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對決(2)

中軍帳,蘇天成神情嚴肅,看着製作好的沙盤,眉頭緊皺,千算萬算,最終還是有所遺漏的,這裡面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對須彌島一帶的地形不是很熟悉,也是因爲孫傳庭帶領的大軍,基本都駐紮在宣州一帶,很少出城,當然,還有一個蘇天成無法啓齒的原因,那就是江寧營將士對宣州的老百姓採取了懷柔的政策,大量後金韃子的奸細,混在老百姓中間,孫傳庭稍微有什麼舉動,都可能泄露出去,從保密的角度出發,孫傳庭要求大軍不能夠隨意出動,基本都是駐紮在宣州城內的。

事情已經是這樣,埋怨是沒有什麼作用的,代善帶領大軍,從平壤出發,進攻宣州,有三條道路可供選擇,從利弊分析,誰也無法判斷,代善究竟會選擇哪一條的進攻路線。

沙盤是劉鐵漢親自帶着斥候製作出來的。

彙報也是劉鐵漢親自負責的。

“大人,屬下詳細偵察了,三條線路,各有利弊,大軍預計設伏的地點,這裡的小地名是一線天,意思也就是山路衆多,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大軍想要設伏,存在很大的困難,能夠供埋伏的地點不多,火炮基本難以發揮作用,需要進行精密的籌劃,才能夠使火炮發揮有限的作用;第二條線路,距離一線天有八里地,那一帶的小地名叫做華莊,地勢平坦很多,視野開闊,利於大軍行動,特別是對於騎兵快速行動。有着很大的幫助,華莊的道路,也是老百姓選擇的出行道路,同樣是宣州通往須彌島一帶的主要線路;第三條道路,靠近須彌島的方向,距離一線天五里地。那邊靠近大海,絕大部分都是小路,主要是原來的漁民開出來的道路,雜草產生,若是沒有專人帶路,基本是走不通的,也只有非常熟悉這一帶地形的老百姓,才能夠走這條道路,優點是距離近一些。”

劉鐵漢彙報完畢。蘇天成看着中軍帳內的衆人,主要的軍官都在這裡了。

設伏地點的選擇,有着決定性的作用,若是地點不能夠選好,導致設伏落空,江寧營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首先是火炮不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火炮笨重。不可能隨時轉移地點,而且火炮的發射。對於地形也是有要求的,要是不能夠穩定炮身,有可能在發射的時候,出現炮毀人亡的情況,這也預示着,要是不能夠準確的設伏。火炮將失去作用。

其次是將士的準備受阻,三萬大軍設伏,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好像下棋一樣,舉手擡足都能夠調動棋子。大軍一旦設伏完畢,就要嚴格遵守紀律,該做好的隱蔽工作要做到位,該執行的戰術要到位,什麼時候進攻,用什麼辦法進攻,都是要明確的,將士也要爛熟於心,可設伏落空了,一切都要從頭再來,甚至是完全失去作用,大軍只能夠尾隨代善追擊,依靠速度來剿滅代善的大軍,這幾乎不大可能,代善的大軍,基本都是騎兵,速度是飛快的,阻擊騎兵需要充足的準備,蘇天成不敢保證,江寧營將士的速度比後金韃子快。

最後的問題,就是作戰部署的完全暴露,一旦代善察覺到有大軍尾隨追擊,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濟爾哈朗會和,正紅旗和鑲藍旗軍士會和,士氣大振,這可不是壹加壹等於貳那麼簡單的事情,後金韃子的戰鬥力會大幅度增加,這場戰鬥,就會成爲一場持久戰,雙方的傷亡都是慘重的,江寧營兵力的優勢幾乎不存在了。

總之,設伏地點的失敗,意味着全盤計劃都要落空,江寧營與後金韃子這場至關重要的廝殺,會變成令人生畏的拉鋸戰,這絕不是蘇天成的希望。

可目前就可能面臨這樣的局面了。

蘇天成沒有首先開口,他看着洪承疇,這是他的習慣,等到衆人都發言之後,最後由他來綜合衆人的意見,一錘定音。

洪承疇顯然也在思考,大家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來決定,時間不夠了,不能夠拖延了,實際上大軍來到設伏地點,已經有些手忙腳亂的味道了,特別是炮兵,需要選擇合適的地點,需要穩固炮身,需要計算最佳的發射距離等等。

洪承疇很快開口了。

他指着華莊的方向。

“我個人認爲華莊是最好的設伏地點,若是不出什麼意外,代善應該帶領大軍,從這條道路通過,正紅旗後金韃子,絕大部分都是騎兵,選擇靠近須彌島方向的道路是不可能的,這裡草木茂盛,原有的道路基本上看不見,很多地方需要重新開闢,代善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至於在華莊和一線天兩條線路之間,我傾向於華莊,騎兵主要在於速度,行軍速度快了,就能夠發揮出奇制勝的作用,速度太慢,對於大軍的士氣也是有影響的。”

洪承疇說完之後,看了看蘇天成。

接下來發言的是賀人龍,最爲前鋒,帶領兩萬大軍發起攻擊,賀人龍的作用,與主帥和副帥的區別不大了。

“屬下贊同洪大人的意見,若是換做我帶領大軍,一定會選擇華莊的道路,屬下認爲,代善不知道大軍已經在須彌島設伏了,他也清楚,濟爾哈朗帶領兩萬大軍,將從鐵山方向,對宣州發動進攻,這樣的情況下,宣州的將士不大可能離開城池,在華莊周圍設伏,主要的目的還是固守宣州城。”

蘇天成再次看向了劉鐵漢,劉鐵漢是親自去勘驗了三條道路的,也是最爲辛苦的,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

洪承疇與賀人龍都認爲,代善有可能從華莊行軍,這預示着,三萬大軍要馬上出發,趕赴華莊,在附近選擇最佳的設伏地點,當然這個工作,劉鐵漢已經完成,但調集三萬大軍,包括設置好火炮,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洪大人與賀大人都強調了,代善有可能從華莊行軍,進攻宣州,屬下先前也是這樣的認識,不過屬下也有疑惑,那就是代善若是選擇從華莊進攻宣州,也有可能完全暴露作戰意圖的,剩下的原因,屬下就說不清楚了。”

劉鐵漢這話等於沒有說,代善帶領兩萬大軍,離開平壤之後,就不可能保密了,江寧營肯定是知曉的,代善也沒有必要保密了,江寧營佔據了宣州,代善就要將宣州奪回來,這是代善能夠囂張的一面。

餘下的人沒有說什麼,看樣子基本都是贊成洪承疇與賀人龍的看法了。

沉默了一分多鐘之後,蘇天成開口了。

“你們都認爲代善會從華莊行軍,我不是這樣看的,我恰恰認爲,代善會從一線天行軍,至於說靠近須彌島的那條道路,完全可以排除,不成型的道路,代善不會選擇,這是大軍行軍的大忌,臨戰之前,代善不會自傷士氣,白白增加傷亡。”

衆人都看着蘇天成,從大家的眼神裡面,蘇天成看到了疑惑,這也是很少見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只要蘇天成做出了決定,大家都是嚴格執行的,但這一戰太過於關鍵了,大家想到的也是完勝,出現質疑是很正常的。

“我又這樣的認識,基於兩個方面的理由,第一個方面,後金韃子畏懼我們的火炮,後金韃子曾經在大淩河城、黑山、義州等地,吃了太多的虧,上一次的遼東戰役,火炮給後金韃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相信他們是畏懼火炮的,華莊這條道路,視野開闊,便於大軍行進,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便於火炮的攻擊,你們認爲,代善會因爲選擇速度快、行軍方便不考慮火炮可能造成的殺傷力嗎。”

“第二個方面,代善率領的正紅旗,在朝鮮駐紮也有一年多快兩年的時間了,朝鮮本來就多山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最主要就是腰熟悉山地情況下的作戰,特別是騎兵能夠在山地戰之中完全適應,近兩年時間了,難道你們以爲,代善在平壤會睡大覺,不注意軍士的訓練嗎,代善既然帶領正紅旗韃子在朝鮮駐紮了這麼長的時間,適用了山地作戰,他爲什麼不選擇一線天這樣的道路來行軍呢,自身安全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多少的行軍速度。”

“代善身經百戰,雖說是有些狂妄的,但真正作戰了,代善會特別的清醒,會做出來最有利自身的決定,綜合這些情況,我認爲,代善的大軍,一定會從一線天行軍。”

蘇天成說出來理由之後,衆人都心服口服,後金韃子畏懼火炮的理由,衆人想到了,可朝鮮的地形,大家還真的沒有想到,沒有認識到代善已經適應了這樣的地形,偏偏蘇天成想到了,這就是區別所在,偉大與平凡的區別。

蘇天成揮手,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大軍依舊在一線天設伏,按照原計劃行動,爲了預防萬一,在華莊方向,安排五百疑兵,故弄玄虛,聲勢越大越好,辦法多種多樣,可以用樹枝揚起灰塵,顯示有大軍埋伏,好了,今日我做出的決定,同樣是賭博,若是這一次代善真的從華莊行軍了,那我們就準備和後金韃子展開持久戰吧。”

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273章 驚奇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15章 在路上(2)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123章 唐海泰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68章 落地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584章 情報戰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0章 發榜(2)第1274章 奧妙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73章 歹毒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76章 升堂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202章 商議第490章 近憂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201章 軍心第384章 說情團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16章 大比武(1)第735章 青州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77章 郡主來了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5章 馬市賣馬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23章 唐海泰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684章 都會算第885章 對決(7)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623章 行刺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9章 回家之後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492章 宿命論(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414章 傷情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496章 內訌(1)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1191章 稱帝(3)第420章 頭疼
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273章 驚奇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15章 在路上(2)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123章 唐海泰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68章 落地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584章 情報戰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0章 發榜(2)第1274章 奧妙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73章 歹毒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76章 升堂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202章 商議第490章 近憂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201章 軍心第384章 說情團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16章 大比武(1)第735章 青州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77章 郡主來了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5章 馬市賣馬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23章 唐海泰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684章 都會算第885章 對決(7)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623章 行刺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9章 回家之後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492章 宿命論(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414章 傷情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496章 內訌(1)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1191章 稱帝(3)第420章 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