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

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京城裡的百姓,都穿上了棉衣,隨着年關的接近,生活變得平靜的百姓,開始準備購置年貨了,大家都相信,這個春節,一定能夠過得很愉快。

就在這個時候,後金皇太極派出的談判使團,抵達了京城。

這是亙古未有的事情,皇太極向大明朝表示俯首稱臣,這個請求,得到了大明朝廷的准許,因此,皇太極派出了談判使團,專門到京城來談判了,更加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使團的領頭人物,竟然是後金的鄭親王濟爾哈朗。

關於後金皇太極派出來談判使團的事宜,其實是有爭論的,朝廷中有些大臣認爲,後金韃子既然臣服大明,就不應該派出什麼談判的使團,按照大明朝廷的要求,接受朝廷提出來的條件,解散滿八旗、漢八旗和漢軍,恢復萬曆年間的建州衛,由朝廷派遣衛指揮使,直接來管轄建州等地,這就是後金韃子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派出什麼談判的使團。

誰都清楚,所謂的談判使團,大都是表示兩個國家之間的談判,後金根本就不能夠算是什麼國家,皇太極自立爲皇帝,成立了大清國,大明朝廷根本就沒有認可這件事情,如今皇太極提出來派遣談判使團的事宜,就表示沒有誠意。

不過皇上准許了皇太極派出談判使團的做法,不管怎麼說,後金韃子曾經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也是皇上最爲擔心的隱患,如今後金韃子願意俯首稱臣,願意派出使團來商議臣服的事情。至少要展開商談,人家皇太極肯定也是有一些條件的。

很多的文武大臣不清楚皇上的想法,可他們清楚,後金韃子的實力還是有的,滿八旗、漢八旗和漢軍沒有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還有蒙古的蒙八旗。也是很驍勇的,這個時候,皇太極能夠臣服大明朝廷,只要談判的結局不錯,後金韃子按照談判的要求來履行職責,自動臣服大明朝廷。總比雙方展開殘酷的廝殺要強很多的。

後金韃子派遣了濟爾哈朗作爲使團的負責人,可見其是高度重視的,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都清楚,濟爾哈朗是後金的親王,身份不一般。一直以來,濟爾哈朗爲人低調,不顯山不露水,卻是長期陪在皇太極身邊的重要人物,濟爾哈朗的哥哥阿敏被皇太極懲處之後,皇太極讓濟爾哈朗執掌了鑲藍旗,成爲了鑲藍旗的旗主,可見皇太極對濟爾哈朗的信任。

派遣濟爾哈朗作爲使團的負責人,這是出乎了大明朝廷意外的,上一次後金韃子派出使團。商議交換代善的事宜,不過是正紅旗的索尼,雖是滿人權貴,但身份絕不能夠和濟爾哈朗比較。

朱由檢本來是準備要求禮部和兵部共同來負責談判的事宜,具體的負責人,最多就是禮部或者兵部的侍郎,這樣的規格就很不錯了,想不到後金韃子派出了濟爾哈朗。

朱由檢緊急與楊嗣昌、朱審烜等人商議之後,決定讓兵部尚書鹿善繼出面負責與濟爾哈朗的談判。

後金韃子的談判使團是秘密進入京城的,一路上由盧象升派出的邊軍和榆林營將士護衛。尋常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進入到京城之後,使團的人員直接進入了會同館,入住了北館,這裡被重兵看護,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談判需要一系列的程序,濟爾哈朗顯然是很認真的,剛剛抵達京城,就向大明朝廷提出來了,使團奉皇太極的命令,謀劃了一系列的程序,希望談判按照程序進行,若是有機會見到大明的皇帝,使團一定是要跪拜的。

倉促上陣的鹿善繼,暫時沒有答覆濟爾哈朗提出來的要求,而是抽調了兵部和禮部的部分官吏,起草相關的文書,這些文書都是有關後金臣服大明朝廷需要做到的事宜。

從濟爾哈朗抵達京城的那一刻開始,遼東、復州、宣州、登州、大同、寧夏等地,都接到了皇上的聖旨,駐守的官吏和軍隊,需要保持穩定,不得隨意挑動爭鬥。

蘇天成最先接到聖旨,隨同聖旨一道來的,還有朱審烜的來信。

皇太極派出談判的使團,這在蘇天成的預料之中,而且他還可以判斷,後金的使團,在京城逗留的時間不短,至少在半年以上,大明朝廷與後金韃子的談判,不是短時間可以結束的,恐怕會持續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期間雙方會提出來諸多的條件,也會出現諸多的討價還價,畢竟後金韃子的實力還在,並非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皇太極派出濟爾哈朗作爲談判的代表,一樣出乎了蘇天成的預料。

在諸多的滿人權貴之中,蘇天成對濟爾哈朗的印象是不錯的,不管怎麼說,濟爾哈朗有着一定的心智,爲人處事低調,但在關鍵的事情上面,絕不會含糊,雖說歷史上的多爾袞等人,比濟爾哈朗名氣要大很多,也要囂張很多,但從身後事來看,濟爾哈朗是非常成功的,這也表明了,濟爾哈朗無疑是有着巨大智慧的,而且濟爾哈朗是真正的忠臣,一輩子都是忠於大清國的。

濟爾哈朗來到了京城,這令蘇天成更加堅定了自身的判斷,皇太極採取的就是緩兵之計,依靠着談判來贏得時間,對大清國的諸多事宜做出來安排和調整,最終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從來信的語氣之中,蘇天成發現了,朱審烜的認識是很樂觀的,這令蘇天成感覺到了警惕,這至少說明了,皇上和朝廷之中的不少文武大臣,沒有能夠看破皇太極的陰謀詭計,一廂情願的任務,皇太極是真正想着臣服大明朝廷的,或者說有人不是很相信,但也不願意產生懷疑,寧願認爲,後金韃子是畏懼大明王朝的強大,迫不得已臣服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是孫子兵法的核心內容之一,但多年以來,這句話的意思被人誤解了,總是認爲不開戰就能夠讓對方屈服,就是最輝煌的勝利了,幾百年之後,學術界對這句話的認識,還是存在爭議的,蘇天成認爲,孫子說出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指在戰鬥的過程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破壞對手的軍事能力,讓對手無法抵抗,這纔是最爲高明的謀略。

蘇天成一直認爲,降服後金韃子的唯一辦法,是徹底的打敗後金韃子,乃至於剿滅後金韃子的有生力量,甚至是從肉體上消滅後金韃子的精英,諸如皇太極、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豪格、阿濟格等等人選,都是不能夠留在世界上的,要徹底的消滅了他們,後金纔有可能降服,大明王朝也才能夠真正的設立建州衛,對遼東進行有效的管轄。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剿滅蒙古部落的反對力量,譬如說科爾沁部落,這些蒙古部落,與後金韃子成爲了一體,是堅決支持和擁護皇太極的。

可惜蘇天成的這種認識,在朝廷之中,並非是那麼盛行的,就連朱審烜的認識,都存在一些偏頗,出現這樣的認識,也是有着深層原因的。

大明曆來都存在主戰與主和之間的爭論,以前因爲皇上的強勢,主戰的因素佔據了上風,可隨着國力的衰敗,主和派漸漸的開始出頭了,征戰廝殺給國家建設造成的巨大破壞,以及財力上面的消耗,令不少的主戰派,也難以理直氣壯了,特別是天啓年間和崇禎年間,主和派的思潮是佔據了上風的,儘管說不是赤裸裸的求和,但在征伐的過程中,還是變相的表現出來了這樣的思潮,譬如說內閣首輔楊嗣昌的父親楊鶴,擔任三邊總督的時候,對於蜂擁而起的流寇,就是多采用招撫的手段。

主和派不承認自身的認識就是求和,但他們的所作所爲,表現出來了這樣的思想,你不能夠完全說他們的認識是錯誤的,過剛易折,一味的採取強硬的手段,那是需要強大的國力來支撐的,偏偏大明朝廷暫時沒有這樣的能力了。

朱由檢不是一個好戰之人,他的認識之中,就存在主和的思潮,皇上都是這樣的認識,就更不用說下面的文武大臣了。

主和的好處是很明顯的,歌舞昇平的局面不會被打破,黎民百姓能夠暫時沉浸在平靜的生活之中,該享樂的享樂,該賺錢的賺錢,誰也不用去考慮那麼多的國家大事,也不用擔心有什麼威脅,其樂融融,皆大歡喜。

這是蘇天成最爲擔心的,一旦大明朝廷缺乏了外部的壓力,處於了長期的和平之中,他這種權勢顯赫的大臣,就成爲了衆矢之的,甚至皇上也要擔心的,權力並非蘇天成一定要獲取的,若是徹底降服了後金韃子,令大明王朝的外部完全的穩定下來,蘇天成可以找到地方去避禍,交出來權力,但如今的情況下,肯定是不行的,後金韃子沒有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力量還很是強大,這個時候,大明朝廷內部要是安於現狀,相互傾軋,那恐怕是真正的走向了覆滅之路了。

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201章 軍心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819章 怒氣第1173章 歹毒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33章 準備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121章 熱鍋(1)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73章 麻煩事第210章 廷議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67章 敗退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774章 海戰(4)第387章 小手腕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1179章 幫倒忙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369章 算計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77章 郡主來了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7章 馬市驚魂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56章 下狠手(1)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65章 現實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774章 海戰(4)第114章 在路上(1)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084章 廷辯(2)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71章 探究第1179章 幫倒忙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773章 海戰(3)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752章 大度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85章 對決(7)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92章 稱帝(4)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
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201章 軍心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819章 怒氣第1173章 歹毒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33章 準備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121章 熱鍋(1)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73章 麻煩事第210章 廷議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67章 敗退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774章 海戰(4)第387章 小手腕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1179章 幫倒忙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369章 算計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77章 郡主來了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7章 馬市驚魂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56章 下狠手(1)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65章 現實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774章 海戰(4)第114章 在路上(1)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084章 廷辯(2)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71章 探究第1179章 幫倒忙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773章 海戰(3)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752章 大度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85章 對決(7)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92章 稱帝(4)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