言他地說:“同州、朝邑的情形怎麼樣?”
提到這一點,兩人的表情都顯得很嚴肅了。多隆阿與軍機大臣的看法不同,朝旨以堵截苗沛霖列爲當務之急,多隆阿卻以入陝平亂視爲自己的重任,所以特別要先問匪情。而德興阿防守河東,主要的責任也就在防備回匪渡河,竄擾山西,現在多隆阿問到這方面,他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深沉的多隆阿,極注意地聽着,偶爾在緊要關鍵上插問一兩句話。等了解了全部情況,他作了一個決定,下令總兵陶茂林,率隊出擊。
陶茂林和雷正綰是多隆阿手下的兩員大將,雷正綰在幫辦勝保的軍務,負責解西路鳳翔之圍,但以勝保的驕橫乖張,士卒怨恨不已,所以至今無功。陶茂林的運氣比他好,跟着多隆阿從豫西一路打過來,又立下了許多戰功,此時雖然安營剛定,未得休息,但知道多隆阿用兵決勝,素來神速,因而奉令毫無難色。率領來自吉林的所謂“烏拉馬隊”,自渭南渡河,經故市北上,迂道南擊,成了“拊敵之背”。
包圍同州的回匪,一直只注意着南面、東面拒河而守的官軍,不防北面受敵,在馬隊洋槍的衝殺之下,一戰而潰,同州就此解圍了。
多隆阿這一仗,既爲了先聲奪人,樹立威名,也爲了讓勝保知道,以爲他只不過入陝助剿回匪,別無他意。等同州解圍,他從漁關率全軍進駐,掃蕩匪巢,又打了兩個勝仗。
他是好整以暇,不忙着到西安,軍機處卻急壞了,因爲預計他一到潼關,就會依計行事,所以拿問勝保的上諭,已交內閣明發,至多半個月的工夫,就會通國皆知。勝保本人不怕他插翅飛上天去,只怕他部下除了雷正綰的兩千人是官軍,並且原爲多隆阿所屬,可保無虞,此外都是“降衆”,平時的軍紀就極壞,一旦樹倒猢猴散,若與回匪合流,則是亂上加亂,而流竄所經,**擄掠,地方亦必大受其害。果然有此不幸之事,都壞在多隆阿手裡,所以恭王又氣又急,傳旨嚴行申飭,同時用六百里加緊的密諭,命令駐紮蒲州,與同州一河之隔的山西巡撫英桂,“迅速據實具奏。”
英桂原來也就着急,多隆阿的逗留不進,萬一生變,勝保部下譁潰流竄,山西首當其衝。只是此時仰望多隆阿如長城,怕催得緊了他會不高興,現在奉到廷寄,正好有了藉口,所以一面奏報多隆阿進駐同州,與回匪接仗三次,均獲全勝,一面派德興阿渡河去看多隆阿,相機催促。
“大哥!你看吧,”德興阿把那道密諭交了給多隆阿,“你再不走,只怕面子上要不好看了。”
“已經不好看了!”多隆阿也從桌上拿起一通廷寄,遞給德興阿。
“這上面說的是什麼?”
“你這玩意上面,”多隆阿指着德興阿交來的上諭問道:
“又說的是什麼?”
彼此瞠目相視,哈哈大笑。兩個人都不識漢文,而用清語寫廷寄的規矩,早已廢止,所以有旨意必須請文案來念了才能明白。
“上面說我‘於此等要緊之事,豈可任意遷延?’又說我‘不知緩急’,勝保何日拿問,如何查抄,軍務如何佈置,‘剋日具奏,不準再涉遷延,致乾重咎!’你看,厲害不厲害?”
“這也怪不得上面。勝保怕已經得到消息了!”
“那怎麼會?折差驛遞,都讓我在潼關截住了,他從那兒去得消息?”
德興阿恍然大悟,從京師到西安,最近的路就是經山西入潼關,這一道關口過不去,那麼這個月十四和十七所發的,拿問勝保及宣佈勝保罪狀的兩道上諭,自然就到不了西安。
“怪不得大哥你不着急。不過……,”德興阿說,“勝保在朝裡也有耳目,截住了驛遞,難保沒有別的路子通消息。”這一下提醒了多隆阿,“啊!”他翹着大拇指誇讚德興阿,“老三,你這個莽張飛,真還粗中有細啊!好,事不宜遲,我今天就走。”
十一月底的天氣,顧不得霜濃馬滑,多隆阿抽調了兩千人,連夜拔營西進,同時派了一名材官,專程趕到鳳翔,通知雷正綰到西安會齊,聽候差遣。
那勝保對於京中的佈置,一無所聞,日日置酒高會,酒到酣時,大罵軍機處辦事顢頇,請糧請兵的奏摺,積壓不批。當然,多隆阿兵到潼關,出擊同州的情形,他已接得報告,但心裡越覺得不是滋味,表面越要做得不在乎,依然豪情勝概,擺出曹孟德橫槊賦詩的派頭。此外當然也作了一番部署,遣派親信分出河南、山西,出河南的是去催苗沛霖間道西進,出山西的是轉道天津,催運向洋商訂購的鋼炮彈藥。
這天下午大有雪意,彤雲漠漠,天黑得早,勝保老早就派人生起十幾個炭盆,點起明晃晃的巨燭,在滿室生春的西花廳,召集文案吃火鍋和燒羊肉。剛剛開席,便有派出去打探敵情的一個把總,氣急敗壞地來報告消息,說是灞橋南岸,出現了十幾座營帳,不知是那一路的兵馬?
消息是報到勝保的一個貼身材官那裡。他知道“大帥”的脾氣,若非緊急軍情,不準在他飲酒的時候去稟報,敗了他的清興,說不定就要人頭落地。既然是在南岸紮營,必屬官軍無疑,無須驚惶。
過了一會又報來了,說那十幾座營帳是多隆阿的部下。證實了是入關的援軍,越發放心。等勝保的宴會將終,那材官才悄悄到他耳邊說了兩句。
多隆阿的官銜是荊州將軍,在勝保看來不當一回事。“他不是在同州嗎?進省來幹什麼?”他拈着兩撇八字鬍子沉吟着說:“莫非來聽節制?怎麼先忙着紮營,不來參謁?姑且看一看再說。”
他的那些部屬跟他不一樣,個個心裡嘀咕,得知消息,悄悄上城探望,霜空無月,只見暗沉沉一帶營壘,燈號錯落,刁斗無聲,氣象嚴肅,一看便知不是件好事。於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密語,大家都在心裡打好了主意,一回營悄悄兒收拾好了行李,預備隨時開溜。
滿營都已在打算着各奔前程了,勝保卻還如蒙在鼓中,擁着陳玉成的那個姓呂的老婆,好夢正酣。五更時分,笳角初鳴,親信的材官來叩房門,高聲喊道:“大帥,大帥,多將軍進轅門了!”
這時的多隆阿豈僅已進轅門,而且已下了馬,手中高持黃封,昂然直入中門,大聲說了句:“勝保接旨!”
一報到上房裡,勝保大吃一驚,有旨意倒平常,多隆阿這來的時候不好!於是一面由姬妾伺候着穿上袍褂,着靴升冠,一面在心裡盤算。等穿戴整齊,他對瑟瑟在發抖的呂氏姨太太說:“大概是多將軍來接我的事,說不定內調兵部尚書,年內就得動身。”
他也不知道這話是寬慰自己,還是安慰別人,反正說了這句話,心裡覺得好過得多。這時材官又來催了,等他走到大堂,香案早已設好,多隆阿神色肅穆地站在上方等待。
其時多隆阿隨帶的勁卒,已包圍了整個欽差大臣的行轅,中門洞開,一直望到門外照牆,刀光耀眼,如臨大敵。不管勝保平日如何跋扈,什麼人都不放在他眼裡,見此光景,也不由得膽戰心驚,乖乖兒在香案面前跪了下來。
於是多隆阿把黃綾封套中的上諭取了出來,高捧在手,這只是裝個樣子,他不識漢文,上諭全文早由文案教他默誦得滾瓜爛熟了,這時如銀瓶瀉水般,一口氣背了下來:
“諭內閣:前因陝西回匪猖獗,特命勝保以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責重任專,宜如何迅掃賊氛,力圖報效?乃抵陝已經數月,所報勝仗,多系捏飾;且納賄漁色之案,被人糾參,不一而足,實屬不知自愛,有負委任!勝保着即行革職,交多隆阿拿問,派員迅速移解來京議罪,不準逗留。多隆阿着即授爲欽差大臣,所有關防,即看勝保交多隆阿只領,所部員弁兵勇,均着歸多隆阿接統調遣。欽此!”
把上諭唸完,勝保已經面無人色,磕頭謝恩的動作,顯得相當蹣跚。等他把臃腫的身軀擡起來,多隆阿問道:“勝保!
遵不遵旨?”
“那有不遵之理。”勝保悽然相答。
“那就取關防來!”
用不着勝保再轉囑,早有人見機討好,捧過一個紅綢包好的印盒來,交到勝保手裡,勝保捧交多隆阿,他雙手接過,解開紅綢,裡面是三寸二分長,兩寸寬的一方銅關防,拿起來交了給他身邊的文案說:“你看看,對不對?”
驗了滿漢文尚方大篆的印文,那文案答道:“不錯!”
“好!”多隆阿揚起頭來,環顧他的隨員,大聲下令:“奉旨查抄!不準徇情買放,不遵令的軍法從事。”
這一下把勝保急得神色大變,上來牽住多隆阿的黃馬褂,不斷地喊:“禮帥,禮帥!”多隆阿號禮堂,勝保平日一直是叫他的號的,這時改了稱呼。
“怎麼樣?”
“禮帥!”勝保長揖哀懇:“念在多年同袍之雅,總求高擡貴手,法外施恩。”
多隆阿想了想說:“給你八駝行李。”
“這,這,這……,”勝保結結巴巴地說,“這不管用啊!”
“管夠可不行!”多隆阿使勁搖着頭,“八駝也不少了,你把你那麼多姨太太打發掉幾個,不就夠用了嗎?”說到這裡向身邊的材官吩咐:“摘頂戴吧!”
於是勝保的珊瑚頂子,白玉翎管連着雙眼花翎,二品武官的獅子補褂,一起褫奪,換上待罪的素服,被軟禁在他日日高張盛宴的西花廳。多隆阿又派了一百名兵丁,日夜看守,同時一再叮囑,務須小心,倒象深怕會有人來把他劫走似的。
這因爲多隆阿久知勝保自己雖不練兵,但他爲了求個人儀從的威武煊赫,特意挑了二百人,個個體魄魁梧,配備了精美的器械服裝,厚給糧餉,常有賞賜,把這個“元戎小隊”,以恩結成他的死士。而他的部下出身不正,只知有勝保,不知有國法,萬一起了個不顧一切救勝保的念頭,以勝保的毫無心肝,說不定就會在劫持之下,甘受利用,與回捻同流合污。那一來自己的責任就太重了,所以不得不選精兵看守。
誰知他把勝保看得太重了。就在傳旨拿問的那一刻,勝保的文武部下,溜的溜,躲的躲,餘下的都向新任欽差大臣報了到。二百親兵,四十八名廚役,走了一大半,跟在勝保身邊的,只有一名老僕,兩名馬伕,還是他當翰林時的舊人。
這時雷正綰已從鳳翔前線趕回西安,重投故主,萬感交集,但無暇去細訴他在勝保節制下所受的委屈,多隆阿交給他一個相當艱鉅的任務,安撫各營,申明朝廷的本意,完全因爲勝保跋扈得不成話說,不能不振飭紀綱。除了勝保一個人以外,決不會有牽涉株連的情事,新任的欽差大臣也決不會有所歧視,勸大家安心,只要立功,必有恩賞。
儘管他苦口婆心地勸慰,終於還是有勝保舊部八百人,呼嘯過河,另投山東,一路騷擾,不在話下。多隆阿接得報告,不願分兵追擊,因爲他要集中兵力對付回匪。
回匪多在渭河北岸,與勝保隔河相持,已有四十多天。多隆阿召集將領集議,瞭解了情況,下令開炮,隆隆然一夜,把西安的老百姓驚擾得魂夢不安。第二天早晨一打聽,說渭河北岸的匪巢完全蕩平。接着便有許多人哭哭啼啼到西安來尋親覓友報喪,說是南岸官軍的炮火,玉石不分,把老百姓也轟在裡頭了。
而軍機處只知道多隆阿連番大捷,下詔褒獎,同時催促移解勝保。查抄已告一段落,勝保的姨太太,各攜細軟,走散了許多,剩下的幾個也是惴惴不安,侷促在特爲劃出來的一座院子裡,要想打聽打聽消息都不容易。這樣度日如年地過了五六天,忽然雷正綰來了,這一下如見親人,大家圍着他七嘴八舌地訴苦,雷正綰也只有報之以苦笑。
好不容易纔有了容他開口的機會:“明天要走了。”他說,“請大家收拾收拾,明天我派人送你們過河到山西。以後各自小心。”
大家都沒有留心他最後這句話中的警告意味,只問:“到那裡呀?”
“自然是跟着勝大人到京裡。”
到京裡以後如何呢?雷正綰無法回答,大家也無法想象。各人收拾好了行李,第二天一早,坐車先走。勝保接着東下,依然坐了八擡綠呢大轎,只在轎槓上拴一條鐵鏈子,表示轎內是革職拿問的犯官。
雷正綰派的人,護送出關,隨即折回。勝保的眷屬從風陵渡過河,進了山西境界,天色已經不早,投宿在蒲州城外的一座荒村裡。
這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荒村,而原來不是。河東富庶之區,卻以數經兵燹,匪來如梭、兵來如梳、輪番的騷擾劫掠,把稍稍過得去的人家都攆跑了,所以空房子倒是很多。勝保的眷屬連同少數的舊部,加上多隆阿所派的護送官兵,一共佔了兩座人去樓空的大宅。
天氣冷,又沒有月亮,最主要的一點是在前途茫茫的抑鬱憂懼心情之中,因而除去那二十多名護送官兵以外,其餘的都草草設榻,鑽入被窩,聽遠處傳來的狗哭狼嗥,把顆心都擠得發酸了。
勝保的那個呂氏姨太太,一直不曾睡着,獨擁寒衾,望着一盞豆大的油燈火焰出神。她在想勝保,也想着陳玉成,一度是“王妃”,忽然又變成欽差大臣的“姨太太”,而她曾親耳聽見過別人在背後叫她“賊婆”。以後呢?她在想,勝保的人緣不好,說不定會充軍,充到冰天雪地的邊疆,自己當然也要跟着去,說什麼雪膚花貌,都付與陰寒窮荒,一輩子就這麼完了,想想真有些不能甘心。
正這樣惘惘然萬般無奈時,忽然聽得狗叫,叫得極其獰厲,然後又是長號着奔遠了,彷彿被人打跑了似的,她的一顆心,驀地裡提了起來,側耳靜聽,彷彿是有人聲,便喚那在她牀前打地鋪的丫頭:“小珠,小珠!”
小珠爲她喚醒,夢頭裡着了驚,猛然翻身坐起,慌慌張張地問:“那兒失火,那兒失火?”
失火倒不曾,有火光是真的。霎時間人聲雜沓,涌進來一羣人,燈籠火把照耀着,看得清楚是官兵,她才略略放心。
“都起來,起來!”有個官長模樣的壯漢大聲吆喝:“搜查奸細!”
這種情況她以前也遇見過,懂得應付的方法,趕緊輕聲喊道:“小珠快起來!把那包碎銀子拿給我。”
她是預備拿一包碎銀子送給來搜查的官兵,買得個清靜,成算在胸,動作便比較從容了,下牀穿好衣服,剔亮了燈,卻聽小珠急促地喊道:“奶奶,你看!”
急急扭頭從嵌在冰紋格子窗上的那塊玻璃望出去,只見官兵正從各個房間裡把箱籠擡了出來,堆在院子裡,“這是幹什麼?”她失聲而問,一句話不曾完,聽得房門上猛然一腳,立刻便是一個洞。
“開門,開門!”外面大喝。
小珠抖抖索索地去拔開了門閂,雙扉大開,正是那個大聲吆喝的官長,舉一盞燈籠往她臉上一照,神色頓時不同:
“就是她,就是她,一看就知道了。好好伺候着!”
不由分說,把她推推拉拉地擁了出去,弄上轎子,鎖了轎門,連同那些箱籠行李,一起擡出村子,往北而去。
她驚疑不定地好半天,終於想明白,定是德興阿乾的好事!只怪護送的官兵不管用,從而轉念也難怪,二十多人到了德興阿大軍所駐的防地,還能反抗嗎?
這時的勝保,還未出關,正走到臨潼地方,住在東門外的關帝廟裡,欽命要犯只是防守嚴密,除去行動不能自由,此外生活起居不受干涉,加以勝保出手素來闊綽,押解的官兵得了他的豐厚犒賞,格外優容,居然可以會客了。
所會的客,自然是他的那一班文案。當他初被拿問時,羣情驚惶,以爲會象上年拿問肅順那樣,凡是勝保的黨羽,皆在逮捕之列,所以都存着避一避風頭,躲開了看一看再說的打算。及至多隆阿派人安撫各營,申明只抓勝保一個,大家比較心定了。有些則平日倚仗勝保的勢力,爲非作歹,自知遲早難逃逮問的命運,依舊不敢出面,比較謹飭安分的,看朝廷既無進一步的行動,而多隆阿待勝保也還客氣,見得事態並不嚴重。
株連之憂一消,僥倖之心又生,朝好的方面去想,勝保在去年的擁兵京畿,聲言“清君側”而爲恭王的後盾,是能夠打倒肅順的關鍵所在。有此大功,就該象賜“丹書鐵券”那樣,赦他不死,而況他到底不曾喪師失地,與兩江總督何桂清的情況不同。朝廷拿問議罪,多半隻是臨之以威,略施膺懲,至多革職,也還有戴罪圖功的可能。此時正不妨好好替他出把力,至少也要見一面,說幾句安慰的話,好爲他將來複起時,留下歡然道故的餘地。
於是從勝保一離西安,沿路便有人來相會,患難之際,易見交情,勝保十分心感。同時這對他確也是一種極大的安慰和鼓勵,沮喪憂疑的心情,減消了一大半,他很沉着地與來客密議免禍的方法。連着談了幾晚,談出一個結論:到京越晚越好!一則可以把事情冷下來,再則好爭取時間,多方活動,預作佈置。
勝保是個說做就做的人,從商定了這個辦法,便儘量在路上拖延。最簡單的辦法是裝病,但他的身體其壯如牛,裝病也只能裝些感冒、腹痛之類的小病,同時也不能總是裝病,這天清早從臨潼的關帝廟起身,正無可奈何地要上轎時,他那隨護眷口的老僕,一騎快馬,氣急敗壞地趕到了。
他是奔波了一日一夜,趕回來報告消息的。果然是德興阿乾的好事,八駝行李,四個美妾,都落在別人手中了。被搶的地方名叫東鹽郭村,在蒲州城外,德興阿的部下也還搶了別家,逼得那家的年輕婦女投了井。
勝保自出生以來,何嘗受過這樣的欺侮?但此時如虎落平陽,發不出威,首先想到的是,告訴押解的軍官:“出了這麼檔子無法無天的事,我不能走了。我得回西安看你們大帥,聽他怎麼說?”
押解官如何容得他回西安?只答應在臨潼暫時留下。勝保那時,就好比吳三桂聽說陳圓圓爲李自成部下所劫那樣,想象着豔絕人寰的呂氏姨太太,偎倚在德興阿懷裡的情形,五中如焚,是說不出的那種又酸又痛,簡直都不想活了的心情。
“大帥!”有個文案勸他,“此刻急也無用,氣更不必,得要趕緊想辦法,事不宜遲,遲則生變。”
怎麼叫“遲則生變”?勝保楞了一下,纔想到是指呂氏姨太太而言。事隔兩天,必已遭德興阿沾污,已經“遲”了,已經“變”了!他嘆口氣說:“我方寸已亂,有什麼好辦法,你說吧!”
“自然是向禮帥申訴。”
“對啊!”勝保的精神陡然一振,他拿德興阿無可奈何,但可以賴上了多隆阿,“他得給我句話,不然我專折參他,縱容部屬,公然搶劫,到底是官兵還是土匪?”
“正是這話。”
“來,來!那就拜煩大筆。”
勝保口授大意,託那文案執筆,寫了封極其切實的信給多隆阿。等信寫完,他也盤算好了辦法,取了一百兩銀子,連信放在一起,叫人把負責押解的武官請了來。
“勞你的駕,給跑一趟西安。”他把信和銀子往前一推,“把我的這封信,面呈你們大帥,信裡說的什麼,你總也該知道。”
看在一百兩銀子份上,而且也算是公事,那武官很爽快地答應,立刻動身去投信。
“再有句話,得請你要個切切實實的回信。”
“勝大人的吩咐,我不敢不遵。信,我一定面呈多大人,不過,這個回信,可不一定討得着。如果多大人說一聲:‘好,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請想想,我還能說什麼?”
“那我可不是嚇唬你。”勝保斬釘截鐵地說,“沒有切實回信,我在這兒不走。鬧出事兒來,別說是你,只怕你們大帥的頂戴也保不住。我這話什麼意思,你自己琢磨去吧!”
說完,勝保只管自己退入別室,把那武官僵在那裡,不知何以爲計?於是那文案便走到他身邊,用驚惶的眼色作神秘的低語。
“勝大人的意思,你還不明白?落到今天這一步,他還在乎什麼?冷不防一索子上了吊,你想想,那是多大的漏子!”
這兩句話說得他毛骨悚然,欽命要犯,途中自盡,押解官的處分極重,前程所關,不是開玩笑的事,所以“喏、喏”連聲,受教而去。
看見那武官一走,估量着多隆阿治軍素嚴,得信一定會有妥善處置,勝保的心情比較輕鬆了些。但對德興阿卻是越想越恨,就算眷口行李,能夠完整不缺地要回來,這個仇也還是非報不可。
左思右想,想出來一着狠棋,親自擬了一道奏摺,犯官有冤申訴,仍許上奏。奏摺中說:“德興阿縱兵搶劫,在蒲州城外東鹽郭村,藉口盤查奸細,親帶馬隊、步兵,夤夜進莊,將居民銀錢衣物等件,搶掠一空,該民人等均在英桂行轅控告,請飭查辦。”寫完奏摺,又替他的老僕寫了張狀子,命他趕回蒲州,到山西巡撫英桂的行轅去控告德興阿。奏摺則專人送到西安,請陝西巡撫瑛棨代爲拜發,瑛棨跟他有交情,這件事一定肯幫忙。
能想的辦法都已想到,該做的事也都做了,在臨潼關帝廟等待消息的滋味卻不好受,無事枯坐,不是苦思愛妾,就是想到入京以後的結果,真個是度日如年。
就這時候,有個想不到的客,深夜相訪,此人叫蔡壽祺,字紫翔,號梅庵,江西德化人。道光二十年的進士,一直在京裡當窮翰林,中間一度在勝保營裡幫忙,咸豐八年冬天丁憂,因爲九江淪陷,道路不通,只好在京守制,境況非常艱窘,勝保也曾接濟過他。以後聽說他到四川去了,混得還算得意。不想卻又在這裡相會,他鄉遇故人,且在患難之中,勝保特有一份空谷足音的欣慰親切之感,趕緊叫請了進來。
兩人見了面,相對一揖,都覺悽然,“梅庵,”勝保強笑着吟了兩句杜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聽得克帥的消息,寢食難安。”蔡壽祺也強露寬慰的笑容,“總算見着面了。”
勝保又是一揖,感激不已:“故人情重,何以克當?”他又問:“聽說你在蜀中,近況如何?”
“我的遭際,也跟克帥一樣委屈。”
“怎麼?”勝保反替他難過,“駱籲門總算是忠厚長者,何以你也受委屈?”
“唉!一言難盡!”
不僅是一言難盡,也還有難言之隱。燈下杯酒,細敘往事,蔡壽祺當然有些假話。他是咸豐九年夏天出京的,出京的原因,無非賦閒的日子過不下去,想到外省看看機會,從軍功上弄條升官發財的路子出來。他的打算是由山西入關中,再到四川,然後出三峽順流而下,如果沒有什麼機會,便回江西,在家鄉總比在京的路子要寬些。
於是以翰林的身分,一路打秋風弄盤纏,走了一年纔到四川。四川不設巡撫,只有總督,這時的總督黃宗漢,因爲在兩廣總督任內與英國人的交涉沒有辦好,正革職在京,由成都將軍崇厚署理川督。崇厚雖是旗人,卻謹慎開明,對蔡壽祺那套浮誇虛妄的治軍辦法,不甚欣賞。於是他弄了幾百兩銀子的“程儀”,由成都到重慶,準備浮江東下。
在重慶得到消息,陝西巡撫曾望顏調升川督。蔡壽祺跟曾望顏是熟人,便留在重慶不走,等曾望顏到了任,他也在第二年三月裡,重回成都。那時一方面有云南的土匪藍朝柱竄擾川南富庶之區,一方面又有石達開由湖北窺川的威脅,於是蔡壽祺大上條陳,以總督“上客”的身分,把持公事,頗爲招搖。不久,曾望顏被革了職,仍舊由崇厚署理,參劾蔡壽祺,奉旨驅逐回籍。又不久,川督放了駱秉章。
駱秉章字籲門,雖是廣東人,與湘軍的淵源極深,入川履任時,把湘軍將領劉蓉帶了去,信任極專,以一個知府,保薦爲四川藩司。劉蓉看見奉旨驅逐回籍的蔡壽祺,依然逗留成都,私刻關防,招募鄉勇,十分討厭,便老實不客氣提出警告:蔡壽祺再不走,他可真要下令驅逐了。
當然,蔡壽祺對他的本意是有所掩飾的,他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說法,把四川看成他的家鄉一樣,急公好義,所以忘掉該避嫌疑。遭當道所忌,正由於他的任事之勇。一面說,一面不斷大口喝酒,就彷彿真有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要借酒來澆一澆似地。
“天下事原是如此!”勝保也有牢騷,“急人之難,別人不記得你的任事之勇,用不着你的時候,就說你處處攬權。去他的,我纔不信他們那一套。”
“克帥!”蔡壽祺忽然勸他,“大丈夫能屈能伸,此時務宜收斂。等將來複起掌權,有仇報仇,有冤報冤,也還不晚。”
勝保倒是把他的話好好想了一遍,嘆口氣答道:“我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無奈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無論如何要忍一時之氣。”蔡壽祺放低了聲音說:“克帥,你有的是本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本錢”兩字,意何所指,勝保倒有些想不透,便率直說道:“梅庵,何謂‘本錢’,在那兒?”
蔡壽祺看了一下,用筷子蘸着酒,在桌上寫了一個字,“苗。”
“咳!”勝保皺着眉說,“就是從他身上起的禍!”
“禍者福所倚!只看存乎一心的運用。”
“啊,啊!”勝保大爲點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話,見教得是。”
“還有,”蔡壽祺說了這兩個字,接着又寫了一個字:“李。”
勝保又點點頭表示會意,聽他再往下說。
“擁以自重。”蔡壽祺抹了這兩個字,又寫:“應示朝廷以無公則降者必復叛之意。”
“嗯!”勝保肅然舉杯,“謹受教。”
蔡壽祺矜持地把筷子往桌上一丟,身子往後一仰,頗有昂首天外的氣概。勝保卻正好相反,低着頭悄然無語,就這片刻,他已有所決定,但沒有說出口來。
“梅庵,”他換了個話題,“此行何往?”
“本想浮江東下,因爲想來看看克帥,特意出劍門入陝。”蔡壽祺想了一下說,“‘長安居,大不易’,我想先回家看看。”
“不!”勝保很快、很堅決地表示不贊成,“還是應該進京,纔有機會。至於‘長安居,大不易’,也是實話。這樣吧,我助你一臂,不過,此刻的我,只能略表微忱,你莫嫌菲薄。”說着,他伸手到衣襟裡,好半天才掏出一張銀票,隔燈遞了過去。
銀票上寫着的數目是一千兩,蔡壽祺接在手裡,不知該如何道謝?好半天,擠出兩點眼淚,擺出一臉悽惶,搖搖頭說:“叫我受之不可,拒之不能。何以爲計?”
“梅庵,這就是你的迂腐了。要在身外之物上計較,反倒貶低了你我的患難交情。”
“責備得是,責備得是!”蔡壽祺一面說,一面把手縮了回來,手裡拿着那張銀票。
接着又談了些各地的軍情,朝中的變動,直到深夜,方始各道安置。勝保在那古廟中獨對孤燈,聽着尖厲的風聲,想起隨營二三十名姬妾,粉白黛綠,玉笑珠香的旖旎風光,真個淒涼萬狀,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繞室彷徨,整整一夜,把蔡壽祺的那些話,以及自己所打的主意,反覆思量,連細微末節都盤算到了。直到天色微明,方始倚枕假寐。不久,人聲漸雜,門上剝啄作響,開出門來一看,隨帶的聽差來報,說那負責押解的武官已從西安回來了。
“好!”勝保依然是當欽差大臣的口吻:“傳他進來!”
押解武官就在不遠之處的走廊上,不等聽差來傳,走過來請了個安:“跟勝大人回話,信投到了。”
“你們大帥怎麼說?”
“多大人也很生氣,說一定給辦。”
“喔!”勝保覺得這話動聽,點着頭說:“他倒還明白。可是,辦了沒有呢?”
“辦了,辦了。已經派人到蒲州去了。”
“那好。我在這兒等,等他辦出個起落來。”
“那不必了。”押解武官陪着笑說,“勝大人請想,一路迎了上去有多好呢?”
這打算原是不錯的,但勝保一則別有用心,正好藉故逗留。再則積習未忘,還要擺擺威風,所以只是使勁搖着頭,掉轉身子,走入屋裡,表示毫無通融的餘地。
押解武官這時可拿出公事公辦的臉嘴來了,搶上兩步,走到門口向屋裡大聲說道:“跟勝大人老實說了吧,多大人有話:
聖命難違,請勝大人早早動身,免得彼此不便。”
如果是在十天以前,有人敢這樣跟他說話,馬上就可以送命,而就在此刻,勝保的脾氣也還不小,“混帳東西!”他瞪眼吹鬍子地罵:“什麼叫‘彼此不便’?你給我滾出去!”
“我可是好話。”
勝保越發生氣:“滾,滾!你膽敢來脅制我!你什麼東西?”
這一吵,聲音極大,有個他的文案,名叫吳臺朗的正好來訪,趕緊奔進來把那押解武官先拉了出去,略略問了緣由,便又匆匆回進來解勸。
“真正豈有此理!”勝保還在發威,“我就是不走,看多隆阿拿我怎麼樣?”
“這不能怪禮帥。”吳臺朗說,“那個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衝撞了大帥,犯不着跟他一般見識,回頭我叫他來領責。”
勝保聽他這一說,不能再鬧了,苦笑着只是搖頭。
於是吳臺朗又走了出去,找着那押解武官,說了許多好話,讓他來替勝保賠罪。費了半天脣舌,總算把他說動了,但有個交換條件,勝保得要立刻啓程。這一下又商量半天,最後才說定規,準定再留一天。
經過這一陣折衝,勝保雖未佔着便宜,可是畢竟有了一個臺階可下,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但經此刺激,他越覺得俗語中“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這句話,真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暗暗咬牙,有一天得勢再起,要把那班狐假虎威的勢利小人,狠狠懲治一番。
其實他身邊就多的是狐假虎威的勢利小人,只是看他的老虎皮將被剝奪,紛紛四散,各奔生路。象吳臺朗和蔡壽祺這班人,只是無路可投而已。不過既然還有倚附勝保之心,自然休慼相關,所以盡這一日逗留的機會,自早盤桓到晚,也談了許多知心話。
這三個人都是滿腹的牢騷,吳臺朗是軍前被革的道員,把湘軍的首腦,恨如刺骨;蔡壽祺與劉蓉結了怨家,而劉蓉與曾國藩的關係不同泛泛,所以也大罵湘軍。勝保當然更不用說,他始終輕視湘軍,以爲他們的聲名震動朝野,東南仰望曾、李、左、彭等人如長城,無非因爲他們善結黨援,互相標榜。
“着啊!”吳臺朗連連拍着自己的腿說,“克帥的話,真是一針見血。即以眼前而論,克帥文武兼資,‘三十入詞林,四十爲大將’,一向獨往獨來,此雖是豪傑之士的作爲,到底吃虧。”
“也不見得,走着瞧吧!”勝保說了這一句,又扯開他自己,“你再往下說!”
“再說梅老。”吳臺朗手指點點蔡壽祺,“梅老,你那一科得人不盛,吃誇最大。”
“就是這話羅,‘科運’不好。”
“梅庵是那一科?”勝保問。
“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
“這一科,怕就只出了一個貴同鄉萬藕老?”吳臺朗是指也是江西德化人的萬青藜。
“是啊!”勝保也替他們這一科嘆息:“二十年了,就出一個尚書,科運是不好。”
眼光都落在蔡壽祺臉上,而他搖搖頭不願作答,獨自引杯,大有借他人的酒澆自己的塊壘的意味。他內心也是如此,這兩年秋風打下來,他才真正知道一榜及第的那“同年”二字的可貴。道光二十年的進士,論年資早就應該出督撫了,有督撫做同年,何致於在四川鎩羽而歸?
於是由於各人所同感的孤獨,對於勝保今後爲求脫罪的做法,便集中在援結黨羽,多方呼應這個宗旨上,商定了應該去活動的地區和人物。直到天色微明,方始散去。
勝保睡到近午方起身,慢慢漱洗飲食,想多挨些時刻,這天便好不走,誰知那押解武官,毫不容情,早就備好了車馬,一遍一遍來催,一交未初時分,硬逼着上路,往東而去。
走了十幾里路,但見前面塵頭大起,好幾匹騾子駝着箱籠,迎面而來。走近了互相問訊,才知道那正是多隆阿派人從德興阿那裡,替勝保要回來的行李。
於是雙方都停了下來。勝保手下的一個親信,保升到正三品參領銜,而實際上等於馬弁的護軍校,名叫拉達哈的旗人,原來奉派護眷進京的,這時一起押運行李而來,走到勝保轎前來請安回話。
少不得要報告一些當時被劫的經過,話說得很嚕囌,勝保不耐煩了,“反正你當的好差使;”他冷笑着打斷他的話,“這會兒我也沒工夫聽你的!你倒是說吧,現在怎麼樣了?”
“多大人派了人去,辦了好大的交涉,把八駝行李拿回來了。”
“東西少不少啊?”
“大概不少什麼。”
“怎麼叫‘大概’?到底少了什麼?”
“就一口箱子動了。其餘的,封條都還貼得好好的。”
“那一口箱子?”勝保急急問道:“箱子不編了號了嗎?”
“是第一號那一口。”
還好!勝保頗感安慰。第一號箱子裡的東西,不值什麼錢。裝箱的時候有意使其名實不符,號碼越前越是不關緊要,這小小的一番心思,還真收了大效用。但是,再值錢也不過身外之物,所以他緊接着又問:“人呢?”
“幾位姨太太帶着丫頭,都還住在蒲州城裡,等大帥到了一起走。”
“喔!”勝保終於把最要緊的一句話問了出來:“呂姨太還好吧?”
問到這一句,拉達哈的臉色,比死了父母還難看,只動着嘴脣,不知在說些什麼?
“怎麼啦?”勝保大聲喝問,“沒有聽見我的話?我問呂姨太!”
“叫,叫德大人給留下了。”
“啊!”勝保在轎子裡跳腳,摘下大墨鏡,氣急敗壞地指着拉達哈問:“他怎麼說?”
“德大人的話很難聽。”拉達哈囁嚅着,“大帥還,還是不要問的好。”
“混帳!我怎麼能不問。”
“德大人說……,”拉達哈把頭低着,也放低了聲音,“他說,呂姨太是逆犯的老婆,他得公事公辦!”
這“公事公辦”四個字,擊中了勝保的要害。明知德興阿會假“公”濟“私”,也拿他無可如何。於是頹然往後一靠,什麼事都懶得問了。
這樣,過了好幾天,才能把想念呂姨太的心思,略略放開。在山西過了年,本想多留幾日,經不住朝廷一再催促,過了年初七隻得動身。正月底到京,隨即送入刑部。主辦司官接收了多隆阿奉旨拿問解京的諮文,把勝保交給了“提牢廳”,暫且在“火房”安頓。關門下鎖,已有牢獄之實,這下勝保才真的着慌了。
這一關關了好幾天也沒有人來問,只教他“遞親供”,在無數被參劾的罪名中,他只承認了一條:隨帶營妓。
“親供”是遞上來了,而且軍機處已根據刑部的奏報擬旨“派議政王、軍機大臣、大學士會同刑部審訊,按律定擬具奏”,但恭王遲遲未有行動,因爲投鼠忌器,顧慮甚多。
在勝保未到京以前,他們預定的營救計劃,即已發動。一馬當先的是西安將軍穆騰阿和陝西巡撫瑛棨會銜的奏摺,用六百里加緊飛遞。奏摺送到,慈禧太后已經歸寢。因爲在傳遞順序上,屬於第一等緊急,內奏事處絲毫不敢耽擱,夜叩宮門,由安德海接了折,再去敲開慈禧太后的寢宮,把黃匣子送了進去。
這時慈禧太后,雖只有一年兩個多月的聽政經驗,可是對內外辦事的程序,已經非常熟悉。看到是穆騰阿和瑛棨會銜,並用六百里加緊呈遞的奏摺,不由得大吃一驚,失聲而呼:“莫非多隆阿陣亡了?”
這不怪她如此想,因爲倘是緊急軍報,則應由主持軍務的欽差大臣多隆阿奏報,駐防將軍和督撫會銜的奏摺,除非呈報統兵大員或者學政出缺,不得用六百里加緊。因此,她直覺地想到了多隆阿有何不測。那知拆開來一看,說的竟是“直隸軍務吃緊,請飭勝保前往剿辦。”
“混帳東西!”慈禧太后氣得把奏摺摔在地上。
這種情形,安德海難得見到,但奏摺摔在地上,不能不管,悄悄兒把它拾了起來。正不知如何處置時,慈禧太后有了指示。
“拿筆來!”
安德海答應着,取來硃筆,她親自批了八個字:“均着傳旨嚴行申飭。”然後命他立即送還給內奏事處。
第二天一早,軍機章京接了折回到軍機處,自然先把最緊急的放在上面,送到恭王那裡拿起來一看,也有啼笑皆非之感。不過,他比慈禧太后要冷靜些,得先要跟同僚把穆騰阿和瑛棨會銜上此折的用意,推敲個明白,再作道理。
“穆騰阿是勝保的死黨,瑛棨是個糊塗蟲,他必是受了穆騰阿的指使,跟着來碰這個大釘子,何苦?”寶鋆皺着眉說。
“我是說上這個摺子的用意。難道他們不知道,這麼荒唐,會得到怎麼樣兒的一個結果?”
“那也無非意在報答勝保而已。”
“不然!”文祥另有看法,“這是‘投石問路’,探測朝廷的意旨。倘或批駁的口氣鬆動,替勝保說話的人,就一個跟着一個都來了。”
“不錯,不錯!”在座的人,無不深深點頭。
“那就擬旨痛斥吧!”恭王作了決定。
這道“嚴行申飭”的上諭,由內閣明發。京裡京外受了勝保活動的人,一看風色不妙,便都觀望不前。可是間接也有消息傳到恭王耳朵裡,說是勝保所招降的那批人,不懂得什麼爲國爲民的大義,只知道對勝保感恩圖報,倘或處置失宜,操之過急,只怕會激出變故,那一來,大局就更棘手了。
掌權一年多以來,恭王的宗旨依然是穩定局勢爲第一,對於苗沛霖尚且可以委屈求全,只要他能受羈縻,那怕就在壽州一帶做“土皇帝”,也可以容忍,然則因爲勝保而激起意外的變故,自然是他所引以爲切戒的。
而且,對勝保的感情,恭王也畢竟與人不同。前年勒兵京畿,遙控行在,勝保那一支雜湊的軍隊,到底能予肅順多少威脅,固然難言,但是,恭王卻確確實實因爲勝保的態度,增加了信心,同時也表示出有勝保的人馬可以運用,使得那些原來徘徊在肅順與他之間的人,倒向自己這一面。得失成敗,寸心自知,恭王覺得是欠着勝保的情的。
爲了這公與私的雙重窒礙,處事一向果斷明快的恭王,在這一件繼“誅三兇”以後,爲京裡京外矚目關懷的大案子上,顯得十分黏滯,彷彿竟忘了這件事似地。
他的心情,最瞭解的是文祥和曹毓瑛,然後才數到寶鋆。寶鋆一向以恭王的意旨爲意旨,曹毓瑛資格尚淺,進言要看機會,唯有文祥,認爲恭王這樣拖延着不是辦法,覺得非要說話不可。
凡是有所主張,他一向措詞緩和而宗旨堅定,他爲恭王指出,勝保的被革職拿問,重要的是在一個“問”字。革而不問,就整飭紀綱而言,比“曲予優容”更壞。而且,不問也不行,兩宮太后口中不說,心裡已經不滿,內閣也在等消息,等他們來催問,在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大臣議罪,一向是由重臣會同吏、刑兩部,在內閣集議,審訊勝保,明發上諭上規定由議政王、大學士會同刑部辦理,更是非同小可的事。不管如何,議政王應先召集會議,纔是正辦。所以恭王接納了文祥的意見,諮會內閣,定期集議。
事先,當然有一番私底下的接觸,恭王得到報告:大學士周祖培和軍機大臣李棠階,態度都很激烈,已經有了表示,非嚴辦勝保,不足以伸國法。
“這是爲什麼呢?”恭王皺眉問道,“莫非……?”
寶鋆說話向來無保留,大聲接口:“河南人嘛!勝克齋在河南搞得太不象話了,周、李兩公,不如此表示,對他們的老鄉,怎麼交代?”
這倒是心直口快,一語破的,恭王心裡有數了。所以在內閣會議的那一天,儘讓周祖培和李棠階痛斥勝保,先教他們泄了憤再說。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句話,”周祖培拍着桌子說:“象這樣縱兵殃民,貪污瀆職,辜負朝廷的統兵大員,百死不足蔽其辜!”
“芝老說得是。”恭王胸有成竹地徐徐發言,附和之後,陡然一轉,“不過,俗語說得好,‘投鼠忌器’,勝保已經在刑部獄中,隨時可誅。我想——我們還是先撇開勝保來談吧!”
周祖培一楞,不知道撇開勝保,還有什麼人、什麼事要扯在這件案子裡來談?
廟堂之上,不便說什麼不夠冠冕堂皇的,遷就現實的話,於是撇開勝保這個人,談他所隱匿的財產。這件事歸寶鋆管,他象聊閒天,談新聞似地,把多隆阿奉旨查抄的情形,以及從他處得到的消息,勝保在誰那裡可能隱匿了些什麼財產?派什麼人搜查?用什麼方法?諸如此類,娓娓言來,雖嫌瑣碎,聽來倒也有些趣味。
第一次集議,就這樣糊里糊塗結束了。不多幾天,兩江總督曾國藩的一道奏摺,爲恭王和他的同僚,帶來了新的困擾和憂慮——勝保在苗沛霖以外,又下了一着狠棋。
曾國藩的奏摺中說:江南提督李世忠上書,願意褫奪自己的職務,爲勝保贖罪。這是件異想天開的事,而以前方的一個武官,干預朝廷處置獲罪大臣的威權,不但冒昧,而且荒唐。照道理說,在曾國藩那裡就應該受到一頓申斥,可是曾國藩未作處置,據實代奏,只略略聲明他所以代奏的原因是:“不敢壅於上聞。”
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在瞭解李世忠與勝保的關係的人看,其中大有文章。曾國藩的意思是表示,如果不爲李世忠代陳他的請求,可能就會有麻煩,而這個麻煩是連他這個節制四省兵權的兩江總督都料理不了的,所以“不敢壅於上聞”。
“你們三位先商量商量!”恭王把奏摺交給了文祥、寶鋆和曹毓瑛,搖着頭說:“我頭痛得很!”
他們那三個人又何嘗不頭痛?聚在一起,把曾國藩的那道奏摺,反覆看了幾遍,不知如何批答。
終於,文祥說了這麼一句:“我看,李世忠的用意,也不盡是報私恩,有個替勝克齋表功的意思在內。”
寶鋆不甚明白他的意思,曹毓瑛卻大有領悟,連連點頭:
“這看得深了!”
“怎麼呢?”
“咸豐八年九月,勝克齋招降李世忠,裨益大局,確非等閒。那時李世忠不叫李世忠,叫李昭壽。”
李昭壽原是捻匪,與洪軍合流,在長江北岸的滁州、一帶與官兵作戰。咸豐八年秋天,李秀成與陳玉成合力穩定了長江北岸,進窺皖北,滁州交李昭壽防守。他部下的紀律極壞,而且不是洪軍的嫡系,所以陳玉成一向輕視他,使得李昭壽起了異心。
於是勝保設法俘獲了他的全家,相待極厚,李昭壽考慮了切身利害,獻出滁州城,接受了勝保的招降。奏報到京,賞給二品花翎,賜名世忠,授職總兵,仍舊讓他駐軍一帶。
“從那個時候起,江寧的洪軍與皖北不能連成一氣,未始不是李世忠阻隔之功。這論起來,也算是勝克齋的功勞。”
“但要挾制朝廷就不對了!”文祥皺着眉說,“李世忠只怕也是第二個苗沛霖,聽說那一帶的土匪鹽梟,都出入其門,李世忠的外號叫做‘壽王。”
“那,”寶鋆驚訝地說,“不又要造反了嗎?”
其餘兩個人都不作聲。好久,文祥握着拳,神色痛苦地說:“決不能把李世忠逼反了!其中關係,太大,太大!”
這樣,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個結論,只有安撫一法。但批答的諭旨,甚難措詞,寶鋆便指着曹毓瑛說:“琢如,這非你的大手筆不可。”
“等見了王爺再說吧!”曹毓瑛答道,“怕在諭旨以外,還得有別的佈置。”
“對!”文祥深深點頭,“談了半天,琢如這句話很有用。
走,咱們上鑑園去。”
到了大翔鳳衚衕鑑園,恭王正在宴客,特爲告個罪離席,在小書房裡接見密談。一路來,文祥已成竹在胸,此時便從容地提出了他的辦法。
“安撫固爲勢所必然,但這個奏摺不必急着批。”
“對了!”恭王不由得插了句嘴,“這個宗旨好,先讓李世忠存着一分指望,咱們再從長計議。”
“是。”文祥接着他自己的話說,“琢如以爲還得有別的佈置,這是老謀深算的話。我看,今天就用六爺的名義,先給曾滌生去封信。”
“信上怎麼說?”
“李世忠所請,決不可行。讓他善加安撫,而且,”文祥加重了語氣說,“要嚴加防備!”
“好!”恭王立即作了決定:“就請琢如辛苦一下子,在這兒寫了就發。”
因爲決定了把李世忠的請求,暫時擱置,所以第二天早晨在養心殿見兩宮太后時,恭王便根本不提這件事。而慈禧太后偏偏記得,等把其他的章奏處理完畢,她和顏悅色地問:
“好象曾國藩還有一個摺子,那個李世忠怎麼啦?”
“這是個麻煩。”恭王使勁搖着頭。
“麻煩可也沒有辦法。到底該怎麼辦,總得有個下文。”慈禧太后轉臉看着慈安太后問:“姐姐,你說是嗎?”
“我,”慈安太后歉意地笑着答道,“我還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兒哪!”
慈禧太后對李世忠的出身,以及目前的情形也不甚明白,趁此機會看着文祥說道:“你一定清楚,給講一講吧!”
文祥便出班奏答,把勝保招降李世忠的經過,扼要地說了一遍,然後提到他的現況:“李世忠目前駐紮,那裡的鹽課、厘金都歸他收了用,這麼優容他的原因,就是要教他感恩圖報,別學苗沛霖的樣,絕了那顆降而復叛的心。李秀成去年十一月帶了三十萬人,從江西到皖北,分兵南下,想從背後打曾國荃,替江寧解圍,如果李世忠變了心,投了過去,舉足重輕,大局會起變化。”
“那就得跟他說好的羅?”
慈禧太后這句話中,自嘲的意味十足,恭王覺得臉上有些發燙,便接口答了句:“‘小不忍則亂大謀’,兩位太后聖明。”
看見恭王面有窘色,慈禧太后不斷點頭,作爲安慰,但她有她的看法,卻依然說了出來。
“我常常在想,”慈禧太后辭色雍容地,用她那特有的,清脆而沉着有威的聲音說:“京裡京外那麼多的人在辦事,說到頭來,就歸咱們君臣幾個拿主意,事情,不一定樣樣都能辦通;人,不見得個個都能心服,只要咱們自己良心上交代得過去,也就管不得那許多了。六爺,你說是這話不是?”
“聖母皇太后見得是。”恭王把垂着的手舉了起來,指着自己的心說:“臣也就是憑一顆心,報答天恩祖德。”
“是啊!可就是怎麼纔對得起自己良心呢?我看,只有一個‘公’字。”
她停了下來,以沉靜的眼光環視每一個軍機大臣,令人有不怒而威之感,配合着她那兩句語意深沉的話,不由得都惴惴然,不知她有什麼責備的話要說。
“就拿何桂清這件案子來說吧,”慈禧太后依然閒閒地,彷彿談家常的那種語氣,“照我看,是辦得太重了一點兒。喪師失地,也不止他一個人,何以就該他砍腦袋?去年夏天從上海押解到京,朝裡有些人幫他說話,有些要嚴辦,我們姐妹也鬧不清誰的理對,誰的理不對。光講理好辦,存着私心,這面一套說法,那面一套說法,把理路搞亂了,事情可就難辦了。當時我就想,倘或何桂清這件案子,由我一個人作主,我一定饒了他,革職永不敘用,也就夠他受的了。可是有好些人說,大局正有起色,一定得要整飭紀綱,才能平定大亂。這話說的是大道理,沒有得可駁的,我們姐妹心裡想饒何桂清的,也辦不到,只好準了‘秋後處決’的罪名。本來去年改元,秋決停勾,何桂清還可以多活一年,又有人說,何桂清罪情重大,不能按常例辦理,到底把他綁到了菜市口。朝廷,自然沒有得可說的。不過……。”
一轉要說到正題上,慈禧太后偏偏停了下來,好整以暇地,端起康熙窯綠地黃龍的蓋碗,揭開碗蓋,送到口邊,卻又嫌茶不燙,招呼在殿外伺候的太監重換。這一耽擱,別的人倒還好,吳廷棟卻真如芒刺在背,異常侷促,因爲嚴辦何桂清,他的主張最力,現在看慈禧太后,大有不滿之意,而且又不能冒昧申辯,所以在那料峭春寒的二月天氣,背上竟出了汗。
喝了一口茶,慈禧太后拿塊絲手絹拭一拭嘴脣上的水漬,接着往下說:“我也是由何桂清這件案子,想到勝保。封疆大吏,守土有責,不能與城共存亡,說是爲了整飭紀綱,辦他的死罪,話是不錯,可是人家何桂清到底不過一個文弱唸書人,聽見長毛來了,嚇得發抖,也不算是件怪事。倒是勝保——如今什麼年頭兒?他還在學年羹堯,把朝廷當作什麼看了,這不是怪事嗎?這也不去提它,我就有一句話,忍不住要說,什麼叫紀綱?殺何桂清就有紀綱,辦勝保就不提紀綱了?這就是不公,不能叫人心服,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六爺,”她揚一揚頭,高瞻遠矚地看着所有的軍機大臣:“你們大家,看我的話,說得可還公平?”
“是!”恭王不由得把頭一低:“臣等敬聆懿旨。”
“我不過說說。”慈禧太后越發謙抑,“你們商量着辦吧!”
這個釘子碰得夠厲害的,大家都不免生出戒心,只有恭王不同,雖然覺察到慈禧太后話中的鋒鋩,卻不拿它當回事,依然照自己的想法,認爲不宜操之過急,且讓勝保在刑部火房中住些日子再說。
到底是讀過幾句書的,雖在待罪監禁之中,居然不失尊嚴,勝保在刑部火房裡,讀書以消長日。讀的不是怡情養性的詩詞,更不是破愁遣悶的筆記,而是兵書史籍,不但細讀,還點朱加墨,好好用了一番功。
象他這樣的情形,是所謂“浮系”,僅僅行動失去自由,親友的訪晤,並不禁止。起初因爲諭旨嚴厲,看上去就彷彿前年拿問“三兇”那樣,一經被捕,便要處決,大家都還不敢造次去探望,怕惹禍上身。慢慢地,看見情況並不如想象中那樣嚴重;加以恭王的態度,已爲外間明瞭,推斷勝保的將來,不會有什麼嚴譴。於是,親友故舊,顧忌漸消,勝保那裡便不冷落了。
那些訪客中,有的不過慰問一番,有的卻是來報告消息,商量正事的。由於軍機處有消息傳出來,說勝保營中有好些“革員”,假借權勢,爲非作歹,爲恭王及軍機大臣們所痛恨,所以如吳臺朗等人,都不敢露面。但蔡壽祺與勝保脫離關係已久,形跡比較不爲人所注意,因而居間聯絡的責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他肩上了。
曾國藩代陳李世忠自請褫職,爲勝保贖罪的奏摺到京,是個秘密消息,但也爲蔡壽祺打聽到了,特爲去看勝保,報告這個“喜訊”。
“倒是草莽出身的,還知道世間有‘義’之一字。”勝保不勝感慨地說,話中是指慈禧太后和恭王負義。
“恭王倒還好。”蔡壽祺放低了聲音說,“他一直壓着不肯辦。不過究竟其意何居,卻費猜疑。也許是因爲‘西邊’正在氣頭上,等她消了氣,事情就比較易於措手了。”
“你是說要等?”勝保微皺着眉說,“要等到那一天?”
“看曾滌生的那個摺子,批下來是怎麼說?便可窺知端倪。”
勝保想了想說:“也還得有人說話纔好。”
“有個人應該可以上折言事。”
蔡壽祺指的是吳臺朗的胞弟,掌山東道御史的吳臺壽。勝保也認爲這是個理想人選,請蔡壽祺轉告吳臺朗,儘快進行。
“照我看,”蔡壽祺又說,“只要兩個人少說句把話,事情很快就會有轉機。”
“那兩個?”
“克帥倒想一想。”蔡壽祺說,“都是河南人。”
“那……,”勝保答道:“無非商城跟河內。”
“正是。”蔡壽祺點點頭——“商城”是指大學士周祖培;
“河內”是指軍機大臣李棠階。
“哼!”勝保的壞脾氣又發作了,“等着看吧!我偏不買這兩個人的帳。”
“克帥!”蔡壽祺勸他,“俗語道得好:‘在人檐下過,怎敢不低頭?’絳侯曾將百萬兵,一旦失志,不能不畏獄吏,何況這兩個人位高權重!”
那是指的漢朝開國名將絳侯周勃的典故。勝保桌上正有本攤開的《史記》,周勃的典故就在裡面。他搖搖頭,不以爲然,把書拿起來一翻,翻到《陳丞相世家》,傲然說道:“陳平六出奇計,以脫漢離之危,我就不相信我不如陳平。”
蔡壽祺默然。見他依舊是如此自大自傲的脾氣,心裡頗爲失望。這一下,當然也有話不投機之感,略略談了些不相干的話,告辭而去。
出了刑部,徑自來訪吳臺朗,他住在他胞弟吳臺壽家,三個人在一起密談,他轉述了勝保的要求。吳臺壽麪有難色,但經不住他老兄,一面說好話,一面以長兄的身分硬壓,吳臺壽無可奈何,擬了一個爲勝保辯冤的奏稿,三個人斟酌了一番,定稿謄正,第二天就遞了上去。
慈禧太后一看自然非常生氣,但言官的奏摺,她不敢象處理瑛棨的摺子那樣,拿起筆來就批“嚴行申飭”。同時她也奇怪,不知道吳臺壽爲何上這一個摺子?一年多的工夫,她對御史科道已經很瞭解,誰是耿直敢言的;誰是喜歡聞風言事的;誰的脾氣暴躁,誰的黨羽最多?從他們的奏摺裡,便可以猜出他們的本意。這吳臺壽,在她的記憶中,是個默默無聞的人,現在替勝保說話,是爲了什麼?得先查一查清楚。
把摺子交了下去,恭王發覺自己對勝保的處置態度,確有未妥。遷延不決,啓人僥倖一逞之心,吳臺壽的這個摺子,就是最明白不過的例子。再這樣下去,爲勝保出力的人,越來越多,豈不是自找麻煩?
因此,他一面決定了要痛駁吳臺壽的所請,並且予以必要的處分,一面改變了過去的態度,把勝保這件案子交給周祖培和李棠階去管。不過,他向李棠階作了這樣的表示:以大局爲重!而勝保如有一線可原,不妨酌予從寬。
李棠階是個相當方正的人,他受了慈禧太后的指責,耿耿於心,這時見恭王授權,自然不會耽擱,立即去拜訪“商城相國”。周祖培以大學士兼領“管理刑部”的差使,辦事極其方便,當時就派了人到刑部去通知,第二天上午,傳勝保到內閣問話。
刑部司官見是管部的週中堂的命令,不敢怠慢,半夜裡就把勝保喊了起來,帶到內閣,天還不亮,借了聽差、車伕休息待命的一間小屋子,把他禁閉在那裡。一直到近午時分,纔開門將他帶了出來。
一帶帶到周祖培面前,一肚子不高興的勝保,說不得只好大禮參見,周祖培不曾理他,他也就不理周祖培未曾吩咐“起來說話”,管自己起身,昂然站在當地。
“潘大人的原折呢?”周祖培向左右問。
“潘大人”是指潘祖蔭,參劾勝保,以他所上的那個摺子,列舉的事實最詳盡,所以周祖培就以他的原折作爲審問勝保的依據。
“勝保!”周祖培問道:“你縱兵殃民,貪瀆驕恣,已非一日,問心有愧嗎?”
“既非一日,何不早日拿問?”勝保微微冷笑。
一上來就是譏嘲頂撞,周祖培心中異常不快,問得也就格外苛細。光是入陝以後,捏報戰功一節,就問了兩個時辰,然後吩咐送回刑部。
於是隔幾天提出來問一次,每次都只問一兩件事,或者重複印證以前問過的話。問的人也多寡不一,但大致每次都有周祖培。這樣兩個月拖下來,李世忠被安撫好了。爲了朝廷的威信,予以“革職留任”的處分,可是誰都知道,不須多少時候,軍機處就會隨便找一個理由,爲他奏請開復。至於吳臺朗、吳臺壽兄弟,可就沒有那麼便宜了!
吳臺壽新升御史不久,資望尚淺,他那個奏摺中,最失策的地方,是攻擊另一個御史趙樹吉。趙樹吉亦曾參劾勝保,並以“京內外謠諑紛傳”,主張對勝保從速定罪。吳臺壽針對他的話,有所批評,招致了同僚的不滿,因而另外有些剛直的御史,毫不容情地指出了吳臺壽與勝保的間接關係,而吳臺朗指使他的胞弟爲勝保辯冤,說他“但有私罪,並無公罪”是“感激私恩”。朝廷對言官的處分,一向慎重,現在看吳臺壽孤立無援,那就不必客氣了,明發上諭,痛斥他“無恥”,革了他的職。吳臺朗的命運與他兄弟相同,由勝保爲他設法開復的“道員”職銜,再度被革,同時“拔去花翎”。
這一道嚴旨,對於蔡壽祺之流,頗有嚇阻的作用,自此銷聲匿跡,噤若寒蟬。可是京外與勝保有關聯,而情勢不穩的那些軍隊,仍舊不能不顧忌,所以依然在諭旨中一再聲明,對於審問勝保一節,務須傳集人證,逐款查覈,表示出絕無要殺勝保的成見。
這也算是恭王的苦心迴護,只望慈禧太后不再督催,周祖培和李棠階的態度比較緩和些,清議也能逐漸平息,等把這件事冷了下來,勝保便有活命之望。
那知勝保自己卻已沉不住氣,對周祖培的反感尤其深。勝保的想法是:“沒有我,你何來今日?”周祖培當年爲肅順壓得擡不起頭來,而打倒肅順,勝保認爲是他的功勞,這就等於替周祖培報了仇,然則今日事事苛求,竟成恩將仇報!想起傳說中,周祖培與肅順同在戶部作尚書,司官抱牘上堂,肅順把周祖培畫了行的文稿,打一條紅槓子廢棄不用,周祖培居然也忍了下去,則今日高坐堂皇,頤指氣使,豈不令人齒冷?
不平和輕視之感,積累在心裡已非一日。這一天提到他縱容部下在河南**婦女這一款罪名,周祖培問他可有這回事?勝保突然衝動,大聲答道:“有的!河南商城周祖培家,河內李棠階家的婦女,不分老幼,統通被污,無一倖免!”
這兩句刻毒得到了頭的話,把周祖培氣得嘴脣發白,四肢冷冰,幾乎中風。事後傳到了恭王耳朵裡,他向文祥、寶鋆長嘆一聲說:“勝克齋死定了!誰也救不了他了!”
如此公然侮辱“相國”,可以想見勝保平日的跋扈!光是這一點,就可以定他的死罪。而“不分老幼”這四個字,簡直蔑絕倫常,亦爲清議所萬萬不容,更爲身爲婦女的兩宮太后認爲罪大惡極。
勝保該死!但怎樣死法呢?死刑有好幾種,是斬、是絞?
是“立決”還是“監候”?
“自然是‘斬立決’!”周祖培摸着鬍子,斷然決然地說。
這個原則是大家所同意的,除非不教他死,要死就要快。不管是“斬監候”還是“絞監候”,到秋後勾決處斬,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只怕夜長夢多,別生枝節。但是綁到菜市口有肅順的前車之鑑,勝保臨死之前,少不得也有一場破口大罵,抖露許多內幕,那跟肅順的亂罵又自不同,所以大多數的人都不贊成斬立決。
只以周祖培年高位尊,雖以恭王的身分,亦不便當面反對他的意見,因而他向文祥遞了個眼色——文祥自然明白,點點頭,把身子朝前俯一俯,表示有話要說。
寶鋆性子急,本想開口,看到文祥這個動作,便讓他發言:“博川,”他爲他作先容,“你必是有話,你說吧!”
“論勝保的種種不法,立正刑誅,亦是咎有應得。”文祥看着周祖培說:“不過,我想上頭或許會派老中堂監斬,這麼熱的天,轟動九城,傾巷來觀,老中堂這趟差使太累,叫人放心不下。”
話說得異常委婉,而且也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建議。二品大員獲罪處決,監刑的不是王公,就是大學士,周祖培主殺勝保最力,正好把這個差使派給他,所以恭王連連點頭:“不錯,不錯!我一定面奏兩宮,請芝公監視,另外再派一個綿森吧!”
周祖培自己也知道。當着“管理刑部”的差使,多半會奉旨監刑,便即問題:“這一說,要請上頭賞他一個全屍?”
“對了!”文祥趕緊接口:“請上頭從寬賜令自盡吧!”
大家都不再開口,就此定議。等第二天進養心殿,恭王把具報會議結果的奏摺以及明發上諭都準備好了。
等聽完了恭王的陳奏,慈禧轉臉望着慈安太后問道:“姐姐,你看呢?”
要讓慈安太后殺人,她總覺得心有未忍,所以皺着眉答道:“勝保實在也鬧得太不象話。如果……。”
話沒有完,她的意思卻很明白,如果罪無可赦,也就只好殺了!慈禧太后想了想,莊容宣示:“就從寬賜令自盡。”
“再跟兩位太后回話,”恭王又談勝保的案子,“想請旨,派大學士周祖培、刑部尚書綿森,監視勝保自盡。”
“可以!”
於是恭王從寶鋆手裡,接過預先擬就的旨稿,捧呈御案,兩宮太后蓋了“御賞”和“同道堂”的圖章,發了下來,由軍機處派專人送交內閣,內閣轉送刑部。
刑部大堂中,周祖培和綿森都衣冠整肅地在等着,提牢廳的官員已略有所聞,也在伺候待命。等上諭一到,周祖培從封套裡抽出來略微看了一下,便向綿森說道:“叫他們預備吧!”
刑部提牢廳,專有一間屋子,作爲賜令自盡之用。清朝以來,畢命於此的大臣也不少,和珅就死在這裡。所謂“預備”,極其簡單,用塊白綾子從樑上掛下來,打個死結就行了。
然後便要去傳喚勝保來就死。七月十幾的天氣,名爲“秋老虎”,又當中午,熱不可當。勝保是個胖子,特別怕熱,光着上身,在磚地上鋪一領涼蓆,正要午睡。傳喚的差役,便在窗外喊道:“勝大人,請穿上衣服吧!”
“幹嗎?”
“還不是那一套嗎?請勝大人到內閣去走一趟,天這麼熱,那裡的房子大,涼快,去走一趟也不錯!”
“出去溜溜也好。”勝保蹣跚地從涼蓆上起身,“我正想吃‘沙鍋居’的白肉。”
“好啊!回頭我伺候你老上‘沙鍋居’。”
“你叫人打盆水來!”
勝保的手面闊,經常有賞賜,所以刑部的差役都願意巴結他。但此時不便叫他們來服役,怕言語或神色之間有所泄露,讓他發覺疑竇,引起許多麻煩,所以那司官親自拿銅盆去打了一盆冰涼的井水來。勝保大洗大抹了一番,換上杭紡小褂褲,細白布襪子,雙樑緞鞋,然後穿上江西萬載出的細夏布長衫,外套一件玄色實地紗“臥龍袋”。頭上戴一頂竹胎亮紗的小帽,帽結子是櫻桃大的一顆珊瑚,帽檐上綴一塊綠如春水的翡翠。左手大拇指上一隻白玉扳指,右手拿一把梅鹿竹的摺扇,扇面上一邊是王麓臺的山水,一邊是惲南田的小楷。完全是一生下來就有爵位的“旗下大爺”的打扮。
美中不足的是那根辮子不能重新梳一梳,好在他自己看不見,只低頭看一看前面衣襟,問道:“車套好了沒有?”
“早就在伺候了。”
“咱們走吧!”
出了屋子,原該往南,那司官卻往北走,一面走,一面說:“從提牢廳邊上那道門走吧,近一點兒。”
勝保沒有說什麼,輕搖摺扇,踱着八字步,跟着他走,一走走進一座小院落,驀地站住腳說:“怎麼走到這兒來啦?這是什麼地方?”
“那不有道門嗎?”
門倒是有道門,那道門,輕易不開,一開必有棺材進出。勝保似乎對他的答語不能滿意,正站着發愣,一響碰撞聲,等他回過頭去,剛進來的那道門已經關上了。
於是有人高聲喝道:“勝保帶到!”
北面一明兩暗的三間官廳,當中一間原來懸着竹簾,此時捲了起來,大學士周祖培、刑部尚書綿森,紅頂花翎,仙鶴補褂,全副公服出臨。勝保一見,便有些支持不住,額上冒的汗如黃豆般大。
“勝保接旨!”綿森神色懍然地說。
兩名差役已經趕了上來,一左一右扶掖着他。把他攙到院子裡,就在火微的青石板上,撳着他跪下,聽宣旨意。
這時的勝保,雖已臉色大變,但似乎有所警覺,不能倒了“大將”的威風,所以雙臂掙扎了一下,意思是不要差役扶持。果然,等他們放開了手,他把身子挺了挺,跪得象個樣子了。
綿森從司官手裡接過上諭,站在正中。等他從“前因中外諸臣,交章奏參勝保貪污欺罔各款”念起,一直唸到“姑念其從前剿辦發捻有年,尚有戰功足錄,勝保着從寬賜令自盡,即派周祖培、綿森前往監視”爲止,勝保背上的汗,把他那件“臥龍袋”都已溼透。
“勝保!”綿森又說,“這是兩宮太后和皇上賞你的恩典。
還不叩頭謝恩?”
“不!”勝保氣急敗壞地喊道:“這不能算完!”
“什麼?”綿森厲聲責問:“你要抗旨嗎?”
“我有冤屈,何以不能申訴?”
不等勝保把話說完,伺候在周祖培和綿森左右的司官,已揮手命令差役把勝保扶了起來,兩個人掖着他,半推半拉地,弄入後院中樑上懸着白綾的那間空屋。
勝保似乎意有所待,一面扶着窗戶喘氣,一面雙眼亂轉着,彷彿急於要找什麼人,或是尋一樣什麼東西。等周祖培和綿森踱了進來,他拔腳迎了出去,守在門口的差役想阻攔,無奈他身軀臃腫,而且是不顧一切地直衝,所以沒有能攔得住。
一見他這神氣,監視的兩大臣,不由得都站住了腳,往後一縮,神色緊張地看着,那些司官和差役,自然更加着忙,紛紛趕了上來,團團把他圍住。
“週中堂!”勝保也站住了,高聲叫道,“我有冤狀,請中堂代遞兩宮太后。”
周祖培微閉着眼使勁搖頭,慢吞吞地答了四個字:“天意難回。”
勝保好象氣餒了,把個頭垂了下來。差役們更不怠慢,依舊象原來那樣,一左一右掖着他進了屋。
一個端張方凳,擺在白綾下面,讓他墊腳,一個便半跪着腿說道:“請勝大人昇天。”
勝保呆了半晌,一步一步走向白綾下面,兩名差役扶着他踏上方凳,看他踮起腳把頭套了進去。那個圈套做得恰到好處,一套進去便不用再想退出來,只見他腳一蹬,踢翻了方凳,胖胖一個身子晃盪了一下,兩隻手微微抽搐了一陣,便不再動。
兩名差役交換着眼色,年紀輕的那個說:“行了!”
“等一等!”年紀大的那個說,“你再去找兩個人。他的身坯重,咱們倆弄不下來他。”
等他喚了人來,勝保左手大拇指上的那個白玉扳指,已經不翼而飛。年紀輕的那差役不作聲,扶起方凳,站了上去,探手摸一摸屍身的胸口,回頭說道:“來吧!”
解下屍身,放平在地上,照例要請監視的大臣親臨察看,周祖培和綿森自然也不會去看,只吩咐司官好好料理,隨即相偕踱了出去。
一路走,一路談,周祖培不勝感慨地說:“勝保事事要學年大將軍,下場也跟年羹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