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確定目標

崇禎三年穿越,如今是崇禎十二年,轉眼十年時間了,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蘇天成的想法,慢慢的在發生變化,因爲熟知歷史,很多的事情,他清楚要做到,肯定是困難的,但是有些事情,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自己不得不做好準備。

自古以來的帝王心術,都是告誡皇帝,不能夠讓大臣的權力太大,一旦威脅到皇權之後,就要毫不留情的予以斬殺,不能夠有絲毫的猶豫,每一個皇帝,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國天下的思想,說白了,天下都是皇帝個人的,其餘人都是爲皇家服務的,幫助鞏固權力的,讓皇帝的天下不斷強大起來,過河拆橋的事情,在皇家看來,根本不算是什麼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大臣的權力太大了,肯定是要出事情的。

唐朝後期的軍閥割據,就是最好的說明,皇權衰落,根本無法統治天下了,唐朝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最終滅亡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太子朱標看不下去了,提出來了意見,朱元璋拿起一根滿是荊棘的木棒,要求太子拿起來,結果太子露出爲難的神情,朱元璋三下五除二的砍掉了木棒周圍的荊棘,木棒瞬間變得光滑了,朱元璋告訴太子,自己這麼做,是爲了朱家的江山,是爲了太子能夠順利繼位,否則那些功績太大的大臣,就有可能造反,那些大臣就好比是木棒上面的荊棘,必須要除去的。

明朝的皇帝,一直都是有這樣的想法的。有些時候,他們甚至對有功的大臣,橫加迫害,這一切,都是爲了維護皇權的統治。

這些道理,蘇天成是知道的,穿越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做皇帝,更沒有想過推翻大明朝,他想到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做事情,讓大明朝屹立天下,甚至是統領全球,他想到的是憑着自身的努力。改變歷史,讓華夏避免出現那段屈辱的歷史。

這個要求,或者是願望,不可謂不宏偉,或許蘇天成需要窮其一生,看看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剿滅流寇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剿滅後金政權,之後就要開始往外擴張了,不擴張是不可能的,富裕了,有錢了,有能力了,就要征服異族,這種征服。不僅僅是武力上面的征服,最爲重要的還是文化的侵襲,想要滅掉一個民族,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但是用文化去改變一個民族,讓儒家思想佔據全球。這個目標是可以慢慢實現的,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某些人隨便能夠改變的。

要到達這個目的地,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更加需要有着強有力的依靠。

但朝廷裡面的情況,不可能令蘇天成放心,上次孫承宗說到的後金奸細挑撥的事情,已經令蘇天成感覺到了危險,這種腦殘的伎倆,居然令朱由檢相信了,這可不是笑話,說明朱由檢的內心,存在疑惑,甚至是殺機。

一旦孫承宗不擔任內閣首輔了,朝廷裡面的情況,肯定會慢慢發生變化的,自己今後要從事的改革,將會引發巨大的波動,限制權貴的利益,可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有些時候是需要武力的,若是朝廷裡面不穩了,不斷有人彈劾自己,在朱由檢的面前誰怪話,情況肯定會發生變化,想着要自己束手就擒,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可沒有那樣的迂腐,肯定是要反抗的,這樣一來,引發的就是大明的內戰,最大的內戰,這會令大明傷元氣。

可這樣的事情,自己是無法阻止的,萬一那一天到來了,自己也是需要應對的。

未雨綢繆,蘇天成必須要想着這樣的可能,當然,他不願意這樣做,若是朱由檢夠大度,或者說太子朱慈烺是真正的才俊,百年難遇的帝王,那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事情,一心爲着大明的發展。

所以,在登州和萊州建設的過程中,蘇天成開始籌劃了,除開登州和萊州的知府,需要令朝廷放心以外,其餘的知縣等官吏,一律都是從江寧營裡面抽調出來的,而且是絕對忠心於他蘇天成的,至於說駐守在登州和萊州的江寧營將士,也是蘇天成最爲放心的將士,這一部分將士和安寧、靖邊的江寧營將士,是蘇天成絕對要控制的。

蘇天成也開始注意到白桿兵了,這些將士,悉數都是少數民族的,包括土家族和苗族,這些人的心思單純,進入江寧營之後,也是絕對效忠的,不過他們效忠的對象,暫時是蘇天成,皇上距離他們有些遙遠,要真正的利用好這些白桿兵,還要等到秦良玉辭世之後,因爲秦良玉是絕對效忠皇上的,至於說馬祥麟,那倒不一定了。

江寧營接近八萬將士,這些人,蘇天成自信能夠完全控制,真的出現了內訌,這些人肯定是效忠他蘇天成的,理由也是很簡單的,軍士的軍餉,包括家人能夠享受到的待遇,都是他蘇天成努力得來的,朝廷根本就沒有出什麼銀兩。

這一次的安排,更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將江寧營的將士,悉數遷到登州和萊州,分給了土地,這等於是給了將士最大的保障,有土地了,就有了長久的來源,軍士基本都是出身農家的,知道土地的寶貴。

相信不要幾年的時間,江寧營的將士,心思會徹底的改變,眼睛裡面,看不到皇上,看到的是他蘇天成。

江寧營都指揮使洪承疇,也是蘇天成放心的人選,洪承疇是一員猛將,能文能武,性格里面,有着軟弱的地方,在歷史上面,能夠投靠後金,就不用說節操的事情了,洪承疇跟在自己的身邊,到時候,一定是知道如何選擇的。

唯一引起蘇天成警惕的,是監軍秦三德,但秦三德在江寧營裡面,基本是被孤立的,這種孤立,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種孤立,秦三德拿着很高的俸祿,但沒有管到具體的事情,特別是軍事部署的事情,根本沒有過問,也不懂這些事情,這樣的情況下,秦三德能夠提供到的情報,也是很有限的,說的基本都是好話,加之蘇天成很注意和秦三德處理好關係,兩人認識這麼長時間,基本沒有紅過臉。

應該說,蘇天成有了強大的軍隊資本了,現在需要的就是地盤了。

陝西這個地方,蘇天成是不會放棄的,朱審烜必須要長期擔任陝西巡撫,控制住陝西,這一點很好做好,整個的陝西,都有些依賴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了,互市的財富,令陝西的條件,迅速開始改善,陝西的各級官吏,也知道他們的好日子,得益於蘇天成,若不是蘇天成有着很高的地位,能夠立足於朝廷,他們的這些好處,也是保不住的。

至於說商賈方面,那是更不用說的,宋思軍網羅了大量的商賈,商賈是看重利益的,也看重自身的地位,在陝西、河南以及江寧縣,他們的地位很不錯,這樣的地位是如何得來的,他們非常清楚,離開了蘇天成的支持,他們不要想着有這樣的地位。

至於說讀書人,蘇天成也在想辦法網羅,中興學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負責中興學社事宜的,主要是劉雲清,中興學社的發展,從公開的形式,慢慢開始轉向半掩藏的形式,名氣太大了不好,蘇天成時常提醒劉雲清,中興學社的要求必須要提高,必須要網羅真正的才俊,這些人不一定是科舉考試出來的人才,這些才俊,暫時留下來,中興學社負責他們的一部分生活開支,籠絡他們的心,今後怎麼發展,蘇天成會視情況而定。

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這個時候,登州和萊州的關鍵作用,就不用多說了。

蘇天成早就開始放手做了,他要求宋思軍,鼓勵商賈到登州和萊州,這裡的條件很不錯的,政策也是優惠的。

宋思軍存儲的銀兩,開始準備運往登州了,存儲的地方,當然是正在修建的督師府了,這裡將成爲蘇天成的大本營,短時間之內,他是不會進入到朝廷的,不會回到京城去。

如今的大氛圍是很不錯的,登州和萊州遭受了太多的殺戮,慘不忍睹,楊嗣昌已經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楊嗣昌甚至提出來了建議,將青州府也劃歸蘇天成的管轄,因爲青州府的海岸線也是很長的,蘇天成當然是同意的,不過這還需要皇上的聖旨。

蘇天成內心的王國,或者說是地盤,情況肯定是不一樣的,這裡不存在衛所軍隊,不存在什麼軍戶和民戶的區別,甚至不存在士農工商的區別,大家的地位差不多,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鬥,來提升自身的地位,不可能人人平等,這個概念不存在,但儘量做到公平公正,朝廷免去了登州和萊州五年的賦稅,這是非常有利的條件,蘇天成會真正的落實優惠政策,重點通過商貿交易,以及海上貿易,來維持開銷,儘量減少百姓的負擔。

一條閃光的大道,慢慢開始形成了,以後的歷史會如何的發展,誰都不知道。

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669章 心結第493章 宿命論(2)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99章 聖眷難測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495章 宿命論(4)第118章 秦淮河(2)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735章 青州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490章 近憂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36章 如願以償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167章 迅雷(2)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64章 太原府城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675章 計中計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1166章 迅雷(1)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7章 歸屬第647章 夜襲(2)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7章 馬市驚魂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57章 下狠手(2)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38章 威信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079章 明志第413章 羣英會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115章 老頑固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5章 馬市賣馬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083章 廷辯(1)第1165章 苦嶺關第317章 大比武(2)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118章 硬骨頭(3)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424章 屠殺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
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669章 心結第493章 宿命論(2)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99章 聖眷難測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495章 宿命論(4)第118章 秦淮河(2)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735章 青州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490章 近憂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36章 如願以償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167章 迅雷(2)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64章 太原府城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675章 計中計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1166章 迅雷(1)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7章 歸屬第647章 夜襲(2)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7章 馬市驚魂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57章 下狠手(2)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38章 威信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079章 明志第413章 羣英會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115章 老頑固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5章 馬市賣馬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083章 廷辯(1)第1165章 苦嶺關第317章 大比武(2)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118章 硬骨頭(3)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424章 屠殺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