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

養心殿裡面,人還不少。

內閣首輔溫體仁站在最前面,其餘的內閣輔臣,依次站在後面。

孫承宗和洪承疇也在這裡。

蘇天成在太監的帶領下,進入養心殿,看見這麼多的朝廷大臣,他有些吃驚,看來自己到京城來,不僅僅是慶功的事情,估計還有其他事宜。

不過,一路上,蘇天成已經有了這樣的準備,管他天崩地裂,我自巋然不動。

“臣河南府知府、江寧營指揮使蘇天成,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蘇愛卿平身。”

看見蘇天成之後,朱由檢的臉上帶着微笑。

江寧營的表現,的確讓他感覺到安心,這次後金侵襲山海關、薊州一帶,朱由檢並不是那麼擔心,甚至沒有抽調江寧營到京城來護衛,也是覺得後金沒有打主意真正的進攻京師,按說後金還沒有那樣的實力,無奈朝廷裡面的大臣,特別是兵部尚書張鳳翼,非常着急,生怕出現意外,據理力爭,調遣孫承宗到了京師外圍,護衛京師。

孫承宗帶領大軍,還沒有趕到京師,後金就主動撤軍了,甚至沒有打一場像樣的戰鬥,這樣的情況是不多見的,朝廷大臣慶賀的時候,朱由檢並不是很高興。

江寧營剿滅了就如山西的流寇,最爲關鍵是活捉了張獻忠。

朝廷大臣已經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斬殺張獻忠,一種意見是招降張獻忠。

朱由檢想着聽聽蘇天成的意見,同時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徵詢。從江寧營發展的步伐,河南府出現的改變來看,事實擺在面前,朱由檢也在慢慢改變看法了,讓蘇天成在府州縣一段時間。確實有好處。

“蘇愛卿,江寧營剿滅五萬流寇,活捉張獻忠,這可是巨大的功勞啊,朕想着聽聽你的意見,如何處理張獻忠啊。”

“臣的想法。殺無赦。”

“哦,蘇愛卿說話很有殺氣啊,難道說不能夠給張獻忠一條活路嗎。”

聽見朱由檢這麼說,溫體仁很快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張獻忠若是能夠投誠。留在京城,不失爲明智之舉啊,張獻忠乃是流寇之中的重要首領,歸順朝廷,造成的影響是非同一般的,這對於其他的流寇首領,是一種震懾。皇上以慈悲爲懷,念着流寇本是我大明的子民,給他們一條生路,不願意過多的殺戮,相信衆多流寇,能夠迷途知返的。”

看見朱由檢微微點頭,蘇天成着急了。

“皇上,臣以爲此舉萬萬不可。”

“哦,蘇愛卿爲何有如此的看法啊。”

“臣有兩個方面的理由,張獻忠一定要斬殺。”

“第一。若是留下張獻忠,在朝廷爲官,會造成極壞的影響,張獻忠乃是流寇的重要首領,桀驁不馴。曾經在我大明延安府和邊軍呆過,都是因爲違反規矩,被驅逐出去了,此人的本性就有問題,造反以來,生性殘暴,而且屢次詐降,見風使舵,根本沒有原則底線,這等人,若是招降了,臣以爲,會造成一個錯覺。”

“凡是不聽命於朝廷,憑着力氣或者是丟棄原則,造反到一定程度的人,都能夠投降進入朝廷,這豈不是鼓勵那些不屑之徒,想方設法的造反鬧事,最終能夠進入朝廷嗎,放眼我大明朝廷官員,無不是辛辛苦苦讀書,參加科舉,纔有此前途的,或者爲我大明發展做出來重大貢獻的,此舉豈不是寒了衆人的心,也混淆了是非曲直。”

“第二,此舉明顯是養虎爲患。俗話說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方諸多省府州縣,遭遇災害,老百姓生活難以爲繼,此等情況之下,必然會引發一定的騷動,解決的辦法,臣已經說過,唯有朝廷和地方共同努力,致力於民生,改善百姓生活,方可讓老百姓安穩下來。”

“高迎祥、羅汝才、張獻忠和李自成之流,正是利用了這等的災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沒有飯吃,等着餓死,自然是要起來造反的,皇上也因爲這個原因,對流寇懷有憐憫和愧疚之心,曾經力主招降,臣以爲是不錯的。”

“可時局已經發生變化了,至今已經九年時間了,流寇肆掠,他們習慣於劫掠財物,甚至想着威脅我大明江山了,流寇的首領,享受到了權力,他們的認識,早就發生改變了,就是朝廷採取招降的政策,他們也是從有利於自身的角度出發,騙取朝廷的錢財糧草之後,繼續造反,臣斗膽了,若是真的想着招降這些流寇,除非是把江山讓給他們。”

養心殿裡面,非常的安靜,沒有人說話,這是因爲蘇天成說的太大膽了。

“綜上所述,臣以爲,對待流寇的首領,絕對不能夠輕饒,必須要斬草除根,臣一直都認爲,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自身的殘忍,所以說,張獻忠必須要殺,不僅僅是張獻忠,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流寇的首領,都不能夠饒恕,必須要徹底斬殺。”

好一會,朱由檢纔開口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自身的殘忍,說得好啊,這等淺顯的道理,朕都險些沒有明白過來啊。”

王承恩擡起頭,看了看蘇天成,眼神很是深邃。

“恩,蘇愛卿說的很是有理,這件事情,不要商議了,刑部擬出條陳來,朕看,就不要耽誤時間了,儘早斬殺張獻忠。”

張獻忠的事情,不是今日需要重點討論的事情,對江寧營的嘉獎,兵部擬出條陳,內閣決定之後,報請皇上御批,也就完事了。

所以說,朱由檢直接進入主題了。

“蘇愛卿,江寧營居功至偉,不愧爲流寇的剋星啊,朕很是欣慰啊,孫愛卿向朕和朝廷舉薦你,總領五省軍務,負責剿滅流寇,朕和內閣商議,認爲此舉還是不妥,孫愛卿德高望重,主持剿滅流寇事宜以來,穩紮穩打,流寇的活動範圍,大幅度縮小了,此次張獻忠深入山西,悉數被剿滅,想來今後一段時間,流寇不敢離開陝西了,從實際情況看,孫愛卿的決策是正確的,朕以爲,孫愛卿還是應該主持剿滅流寇事宜。”

“皇上聖明,臣資歷淺薄,難以擔當如此重任,臣願意在孫大人指揮下,儘自身能力。”

“好,朕就知道,你會如此回答的。”

蘇天成有些奇怪了,朱由檢說出來這番話,當然有深意,這是在幫助孫承宗,統一對五省軍務的指揮,包括江寧營,其實他也準備好了,江寧營服從孫承宗的調遣,畢竟江寧營是朝廷的軍隊。

“兵部向朕舉薦了洪承疇,朕考慮,讓洪愛卿進入江寧營,你看如何啊。”

蘇天成眨了眨眼睛,一時間有些沒有反應過來,洪承疇曾經是兵部尚書,正二品的朝廷大員,進入到江寧營,能夠做什麼,難道做指揮使嗎,就算是做指揮使,也不行啊,品秩不夠,這樣的安排,顯然是不合適的。

不過,看朱由檢的意思,似乎下定了決心,自己沒有反駁的餘地了。

“臣服從朝廷安排。”

“呵呵,好啊,朕看,洪愛卿就到江寧營做監軍吧,依舊掛兵部尚書銜。”

蘇天成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終於明白朱由檢的意思了。

這裡面,首先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朱由檢對自己有些不信任了,原因很簡單,江寧營過於的驍勇善戰了,這樣的一支軍隊,朝廷當然是要牢牢的抓在手裡的,總是自己一個人指揮,有些不合適,再說了,朝廷裡面,肯定是有不少人建議的。

按照道理來說,江寧營的監軍,應該是從太監中間,派遣人選的,這樣朱由檢也放心一些,不過朱由檢沒有采取這樣的措施,說明總體上,還是信任自己的。

派出洪承疇做江寧營的監軍,有着很多的好處,洪承疇統領五省軍務,剿滅流寇的時候,還是遭遇到了一些事情,首先是流寇進攻中都鳳陽,要不是江寧營的抵抗,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接下來是朝廷大軍,遭遇流寇圍魏救趙的計謀,損失慘重,按說這等的情況下,洪承疇是要遭遇到重罰的,可皇上沒有追究,反而讓洪承疇做江寧營的監軍,洪承疇感恩圖報,一定會傾盡全力的。

此外,洪承疇本人可能也有這樣的想法,想着能夠進入到江寧營。

畢竟洪承疇是帶兵打仗之人,呆在朝廷裡面,反而沒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了。

電石火光之間,蘇天成下定了決心。

“臣遵從安排,洪大人德高望重,到江寧營之後,江寧營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戰績,臣也時常可以向洪大人請教的。”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這個微笑是很真誠的。

“好,好,蘇愛卿,你真的是顧全大局啊,朕看,兵部兩日之內,擬出條陳,江寧營戰功卓著,一定要重獎。”

離開養心殿的時候,孫承宗和洪承疇走在前面,蘇天成走在兩人的後面。

洪承疇對着蘇天成抱拳行禮了。

“蘇大人,老夫到江寧營,還請蘇大人多多照拂啊。”

“大人客氣了,下官一定會多向大人學習和請教的。”

“蘇大人,你太客氣了,老夫說的是真的,江寧營的驍勇,已經冠絕大明瞭,老夫主動要求到江寧營,就是想着多學習的。”

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252章 北平第29章 從容應對第811章 詫異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59章 剿匪(1)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405章 募捐(1)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391章 慘敗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995章 整合(3)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84章 行動(1)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201章 軍心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183章 定局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00章 殿試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703章 遠見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22章 青樓第1283章 太子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183章 定局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69章 發榜(1)第822章 準備(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
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252章 北平第29章 從容應對第811章 詫異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59章 剿匪(1)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405章 募捐(1)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391章 慘敗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995章 整合(3)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84章 行動(1)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201章 軍心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183章 定局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00章 殿試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703章 遠見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22章 青樓第1283章 太子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183章 定局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69章 發榜(1)第822章 準備(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