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

江寧營升格爲都司,一切的情況都發生了改變,包括軍官的配置。

明初的時候,都司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併成爲三司,都司的主要職責是掌管一方的軍政,統帥所轄的衛所,屬於地方軍事指揮機關,可惜這樣的情形,到了正德年間,皇帝好大喜功,無限制的冷軍事機構,致使不少的無能之輩和宵小之徒,都進入了都司,從而使都司的威信直線下降。

加之明朝重文輕武,都司的威信更進一步的下降。

名義上,都司掌管各地的衛所,但到了天啓崇禎年間,都司實際上成爲了擺設,衛所多自行其是,不一定聽從都司的調遣,加之一段時間以來,朝廷不能夠及時撥付軍餉,致使都司基本上不能夠管到什麼事情了。

江寧營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江寧營實際上就是一支獨立的軍隊,升格爲都司,實際上是擡高了江寧營的地位,江寧營不存在分管一省的其他衛所,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朱由檢實際的意思,就是將江寧營等同於北京京營和南京京營。

孫承宗等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們一直在等着蘇天成回來。

蘇天成成爲了都指揮使,相應來說,孫承宗和畢懋康就成爲了都指揮同知,熊子健成爲都指揮僉事,至於說下面的營指揮使,自然升格爲衛指揮使。

不過此舉的動作太大,江寧營沒有那麼多的將士,機構設置過於的龐大,反而不好。

再說了,這次來到江寧營的。還有監軍洪承疇。

蘇天成和洪承疇進入軍營的時候,所有的軍官和將士,都在操場站立等候。

洪承疇第一次見到了江寧營的軍容,眼睛裡面,迸射出來精光。作爲長期帶兵的將領,軍隊的戰鬥力,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江寧營兩萬將士站立在操場上,沒有發出一絲聲音,方隊整齊劃一。這樣的情形,他還真的沒有見到第二支如此的軍隊。

蘇天成和洪承疇兩人上了木臺。

蘇天成首先宣讀了聖旨,關於江寧營升格爲都司的聖旨,以及自己出任都指揮使,洪承疇出任監軍。

接下來,洪承疇宣讀了朝廷對江寧營嘉獎的敕書。

中軍帳。座位早就擺好了,中間的條案,擺着兩把椅子,蘇天成坐在中間,洪承疇坐在靠右邊的位置。

江寧營營指揮使以上的軍官,悉數到了中軍帳。

蘇天成看了看洪承疇,首先開口了。

“諸位兄弟。江寧營升格爲都司,這是皇上對兄弟們最大的嘉獎,洪大人出任江寧營監軍,令江寧營如虎添翼,今後,諸位兄弟要聽從監軍大人的調遣。”

簡單的開場白之後,蘇天成扭頭看着洪承疇。

“洪大人,請說幾句吧。”

洪承疇站起身來,抱拳給衆人行禮。

“承蒙皇上信賴,洪某到了江寧營。出任監軍一職,洪某到江寧營來,是真心誠意向諸位兄弟學習的,江寧營驍勇善戰,威震海內外。洪某能夠到江寧營,是莫大的榮耀,日後洪某與諸位兄弟同甘共苦,再創輝煌,還請諸位兄弟多多支持啊。”

看見蘇天成說話簡短,洪承疇也是簡單明瞭。

洪承疇坐下之後,蘇天成再次開口了。

“江寧營在山西取得大捷,對於諸位兄弟的嘉獎,因爲江寧營升格爲都司,皇上要求我等重新研究上報,我已經於洪大人商議過了,江寧營驟然升格爲都司,有些事情需要慢慢來,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我與洪大人具體商議的意見如下。”

“孫傳庭、畢懋康出任都指揮同知,兩人分管的事情,依舊不變,孫大人主管全面事宜,重點是驍騎營、健銳營、前鋒營和步兵營,畢大人主管神機營和炮兵營,熊子健出任都指揮僉事,分管執法營、斥候營、親兵營,包括後勤供給事宜。”

“驍騎營一營、二營合併,設立驍騎營,劉實亮出任衛指揮使,健銳營一營、二營合併,設立健銳營,馬華彪出任衛指揮使,前鋒營一營、二營合併,設立前鋒營,羅昌出任營指揮使,步兵營一營、二營合併,設立步兵營,秦睿出任衛指揮使,狄懷祥出任神機營衛指揮使,孫元坤出任親兵營衛指揮使,劉鐵漢出任斥候營衛指揮使,熊子健兼任執法營衛指揮使,畢懋康兼任炮兵營衛指揮使。”

“至於說衛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等職務的設立,我看不要那麼囉嗦了,俗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說這句話說的不好聽,但以前各營的副千戶、百戶等等,都是立下戰功的,酌情應該予以提拔,這件事情,我看請洪大人直接負責,各營提出來具體的方案。”

“洪大人通過這件事情,也能夠最快的熟悉江寧營,包括江寧營的諸多軍官和將士。”

洪承疇有性驚,按說江寧營軍官的任命,這是最大的事情了,也是權力的體現,自己剛剛到江寧營,不可能很快的融入到江寧營裡面,還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再說了,江寧營是蘇天成一手創建起來的,當然要牢牢的掌握在手裡的。

“蘇大人,事關重大,我看還是請蘇大人直接負責吧。”

蘇天成笑了笑,繼續開口了。

“洪大人既然是江寧營的監軍,就要實實在在的負責,我這人性格直爽,不喜歡拐彎,有什麼事情就直說,所謂在其位謀其政,若是洪大人不能夠管到實實在在的事情,我的心裡也過意不去的,洪大人與我之間的分工事宜,一會我們具體商議,這軍官任命的事情,洪大人就切實負責,要用最快的速度辦理好,兄弟們打了勝仗,還等着朝廷的嘉獎啊。”

“蘇大人如此說,恭敬不如從命了,我一定迅速辦好這件事情。”

蘇天成如此的給洪承疇面子,當然是有理由的。

洪承疇成爲了江寧營的監軍,必然和他長時間在一起共事,想着要洪承疇不管任何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時間長了,兩人肯定會產生矛盾,不利於江寧營的建設,再說了,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肯定會議論,就是朱由檢的內心,也會疑惑的。

所以說,抓大放小。

自己已經提出來江寧營主要軍官的人選,至於說下面的軍官,儘管讓洪承疇負責,再說了,就算是洪承疇負責,在不熟悉江寧營的前提下,也是按照孫傳庭等人提出來的意見辦理的。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團結了洪承疇。

下一步,蘇天成還要讓洪承疇明白,既然到了江寧營,雖然身爲監軍,但考慮任何的事情,都要站在江寧營的角度,而不是像以前,站在全局的高度,江寧營今後的職責,非同一般,必須要以自我爲中心。

很快,關於將士嘉獎的事宜,也明確下來了,朝廷獎勵了五十萬兩白銀,江寧營拿出來五十萬兩白銀,根據各營的戰果,獎勵到個人的頭上,一百萬兩銀子,獎勵到三萬人的頭上,這個數目不小了。

洪承疇再一次受到了震撼,江寧營出手如此的大方,這可了不得,平均到每人頭上的嘉獎,達到三十兩白銀以上了,如此說來,江寧營是非常富足了。

安排完了事情之後,衆人都推出去了,中軍帳裡面,剩下了蘇天成和洪承疇。

洪承疇的臉上,依舊帶着驚愕的神情,初次來到江寧營,太多的事情,出乎他的預料了。

“洪大人,你我之間分工事宜,我有個想法,說出來與洪大人商議。”

“蘇大人客氣了,我身爲監軍,本不應該分管江寧營的具體事宜的,蘇大人如此考慮,我已經很是吃驚和意外了。”

“洪大人說笑了,洪大人長期領兵征戰,既然到了江寧營,就要切實負責一方面的事情,怎麼能夠袖手旁觀,江寧營沒有那麼多的規矩,洪大人儘管放寬心。”

“如此我就聽從蘇大人的安排了。”

“江寧營日後的職責很重,我的考慮,江寧營升格爲都司之後,肯定是要擴兵的,如今的江寧營有三萬人,招募軍士的事宜,也不能夠操之過急,但也要開始進行了,這件事情,就請洪大人具體負責,江寧營徵召軍士,有着嚴格的要求,標準也是有些高的,再說了,江寧營不存在軍戶,都是專業的軍士,江寧營負責軍士的一切開銷,還要發給軍餉,承受力也是有限的,我想,今年之內,徵召兩萬軍士,將士總人數達到五萬人。”

“不知道蘇大人如何考慮兵源啊。”

洪承疇沒有推辭,一句話就點到了關鍵的地方。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看來自己的預測是準確的,洪承疇果然是知兵之人。

“江寧營曾經在保定府招募過軍士,不過在中都之戰,損失慘重,新近招募的軍士,到底缺乏基本素質,我的想法,還是能夠從各地衛所中間,招募精兵強將,這件事情,孫承宗大人已經給我說過了,洪大人具體可以和孫大人聯繫,洪大人的愛將賀人龍,就想着進入江寧營,我看也是可以的。”

洪承疇站起身來,抱拳給蘇天成行禮了。

“洪某今日領教了,江寧營之所以如此的驍勇善戰,與蘇大人有着莫大的關係,洪某有幸到江寧營,出任監軍,一定儘自身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824章 準備(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247章 協調會(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774章 海戰(4)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191章 稱帝(3)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1274章 奧妙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754章 造船廠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496章 內訌(1)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490章 近憂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4章 遇險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1章 收拾你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70章 發榜(2)第704章 隱患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238章 變故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239章 鉅變第424章 屠殺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49章 春耕時節第995章 整合(3)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23章 唐海泰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
第824章 準備(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247章 協調會(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774章 海戰(4)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191章 稱帝(3)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1274章 奧妙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754章 造船廠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496章 內訌(1)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490章 近憂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4章 遇險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1章 收拾你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70章 發榜(2)第704章 隱患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238章 變故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239章 鉅變第424章 屠殺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49章 春耕時節第995章 整合(3)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23章 唐海泰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