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握手言和?

(感謝高鎖釘投出了寶貴的月票,謝謝了。)

孫承宗去世,給予蘇天成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他費盡了心機,想着令孫承宗發揮出來最大的作用,想不到朝廷裡面的事情太多,年紀太大的孫承宗,還是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可以說,孫承宗是活活給累死的,孫承宗這樣的老人,一生的遭遇太多,也看到了太多,對於榮華富貴,不是那麼在意了,這樣的老人來主持朝政,才能夠真正的糾正諸多的不正之風,實際上,孫承宗擔任內閣首輔這幾年的時間裡面,朝政爲之一振,正氣完全壓住了邪氣,就連朱由檢,都感覺輕鬆很多了。

正人先正己,孫承宗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朝廷裡面,有着巨大的威望,文武大臣考慮事情的時候,也是以朝廷爲重的,如今,孫承宗去世了,這樣的風氣,是不是能夠保持,蘇天成的心裡沒有底,估計朱由檢的內心,也是沒有底的。

楊嗣昌出任了內閣首輔,蘇天成不是太瞭解楊嗣昌,歷史上的那些資料,可以借鑑的地方不多了,從崇禎六年開始,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依照過去的那些認識,來決定今後的道路,這條路有些行不通了,也就是說,蘇天成想着依靠掌握的諸多歷史知識,來完全左右歷史的道路,基本上走到了盡頭。

太多的改變出現了,流寇被剿滅了,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紫金樑、老回回等人。都命喪江寧營的手裡,推翻大明王朝的流寇灰飛煙滅了。在關內囂張無比的後金韃子,也老實很多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跡象轉變,這個時候,正是蘇天成大展身手的時候,可惜的是,他在朝廷裡面最爲主要的依靠失去了。

孫承宗去世了,楊嗣昌出任內閣首輔。雖說朝廷裡面,蘇天成依舊有着不少的支援,譬如說內閣大臣劉宗周,兵部尚書鹿善繼,左都御史黃道周,包括秦良玉等等,這些人都是支持他的。但這些人的力量,和孫承宗是沒有可比性的。

孫承宗最大的作用,在於穩住了朱由檢的心,從明面上來說,孫承宗是四朝元老了,能夠鎮住文武大臣。就算是出現了什麼小的問題,孫承宗出面就能夠解決,從私下裡的角度來說,孫承宗和蘇天成的關係很好,可以拍着胸脯。保證蘇天成的忠心,這一切都能夠令朱由檢放心。可這種和諧的局面,是不是會隨着孫承宗的去世,變得不復存在了,這是誰都無法直接預料到的事情。

大明朝需要穩定,千萬不能夠出現內訌,這就好比是一個負重前行的人,正在走上坡路,需要的是後面的人扶持一下,如果認爲設置障礙,甚至是加重負擔,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是不用說的。

蘇天成很清楚這一點,但他不敢保證。

朱由檢個人的認識重要,可身邊大臣的認識更加的重要,若是內閣想到的,都是限制大臣的權力,都是爲了各自的利益,那就必然會出現問題,加之孫承宗說過,朱由檢並不是千古明君,沒有那樣的雄才大略,不一定能夠完全駕馭身邊的文武大臣。

所以說,蘇天成覺得,自己必須要做好準備了。

孫承宗的葬禮,極其的隆重,朱由檢下旨,追授孫承宗太師,諡號文忠,令兵書尚書鹿善繼代表朝廷,送孫承宗的靈柩回到老家去安埋。

十二月六日,孫承宗的靈柩離開京城之時,蘇天成進入了養心殿。

養心殿裡面,只有朱由檢和蘇天成兩人。

這一次的見面,蘇天成是極爲看重的,他必須要穩住朱由檢的心,不管怎麼說,這樣的關鍵時刻,大明不能夠出現內亂,這都取決於朱由檢的態度。

朱由檢很是傷心,想不到孫承宗剛剛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就因爲過度勞累,無法支撐而去世了。

“蘇愛卿,朕心裡很不舒服啊,太師一輩子爲了朝廷,兢兢業業,致仕之後,朕本想着,可以時時刻刻請教太師諸多的事情的,可惜陰陽兩割,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皇上,臣以爲,太師一輩子爲大明朝操心勞累,這是最好的歸宿了,朝中大臣若是都以太師爲榜樣,何愁我大明不興旺強盛啊。”

“說的好啊,朕也是這樣想的。”

朱由檢稍微沉默了一下,拿出來一封信函。

“蘇愛卿,這份信函,你看看吧。”

蘇天成接過了信函,仔細看了看。

想不到這封信函,進入是皇太極寫來的,皇太極要求,大清國與大明朝休戰,雙方和平共處,避免兵戎相見,同時懇請大明朝在大淩河城一帶開始互市,允許大清國和大明朝進行交易,信函的最後,皇太極隱隱有些稱臣的意思了。

蘇天成一時間有些迷糊了,這封信是什麼意思,難道真的是皇太極寫的嗎,或者說是朱由檢試探自己的,說實話,這封信裡面提到的事情,是不錯的,但這裡面蘊含的深意,蘇天成是能夠理解的,一旦大明於後金握手言和了,邊關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朝廷也可以將主要的精力,轉移到民生建設方面來了。

後金的地盤不大,不管是注重軍事還是民生,想要轉移目標,都是很容易的,船小好調頭,可大明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內地的衛所軍隊軍及鬆弛,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一旦失去了外部的壓力,將會更加的不堪,沒有了戰鬥和廝殺,也就缺乏了足夠重視軍事建設的理由,不長的時間,大明的軍事部署鬆弛下來,後金突然發動進攻,那個時候,誰能夠站出來抵抗。

蘇天成看完了之後,將信函放在了身邊。

“蘇愛卿,朕想着聽聽你的意見。”

“皇上,臣不贊同握手言和的說法,除非後金取消國號,對我大明朝俯首稱臣,遼東本來就是我大明朝的地界,當年努爾哈赤造反,曾經提出來七大恨,目的非常明確了,崇禎九年的時候,皇太極建立大清國,更是將這種推翻我大明朝、入主中原的野心,完全暴露出來了,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如今我大明國力日漸強盛,皇太極就提出來握手言和的建議,目的值得懷疑。”

“蘇愛卿覺得朕應該怎麼做。”

“臣建議,暫時不予理睬,多爾袞侵襲登州和萊州,劫掠了鉅額財富,後金得到了喘息,最近又決定要興建水師,這充分說明了,皇太極的一系列決定,根本就沒有握手言和的意思,只是想着拖延時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皇上不予理睬的同時,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強民生方面的建設,使我大明朝更加的強盛。”

朱由檢微微點頭。

“蘇愛卿的建議的確是可行的,內閣之中,有人建議予以駁斥,也有人認爲,可以偃旗息鼓,取得暫時的安寧,唯有愛卿,提出來了不一樣的建議啊。”

“皇上,這是臣的想法,恐有不妥之處,皇上如何定奪,臣遵旨就是了。”

“遼東的情況和登州萊州等地的情況如何啊?”

“遼東暫時穩定,登州和萊州正在建設的過程中,臣想着,暫時將重點放到登州和萊州,組建水師,建設商貿碼頭,都不是小事情,關乎我大明的安危,臣一定盡心竭力,不辜負皇上的信任和重託。”

“也好,朕也是這樣考慮的,蘇愛卿努力去做吧。”

離開養心殿的時候,蘇天成的感覺不是很好,朱由檢給他看皇太極的來信,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意思。

蘇天成的擔心沒有錯。

朱由檢的手裡,不僅僅是這份信函,還有皇太極直接寫給蘇天成的信函,當然了,這些信函,沒有能夠到蘇天成的手裡,被錦衣衛收繳了,皇太極寫給蘇天成的信函,同樣是握手言和的意思,內容都是差不多的。

繳獲的信函,朱由檢沒有拿出來,他也需要思考,若是蘇天成和皇太極私下裡達成了協議,今日的說法肯定就不同了,但從蘇天成說出來的話語看,皇太極和蘇天成之間,暫時是沒有聯繫的,加之蘇天成馬上就要趕到登州和萊州,主持這邊的事情,遼東相對穩定,所以說,目前的情況之下,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

王承恩走出來之後,朱由檢看着王承恩。

“皇上,奴婢剛剛注意了蘇大人的神情,說話的語氣和態勢都是平穩的,沒有發生什麼問題,奴婢以爲,蘇大人的確不知道這件事情,也沒有單獨和皇太極接觸。”

“就憑着剛纔的態度,能夠認定嗎?”

“奴婢以爲,不僅僅如此,皇太極對蘇大人的忌諱,皇上是知曉的,前不久的奸細事件,造成的影響,尚未徹底的消除,這等的情況下,蘇大人不會與皇太極有接觸的,秦三德稟報,蘇大人的重心,轉移到了登州和萊州,已經在佈置遼東的事宜,準備到登州和萊州了,若是皇太極與蘇大人握手言和了,蘇大人也就不會急於建設水師了。”

第614章 剪不斷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75章 小王爺第1082章 暗戰(3)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682章 屠城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190章 稱帝(2)第1184章 行動(1)第1034章 聖旨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239章 鉅變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273章 驚奇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56章 出發第70章 發榜(2)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030章 妥協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155章 識趣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490章 近憂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273章 驚奇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64章 開埠第406章 募捐(2)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767章 波動第1179章 幫倒忙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406章 募捐(2)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790章 偶遇1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39章 官田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080章 暗戰(1)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710章 囑託
第614章 剪不斷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75章 小王爺第1082章 暗戰(3)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682章 屠城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190章 稱帝(2)第1184章 行動(1)第1034章 聖旨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239章 鉅變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273章 驚奇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56章 出發第70章 發榜(2)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030章 妥協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155章 識趣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490章 近憂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273章 驚奇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64章 開埠第406章 募捐(2)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767章 波動第1179章 幫倒忙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406章 募捐(2)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790章 偶遇1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39章 官田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080章 暗戰(1)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710章 囑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