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

離開南直隸,離開江寧縣,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這個速度有徐,蘇天成沒有預料到,中都大捷,竟然成爲催化劑,讓自己這麼快離開了江寧縣。

按照以前的想法,就是離開了江寧縣,也希望能夠留在南直隸,那麼多的府州,隨便去一個地方,都是可以的,南方的條件好很多的,從現在的情況看,留在南方沒有可能了。

和朱由檢在御花園的交談,基本明確了去處,就是到河南府了。

從知縣到知府,這裡面的距離是很大的,按照慣例,京畿知縣,最大的可能是回到廄,到六部裡面,成爲六品的主事,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等待提拔,或者是再次的外放,或者是留在廄裡面。一般官員的選擇,都是留在廄,慢慢打熬。

六部尚書和內閣大臣,好多都是這樣熬出來的。

至於說普通知縣,能夠進入都察院,成爲正七品的監察御史,就很不錯了。

知府是正四品的品秩,權力大很多的,最爲重要的權力,還是在於官員的管理方面,知府直接管理知縣,若是彈劾知縣,省裡的布政使和巡撫大人,原則上都是支持的。

既然要離開江寧縣,那就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安排,這些事情都很具體的,特別是江寧營的調動,牽一髮動全身,不是那麼簡單的。

崇禎七年十月十五日。

蘇天成再次來到紫禁城,這一次,他直接被帶到了太和殿。

直接面對的,就是聖旨。

跪在地上,蘇天成已經習慣了,見到了皇上,總是要跪下的。

蘇天成出任河南視南府知府,兼任江寧營衛指揮使,江寧營調防河南府。

宣旨結束之後。在衆人的注視之下,蘇天成領旨謝恩,被太監帶走,太監將他帶到了養心殿的外面,他老老實實的等候。

這大概是上任之前的談話了,只是有些離譜,皇上親自和他談。

半個時辰之後。朱由檢來到了養心殿。

這一次,朱由檢很是直接,開門見山。

“蘇愛卿,出任河南府知府,或許有些委屈,朕本來想着。留你在廄的,只是流寇作亂,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備受苦楚,你和江寧營到了河南府,兩件事情,一是民生。二是剿滅流寇,洪承疇負責五省軍務,統帥剿滅流寇事宜,朕已經給他下了旨意,江寧營歸你節制,單獨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必要的協調可以,但不能夠隨意調遣。你們各有側重,洪承疇主要負責陝西和山西,你主要負責河南湖廣一帶,朕希望聽到你和江寧營的好消息。”

“臣一定不辜負皇上厚望。”

“嗯,朕是相信你的,你上的奏摺,朕看過了。很有見地,朕已經轉給了洪承疇,吩咐他遵照執行,朕對你的期盼。是看到實實在在的結果,朕期盼着,河南府成爲第二個江寧縣。”

這一下,蘇天成不敢說話,開玩笑,河南府是什麼條件,想要發展起來,哪裡是嘴上說說的事情,趕上江寧縣的情況,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的時間。

“朕很清楚,你面臨的困難很多,放心去做,朕特意授予你密摺專奏的權力。”

“臣領旨謝恩。”

密摺專奏,起始於唐朝武則天時代,那個時候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高密的,武則天爲了鞏固自身的地位,打擊李唐宗室,鼓動一部分人告密,這樣的告密摺子,皇帝才能夠看見,明朝的時候,將密摺專奏權力,發揮到極致的,是錦衣衛的東廠西廠,他們的摺子,直接到了皇上的手裡,接着根據皇上的旨意,大肆抓捕官員。

總體說起來,密摺專奏是爲皇權服務的。

密摺專奏,不一定是按照品秩來的,擁有這個權利的官員比較固定,從一省來說,巡撫布政使等官員,都有這樣的權力,此外就是通判,概因爲通判是監督各級官吏的。

知府一般都是沒有密摺專奏權力的。

皇上賜予大臣的權力,除開尚方寶劍,其次就是密摺專奏了。

蘇天成有了密摺專奏的權力,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直接給皇上上奏,而且是通過驛站,密摺專奏的摺子,通過特製的木盒子,密封好之後,直接送到宮裡,除非是皇上的授權,任何人都不準打開的。

不過,真正完善密摺專奏的,還是到了清朝之後,作爲一項制度定下來,甚至成立了軍機處,專門來審閱密摺。

明朝的時候,擁有密摺專奏權力的官員還是不少,這就要看皇上對你的印象如何了,有些密摺,其實也直接轉到了內閣,比如說某些通判上奏的摺子,已經被視爲一種正式的奏摺了。朱由檢雖然勤勉,可也沒有那麼好的精力,直接處理這麼多摺子。

蘇天成相信,自己寫的摺子,皇上一定會親自看的。

“蘇愛卿,江寧營暫時沒有任命監軍,朕考慮過了,期盼你能夠帶領所有將士,早日傳來捷報。”

蘇天成再次謝恩,這也是很大的一項權力了。

朝廷派的監軍,絕大部分都是太監,想要和這些監軍和平相處,難處是不小的,性格上面的差異不說,大部分的監軍,都是較爲貪財的,排兵佈陣和作戰的部署,一竅不通,偏偏還喜歡掌握一些權力,害怕被人看不起,稍不注意就直接給皇上打小報告,弄得指揮作戰的軍官無所適從,不得不花費精力來應對。

蘇天成直接指揮江寧營,這算是很大的權力了,也是皇上力排衆議做出的決定。

“河南府的知府和同知,朕準備悉數調到廄來,朕知道,蘇愛卿要帶着江寧營征伐流寇,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府衙,這同知的人選,你可以自行舉薦。”

聽到朱由檢說出來這樣的話,蘇天成稍微楞了一下。

看來自己在江寧縣的所作所爲,朱由檢都是知道了,一段時間以來,自己幾乎沒有過問縣衙的事情,都是閆子章直接辦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到江寧營去了,所以說,朱由檢才說出來這樣的話語。

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來,朱由檢是急於剿滅流寇的。

流寇進攻中都,已經觸動了朱由檢的底線,徹底惹惱了朱由檢。

能夠自行舉薦同知,當然是好事情了,同知是知府的佐官,必要的時候,能夠主持府衙的全面工作。

還有一件關鍵的事情,朱由檢最終沒有說,那就是江寧營的軍餉事宜。

江寧營的軍餉,普遍高於衛所的軍餉,雖然是江寧縣自行解決的,朝廷沒有拿出來一錢銀子,可這件事情,還是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這方面,朝廷是頗有微詞的,好在江寧營立下了這麼多的戰功,這方面的流言蜚語,慢慢的消失了。

朱由檢沒有說到軍餉的事情,說明對江寧營的軍餉,還是有不同看法的。

江寧營每年需要的軍餉,接近兩百萬兩白銀了,這是一筆巨大的負擔,當然,這只是非常時期的手段,若是要長期維持,誰都頂不住的,在沒有剿滅流寇,沒有擊敗後金之前,這樣的俸祿,必須要維持。

這是蘇天成面臨的最大難題。

雖然說聯繫了宋思軍和萬成貴等人,可當初想到的,還是在南直隸發展,基礎條件好很多的,現在到了河南,想要維持這樣的軍餉,負擔是巨大的。

如果說朝廷能夠承擔一些,至少承擔一半,壓力會熊多的。

這樣的關鍵問題,蘇天成是不會含糊的。

“皇上,江寧營離開了江寧縣,軍餉的事情,朝廷是否能夠撥付一些啊。”

聽見蘇天成最終還是說到了軍餉的事情,朱由檢有修笑不得,連續幾年來,最大的開銷,就是軍餉了,因爲軍餉不到位的問題,譁變的明朝軍士,成爲了流寇的主力,這兩年好了很多,勉強能夠撥付了,可朝廷還是緊張。

江寧營的軍餉是很高的,好在江寧縣自行解決了,沒有鬧出來多大的事情,若是朝廷直接負責了,如此高的軍餉,其他衛所,肯定是有意見的。

“蘇愛卿,江寧營將士的軍餉,朝廷文武大臣都是知曉的,朕若是支持了,其餘衛所將士會怎麼看啊。”

朱由檢說出來這樣的話,令蘇天成啞口無言。

蘇天成的意思,是要求朝廷考慮一部分的軍餉,至少按照普通軍餉的要求撥付,可皇上想到的是整體,默許江寧營有這這樣高標準的軍餉,已經很不錯了,還想着撥付軍餉,其餘的衛所軍士,豈不是要鬧翻天啊。

看來軍餉的事情,是沒有多少指望了,還是需要自己來想辦法。

離開皇宮之後,蘇天成感覺到了壓力。

朝廷的旨意,給了他兩個月的準備時間,看似寬裕,其實很緊張,這個春節,自己可能不能夠安然度過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考慮的事情也很多,做好了這些事情,兩個月的時間,也差不多了。

從崇禎五年五月到現在,在江寧縣兩年半的時間,做出來了很多的事情,可這些事情,都過去了,馬上面對的,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了。

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700章 提醒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65章 劉鐵漢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6章 鄉試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767章 波動第994章 整合(2)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405章 募捐(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2章 眉姑娘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775章 海戰(5)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676章 分析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68章 落地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88章 拜訪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579 天降神兵(1)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083章 廷辯(1)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19章 秦淮河(3)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413章 羣英會第58章 後續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775章 海戰(5)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78章 重要情報
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700章 提醒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65章 劉鐵漢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6章 鄉試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767章 波動第994章 整合(2)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405章 募捐(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2章 眉姑娘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775章 海戰(5)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676章 分析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68章 落地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88章 拜訪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579 天降神兵(1)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083章 廷辯(1)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19章 秦淮河(3)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413章 羣英會第58章 後續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775章 海戰(5)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78章 重要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