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

盧象升主持遼東邊軍的裁撤,並非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牽涉到十幾萬的遼東邊軍,儘管有閻應元的協助,有祖大壽和祖大樂等人的鼎力支持,但這樣的裁撤,畢竟是牽涉到軍士的切身利益了,所以想要穩定,是需要花費極大氣力的。

當初徵召和擴充遼東邊軍,主要還是從京畿附近抽調的軍戶,這些軍戶與尋常的百姓是不一樣的,家人基本依靠着軍戶的軍餉過日子,往往是一個人到軍隊之中去了,全家都跟着搬遷了,來到了軍隊所在地,雖然蘇天成在大明朝廷爲官的時候,曾經下定決心,要廢除軍戶制度,但在京畿之地,是朝廷牢牢控制的地方,裁撤軍戶制度的事情,想都不要想,朝廷是絕對反對的,故而這裡的軍戶,思想上的認識一時半會轉不過來。

儘管說大晉朝廷已經徹底廢除了軍戶制度,但隨之也需要消耗極大的精力,主要是需要穩定這些軍戶,讓他們有飯吃,有地方住,在南方地區,朱審烜等人就消耗了太多的氣力,竭盡全力安置這些軍戶,特別是那些世代爲官的軍戶家庭,經過這麼多年,早就退化了,祖先的那些英雄豪邁的氣概,丟的無影無蹤,剩下的就是如何的吃空餉,如何的搜刮民脂民膏了,這樣的軍官是堅決要裁撤的,留下只是禍害。

遼東邊軍一樣牽涉到這樣的問題。

當初擴充軍隊的時候,想到的就是人數的增加,也依賴於朝廷暫時能夠拿出來一定的軍餉,遼餉也是大多撥付給遼東邊軍使用的,如此還能夠維持,到後期大明朝廷搖搖欲墜的時候。其實遼東邊軍就處於崩潰的邊沿,幾乎無法維持了,好在江寧營秋風掃落葉,很快就推翻了大明朝廷,開始着手對遼東邊軍進行必要的整治了。

盧象升與祖大壽和祖大樂等人商議之後,又與閻應元進行了仔細的謀劃。大致的意見,還是讓這些軍戶回到原籍所在地,官府已經收回來了耕地,這些軍戶回到原籍地之後,改變了原來的戶籍,重新登記,成爲老百姓,安安心心的耕地生活,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時機不是很好。春耕時節已經過去了,讓軍戶回到原籍所在地,朝廷需要拿出來一大筆的銀子,至少需要給這些軍戶一定的安家費,回家之後能夠生活,能夠保證到來年秋收的時候,家家戶戶不至於餓死人,不至於有人造反。

經過了權衡之後。盧象升提出來了預算,摺合需要白銀接近兩百萬兩。這個數字,就連盧象升自己都驚呆了,感覺到難度太大,不好向朝廷奏報了。

但裁撤軍士的事情,是不能夠拖延的,況且如今的遼東邊軍。是朝廷拿出來糧食直接養着的,包括這些軍士的家眷,若是拖延的時間長了,朝廷的損失更大。

當然,盧象升準備裁撤遼東邊軍的時候。銀行的創辦與統一發行紙幣都還在籌謀之中,沒有正式付諸實施,故而盧象升考慮到,朝廷的壓力太大了,畢竟在防禦黑死病方面,已經消耗了朝廷天文數字的銀子。

就在盧象升等人還在加緊籌謀的過程之中,遼東出現了一些異常的情況,很多的傳言出現了,什麼朝廷不會管遼東邊軍了,遼東邊軍是原來大明朝廷的軍隊,朝廷肯定是不相信的,說不定朝廷還會派兵鎮壓遼東邊軍等等,這些傳聞雖然沒有廣泛的傳播,但已經引起了盧象升等人的高度重視了。

遼東的情況已經很複雜了,特別是在大明朝廷當初佔領了廣寧,在廣寧開展互市之後,大量的滿人、遼東商賈和遼東漢人進入了廣寧,通過廣寧又進入了錦州和寧遠城等地,有些就直接留下來做生意了,大明朝廷沒有對這種情況表示異議。

遼東邊軍整體的歸順大晉朝廷之後,從穩定的角度出發,沒有要求整合遼東的治安狀況,而且朝廷也是清楚的,因爲後金韃子再次佔據了廣寧、西平堡和義州等地,位於廣寧的互市自然的消亡,商貿的交往都是依靠尚在遼東的商賈了。

這也就預示着,遼東肯定存在後金韃子大量的奸細,藉機蒐集情報。

當年唐海泰的教訓,盧象升是非常清楚的。

正當盧象升懷疑的時候,來自朝廷的情報也送來了,情報很明確的表示了,後金韃子有意攪渾遼東的局勢,想着趁機從中謀利,這個情報,是根據遼東出現的情況做出來的分析,其實盧象升也有這樣的分析。

但情報裡面同時也有要求,遼東必須要保持穩定,不能夠亂,也不能夠進行大規模的清洗活動,免得人心惶惶的,一旦遼東出現大規模的遷移活動,增加壓力的就是內地了。

這令盧象升很是爲難了,簡直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很快,盧象升的奏摺批下來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提出來的要求是二百萬兩銀子的安置費用,朝廷竟然撥付二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安置費用了。

有錢好辦事,這是亙古以來的規矩。

有了這些錢,盧象升就一點都不擔心了。

遼東巡撫衙門拿出來的安置計劃是非常清楚的,普通的軍士,每人十兩銀子的安置費,拿着這些安置費,回到原籍所在地,拿着遼東巡撫開出來的證明,直接到官府去,到時候官府會安置好一切的事宜,大小的軍官,安置費用就不一樣了,最高的參將,可以拿到五百兩銀子的安置費用,這也是一筆鉅款了。

遼東邊軍的安置費用,一樣是以紙幣的方式撥付下來的。

同時盧象升還接到了任務,那就是遼東必須要辦起來銀行,一樣按照朝廷的要求,統一使用紙幣,黃金白銀和銅錢,原則上不流通使用了。

打擊流言的最好方式,就是儘快的落實諸多的安置任務。

巡撫衙門開始大張旗鼓的動作了。

遼東最高的指揮機構,就是遼東巡撫衙門了,至於說原來的薊遼督師這個職務,因爲皇上擔任過這個職務,故而撤銷了,就是設立了,也沒有誰敢於與擔任這個職務的,再說了,遼東主要的任務,就是對付後金韃子,朝廷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不存在說後金韃子隨便的進入到關內劫掠,如今的情形,與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後金韃子處於被動之中,故而不需要調動多方面的力量來對付遼東,遼東巡撫衙門承擔這個職責就足夠了。

遼東巡撫所轄的範圍,也出現了明確的變化,除開遼河以南,遼河以北的瀋陽、薩爾滸等地,悉數都納入了管轄的範圍,這也預示着,朝廷是一定要剿滅後金韃子,一定要統一整個的遼東的。

按照被裁撤的軍士,難點就在於那些軍官,普通的軍士是沒有多大意見的,拿着十兩白銀,幾個月的生活是足夠了,回到家鄉之後,只要有了耕地,自家種糧食,生活肯定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再說一些在遼東的邊軍,接到了家鄉親朋的來信,都是說家鄉發生了變化,至少有糧食吃,不會餓肚子了,所以這些普通的軍士,是能夠順利接受安置的。

針對這樣的情況,閻應元提出來了建議,所有被裁撤的軍官,不管原籍在什麼地方,一律都留在遼東,首先將這些人穩住,避免他們分散之後,到處去鬧事,到處去發泄不滿,只要將這些人穩住了,相信問題就不是很大了。

盧象升接受了這個建議,分兩步開始對遼東邊軍進行大規模的裁撤了。

一時間遼東熱鬧起來了,每天都有大量的軍士,攜家帶口離開遼東,從山海關方向進入到關內,朝着自己的老家走去,這種情形,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

軍士第一次拿到紙幣,剛開始還不敢相信,以爲是朝廷忽悠他們,爲什麼拿不到銀子,不過一路上,這些紙幣的使用非常方便,與銀子的價值一模一樣,而且便於攜帶,慢慢的軍士完全接受了,到後來遼東被裁撤的軍士,一致認爲,紙幣就是比黃金白銀方便,不擔心丟失,也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

當然這裡面也有不少遼東的漢人,這些人留在了遼東,由官府負責給予他們耕種的土地,至於說遼東邊軍種下的耕地,因爲尚未到收穫的季節,故而按照糧食產量,全部摺合成爲白銀,按照人頭數目,平均兌現給了被裁撤的軍士。

被裁撤的軍官,全部留在了遼東,分別安排在錦州和寧遠兩個城池裡面,這些軍官以前發泄不滿,是因爲手裡有軍隊,可現在軍隊被裁撤了,軍士按照要求,高高興興領取了安置費用,或者離開遼東,或者回老家種地去了,如此軍官也沒有能夠發泄的地方,也不敢隨意的發脾氣了。

局面就這樣穩定下來了,那些流言也消失於無形了。

盧象升非常的愜意,一件看似千難萬難的事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完全安排好了,軍士的部署也全部到位了,十萬大軍,其中一萬人駐紮在黑山,三萬人駐紮在大淩河城,一萬人駐紮在錦州,一萬人駐紮在寧遠,剩下的四萬人全部駐紮在山海關。

遼東穩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創辦銀行與什麼時候進攻後金韃子的事情了。(未完待續……)

第1015章 誤判?(4)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60章 剿匪(2)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165章 苦嶺關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195章 問責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68章 落地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37章 安排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173章 歹毒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882章 對決(4)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231章 大婚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28章 上任第1252章 北平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122章 熱鍋(2)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7章 窮則思變第480章 內耗第1015章 誤判?(4)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17章 秦淮河(1)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015章 誤判?(4)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584章 情報戰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629章 巡視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030章 妥協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
第1015章 誤判?(4)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60章 剿匪(2)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165章 苦嶺關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195章 問責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68章 落地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37章 安排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173章 歹毒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882章 對決(4)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231章 大婚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28章 上任第1252章 北平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122章 熱鍋(2)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7章 窮則思變第480章 內耗第1015章 誤判?(4)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17章 秦淮河(1)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015章 誤判?(4)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584章 情報戰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629章 巡視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030章 妥協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