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收集到非常純淨的氫氣和氧氣,甚至測出他們的重量,薄珏設計了一個完善的收集系統,他通過用水測出了鋼瓶的容積,這個很簡單,然後在陰陽兩級各自玻璃罩罩好,接上鋼瓶,在銅管中間使用氣筒用來加壓,然後就開始用腳踏方式轉動直流電動機,於是就開始了電解水,隨着發電機的轉動,陰陽兩級就不斷開始冒出氣泡,等到看見玻璃罩裡的水位開始下降的時候,就說明開始有了壓力,過一段就用氣管抽一下,到後來就是等到玻璃罩裡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再抽一次直到氣管再也抽不動的時候,看看壓力標的刻度記錄下來,完成了這次的電解水的試驗。
氧氣暫且自己沒有用,交給了宋應星,因爲宋應星聽朱有孝的講述可以用來給鍊鋼爐增加氧氣含量來增加溫度,練出更好的鋼來。氫氣就自己使用,用來製造氫氣球,就是在京城裡大家看到的孔明燈,不過這個孔明燈上可沒有任何燈火,只是下面吊着一個籃子,籃子裡面是薄珏薄珏抱着一個鋼瓶。
這個氫氣球的設計比較有意思,它是由三個小氣球組成的,然後在三個氣球外面在罩一個大氣球,小氣球由鞣製過的小牛皮縫製好,接縫用膠封好,在底部裝上一個銅管通到籃子的鋼瓶上。在鋼瓶上的銅管使用雙向開關,一邊放氣,一邊可以用氣管從小氣球裡面向外抽氣,把氫氣抽回鋼瓶,憑這這個裝置就可以控制氣球的飛行高度。
像這種飛行試驗充滿了極大的危險,一般情況下這種危險的實驗在中國的社會裡很少發生,但是薄珏這樣的年輕人卻對此有極大的興趣,因爲他年輕,具有強烈的冒險精神,在地面上做過數次實驗之後,薄珏就進行了這次的遠距離飛行試驗,無疑這次是非常成功的。
現在薄珏正趴在地上,回想着自己這次飛行的經歷。其實這次的飛行並不想想象中的順利,氣球離開地面以後,隨着高度的不斷變化,薄珏遇到的風向也在不斷髮生着變化,一度讓薄珏對自己的判斷產生誤判,而且上升的速度他自己也感到害怕。其實薄珏沒有想到,在大氣的雲層中充滿着許多不確定因素,對流層在地面時實驗不出來的,只有到了一定高度才能發現。在升高的速度上面,也虧的是第一次,上升的速度沒有太快,因爲高度越高,空氣的密度越小,同時就會造成周圍空氣對氣球的壓力減小,氫氣球就會自己膨脹起來,此時如果不能把氣球中的氫氣抽回來,氣球就會一直升高,最後的結果就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要麼是材料的強度足以耐得住膨脹力,不再膨脹,就此高度停留,要麼就是悲劇性的被撕裂,甚至爆炸,結果是球毀人亡。薄珏這次是比較幸運,當他發現氣球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時,並沒有害怕失去理智,而是迅速的開始向回抽氣,但是此時已經進入了對流層,氣球飛行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偏離了預定的飛行路線,着陸點也偏離了預定位置,所以他現在正在自己享受飛行的恐懼,沒有夥伴們的分享。
當他的助手們終於趕到這裡,看到的是已經疲勞過度睡過去的薄珏。大驚失色的助手們以爲薄珏被摔死了,一個個痛哭流涕,還是哭聲驚醒了熟睡的薄珏,後來這就成了一個笑話,分享成功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滿場的哭聲,不過喜極而泣也算是另一種解釋方式,總的來說,這次飛行試驗還算是成功的。
薄珏的飛行表演遭到了宋應星、朱靈的嚴厲批評,宋應星是和風細雨式的諄諄教誨,朱靈則是直接在屁股上踹了兩腳,他們可不願意失去這樣一個聰明的弟子,薄珏自然懂得兩位師傅的意思,笑嘻嘻的答應了他們,自己不再隨便冒險了。但是朱有孝的反應出乎意料,他不但支持這個實驗,而且還對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不過也是不支持薄珏自己每次都親自升空。朱有孝提出的意見是製造一種堅固的外殼,利用這個堅固的外殼來阻止氣球在高空的膨脹,進而達到控制飛行高度的目的。
其實朱有孝的目標是製造出能夠實用的飛艇,氫氣球固然好玩,但是也僅僅是玩玩而已,沒有更大的作用,只有製作出了飛艇才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在這個時代,陸路交通非常不方便,即便是製造出了水泥,這種金貴的東西也不可能用來修築公路,現在的產量也根本供應不起。而飛艇這種飛行器在目前確實非常可行的方法之一,首先是氫氣的問題可以解決,薄珏的電解水方案來自自己的試驗,工業化的生產現在不太現實,但是小型的生產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目前可以把它在小範圍內使用,比如像在渡口運輸貨物,這可比使用船渡快捷的多了,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方向不好控制,但是使用固定結構以後就可以裝上人力助推器,比方說腳踏的風扇。朱有孝不會直接告訴薄珏這些方法,只是委婉的提出讓他繼續試驗,直到找出可以實際使用的方法。
薄珏在剛開始做電解水製造氫氣球的實驗時,就發現了充滿氫氣的氣球會在一定高度發生爆裂,因此爲了防止爆裂,他就採取了外面在套一層牛皮的方法,這個氫氣球就是軟式飛艇的原始模型。現在朱有孝提出了需要他繼續研製下去,讓這個氫氣球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那就是說不但能夠載着人飛行,還得能夠運載一定的貨物,這就需要把氣球做的非常大,還得非常牢固,否則就無法運載貨物。
薄珏嘗試着用堅硬的棗木做支架,周圍蒙上牛皮,然後仍然使用三個氣球充氣,結果還算成功,一丈見方的四方氣球可以載起一頭大肥豬。製作成功之後,薄珏就用繩子繫着這個簡易的飛艇牽引方向,在試驗場地轉了一大圈,但是高度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能才一定範圍內使用,方向的控制只能靠地面的繩子決定,高度也是靠繩子決定,這無疑是一個大缺點,再有就是他發現這種四方型的飛艇,就是是用繩子,在風向稍大的時候也不好控制,看起來還得繼續試驗。
給他靈感的是遊玩,薄珏比較年輕,好玩自然就是一種天性,何況本身現在又不缺錢,不像小時候那樣貧困,他和自己的小團隊在郊遊的時候,在河邊受到游魚的啓示。薄珏就把飛艇做成了魚的形狀,甚至還設計了魚鰭的裝飾用來做平衡的手段,然後有做出了兩個魚尾,用來當做前進的動力,結果別的都好就是前進的動力還是不足。
薄珏的觀察力非常強,他在游魚身上得到的靈感雖然幫助不大,但是他還是在想法的不斷改進,有一段時間他還想把小型蒸汽機搬到飛艇上,可惜再小的蒸汽機重量也不是飛艇可以承載的,主要是飛艇還是太小。當薄珏看到朱靈屋子裡的腳踏扇時,又一次受到了啓發,就把飛艇上的魚尾換成了腳踏扇,並且把出氣口改成了能夠做優活動的方式,這樣不但可以用排出的氣流可以推動飛艇前行,還可以控制飛艇航行的方向,雖然動力不是特別大,但是要比魚尾樣子的強多了,這個本來就是後世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薄珏使出最大的努力也就只能做出這個樣子了。
通過對氫氣的研究,薄珏知道氫氣易燃,甚至會發生爆炸,因此對於飛艇的使用做了嚴格的限制,必須避免明火接近飛艇,防止起火的爆炸。爲了用於實際生活,薄珏在朱有孝的指點下建立了一個飛艇製造廠,鋼瓶由宋應星建立的徒弟們另開一個,氫氣的製造則由薄珏他們負責,製造氫氣的副產品就是氧氣,也全部賣給宋應星的鍊鋼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