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

大明的法律,說起來是很不錯的,大明律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不低的,在法制史上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這部輝煌的大明律,自從制定以來,就沒有能夠被很好的尊重過,成爲了皇帝個人的工具,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任意的解釋大明律,濫用刑法,已經令朝廷官吏和老百姓,失去了根本的依靠了。

蘇天成清楚,統治者制定法律的目的,一來是維持社會治安,懲治犯罪,二來也是爲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利用法律來消滅潛在的對手,限制對手的所有言行,讓自身的統治地位更加的牢固和合理,按照這個範疇理解,這不能夠說大明那些皇帝是錯誤的。

可蘇天成的認識不同了,法律的尊嚴,必須要得到維護,法律是國家頒佈實施的,強行推廣的,執行的部門,只能夠是專門的機關,法律的執行,必須有着足夠的尊嚴,任何人都不能夠隨意違反,若說都察院的職責,重點是針對各級的官吏,那麼法律就是針對所有的老百姓了,包括官吏的違法犯罪,都是要嚴肅處理的,這一點,古人早就有很好的解釋了,秦國的商湯,推行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思想,引發出來的震動是不一般的,也是迅速幫助秦國富強起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蘇天成絕不會設置什麼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這類的機構,也不會設置什麼太監,他需要的是用制度來管理天下,只有這樣,中原大地才能夠真正的領跑全世界。

要做到這一切,需要自律,譬如說蘇天成自身。他可不會設置什麼皇宮,也不會要求什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等等,老婆就是目前這些,已經足夠了,也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大不了一個大一些的院子。就完全能夠居住了,打鐵需要自身硬,這也硬在自己身上,若是自己都帶頭了,不奢華,不設立什麼皇宮,下面的官吏還有什麼可說的。蘇天成維繫自身的統治,不需要什麼天賦神權,不需要過度的神秘自身。

大明的法律實施。有着太多的問題,首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專門的法律機構,府州縣都是知府、知州和知縣擔任法官,他們既要負責民生的事宜,也要負責法律問題,因爲沒有什麼經濟發展的指標,所以府州縣的官吏。重點就是錢糧和斷獄之事,試想一個依靠科舉當上官員的讀書人。沒有書讀大明律,沒有完全熟悉法律,就來擔任法官,就來決定老百姓之間的糾紛,判決老百姓的生死,這是不是顯得過於兒戲了。

蘇天成要改變這一切。他心目中的法律機構,獨立於官府,成爲另外的一套機構,這個機構專門負責審理事宜,這個機構不受官府的左右。依照大明律來獨立斷案。

蘇天成的思維,頗爲符合三權分立的思想,但又不完全相同,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不可能完全分離,一切的權力,都掌握在蘇天成的手裡,這也是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來明確的,或許若干年之後,真正的三權分立會到來,但不是現在。

當然,推行法治的理想人員,蘇天成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張溥和吳偉業。

術業有專攻,從事法律工作,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絕非普通人理解的那麼簡單,可在如今的時期,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員是不多的,就算是朝廷裡面的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都不一定說的上是非常專業的,因爲這些部門完全是按照聖旨來辦事情,加之有錦衣衛和東廠的干涉,隨意的曲解法律,他們也是無可奈何的。

在蘇天成的內心,都察院和大理寺,幾乎都是獨立於政府部門之外的,在地方上不接受官府的直接領導,屬於一條邊系統,垂直管理,只不過都察院屬於蘇天成直接管理,直接對蘇天成負責,刑部和大理寺直接對內閣負責。

法律部門是需要大衆化的,絕不能夠神秘,儘管說老百姓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那樣的高度,他們的內心裡面還是認同青天大老爺的,可這樣的觀念,必須要從現在開始扭轉,蘇天成相信,只要自己堅持下來了,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老百姓的認識一定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的,會相信法律和依靠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目標。

張溥和吳偉業進入到廂房的時候,兩人還在議論有關官吏的設置與俸祿的事宜,這件事情的討論,引發了很大的爭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都有着各自的理由,一時間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也正是在這樣的討論之中,衆人的認識在出現細微的變化,他們切實感受到了,蘇天成的思想的確有不同於常人之處,這是京城裡面的崇禎皇帝遠遠比不上的。

待到兩人恭恭敬敬的站在面前之後,蘇天成也沒有囉嗦,開門見山。

“張大人,吳大人,我考慮讓你們來主持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宜。”

張溥和吳偉業感覺到吃驚,這是很正常的,在朝廷裡面,刑部和大理寺的確重要,但相比較來說,吏部、戶部甚至是禮部,地位都更高一些,更不用說內閣了,當然蘇天成如此的安排,兩人也不會說什麼的。

蘇天成沒有等到張溥和吳偉業開口,繼續說下去了。

“有一個觀點,你們都是知曉的,那就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個觀點,幾乎沒有誰提及,那也是因爲官吏和士大夫,有着特殊的權力,《禮記》上面已經記載了,禮不下庶士,刑不上大夫,故而官吏和士大夫階層,總是覺得高高在上的,歷朝歷代,都是有免死鐵券的,代表了特殊的殊榮,也表現出來不一般的地位。”

張溥和吳偉業的臉色微微變化了,他們從蘇天成的話語裡面,感覺到了不一般的意思。

“對於《禮記》之中禮不下庶士,刑不上大夫的要求,我是堅決不同意的,如此的賦予官吏和士大夫特權,本末倒置了,官吏和士大夫都是讀書人,更應該清楚法律的尊嚴,更需要維護法律的尊嚴,試想一下,皇親國戚殺人之後,可以不承擔責任,隨意凌辱百姓了,卻因爲特殊的身份,不予追究,長此以往,法律還有什麼尊嚴,老百姓會如何的看待官府和官吏,讀書人會有着什麼樣的想法,這豈不是要天下人都知道了,讀書考取功名之後,就可以爲所欲爲,就算是犯法了,也能夠得到保護,不承擔責任,如此的觀點橫行無忌了,我們的官府如何真正爲老百姓辦事情,我們的官吏如何真正將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要做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要求,對刑部和大理寺的要求就不一樣了,在審理和偵辦案件的過程之中,不管遇到什麼人,都要大膽的辦理,都要堅持原則,必須要排除一切的阻力,堅持執行法律的規定。”

“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難度是不小的,故而我考慮讓你們來主持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宜,你們一定會感覺到爲難,不過我們已經替你們考慮了一些事情,第一個方面的事宜,府州縣乃至於諸省,凡從事審理和偵辦案件的事宜,悉數都是獨立的,不接受省府州縣衙門的領導,獨立辦理和偵辦案件,原則上接受上級的領導,你們的權力,可以直接插到縣裡去,但你們也要記住,這種插手可不是隨意能夠進行的,凡是證據確鑿的案件,你們不能夠隨意更改判決,要尊重法律,尊重判決,第二個方面的事宜,刑部、大理寺乃至於府州縣從事偵辦和判案的官吏,單獨設立,必須要經過專門的培訓,要熟悉法律,絕不能夠草菅人命,否則自身將要承擔不一般的責罰,這些人必須要熟悉法律,熟悉大明律,一切都按照大明律的要求來審查和偵辦案件,第三個方面的事宜,我計劃在成立一所專門的學堂,進行相關法律的專業培訓,能夠進入這個學堂學習的人,必須是讀書人,而且學習之後,就是要從事專門的法律工作,就是要做到秉公辦理案件。。。”

張溥和吳偉業目瞪口呆,他們聽着蘇天成如此的說,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其實法律的公平執行,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皇帝本身,好多的時候,就是因爲皇帝本身的特權,導致了法律難以貫徹下去,再說法律從一定程度上面來說,就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蘇天成這等的做法,豈不是不遵照這個原則了嗎。

就在兩人還沒有徹底理解過來的時候,蘇天成再次開口了。

“要做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要求,我是必須要首先尊重法律的,你們大可以放心,我不會賞賜諸位官吏什麼特權,不管是誰,都必須在法律要求之內做事情,包括我本人也不能夠例外,也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夠真正保證法律的尊嚴,才能夠讓你們真正的按照法律的要求來做事情。”

“當然,對你們的要求也是明確的,你們必須熟悉法律,從現在開始,你們就專門研究法律,大明律有些地方,恐怕需要做出來必須的修改了,這也是你們的責任。”(未完待續。。)

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280章 變化(1)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079章 明志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752章 大度第1165章 苦嶺關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26章 眼藥水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8章 交易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56章 出發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67章 歸屬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1157章 算計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560章 變通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915章 朝貢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811章 詫異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280章 變化(1)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616章 理還亂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42章 人市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676章 分析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821章 廷議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236章 擴軍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866章 兩重天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48章 辯解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820章 面對面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7章 秦淮河(1)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770章 防備水鬼
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280章 變化(1)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079章 明志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752章 大度第1165章 苦嶺關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26章 眼藥水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8章 交易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56章 出發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67章 歸屬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1157章 算計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560章 變通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915章 朝貢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811章 詫異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280章 變化(1)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616章 理還亂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42章 人市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676章 分析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821章 廷議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236章 擴軍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866章 兩重天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48章 辯解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820章 面對面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7章 秦淮河(1)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770章 防備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