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浪子回頭

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這是馬太效應。

當你強大的時候,各種好事都會自動找上門來,當你弱小的時候,各種倒黴事也會接二連三。這也是馬太效應,有點閱歷的人都深有體會。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也是如此。

大淩河一戰,皇太極斬獲頗豐,擊敗明軍主力,搞定祖大壽,俘獲大淩河官兵,然而這還不是全部,此戰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孔有德叛亂,拉開了三藩歸降的序幕。

孔有德原是東江總兵毛文龍的部下,孔有德的叛亂與毛文龍死後東江的亂相有關,提到東江的亂相,就繞不開劉興祚、劉興治兄弟。

劉興祚是遼東開原人,年輕的時候投奔建州,時間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劉興祚投奔建州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爲市夷掠去”。另一種是“因細罪棄家逃往建州”。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努爾哈赤尚未起兵反明,“爲市夷掠去”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細罪”之說,《清太宗文皇帝日錄》和《東華錄》記載爲:“興祚,開原人,初未入學,冒用衣巾,開原道將撻之,興祚遂來降”。

“冒用衣巾”這個罪名似乎不值一提,但是明代重視綱常名教,講究身份等級,不可僭越一步。

沒有入學就穿諸生的衣冠,很顯然違反了禮制,就好比我們現在高中沒畢業就拿着本科文憑找工作一樣,屬於不法行爲,因此“開原道官將撻之”。

因“細罪”逃奔建州,是劉興祚自述的理由,是比較可信的,如果後金有意要污衊劉興祚的話,可以找一個更爲嚴重的罪名,不必要說得這麼客氣。

但這種說法也存在一個問題。

既然“冒用衣巾”是“細罪”,頂多挨一頓鞭子,用得着拋棄父母妻子,遠走他鄉嗎?代價似乎太大了吧。

我個人認爲劉興祚的確是犯了罪才逃亡後金,但是這個罪名很可能比“冒用衣巾”嚴重得多,也許他“冒用衣巾”之後,幹了招搖撞騙之類的事情,要受到嚴懲。也許他想用“冒用衣巾”這樣一個文鄒鄒的、主觀惡性不強的罪名,來掩蓋其所犯的真正罪行,無論如何,他一定是在開原混不下去了,纔會離開家人,投奔後金。因此,劉興祚投奔建州時對自己的問題應該有所隱瞞的,畢竟誰都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醜事。

當然,這只是推測。

劉興祚投奔建州後,由於才幹出衆,且“伶俐善解人意”,他很快就得到努爾哈赤的賞識,被分到大貝勒代善的正紅旗,賜名愛塔,據說努爾哈赤之孫薩哈廉曾將其乳媼之女許配給他。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伐明,劉興祚以備禦之職隨努爾哈赤征戰。

天啓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攻克遼瀋,吞併遼東河東地區,劉興祚官升遊擊,駐守金州。

在金州期間,劉興祚積極維護後金的統治,與明朝官兵作戰,並搜捕企圖逃走的遼民不久積功升至副將,管轄面積也擴大到金、復、蓋三州。

升任副將以後,劉興祚幹得更加起勁,在軍事上不斷捕獲明朝的船隻和企圖逃跑的遼民,在經濟上籌集糧餉,架設橋樑,造船曬鹽,爲後金在遼東勢力的發展與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天啓二年(1622年)正月努爾哈赤又把海州撥歸劉興祚管轄,這樣南四衛——金、復、海,蓋四州就全部由劉興祚管轄。

南四衛是後金與明朝鬥爭的前沿陣地,也是後金的主要產糧區,對後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努爾哈赤把這樣一個重要地區交給劉興祚管理,說明努爾哈赤對劉興祚十分信任。

劉興祚成爲繼額駙佟養性、李永芳之後位居第三的漢族將領,他的衆多兄弟子侄也都在後金政權中任職,劉氏家族在後金盛極一時。

劉興祚一家大發戰爭財,榮華富貴掌於手中,只要他們不介意當漢奸,繼續爲後金效命,前途將會一片光明。然而一個“冒用衣巾”的人,必定崇尚禮義廉恥,心中不能沒有氣節風骨。

劉興祚及其家族並沒有死心踏地當漢奸,享受着當漢奸帶來的榮華富貴,他們內心深處的民族氣節,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逐步覺醒。

後金佔領遼東以後,加強了對遼東地區的統治,實行了編莊爲奴,強行剃髮 和血腥屠殺的民族高壓政策,因而激起了遼民的強烈反抗。他們或分散或集體的向薊州、登萊和沿海諸島以及朝鮮逃亡,甚至多次發生武裝反抗鬥爭。

殘酷的民族壓迫、血淋淋的殺戮和風起雲涌的反抗鬥爭深深震動了劉興祚未泯的良知,激起強烈的民族大義感。

與此同時,明朝在後金佔領區內積極開展工作,吸引、鼓勵和支持遼民的逃亡和對後金政權的反抗鬥爭,特別是毛文龍在遼東地區的抗金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最終在皮島建立了抗金斗爭的根據地,併爲遼東人民的逃亡提供了目的地(僅從這件事看,毛文龍毫無疑問是一個民族英雄)。

此外,劉興祚等人雖然受到努爾哈赤的信任,但在女真人鎮壓漢人的大環境下,他們作爲漢人,也經常受到女真同僚的排擠、歧視與欺侮,日子也很不好過。大貝勒代善,額附烏爾古岱等都曾經對劉興祚進行過威逼勒索。

在遼東人民抗金斗爭的推動下,在毛文龍等明朝將帥的策動下,劉興祚開始與後金貌合神離,並在暗中支持明朝,對抗後金,最終產生了叛金歸明的念頭。

天啓三年春(1623),劉興祚計劃利用職務之便,帶領復州之民逃往明營,他與登州鎮守沈有容商議,由後者渡海攻城,劉興祚爲內應,共同舉事。

劉興祚的計劃得到了其同僚羅萬言的支持,羅萬言是遼人,也有意迴歸明朝,但是羅萬言手下有一個叫做王丙的人,此人也是遼人,但卻死心踏地效忠後金,爲了除掉這個障礙,保證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劉興祚在努爾哈赤面前告了王丙一狀,希望借女真人之手除之,沒想到王丙對劉興祚的計劃有所察覺,爲了保命,反咬一口,向努爾哈赤告發劉興祚打算叛逃。

努爾哈赤下令將劉興祚及其弟和李永芳之子等相關人員抓捕,讓他們與王丙當面對質,經過一番審訊,努爾哈赤沒有找到劉興祚謀反的證據,最終將王丙及劉興祚之弟處死,並屠殺了復州十萬多老百姓。

雖然劉興祚最終免於處罰,但是努爾哈赤對他己經起了疑心,因此他命李永芳代替劉興祚主管金、復、海、蓋四州,兩個月之後,努爾哈赤將劉興祚由副將降爲參將,同時命令代善對劉興祚的家屬嚴加看管。

此後,劉興祚不得不暫時蜇伏起來。

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四章 呲 牙第四章 翻案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八章 將相不和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章 攤牌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三章 移宮案第八章 將相不和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一章 梃擊案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八章 合夥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三章 移宮案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八章 合夥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合夥
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四章 呲 牙第四章 翻案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八章 將相不和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章 攤牌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三章 移宮案第八章 將相不和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一章 梃擊案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八章 合夥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三章 移宮案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八章 合夥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合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