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

bookmark

在天津城郊的一個小院裡,年近花甲的徐光啓正在小院裡坐着,自從通州辭職賦閒以來都是這麼打發時間的,話說了也白說,想做事也做不了。想來也是,讓一個滿腹才華的人賦閒在家,怎能受得了啊不鬱悶抑鬱就不錯了。

這天就門口來了兩匹馬,馬上兩位官差,一位認得是本地的,另一位陌生。

本地的這位進門就喊:“徐大人,徐大人。這位老爺找您有事。”

陌生人說道:“您就是徐大人?”

徐光啓應聲到:“草民就是徐光啓,不知這位大人找草民何事?”

“徐光啓請接旨。”陌生人喊罷,就從背上解下包袱,恭恭敬敬遞給徐光啓,徐光啓挺納悶,接旨哪有請的,跪下等着聽聖旨呢,結果欽差遞過來一個包袱。

接過包袱打開一看,裡面有一個竹筒,等看清竹筒以後,徐光啓大吃一驚。因爲這就是朱有孝和工匠們造出的望遠鏡,下面有一道旨意:朕自幼就知先生大才,無奈皇爺不喜,故自甘平庸。今朕初登大寶,百廢待興。遼東女真,尤爲猖狂。朕欲治利器,以滅此輩,望先生見信入京,共赴王事。

徐光啓看完信後大喜,終於等到了自己要展示才華的時候了,原本大家都認爲皇孫只是一個做小木匠的頑童,喜歡鼓搗一些奇技淫巧的木製玩意,其實這些東西也都是包含一定的科學知識啊,看來這個小皇帝野心不小,隱藏的很深哪,其實這是徐光啓高估了朱由校,若不是朱有孝魂穿,他還是一個昏庸的皇帝。既然新皇帝欣賞自己的才華,又有這樣的奇巧望遠鏡做信物,徐光啓自然不再猶豫,立刻收拾完畢,隨欽差赴京而去。

同樣的事情在安徽歙縣也發生着,畢懋康見到的是一架微型的“二踢腳”發射器;而在江西奉新,剛剛去年才從京城落選回家的宋應星,看到的是一架微型的水車。二人和徐光啓一樣,都是立馬收拾行李,隨欽差進京。

人道十月小陽春,朱有孝登基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裡忙裡忙外,整頓內宮,協調大臣;孫承宗已經奔赴遼東;錦衣衛、東廠還在爲熊廷弼的案子奔走;而遼東的努爾哈赤正在舔舐着不久前被熊廷弼擊敗的傷口,以積蓄力量,準備來年捲土重來,只是不知道能否得逞。

十月末的一天,這天是風和日麗,在京城郊外的皇莊裡,朱有孝正帶着徐光啓、宋應星、畢懋康、工匠朱靈、火器廠總管雷鳴天等隨便走着、說着話。這皇莊裡面可真是豐富,朱有孝在這裡見到了近年來從國外引進來的不少農作物,比如說玉米、紅薯、土豆、西紅柿,花生。除了紅薯已經在東南沿海一帶有所種植以外,別的農作物還沒有大面積推廣。

紅薯徐光啓不稀罕,他曾經做過《甘薯疏序》的文章,但是他並不太熟悉紅薯的生長環境,其實在北方的貧瘠土地比沿海地區的溼潤氣候更適合紅薯的生長,像土豆也是如此。而玉米則是適合各地種植,並且越肥沃的土質產量越高。西紅柿則是喜歡溼潤的氣候,夏天長勢喜人,現在在皇莊看到的只是當做花卉養殖,放在花圃裡。

應該說朱有孝今天來皇莊是有目的的,無論徐光啓還是宋應星,他們都只能算得上是農學理論家,只是總結了別人的經驗編輯的書,並沒有親身試驗過這麼多東西,也可以說是讀書的業餘時間編輯的書。

朱有孝則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這些全套的農活他都會,並且怎麼做着好吃他都知道。他今天的目的是把這些高產的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儲存方法、食用方法都告訴他們,再讓他們寫成書面文字教會更多的人,以此用來度過明朝末年的災荒年景,爲大明朝保存更多的生命。

朱有孝已決定明年的恩科所有進士都必須是年輕人,是懂得靈活變通的年輕人,凡是四十以上的書呆子一個不取,然後讓吏部組織一個官吏進修學校,而自己就做這個學校的校長,目前老師就有兩位,徐光啓和宋應星也許還要加上週嘉謨。還有就是從各地選拔不超過二十歲的秀才和童生,當然都是貧窮人家出身的,進入新開辦的職業技術學校,自己仍然擔任校長,老師除了徐光啓、宋應星以外,還要聘請李之藻和一些傳教士,還打算聘請《算法統宗》的作者程大位的後人,李時珍的後人等等,要把這個學校辦成世界性的綜合性大學,以此來提高大明朝的國際競爭能力,促進大明朝的科學技術進步,從而讓中國成爲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朱有孝決定在皇莊住上一晚上,和這個時代的科學大牛們好好溝通溝通,拉近和他們的距離,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他們的同行,這樣也好以後和他們交流時不再拘束,自己說的話他們不明白時也好解釋。

朱有孝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手藝,在野地裡悶了一小窯紅薯,用白糖做了一盆涼拌西紅柿,紅燒了一盆土豆燉牛肉,清燉了一鍋胡蘿蔔羊肉,炒了一盤老醋花生米,在這裡面都加上了辣椒,辣椒是用豬油炸過的。再看這些大牛們,剛纔看着朱有孝指揮廚師們做菜都有些吃驚,聞到味道時口水都流出來了。現在開餐了,每個菜都讓朱有孝吃第一口,然後就是風捲殘雲般吃了個乾乾淨淨,甚至年紀最小的宋應星還和朱有孝搶了一筷子,下了他一跳,逗得朱有孝一樂,讓大夥都捧腹。

晚上君臣幾人挑燈夜談。首先談到的是軍械問題,雷鳴天首先發言:“臣研製的‘二踢腳’小炮已經初步成功,但是還有些小問題,一是準頭問題,因爲底下這一響就把紙崩碎了,所以射擊目標不容易精準。其二是目測距離不好掌握,張三說目標一百步,李四說一百二十步,這樣以來火藥的底線長度不好掌握,使用的時候浪費彈藥不算,還容易讓敵人有所準備,失去了突然性,看看那位大人有解決的辦法。”

畢懋康想了想說道:“要是在前頭用硬泥或者石頭作成尖的,再在中間的隔層中間加上一根或者三根硬實得的鐵片試試,我看咱們射的箭爲了保持穩定射中目標,後頭都有羽毛,或者叫鵰翎,這樣可能好些。”

嘿,真不愧是能夠造得出燧發槍的大牛,一下子就解決了問題。

“謝謝畢大人,我回去試試,成功了我跟您磕頭。”

“去,去。磕什麼頭,老弟,我們都是爲皇上出力,都是應該做的。”

徐光啓說:“估計距離的問題,跟個人的視力和判斷有關,如果要測算出準確的距離,就需要計算,這就得製造出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就叫測距儀吧,可以根據勾股的計算方法計算出比較準確的距離。”

牛啊,大牛,這時代就想到了測距儀,這玩意要是製造出來,無論是陸戰還是將來的海戰,絕對是攻敵利器。

“在我朝最好的籌算家就是程大位了,可惜他已經去世了,不過在他的後人中應該還有精於籌算的人,《算法統宗》就是程大位編輯的,或者我們可以用這本書去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徐光啓接着說道。

朱有孝對雷鳴天說道:“你今後還要繼續研製不同配方的火藥,據說在火藥中硝的比例越大爆炸力越強,硝的純度越高爆炸力越強。你可以試着用熬硝的方法提純,具體方法就是把硝融到水裡面加上一些草木灰,然後攪拌均勻,再用鍋煮開,等底下有結晶時停火,降低溫度,然後取其結晶試一下,但是一定要小心,輕拿輕放,先小劑量試製,免得爆炸。”

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一章 朱有孝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檢的意圖(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六十四章 收復河套(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十三章 收網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零二章 改良武器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九十章 李鴻基探險記(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
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一章 朱有孝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檢的意圖(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六十四章 收復河套(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十三章 收網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零二章 改良武器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九十章 李鴻基探險記(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