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歹毒

南京上下都陷入到忙碌之中的時候,秦三德反而安靜下來了,來到客棧請示和稟報事宜的官吏,悉數都是直接找到朱由菘,秦三德沒有絲毫的意見,就算是有些官吏想着找到他秦三德,他也是極力的推脫,說是一切的大事情,都是朱由菘大人做主,直接找朱大人就可以了,忙碌之中的大部分官吏,暫時不會去想其中的緣故,但孫泰早就注意了。

孫泰對朱由菘的印象,是逐步改變的,朱由菘剛到南京來的時候,有些唯唯諾諾,什麼都是秦三德發話,那個時候,孫泰對朱由菘的印象不是很好,儘管是他知道京城裡面的局勢,可南京不是經常,暫時沒有這樣的氛圍,之後秦三德愈發的囂張跋扈,什麼都是直接做主,甚至不徵求朱由菘的意見,可發佈下去的每一道命令,都有朱由菘的簽名,這令孫泰更加的鄙夷,甚至看不起朱由菘了。

秦三德可以掌握權力,或許這是皇上信任秦三德,朱由菘感覺到莫可奈何,但既然秦三德完全做主了,那麼發佈所有的命令,就應該以秦三德個人的名義去發佈,與朱由菘沒有什麼關係,朱由菘也完全可以推脫,可朱由菘什麼都不說,任由秦三德擺佈,純粹就是傀儡了。

可這一次朱由菘的冷靜,令孫泰的看法完全改變了,遭遇瞭如此慘重的失敗,以前完全做主的秦三德,什麼話都不說了。也不管事了,所有的擔子都推給了朱由菘,其中這個時候。朱由菘完全可以推卸責任,要求秦三德繼續負責到底,這完全說得過去,可朱由菘沒有這樣做,接過了重任,這絕不能夠說朱由菘貪圖權力,如今接下擔子。已經不是什麼權力,純粹是責任了,若不是忠於朝廷。若不是爲了大局,朱由菘不會這樣做。

孫泰一直都看不慣秦三德,不僅僅是秦三德,孫泰看不慣太監。也從來不與太監有過多的接觸。來到南直隸之後,除開工作上的需要,其餘時間他和太監根本不說話。

秦三德前後截然不同的表現,令孫泰更加的鄙夷,也出現了很多的擔憂。

時間到了午後,看見朱由菘忙得差不多了,稍微清閒一些了,孫泰建議朱由菘走出客棧去。到附近去轉轉,本來準備拒絕的朱由菘。看見孫泰的神情很是嚴肅,點頭答應了。

“大人,有些話下官在官驛裡面不好說,只有走出來了纔好說的,下官准備說的話語和事情,都是猜測,只是想着提醒一下大人。”

“孫大人想到了什麼,儘管說就是了。”

“下官覺得秦公公的表現太奇怪了,最近的表現,和前段時間的表現比較,判若兩人。”

“孫大人,這些事情,還是不要議論的好,秦公公的身體有些不適,適當歇息也是可以的,沒有什麼奇怪的,孫大人可不要相信外面的一些傳聞啊。”

“下官就知道大人會如此說的,下官也就直說了,秦公公的表現,下官以爲不一般,表面上來看,秦公公因爲前面做出來了錯誤的決定,導致瞭如今的局面,恐怕是內心自責,不願意繼續發佈命令,免得鑄成更大的錯誤了,可實際上不一定是這樣,大人每日裡都和秦公公在一起,加之忙於佈置,沒有想那麼多,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朱由菘可不笨,藩王和藩王世子,對於人心的險惡是有着不一般認識的。只不過這段時間一直都在考慮南京和鳳陽防禦的事宜,沒有考慮其他的,如今孫泰點出來了,他馬上就考慮到裡面的問題了。

看見朱由菘顯然到沉思之中,孫泰舒了一口氣,後面的話不打算說了。

可這個時候,朱由菘開口了。

“孫大人的提醒,我是感激不盡的,不過眼前的局勢過於的緊張,此等的事情,還是暫時不要想的好,等到南京和鳳陽的局面稍微穩定下來了,我會思考這些方面的問題的。”

孫泰點點頭,不好說什麼了,人家已經明白了,還需要什麼提醒啊,再說孫泰對朱由菘的回答也是很不滿意的,這樣的回答帶有敷衍的意思了,既然你朱由菘敷衍我,那我也不必要操那麼多的閒心了。

秦三德早就開始行動了,南京的守備太監已經被派往京城去了,任務非常的明確,一是找到大太監王承恩,懇求王承恩在皇上面前說幾句話,讓自己回到京城去,不做這個監軍了,當然也要說朱由菘的能力是很不錯的,完全可以指揮作戰,二是找到內閣首輔周延儒,懇請周延儒幫忙,當然這裡面的說法就不一樣了,可以用京城緊張的局勢來進言,也可以從推薦人選的角度出發,讓皇上考慮到換人。

到了這個時候,秦三德完全下定了決心,不管採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夠離開南京,只要能夠回到京城,做什麼事情都不在乎,哪怕是讓朱由菘來承擔所有責任,來背黑鍋都無所謂的,秦三德所謂的讚譽朱由菘很有能力的言語,是非常歹毒的,一方面太監和朝廷大臣之間的相互讚譽,本來就會令皇上疑心的,二來朱由菘的身份不一樣了,本來就遭遇到皇上的猜忌,若是南直隸慘敗的奏摺到了朝廷,朱由菘哪裡還有活命的機會,恐怕辯論的權力都沒有了,腦袋直接就被砍掉了。

這恰恰是秦三德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南京城內有十幾萬大軍守候,暫時是不會失守的,但將來就說不定了。

這些日子以來,秦三德什麼事情都不管,下達的諸多命令之中,他也沒有簽署名字,實際上就是開始推卸責任了,從這一刻開始,朱由菘已經進入到他所佈下的圈套之內了。

朱由菘進入屋子的時候,秦三德有些擔心,連續兩天時間,朱由菘都沒有過來了,據他知道,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爲什麼朱由菘這個時候來了,難道是有所懷疑嗎,要知道朱由菘也不是省油的燈,否則不可能成爲朝廷的兵部尚書。

“這段時間大人非常的辛苦,咱家內心感覺到不安啊,咱家前面做出來的不少決定,如今想來很是慚愧啊,當初若是聽了大人的建議,情況好很多的。”

朱由菘楞了一下,想不到秦三德會這樣說,他也是專門抽時間來看看的,孫泰說出來的話,他不得不考慮一下。

“公公可不要如此說,我也就是來看看,皇上和朝廷的重任,可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不知道公公什麼時間能夠與我一起商議南直隸的事宜啊。”

“大人萬萬不要提及到商議的事情了,咱家這段時間一直都在自省,大人調度有方,儘管說我們首戰失利了,可亡羊補牢爲時未晚,一切都是依靠着大人來力挽狂瀾啊,咱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日後的一切都以大人的意見爲準,咱家心裡那道坎確實還沒有邁過去,故而提不起精神來,諸多的事情,還是要請大人多操心啊。”

“公公如此說了,我就勉爲其難了,勝敗乃是兵家常識,公公也不要過於的自責了,只要能夠守住南京和鳳陽府,問題就不會太大了。”

朱由菘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拍了一下腦袋。

“看我如此的大事都忘記了,有關南直隸的戰報,下面起草了一份,準備奏報到朝廷去了,也是因爲有些情況還不是很清楚,譬如說松江府的黃得功,究竟是什麼情況,還沒有得到準確的消息,這份奏摺,也是大概情況,公公有什麼建議啊。”

秦三德的眼睛裡面閃過了一絲寒芒,這纔是他最爲擔心的事情。

“咱家看這份奏摺,還是暫時壓住的好,徽州府等地的情況,還不是特別的清楚,特別是黃得功將軍的情況,還不完全知曉,皇上和朝廷是不可能知道這裡情況異常複雜的,若是看見了不甚清楚的奏摺,一定會責怪的,與其遭受到責怪,還不如將所有情況都弄清楚之後,再行奏報的好,再說這段時間,南京和鳳陽等地的局勢,都顯得有些緊張了,部署好相關的防禦,纔是最大的事情。”

看見朱由菘的臉上出現爲難的表情,秦三德連忙轉換了語氣。

“咱家也就是提出來建議,一切還是請大人做主。”

終於,朱由菘嘆了一口氣。

“其實公公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前方異常混亂,相關的情況都沒有徹底弄清楚,如此的情況下,奏摺就不可能說的那麼清楚了,這等不清不楚的奏摺上了朝廷,恐怕公公和我都不好解釋了,也會令皇上更加的擔心,公公說的還是很對,南直隸的情況,暫時不要上奏的好,等到落實了南京和鳳陽的防禦事宜,再行奏報不遲。”

“大人明鑑,咱家佩服啊。”

朱由菘離開之後,秦三德的臉上,再次露出了冷酷的表情,朱由菘爲什麼而來,他其實已經清楚了,從朱由菘微妙的態度之中,就完全可以看出來和感受到的,這促使他下定決心,加快行動,必要的時候,不擇手段也要達到目的的。(未完待續。。)

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81章 幕僚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210章 廷議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50章 面聖第845章 慘敗(3)第122章 眉姑娘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8章 上任第792章 偶遇(3)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58章 籌謀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318章 大比武(3)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703章 遠見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70章 發榜(2)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1155章 識趣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483章 抉擇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811章 詫異第584章 情報戰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90章 先手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155章 識趣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767章 波動第54章 遇險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809章 前兆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885章 對決(7)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76章 升堂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498章 內訌(3)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38章 變故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75章 小王爺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33章 準備第485章 計劃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880章 對決(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15章 老頑固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
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81章 幕僚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210章 廷議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50章 面聖第845章 慘敗(3)第122章 眉姑娘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28章 上任第792章 偶遇(3)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58章 籌謀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318章 大比武(3)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703章 遠見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70章 發榜(2)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1155章 識趣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483章 抉擇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811章 詫異第584章 情報戰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90章 先手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155章 識趣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767章 波動第54章 遇險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809章 前兆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885章 對決(7)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76章 升堂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498章 內訌(3)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38章 變故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75章 小王爺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33章 準備第485章 計劃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880章 對決(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15章 老頑固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