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

大家都知道皇上的驍勇,也清楚這點打擊是不可能撼動皇上權威的,如今皇上說出來了這些話,大家都聽着,明白這裡面的意思,皇上一方面是在提醒有些蠢蠢欲動的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都要收手了,免得惹上了麻煩,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想着找尋機會,好好教訓一下大明瞭,老是這樣憋氣,不是皇上的性格。

其實大清國是很富裕的,誰都知道,前些年從大明劫掠的財富,大部分都進入了府庫裡面,皇上登基之後,做出來了很大的改革,以前八旗軍入關劫掠,或者是在邊關、蒙古一帶劫掠,獲得的財富,都是分配下去了,幾乎沒有什麼結餘的,可後來的情況不同了,皇上要求每一次的收益,其中六成必須進入府庫,其餘四成按照軍功進行分配,至於說劫掠的人口,基本都是成爲朝廷直接掌握的漢民了,從關內、蒙古和朝鮮劫掠的財富,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說,儘管有這樣的規定,但只要是出去征戰,軍士都是興高采烈的。

崇德元年的慘敗,在八旗軍中間,沒有形成太大的影響,在八旗軍看來,那是一次偶然的事情,並不是說明軍的戰鬥力增強了,更不能夠說是八旗軍的戰鬥力減弱了,至於說大淩河城的失手,駐守的都是漢軍,投降大清國的漢軍,以使用火器爲主,戰鬥力是不行的,這也不能夠說明明軍的戰鬥力增強了。

大淩河城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被拿下來了,以至於瀋陽出現了不少的傳聞,很多人認爲這一次一定是駐守大淩河城的漢軍出現了動搖,甚至是裡應外合,令明軍輕而易舉的拿下了大淩河城,否則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這種傳聞被廣爲流傳,絕大部分人都相信了,至於說蘇天成和江寧營,作爲普通的八旗軍軍士。基本都不知道。

不過皇上提出來直接進軍蒙古,教訓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這個決定令衆人很是吃驚,要知道這兩個部落,都在河套地區,那裡距離大明的邊關不遠,可距離瀋陽是很遠的。大軍長途跋涉,後勤方面需要花費極大的精力,而且還要防止明軍的增援,如果攻打大淩河城,距離不是很遠,就是不能夠成功。也可以及時抽身,皇上爲什麼捨近求遠。

有了皇上前面的訓斥,衆人不會開口詢問的,雖然做出來了決定,但皇上還要確定具體領軍的將軍,安置出擊的兵馬,這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決定下來的事情。

散朝之後。代善、多爾袞、阿濟格、濟爾哈朗以及范文程等人留下來了。

牽涉到軍事部署,參與的人是不會太多的,這些事情,更是不可能公開佈置的,一般都是需要領軍的將領留下來佈置的,既然是這些人留下來,那就說明這次征伐蒙古部落,與這些人有關係了。

皇太極慢慢站起來了。邊踱步邊開口了。

“朕想着征伐蒙古,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了,好久之前就有這個想法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仗着明軍的支持,從互市上面得到了好處,慢慢變得強大起來了。不把我大清國放在眼裡了,甚至部落繼承人也送到大明去了,這是公開與我大清國作對的,這等的囂張。若是不能夠狠狠的懲治,蒙古草原將亂作一團的。”

雖然皇太極這樣說,但衆人都沒有開口。

其實蒙古部落的情況,比皇太極說的要亂很多了,除開幾個鐵桿的部落,其餘的部落都出現了兩面三刀的做法,一方面敷衍大清國,一方面從大明的互市中得到好處,蒙八旗也出現了一些具體的問題,調動起來,沒有以前那麼順暢了。

其實蒙古草原一直都是很亂的,這裡講究的是武力爲尊,誰的力量強大,誰就可以做老大,就可以佔據最好的草場,可以不斷的壯大部落,部落之間的戰鬥,從來不留情面,趕盡殺絕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是因爲蒙古的自然環境過於惡劣了,若是要生存下去,只能夠用武力來奪取不多的資源。

皇太極應該是知道這些情況的,這些年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依靠互市得到了巨大的好處,部落漸漸發展壯大起來,爲此皇太極還命令一些部落進攻了,但獲勝的是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衆人也有些憂慮,但奇怪的是,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儘管壯大了,卻沒有離開河套地區,也沒有表現出來擴張的意圖,正是因爲這樣的情況,衆人慢慢沒有注意了,只要這兩個部落,沒有想着做草原上的老大,暫時可以不理會的。

如今最爲要緊的是大淩河城丟失了,從大淩河城到瀋陽這四百餘里地的範圍,必須要想辦法保護了,這段距離之內,沒有多少的天險可以依靠,如何預防江寧營的偷襲,或者說是傾力奪回大淩河城,纔是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朕看,這次討伐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還是以蒙八旗爲主,這件事情,就請二哥負責,帶領兩萬正紅旗和鑲紅旗的軍士,監督蒙八旗對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進行圍剿,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直接插手了。”

衆人還沒有來得及琢磨這件事情,代善就開口了。

“臣領旨,具體戰役還請皇上安排部署。”

“朕看就不用了,所有的事宜,均由二哥負責,正紅旗這次遭受了一些損失,不過未傷及到根本,朕希望這次征伐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能夠獲得成功。”

皇上這樣說,代善也不開口了。

他確實有苦衷,年紀大了,對於權力沒有什麼野心了,至於說皇帝寶座,他更是沒有奢望,這個位置可不好坐,不過樹大招風,作爲當年的四大貝勒之一,如今的禮親王,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滿人權貴,對於這幾年皇上沒有任何的動作,很是不滿意,時常來拜會他,目的就是想着能夠改變政策,大舉進攻大明,不管是不是能夠拿下關寧錦防線,至少要進入到關內,狠狠打擊明軍,震懾大明朝廷。這些權貴的想法,就是要求他這個禮親王領頭,加之長子嶽託被明軍生擒了,國仇家恨涌到一起了。

大家來拜訪,代善不置可否,不做任何的評論,也不發表意見,若是板起面孔來教訓大家,肯定是不合適的,他也不會這樣做,附和更是不行的。

內心深處,代善很清楚,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弟弟,猜忌之心是沒有完全消失的,只要有這風吹草動,就會產生想法的,皇家根本就沒有什麼親情,這些年,嶽託野心膨脹,被皇上毫不留情的處置,自己未嘗沒有受到牽連,就說這次嶽託被明軍生擒了,自己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來悲傷,若無其事,其實心裡是不舒服的。

派到大草原去,皇上沒有任何的安排部署,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畢竟是打戰,不是兒戲,什麼部署都沒有,什麼都要自己來考慮,往好處想,是皇上信任自己,往壞處想,是皇上根本就沒有思考過這件事情,或者是有其他的安排。

這樣的情況下,代善肯定是不會說什麼的,默默的接受任務。

從年齡上來說,代善已經五十七歲了,這樣的年紀,帶領軍隊出去征伐,本來就有些困難了,何況是到條件惡劣的大草原去。

沒有誰想到,范文程這個時候開口說話了。

“皇上,奴才以爲這樣的安排是不妥的。”

皇太極狠狠的盯了一眼范文程,語氣也有些不好了。

“有什麼不妥的。”

“奴才以爲,禮親王年紀大了,歲月不饒人,蒙古草原乃是寒苦之地。。。”

范文程的話語還沒有說完,代善就打斷了。

“範大人,本王雖然年紀大了,不過這征戰的事情,還是吃得消的,我滿族勇士,其能夠被年歲擊倒,這樣的話就不要說了。”

范文程臉色發白,吶吶不能言。

皇太極笑了。

“文程啊,看來你們漢人需要重新認識我滿族勇士啊,二哥乃是我滿族的巴圖魯,叱吒風雲,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風浪,豈能被草原嚇倒啊。”

離開大殿的時候,代善的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衆人也沒有與他說話,這樣的情形下,就是傻瓜也不會自找無趣的,不過征伐蒙古部落,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皇上就曾經帶領大軍親征,而且前些年的入關劫掠,都是借道蒙古入關的。

回到府邸,代善立刻閉門謝客,大殿之上,皇太極說了,要求在半個月時間拿出來相關的部署和舉措,也就是排兵佈陣的安排,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需要籌備的事情還是不少的,所以說,代善完全有理由不見客了。

皇太極決定征伐蒙古部落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皇太極的警告,更是在滿族權貴之中,產生了影響,誰都清楚皇太極的魄力和能力,牢騷歸牢騷,要是觸犯到皇太極的尊嚴了,那可不是說笑的事情了。(未完待續。。。)

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69章 昏頭了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273章 麻煩事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0章 連環計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866章 兩重天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081章 暗戰(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406章 募捐(2)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94章 整合(2)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5章 在路上(2)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87章 禮部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29章 忠告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371章 探究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192章 稱帝(4)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202章 商議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13章 離去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676章 分析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67章 歸屬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7章 馬市驚魂第368章 碰撞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33章 精心策劃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39章 官田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69章 發榜(1)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
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69章 昏頭了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273章 麻煩事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0章 連環計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866章 兩重天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081章 暗戰(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406章 募捐(2)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94章 整合(2)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5章 在路上(2)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87章 禮部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29章 忠告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371章 探究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192章 稱帝(4)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202章 商議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13章 離去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676章 分析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67章 歸屬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7章 馬市驚魂第368章 碰撞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33章 精心策劃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39章 官田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69章 發榜(1)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