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吳三桂

(鞠躬感謝天亮前、斌斌琦琦的寶貴月票,真心感謝支持我的讀者大大,首訂對一本書是很重要的,懇請得到讀者大大更多的支持。)

京城步步高酒樓。

步步高酒樓,是京城著名的酒樓,在這裡吃飯的,大都是官僚士紳,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樣的酒樓,專門迎合了衆人的心理,生意一定是不錯的。

蘇天成在這裡宴請徐爾一。

工部的事情不少,特別是臨近秋收季節,需要掌握各地的情況,主要是看各地的災荒情況,這些年,北方太多地方受災,就是北直隸,都不能夠避免,農事是工部最爲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說,徐爾一還是有些忙碌的,每日卯時就到工部,一直到酉時以後,纔會回到府邸。

至於說傅友亮,蘇天成沒有打算宴請,去拜訪一下,就可以了。

對於大明朝的這些言官,他的印象很不好,整體的感覺,就知道吵吵嚷嚷,雞蛋裡面挑骨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酉時不到,蘇天成就到了步步高酒樓,訂下了雅間,坐在裡面等候。

跟隨他到京城來的,就是王大治,江寧縣的事情很多,蘇俊和蘇二童是不可能抽身了,再說了,蘇天成已經是朝廷命官,跟隨神機營和驍騎營,絕不會有什麼危險的,回到南京去,同樣也是和他們一起出發的。

蘇天成一直都喜歡清靜,與徐爾一兩人在雅間吃飯。氣氛輕鬆,想說一些什麼話。也隨意很多,徐爾一是較爲古板的人,營造出來這樣的氣氛,說話也沒有那麼多忌諱。

剛剛到了酉時,酒樓夥計帶着兩人進入了雅間,徐爾一走在前面,跟在後面的,還有一個年輕人。

蘇天成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徐爾一就說話了。

“坤元,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年輕人,乃是當朝武舉人,遊擊將軍吳三桂,你們都是朝廷俊傑人才。今後可要多多親近啊。”

蘇天成的身體搖晃了一下,這個動作,被對面的吳三桂看到了。

“蘇兄,在下吳三桂,字長伯,真正是仰慕蘇兄的文采。可在下不過一介武夫,不敢和蘇兄並肩,蘇兄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榜眼。在下聽來,簡直是奇蹟啊。在下參加武舉,靠的是舞槍弄棒,這肚子裡面的墨水,還是太少了。”

“不敢不敢,吳兄乃是軍中驍將,在下早就想着,能夠馳騁沙場,想那沙場秋點兵的氣勢,該是多麼的豪邁啊,在下最是佩服軍人,吳兄纔是坤元真正學習的榜樣啊。”

兩人相互客氣,內心的想法,截然不同。

吳三桂的名氣太大了,兩次的反叛,特別是第一次的反叛,導致清軍直接入關,繼而問鼎中原,因此被封爲平西王。吳三桂和陳圓圓之間的佳話,盡人皆知,衝冠一怒爲紅顏,且不說這是不是實際情況,僅從這樣的故事中間,就可以知道吳三桂的名氣了。

真正接觸到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反派人物的時候,蘇天成還是有些吃驚的。他對吳三桂的看法,肯定有不好的方面,一次的賣主求榮,考慮到實際情況,姑且算追求個人價值,還勉強說得過去,但兩次的賣主求榮,甚至是想着當皇帝,這個人的品行,肯定是有問題了,做人是需要有底線的,哪怕你有這再多的原因解釋,哪怕你面臨再多的不得已,還是要知道基本的廉恥,文天祥的那句詩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值得推崇的。

徐爾一對蘇天成和吳三桂的親近,很是高興,在他看來,兩人都是俊傑人才。

“坤元,長伯被朝廷授予了遊擊將軍職務,二十歲的年紀,了不起啊,這次是到京城來謝恩的,我想着,你們結交一下,來日也能夠互相幫助啊。”

吳三桂注意到了蘇天成的遲疑,內心有些小疙瘩,不過在這樣的場合,他也是不好怎麼說的,蘇天成爲什麼會有如此的反應,難道是看不起武官嗎。

他也有看不懂蘇天成的地方,殿試榜眼,爲什麼要外放,進入了翰林院,是多麼的尊貴,應天府六品的京畿知縣,能夠有多大的出息啊。

入席之後,照例是徐爾一首先舉杯,蘇天成和吳三桂跟着舉杯,滿飲第一杯酒。

蘇天成調整了心態,穿越了,就要面對實際情況,如今的吳三桂,遠不是十幾年之後的那個吳三桂,歷史究竟會怎麼發展,說不清楚,說不定十幾年之後,兩人有可能產生激烈的碰撞,也可能成爲好朋友。

“吳兄,在下敬你一杯,剛剛聽說吳戰功卓著,升任遊擊將軍,在下很是吃驚,恭喜了,在下是一介文人,日後若是有機會,還望得到吳兄的諸多關照啊。”

蘇天成的這一番話,大大擡高了吳三桂,吳三桂雖然升任了遊擊將軍,但也沒有太多的戰功,主要還是家族的影響,當然,自身還是有一些才華。

吳三桂連忙站起來了。

“蘇兄此言,在下不敢當啊,蘇兄纔是真正的俊傑,是在下學習的榜樣,想蘇兄在平陽府城,剿滅三百流寇,該是何等英勇,蘇兄的詩詞,在下望塵莫及,蘇兄文武雙全,今後還要多多照顧在下啊。”

兩人碰杯之後,一口氣喝下去了,蘇天成倒過酒杯,表示沒有剩下一滴酒,吳三桂更是爽快,示意了酒杯之後,拿起了酒壺,再次倒上了滿滿一杯酒。

要知道,這喝酒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都是飲八分杯,若是倒滿了,證明兩人的關係不一般的,已經不需要那些禮儀來約束了。

“蘇兄。在下借花獻佛,敬你一杯。”

徐爾一很高興。看到吳三桂和蘇天成如此的投緣,兩人今後慢慢的交往,成爲朝廷的棟樑,何愁不能夠振興大明朝。

關寧鐵騎,是朝廷的一支勁旅,在抗擊後金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朝廷都是知道的。雖然說在大淩河之戰,關寧鐵騎,幾乎損失殆盡,可後來還是重新組建了,如今,吳三桂已經是關寧鐵騎隊伍中的一名將軍了,可以預計。不要多長的時間,就能夠領導這樣的一支鐵騎了。

長期以來,關寧軍都是駐紮山海關的,穩如泰山,戰鬥力是得到公認的,這也是因爲吳三桂父子。一直都駐守山海關。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中,臨陣逃脫,被免去總兵職務,今年六月。因討伐孔有德有功,恢復總兵職務。

這一對父子。在文武官員中間,有着一定的影響。

徐爾一是典型的文人,對戰場上的事情,不是特別清楚,但有着一定的分析能力,當年,他爲熊廷弼鳴冤,爲毛文龍擔保辯解,也顯示出來了一定的遠見。

這一次,徐爾一相信,自己做對了。

所謂酒品識人品,蘇天成是深諳其中之道的。一個人在酒場上的表現,能夠很直接的表現出來其對人對事的態度,特別是在酒酣之時,很多的本性,就表露出來了。通過喝酒的表現,察覺到一個人的品性,這不是誇張的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

蘇天成發現,吳三桂喝酒顯得有些拘謹。

吳三桂是軍人,長期鎮守山海關,平日裡接觸到的,也是軍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很平常的事情,豪邁的性格,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間,薰陶出來的。

軍人是不能夠有文縐縐的表現的,需要在戰場上殺敵,你死我活的廝殺中間,沒有什麼道理可說,誰的力氣大,誰的武功高,就能夠消滅對方,就能夠活命。

軍隊中間,文人是更少,幾乎沒有,依照吳三桂的身份,接觸文人的機會,不會很多。

可吳三桂的表現,確實不簡單,能夠控制住自己,儘量表現出來適應,這絕不是一般的武將所具備的素質。

蘇天成接觸過孫元坤、劉實亮和羅昌,應該說,這些人都是武將,當初的地位,比吳三桂高了很多,他們的身上,豪爽之氣,是不可能消磨的,儘管在四川峨眉山隱居那麼多年,重出江湖的時候,依舊沒有改掉老習慣,他們在蘇天成的面前,沒有那麼多的顧忌,表現出來了真實的自我。

吳三桂和孫元坤等人不同,善於僞裝和隱蔽。

不是說這種做法不好,審時度勢是不一般的能力,能夠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適應各種的局面,要麼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要麼是大智若愚的梟雄,也可能是稱霸一時的奸雄。

蘇天成覺得,自己有了初步的看法。

他笑呵呵的開口了。

“吳兄,在下聽聞,軍隊中的兄弟,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在下最爲推崇唐朝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想那戰場上,有着何等宏偉的氣魄啊,徐大人是在下的恩師,也是深知戰場殘酷的,吳兄就不要拘謹了,我等也體會一下戰場飲酒的滋味,徐大人不會在意,吳兄意下如何啊。”

“蘇兄客氣了,蘇兄的長相思,在山海關,已經廣爲流傳了,在下早就倒背如流,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蘇兄是真的知道弟兄們的苦衷啊,長年鎮守邊關,難以和親人團聚,就憑着這一點,在下也是要多敬蘇兄幾碗酒的。”

徐爾一撫摸着不多的鬍鬚,笑的很是愜意,這等的場景,是他最願意看見的。

大明朝的文官,在武將的面前,總是顯得高人一等,自己的這個學生蘇天成,絲毫沒有這樣的表現,吳三桂的表現,也是很不錯的。

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5章 馬市賣馬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18章 硬骨頭(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56章 出發第1079章 明志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53章 吳三桂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51章 辯解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45章 租子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9章 忠告第1252章 北平第729章 恩怨第1192章 稱帝(4)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676章 分析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23章 準備(2)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623章 行刺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60章 變通第494章 宿命論(3)第1282章 後宮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7章 安排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705章 放心了第616章 理還亂第843章 慘敗(1)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732章 蓬萊水城
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5章 馬市賣馬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18章 硬骨頭(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56章 出發第1079章 明志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53章 吳三桂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51章 辯解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45章 租子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9章 忠告第1252章 北平第729章 恩怨第1192章 稱帝(4)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676章 分析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23章 準備(2)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623章 行刺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60章 變通第494章 宿命論(3)第1282章 後宮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7章 安排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705章 放心了第616章 理還亂第843章 慘敗(1)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732章 蓬萊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