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

bookmark

又是新年到了,朱有孝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年了,三年來朱有孝給這個世界的大明朝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東北女真人的的威脅是不會再有了,現在熊廷弼把他們緊緊地困在長白山裡,而且大部分女真人已經過了鴨綠江,他們正在和倭國人血拼呢。從目前傳來的消息看,倭國人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首先,倭國人的火器不夠強大,雖然有大炮和火統槍,但是那射程和射速慢的可憐,在五十丈以外,火統槍打不到,大炮的威力稍遠一點,防守有餘攻擊不足,只要是在野戰狀態下,多數情況下會被女真人擊敗,傷亡比例只有五比一,源源不斷渡過鴨綠江的女真人組成了近十萬人的隊伍,在平壤以北基本上被女真人佔領,近五萬人的女真人部隊已經在漢城以南的平原地帶殺得倭國人心驚膽顫。在守城方面倭國人比女真人好一點,可是朝鮮人卻可以攻城,無數的朝鮮人冒着炮火死攻,城內的朝鮮人說不定什麼時候還會來一個內亂,逼得倭國人不得不一直向朝鮮派遣部隊,就算是這樣,也只能在南部一帶苦苦死戰,至於向北進攻,基本上可能性已經不大。

在東北,由於朱有孝的移民政策非常優惠,並且女真人的威脅已經不在,大批大批的河南、山東、河北一帶的人口向東北遷徙。據熊廷弼統計,大約有近兩千萬人口進入了遼寧一帶,朱有孝鼓勵他們繼續向北遷徙,條件更優惠,同時朱有孝鼓勵他們建立起民兵預備役制度,並且按照近現代的方式設立縣、鄉、村三級政府,好在都是各地移民,按照朱有孝的方法,儘量讓各地移民混居,打破原來的宗族管理體系,進行政府的有效管理,免得有部分野心的人聚衆鬧事或者在以後進行什麼獨立造反,雖然可能心不大,也不得不防。

在西北地區,袁崇煥帶着孫元化、洪承疇、盧象升已經訓練出了三萬河套輕騎,朱有孝給袁崇煥的任務是需要練出五萬河套輕騎,但是時間太短,主要是馬匹和物資供給有限。朱有孝決定,河套輕騎就訓練這麼多,其餘的訓練成七萬步騎兵,就是行軍的時候以騎馬爲主,打仗的時候以地面爲主,隨時可以補充河套輕騎,始終保持河套輕騎的突擊力量。也不用擔心以後的李自成造反了,流民沒有了,李自成現在還叫李鴻基,劉宗敏、李過現在都在袁崇煥手下做參將,因爲在和卜石兔臺吉的的戰鬥中表現突出,現在三人都成了領兵千人的參將,其他的李自成後來的部下現在也有不少被發現。郝永忠、田見秀、劉芳亮、袁崇第這幾個有名的大將也真是不甘寂寞,遇到戰事一起就紛紛從軍,現在都成了袁崇煥手下的軍官了,每人手下千人,都是遊擊將軍。洪承疇喜歡勇猛嗜殺的郝永忠,郝永忠也喜歡“洪剃頭”,他們混到了一起,每次作戰都是洪承疇壓陣,郝永忠領隊衝鋒,二人相得益彰。田見秀文質彬彬,頗得盧象升待見,這人八面玲瓏,和袁崇第、劉芳亮交好,於是三人都在盧象升手下當參將。

至於孫元化,朱有孝的意思還得把他弄回京城,讓他在軍中服役有點浪費人才,回頭讓他和畢懋康放到一起,讓他們再加上雷鳴天一塊去搞大炮去,現在的加農炮只能算是小炮,得讓他們研製出射程在五里以上的中型加農炮,至於再大的火炮,恐怕這個時代的冶煉技術根本達不到,那需要真正的炮鋼,現在還沒有好的冶煉方法。

自從卜石兔臺吉的的人馬如蝗蟲一般的從黃河沿岸穿過,袁應泰就開始進行整個西北的大移民和建設,除了已經開始漢化的素囊臺吉部落的蒙古人以外,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少數民族村莊了,在袁應泰的大力整治下,這些人也已經開始漢化。西北這一帶現在也開始建立起近現代的縣、鄉、村三級管理方式,政府的管理模式已經進入到了基層,對所有的地方都能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袁應泰打仗不在行,對於建設地方經濟和治理卻是得心應手,除了支持供給袁崇煥的軍事建設以外,對於地方一方面積極移民,一方面安排生產,在西北地區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就是河套平原,素有塞外江南之稱。袁應泰想法從內地引進適合這裡種植的玉米、土豆等,迅速滿足了當年的糧食供應,在閒暇時光就開始興修水利,在河套地區修繕了原有的灌溉系統,還準備按照朱有孝保護環境,養草固沙,大力改善西北的整個生態狀況,不過這是一個巨大的治理工程,不是一時就能看出效果的事情。

還有就是經過三年來的大力推廣新型高產農作物種植,大明朝的糧食問題也解決的差不多了,畢竟現在只有一億多人口,還沒有天朝時代十三億人口那麼誇張,雖然小麥、穀物的產量還很低,作爲糧食使用的土豆、紅薯幹之類的粗糧已經可以讓人們吃上一天三頓飽飯了,再加上朱有孝又從北方運過來不少牛羊肉,甚至馬肉,加上老百姓養的雞、豬,人們的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要想富,先修路,利用農閒時間,朱有孝開始組織修建道路,現在的福王朱常洵一改原來的吝嗇習性,再加上朱有孝對他的開導和幫助,朱常洵聯合幾個小王爺們捐出了大批的糧食,讓朱有孝徵集了數萬老百姓,開始了維修從洛陽到長安的道路,然後就是再向西接着修,一直修道寧夏的銀川和甘肅的蘭州。現在大明的實際控制疆域頂到現代的哈密,設置了哈密衛所。但是,僅僅是限於甘肅一條狹窄的區域,而甘肅以南已經被卜石兔臺吉所控制,再向南屬於烏斯藏控制區。在明朝強大的成祖時期,這片區域都屬於明朝的勢力範圍,現在都失去了控制,朱有孝打算將這片土地重新收歸大明朝所有,實行有效的控制,這就必須有一條可以用兵的道路。還有新疆那一塊,現在也是分爲好幾個勢力佔據,好在還沒有全部伊斯蘭化,朱有孝的意思把他們漢化最好,不然的話就把這些已經脫離了蒙古人系列的族羣儘量的向西趕,最好他們能成爲以後俄羅斯和大明朝之間的緩衝區,順勢壓縮一下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朱有孝確實不願意和俄羅斯這個民族做鄰居,這傢伙太好鬥了,而且打仗用人堆。現在俄羅斯人已經越過了烏拉爾山脈,滅亡了西伯利亞漢國,朱有孝現在就得想法把這些充滿侵略性極強的俄羅斯皮毛商人趕回去。頭疼啊,這要花費無數的銀子的。

大明官吏學校現在已經改名爲“大明行政學院”,從天啓元年到現在已經招收了三批學員,第一批學員在學習了二年之後畢業了,朱有孝把他們主要安排在北方几省基層,讓他們把新的行政作風向農村滲透,逐步建立起新型的行政管理體系,把新思想、國家概念深入的每一個年輕人的意識中,樹立起爲國的理念,認識到自己就是國家的一員,有國纔能有家的思想。

大明技術學校改名爲“大明技術學院”,第一批學生已經走入工作崗位,除了一部分學習優秀的學生,朱有孝讓他們繼續在幾個大牛的手下進修,其餘的都進了工廠,通過後續兩年的擴招,大明技術學院的規模擴大到每屆近三千人的程度,技術工人是工業化的基礎,朱有孝不得不重視。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五章 家底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九十四章 進軍大西北(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七十二章 東海艦隊的處女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鳳陽王國(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五章 家底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九十四章 進軍大西北(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七十二章 東海艦隊的處女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鳳陽王國(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