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

藩王的問題只是一個方面,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處理好,或者說是安排好,楊嗣昌和盧象升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出力做事情了,楊嗣昌是前任的內閣首輔,影響很大,而且對於如何署理政務,也是非常熟悉的,按說這樣的人,完全是能夠放心使用的,可蘇天成不能夠完全放心,這倒不是懷疑楊嗣昌有異心,或者說做事情的時候,會偏向於朝廷,關鍵還是在於楊嗣昌的認識方面,畢竟楊嗣昌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對登州、萊州和青州的一些做法,還不是很適應,譬如說對士農工商四個等級的要求,就是以前的認識,認爲商賈的地位是最低的,是必須要嚴管的,這不能夠說是楊嗣昌的錯誤,大明的體制就是這樣,這個時代,還沒有誰真正明白資本的力量。

不要說楊嗣昌,朱審烜都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只不過朱審烜的地位不同,認識也不一樣,是全心全意爲蘇天成做事情的,自打管錢以來,朱審烜完全認識到了,沒有銀子是什麼事情都辦不好的,每日裡督師府的銀子水一般的花費出去,也必須要有相當高的賦稅來支撐,登州、萊州和青州三府,依靠商貿得到的收入,早就令朱審烜沉迷其中了,如今的朱審烜,不存在看不起商賈的概念了。

如此的情況下,蘇天成只能夠暫時讓楊嗣昌對登州、萊州以及青州的相關情況,進行實地的瞭解,用事實來感染楊嗣昌,讓楊嗣昌認識到商貿的重要,認識到目前在登州等地所推行的政策的正確。只有楊嗣昌真正從內心轉變了認識,才能夠發揮出來正面的作用。

盧象升的安排好說。跟着蘇天成到福建去。

吳三桂終於如願以償了,經過了對軍士的遴選之後,他再次進入了江寧營,這次出任了江寧營步兵營二營的衛指揮使,這等於是進入了江寧營的高層了。

江寧營任命高層軍官,一直都非常的謹慎。這麼多年以來,衛指揮使一級的軍官,幾乎就沒有怎麼動過,江寧營的衛指揮使,與地方上衛所的衛指揮使是不一樣的,有些地方上的衛指揮使,管轄的軍士,可能只有幾百人,上千人就很不錯了。但江寧營的衛指揮使不一樣,統領的大軍接近萬人了,加上江寧營頻繁的征戰,有些時候,戰役部署確定下來,衛指揮使單獨承擔任務,指揮上萬的大軍廝殺,甚至指揮單獨一個方面的戰鬥。

說起來。江寧營的衛指揮使,掌握的資源甚至超過了總兵。

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除開最開始成立的時候,之後的江寧營,隊伍不斷的壯大,但真正進入到衛指揮使這一層級的軍官,也就是寥寥幾人,狄懷祥、秦睿、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等。其中劉文秀等三人,與吳三桂一同被任命爲江寧營衛指揮使。

江寧營作爲一支驍勇龐大的軍隊,指揮層級是非常明確的,大軍的統帥是蘇天成,沒有監軍。接下來就是洪承疇,相當於副帥,渠清澤的位置很是特殊,相當於江寧營的參謀長,再下面一層,就是孫傳庭和畢懋康,統管不同的方面,接着就是諸多的衛指揮使了,負責指揮各自所屬的軍隊。

可江寧營的軍規也是很明確的,下級服從上級,決不允許有抗命的情況出現,更不可能出現傭兵自重的弊端,這方面吳三桂是非常感慨的,接近十五萬大軍,能夠做到令行禁止、軍令如山倒,真的是不容易,由此他也更加清楚了蘇天成的能力,收起了那份小心思,老老實實跟着蘇天成賣命,總會有好的前途的。

此次吳三桂接到了命令,做好準備出征,前往福建去,而大軍的統帥,就是蘇天成。

出發進入倒計時了,相關的安排,也必須要全部落實了。

五萬大軍分爲兩部分,洪承疇帶領三萬大軍,取道河南省,直接進入浙江省,暫時避開南直隸,蘇天成率領兩萬大軍,乘船進入福建泉州,到時候,駐紮在臺灣的王大治,也會率領部分江寧營的將士,來到泉州,與蘇天成會和。

如何經營臺灣島,蘇天成的想法改變了,以前是準備將臺灣島作爲最終落腳點的,一旦自己與朝廷發生了衝突,就控制檯灣島,朝着呂宋和東南亞方向發展,可現在不一樣了,蘇天成的決心是掌控大明天下了。但臺灣島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目前的情況下,蘇天成重點依靠的是海上的貿易,從大明運出去的貨物,以及從海外運進來的貨物,幾乎都在蘇天成的掌控之下,這裡面的巨大差價,就是蘇天成利潤的來源,這與幾百年之後的關稅是相似的,自從熊子健駐紮在福建泉州之後,與登州遙相呼應,江寧營所屬的水師,完全控制了海域,外來的商賈,除非是老老實實做生意,想着逃避賦稅,或者想着走私,一旦被發現了,就是人財兩空的局面,而且在強大的水師面前,誰都是老實的,人家荷蘭、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戰船,都不敢在江寧營水師面前齜牙,更不要說有可能存在的海盜了。

控制了臺灣,就徹底控制了臺灣海峽,而且臺灣作爲一個重點交易和中轉的地點,未來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一旦蘇天成開始對外擴張,臺灣的巨大作用,將完全展現出來。

一直以來,江寧營作戰的任務,主要還是賀人龍、劉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國都衛指揮使來實施了,以前的一些衛指揮使,漸漸的開始注重於駐紮和守衛了,這也是蘇天成的意思,他善於發現人才。

盧象升跟隨蘇天成之後,曾經提到了祖大壽和祖大樂兩人,說是他離開遼東的時候,這兩人是堅決要求跟着一同到登州來的,只不過朝廷沒有準許,兩人也無法離開。其實想着到登州來的軍官,還大有人在,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好多年以前就想着進入江寧營,只不過這些人想要進入江寧營,還要看蘇天成的態度如何。

這一次江寧營分爲兩路大軍,渠清澤、賀人龍、劉鐵漢與吳三桂跟隨蘇天成乘船進入福建,劉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國跟隨洪承疇進入到浙江,其餘的人留守在登州等地。

督師府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確的,朱審烜全面負責,包括整個山東、復州、宣州、蓋州、臺灣甚至是泉州等地的事情,楊嗣昌重點負責民生方面的事情,張溥重點負責商貿方面的事宜,蘇俊和蘇二童留在督師府,其中一個最爲重要的變化,就是蘇俊成爲了渠清澤的副手,開始負責情報方面的事宜了,長時間以來都是渠清澤一個人負責情報事宜的,但隨着局勢的變化,情報系統不斷的發展壯大,渠清澤一個人不可能忙過來了,渠清澤看中了蘇俊,認爲蘇俊靈活,能夠做好情報工作,當然蘇俊的身份是更加令人放心的,本來就是蘇府的下人。

至於說府州縣,側重點也不一樣,濟南、兗州和東昌府三地,主要的任務是解決土地兼併的事宜,明確土地的賦稅,在春節來臨之際,做好來年的春耕備耕的事宜,解決老百姓遇見的諸多困難,登州、萊州和青州三地,重點是調整商貿的佈局,適當的開始朝着濟南府等地方傾斜,復州、宣州和蓋州等地,重點的任務,還是搞好防禦。

此外就是救濟災民的事宜,一樣不能夠放鬆。

府州縣的官吏,弄清楚自身的職責,按照要求做事情,整個山東的官吏,俸祿都大幅度提高了,拿到手的銀子多了,做事情的要求也就不一樣了,肯定是嚴格很多了。

蘇天成離開登州之前,兩件事情辦妥了,令他很是欣慰,這是很好的開局。

第一件事情是創辦學堂的問題,經過了朱審烜與渠清澤等人的建議,暫時創辦一所綜合性的學堂,學堂的地點在登州,距離府城不到十里地,日後山東等地的官吏,大部分都會從這所學堂之中產生,而且學堂的先生也是很複雜的,有老頑固徐爾一,也有來自海外的諸多洋夷,甚至有來自日本的所謂倭寇,學堂的負責人暫時由登州知府鄧輝兼任。

蘇天成將徐爾一放到學堂裡面去,就是讓徐爾一好好的感受一下,或者說是好好受磨礪,他相信一段時間之後,徐爾一能夠徹底轉變觀念。

學堂的教育多種多樣,可最重要的還是理念上面的教育,服從服務的思想,貫穿了整個的教學之中。

第二件事情,朱審烜妥善解決了藩王問題,魯王和德王都老實了,或許是山東的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兩人自然明白風向,讓蘇天成最爲驚喜的是,兩人都按照官府的要求,以很低的價格,賣出了兼併的土地,這令山東境內的士大夫大爲吃驚,人家皇室宗親都賣出了兼併的土地,他們這些士大夫要是繼續堅持,肯定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蘇天浩和徐繼禮也專門下來了信函,告知濟南和兗州,諸多的事宜推進速度快了很多。

發展是必定的,事情永遠做不完,不過蘇天成已經能夠安心離開登州,去開疆擴土了。(未完待續。。)

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1157章 算計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579 天降神兵(1)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496章 內訌(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771章 海戰(1)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202章 商議第92章 會試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54章 遇險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764章 開埠第211章 江寧營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644章 松山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623章 行刺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231章 大婚第824章 準備(3)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19章 怒氣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703章 遠見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123章 唐海泰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256章 悲愴第7章 馬市驚魂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60章 剿匪(2)第90章 先手第846章 慘敗(4)第1115章 老頑固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65章 現實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444章 想不到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34章 證據
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1157章 算計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579 天降神兵(1)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496章 內訌(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771章 海戰(1)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202章 商議第92章 會試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54章 遇險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764章 開埠第211章 江寧營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644章 松山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623章 行刺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231章 大婚第824章 準備(3)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19章 怒氣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703章 遠見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123章 唐海泰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256章 悲愴第7章 馬市驚魂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60章 剿匪(2)第90章 先手第846章 慘敗(4)第1115章 老頑固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65章 現實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444章 想不到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34章 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