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秋收季節,蘇天成非常看重這次的秋收,不管如何的發展商貿,首要的條件,是要充實自身的基礎,譬如說糧食必須充足,老百姓必須要豐衣足食,經濟發展的規律,他是很清楚的,一味的依靠商貿,不注重自身的積累,最終是難以維持繁榮昌盛局面的,當然,威海衛碼頭的作用,從一定的程度上面來說,還是以公平交易爲主的,也只有堅持這樣的原則,才能夠保證商貿的持續,纔是良性發展的軌道。

秋收之後,面對後金的征伐,就要開始了,皇上的聖旨,到蘇天成這裡,已經是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不能夠繼續拖下去了,儘管說接近兩個月的時間以來,朝廷裡面沒有任何的敕書,皇上也沒有下旨催促,但朝廷裡面那些大人的想法,蘇天成是略知一二的,渠清澤也通過諸多的渠道,詳細瞭解了,朝廷裡面,有人說蘇天成擁兵自重,就是不想征伐後金韃子,也有人說蘇天成是想着篡奪更大的權力等等,這些議論儘管是私下裡的,可殺傷力是很大的,傳到皇上那裡了,相信皇上也會更加的疑心,因爲這是對皇權直接的威脅,比起那些所謂限制皇權的做法,要更加的險惡的。

朱審烜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楊嗣昌解釋,爲什麼蘇天成暫時沒有徵伐後金,然後與楊嗣昌兩人,共同給皇上做出來解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此大規模的征伐,若是不能夠做好後勤方面的準備,今後面臨的問題肯定是很大的。加之楊嗣昌也明白這次戰鬥的複雜性,也是同意這樣的觀點的。

紫禁城,養心殿。

給蘇天成下了聖旨之後,朱由檢的心情一直都不是很好,還是因爲蘇天成遲遲的按兵不動。雖然說這裡面有些理由是成立的,但朱由檢就是擔心,認爲蘇天成沒有按照聖旨的要求來行事,準備的充分是一方面的情況,可是不是按照聖旨要求來做事,是另外的含義。儘管蘇天成寫來了密摺,專門做出來瞭解釋。

朝廷裡面的議論,朱由檢是清楚的,他感覺到了威脅,實實在在的威脅,要說以前的流寇和如今的後金韃子。那都不可能得到士大夫的支持,衆人還是擁護皇權的,認爲皇權是最爲正統的,可蘇天成發展起來了,情況就不好說了,加之蘇天成在各地所做出來的成績,擁護的人也是不少的。若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取代了朱家對天下的統治,那也是有可能的。

一旦內心的想法出現了改變,什麼事情都不好說了,懷疑會貫穿到始終,自從蘇天成到了登州之後,朱由檢的擔心就開始與日俱增,迫於大明面臨的形勢,朱由檢不可能做出來其他的決定,加之蘇天成一直都做的很好。一直都是服從朝廷的,朱由檢也找不到任何的理由,做出對蘇天成採取措施的決定。

楊嗣昌和朱審烜進入養心殿的時候,朱由檢的臉上沒有笑容。

“楊愛卿、晉王,已經是秋收季節了。”

朱由檢短短的一句話。讓楊嗣昌和朱審烜的臉色都變化了,朝廷裡面的傳聞,兩人也是知道的,不知道做了多少的解釋,兩人的心情當然是不一樣的,可目的都是爲了能夠讓皇上減少猜忌,爲了讓征伐順利的進行。

可皇上越來越大的擔心,兩人也是清楚的,按照道理來說,兩人做出來了不少的解釋,蘇天成也有密摺專門作出瞭解釋,皇上是不應該有那麼多擔心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詢問,只能夠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皇上對蘇天成,已經是很不放心了。

楊嗣昌的心情稍微平靜一些,朱審烜就不一樣了。

蘇天成所做的準備,內心的想法,他是清楚的,從皇上的態度來看,蘇天成的擔心是完全有道理的,做出來的準備,也是必須的,按照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恐怕還沒有剿滅後金韃子,蘇天成本人就要出事情了,而且跟隨蘇天成的諸多大臣和軍官,也面臨着被清洗的命運,包括他自己在內。

以往那種爲蘇天成辯解的辦法,如今不能夠用了,否則就會引發皇上更大的懷疑,這個時候,只能夠反其道而行之了,恐怕這樣,纔是保護蘇天成的最好辦法了。

看見皇上如此說,朱審烜看了看楊嗣昌,率先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秋收季節到來了,蘇大人應該是要出征了,若是繼續找藉口推諉,皇上可下旨斥責了。”

朱審烜剛剛說完,楊嗣昌馬上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不妥,蘇大人曾經在後金韃子表面臣服我大明的情況下,率領大軍征伐蒙古,改變了蒙古草原的局勢,狠狠的打擊了後金的勢力,由此可見,蘇大人是有着充足準備的,也是清楚什麼時候能夠發動進攻的,臣專門分析過的,此次的征伐,乃是我大明與後金韃子的決戰了,生死攸關,越是這樣重大的戰鬥,越是需要做出來詳細的規劃,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全了,才能夠開始大規模的征伐,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啊。”

楊嗣昌所說的話語,實實在在,也是他與朱審烜等內閣大臣多次商議,頂住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所形成的意見,這個意見,楊嗣昌也曾經在皇上面前幾次提及了,當然,皇上的擔憂,楊嗣昌也是清楚的,可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皇上越是需要保持冷靜,不能夠激動,就算是有着猜忌的心理,也不要透露出來的。

楊嗣昌和朱審烜兩人的想法,就是在這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

作爲朱審烜來說,長期在權力鬥爭的漩渦裡面,深刻體會權力爭鬥的殘酷,蘇天成的意見,他既然完全支持了,就要全力以赴的維護,或者是從中斡旋,爲蘇天成爭取到更大更多的空間,這一點也是與他自身的安全息息相關的,可楊嗣昌不是這樣的想法,楊嗣昌還是想着能夠維護皇權的,就算是皇上猜忌蘇天成,但也要等到剿滅後金韃子的戰鬥處於尾聲之後,再來採取行動的,至於說蘇天成是不是會真正的威脅到皇權,那不是他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

朱審烜和楊嗣昌的不同意見,令朱由檢感覺到有些吃驚,這可是很少出現的情況,這麼長時間以來,朱審烜一直都是爲蘇天成解釋的,這一點朱由檢也可以理解,畢竟蘇天成是朱審烜的妹夫,上次朱審烜到登州去宣旨,沒有什麼異常的舉動,與蘇天成單獨呆的時間,不超過一刻鐘,而且朱審烜很快離開了登州,回到了京城,一同跟隨去的錦衣衛和東廠的人,也沒有發現問題。

朱由檢還沒有懷疑到朱審烜,畢竟朱審烜能夠成爲內閣次輔,這是他一力提拔的結果,在自身的影響力方面,朱由檢還是很有信心的,他一直都認爲,自己所做出來的決策,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這些年以來,皇權得到了極大的穩固,大明也在朝着正常的軌道發展,一旦徹底剿滅了後金韃子,自己的宏偉大略,就可以完全實現了。

朱由檢更不會懷疑楊嗣昌,楊嗣昌這個內閣首輔,察言觀色,能夠依照他的意思,做出來決定,在內閣權力受到抑制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來太多的不滿意,這就很不錯了,不像以前的內閣首輔,首先想到的,都是鞏固自身的權勢。

蘇天成究竟有什麼樣的想法,朱由檢不能夠肯定,放心是不可能的,畢竟蘇天成的權力太大了,上次給蘇天成的聖旨,朱由檢就花費了一番的心思,在江寧營的調動方面,蘇天成是可以行使權力的,可以自行的做出來決定,但在調動其餘的軍隊方面,依舊要經過兵部和內閣,譬如說遼東的邊軍,就不能夠隨意的調動。

是不是下旨催促蘇天成,朱由檢也思考了一段時間,該如何的催促,他也思考了。

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的心裡,已經有了定論了。

他沒有駁斥楊嗣昌和朱審烜的意見,慢慢的開口了。

“朕以爲,秋收的時節到了,蘇愛卿需要的各項準備,基本都充足了,這個時候出征,正是最好的時機,朕已經下過旨意,就不必重複了,兵部擬出敕書,代朕催促一下,看看蘇愛卿究竟是什麼考慮,朝廷也好做出來響應的準備。”

楊嗣昌準備再次開口的,但他感覺到了,這是皇上深思熟慮的結果,按說兵部發出去敕書,是不合適的,蘇天成本就是內閣大臣,要說催促,也應該是內閣直接提出來意見,皇上不是不知道這一層的意思。

朱審烜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可內心裡面,再一次肯定了,蘇天成的安排是合適的,一旦江寧營剿滅了後金韃子,明初的有些事情,很有可能重演,到了那個時候,再來做出相應的準備,肯定來不及了。

第1185章 行動(2)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418章 造勢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6章 眼藥水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480章 內耗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509章 刺激(1)第1251章 崩潰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481章 準備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81章 暗戰(2)第704章 隱患第316章 大比武(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883章 對決(5)第30章 連環計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192章 稱帝(4)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71章 鹿鳴宴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76章 升堂第510章 刺激(2)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406章 募捐(2)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317章 大比武(2)第231章 大婚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115章 老頑固第1191章 稱帝(3)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252章 北平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418章 造勢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
第1185章 行動(2)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418章 造勢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6章 眼藥水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480章 內耗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509章 刺激(1)第1251章 崩潰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481章 準備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81章 暗戰(2)第704章 隱患第316章 大比武(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883章 對決(5)第30章 連環計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192章 稱帝(4)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71章 鹿鳴宴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76章 升堂第510章 刺激(2)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406章 募捐(2)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317章 大比武(2)第231章 大婚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115章 老頑固第1191章 稱帝(3)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252章 北平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418章 造勢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