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

諸多重要的文武大臣,都集中在大殿裡面了,包括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滿人權貴等等,相對來說,漢人的力量很是單薄,除開范文程站在靠前一些的位置,其餘的漢人,都是在大典後面的,那一小撮人,如果不注意看,還真的看不見。

登基之後,皇太極也仿效明朝的辦法,開展了科舉考試,可惜的是,還沒有能夠建立起來完善的制度,加之大清國一直都是以征戰廝殺爲主的,對於建設方面,除開皇太極本人特別的重視,其餘的掌握大權的滿人權貴,都不是很有興趣,這也令皇太極籠絡人才的計劃,遭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不過皇太極還是堅持自身的做法,好在他有着足夠的威信,重壓之下,諸多的文武大臣還是要照辦的。

沒有能夠入主中原,一直都被當做蠻夷,這令皇太極很不舒服,參加科舉考試的漢人,也是寥寥無幾的,很多漢人都以爲大清國做事情爲恥辱,這種觀念,短時間之內,是很難改變的,爲了大清國的大局,皇太極有些時候,也是忍辱負重,一方面要做滿族權貴的工作,一方面要安撫漢人,沒有雄才大略和超強的自信,還真的做不到這一點。

明軍攻下了大淩河城之後,大清國的局勢有些微妙了,一些反對的聲音開始出現,部分的滿族權貴蠢蠢欲動,甚至在質疑皇太極的決策了,這是不能夠容忍的。

皇太極很清楚,矛盾開始出現,就必須要想辦法打滅,不能夠任其蔓延,或者可以說,這種矛盾一直都沒有徹底的消除,如今只是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開始再次的萌芽了。這種危險的情況,遠遠大於大淩河城被攻打下來了。

皇太極的兄弟中間,多爾袞發現了這樣的苗頭,所以果斷的提出來了建議,暫時不要增援大淩河城,若是這次的增援,遭遇了失敗。接下來的局勢將更加的危險。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所以說,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皇太極都是在苦思的,必須要遏制住這樣的勢頭,可嘴上說是沒有作用的,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否則這股勢力真的擡頭了,造成的損失就大了。

皇太極冷冷的看了一眼禮親王代善。

代善是自己的二哥,當年四大貝勒俱朝南坐,共理朝政的時候,代善就是其中之一,這麼多年過去,代善基本沒有了什麼權力慾望了。但這一次大淩河城的兵敗,似乎在改變這種局面了,代善的大兒子嶽託被生擒了,被明朝車裂,這給予了代善很大的打擊,兵敗不可能挽回了,明軍一天的時間就拿下了大淩河城,救援根本就來不及。可代善極力支持八旗軍攻打大淩河城,尋機與明軍展開決戰。

這肯定是不成立的,大清國還沒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就算是要進行大規模的征戰,也是在秋收之後,集聚了大量的糧草,大軍才能夠開拔的。況且這一次大淩河城的兵敗,大清國損失了大量的糧草,那二十門紅衣大炮,令皇太極心疼了好長的時間。

可代善似乎看不到這一點。一味的堅持,初期皇太極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代善的大兒子嶽託結局如此的悲慘,作爲父親,還是有着一絲憤懣的,可時間稍微長一些,皇太極發現不對了,一些滿人權貴開始往代善的府邸去,甚至個別的貝勒和貝子也參與其中了。

皇太極當然是需要警覺的,當初嶽託從親王降至貝子,就是野心太大,代善能夠在其他三個貝勒中間,保住了榮耀,被敕封爲禮親王,也是識時務,現在的局勢開始變化了,大清國好幾年的時間,沒有能夠劫掠到鉅額的財富了,這些滿人權貴開始不滿意了。

代善掌管這正紅旗,嶽託掌管這鑲紅旗,這是不能夠小覷的力量,在大清國,能夠掌握一旗甚至是兩旗以上的軍隊,那是很了不起的地位,按照規定,每旗兵力固定人數是7500人,八旗一共是六萬軍士,不過這些年,因爲形勢發展的需要,每旗的兵力都是大規模的擴充了,整個的大清國,兵力總是超過三十萬人了,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了漢軍。其中正紅旗和鑲紅旗的兵力總人數,接近五萬人了。

人心難測,皇太極歷來相信這一點,當年父漢努爾哈赤,也因爲權力爭奪的問題,除掉了親弟弟舒爾哈齊,絞死了長子褚英,自己登基之後,清除了阿敏、莽古爾泰等人,同樣是爲了鞏固權力。

不客氣的說,生在皇家,親情是很淡的,遠遠比不上權力,在權力的面前,親情不堪一擊,兄弟姊妹之間,父子之間,都是能夠反目成仇的,一旦動手了,比起外人還要殘酷。

執掌大清國這麼多年了,皇太極早就有了一副鐵石心腸,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爲了大清國的富強,更是爲了鞏固自身的權力。

今天召集諸多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人,皇太極就是想着,要警告某些人了,若是一意孤行,自己就不會客氣了。

“朕今日召你們來,是有些話想要說的,或者說是需要提醒諸位的,自崇德元年以來,我大清國的將士,未能痛痛快快的打一戰,未能夠從大明劫掠財富和人口,阿濟格率領大軍入關,遭遇了敗績,令我八旗子弟損失三萬餘人,這一次,我大清國丟失了大淩河城,損失了一千正紅旗子弟,接近三萬的漢軍,四年時間了,出現了這些情況,有些人的內心還是不舒服了,想着我大清國不能夠承受如此的損失,一定要報仇雪恨了。”

“有這等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朕也時時刻刻想着這些事情,希望能夠找尋到合適的機會,重振我八旗軍的威風,你們能夠有這樣的想法,也才能夠保持旺盛的鬥志。”

“不過,朕今日要說的,是另外的一層意思了。”

皇太極站起來了,凌烈的目光掃過了衆人。

“古有臥薪嚐膽的故事,你們都是知道的,我大清國這二十餘年的時間,經歷多了多少的苦難,你們也是清楚的,凡事都是要從大局着眼,從全局考慮的,朕想問問你們,我大清國是不是可以和大明展開最後的決戰了,是不是能夠攻下關寧錦防線了,是不是能夠橫掃中原了,你們誰有這等的氣魄和能力,朕和你立下字據,可以和你共同分享這講上,有沒有人,有就站出來說話,朕赦你無罪。”

大殿裡面,非常的安靜,沒有誰說話。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些話語,朕經常掛在嘴邊,朕爲什麼時時刻刻都要說這些話,就是要告誡某些人,我大清國的整體利益是至高無上的,誰想着損害我大清國的利益,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你都是大清國的罪人,罪不容誅。”

“朕自登基以來,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父漢打下的這片江山,要牢牢守住,要不斷髮展,要不斷壯大,劍指中原,問鼎天下,這些年以來,朕爲此殫精竭慮,憑着這個信念,朕和你們一道,取得了無數的勝利,朕與你們一道歡呼,一道慶賀,爲我大清國的強大高興,可有些人,卻不是這麼想的,他們的眼裡,看到的是權力,看到的是利益,爲了權力和利益,什麼都不管不顧。”

“朕要提醒你們,大明曾經那麼強大,絕非我大清國可以匹敵的,這些年來,爲什麼屢屢敗在我大清八旗子弟的手裡,就是因爲他們的朝廷裡面,出現了太多的蠹蟲。”

“如今的情況變化了,大明出現了蘇天成,出現了江寧營,朕很是擔憂,食之無味,夜不能寐,我大清國遭遇的兩次失敗,都是在和這個蘇天成交手的過程中出現,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大明正在慢慢開始強大,這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朕不明白,如此的情況下,有些人還是那麼衝動,還是計較個人利益,兩次的失敗,點燃了很多人的怒火,有些人將這股氣撒在了漢人的身上,隨意打罵和殺戮,似乎這就體現出來自身的威武了,朕都替你們感覺到臉紅,這是勇士嗎,是巴圖魯嗎,這是懦夫。”

“朕再次強調,從今日起,若是有人隨意欺凌漢人,殺戮漢人,休怪朕不客氣了,你們要明白,滿漢交融,纔是我大清國最終要做到的,只有那樣,我大清國才能夠不斷強大。”

“面對如今的局勢,朕已經做出來決定了,雙管齊下,我大清國要大力發展農耕生產,糧食必須充足,國力必須要強盛,再次基礎上,對大明的邊關展開攻擊,令大明不得安生。”

“蒙古草原是我大清國的屬地,更是我大清國的依靠,可近來那裡很不太平了,朕決定了,征討蒙古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毀掉大明在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讓蒙古部落徹底歸屬我大清國。”

第117章 秦淮河(1)第1030章 妥協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6章 朝廷嘉獎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33章 精心策劃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58章 籌謀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36章 大調整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12章 善後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772章 海戰(2)第912章 失意人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169章 昏頭了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614章 剪不斷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精心策劃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68章 血戰(2)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700章 提醒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51章 遊歷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71章 鹿鳴宴第1273章 驚奇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179章 幫倒忙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20章 頭疼第7章 馬市驚魂第775章 海戰(5)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496章 內訌(1)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90章 大場景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7章 馬市驚魂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39章 官田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
第117章 秦淮河(1)第1030章 妥協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6章 朝廷嘉獎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33章 精心策劃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58章 籌謀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36章 大調整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12章 善後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772章 海戰(2)第912章 失意人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169章 昏頭了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614章 剪不斷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精心策劃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68章 血戰(2)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700章 提醒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51章 遊歷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71章 鹿鳴宴第1273章 驚奇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179章 幫倒忙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20章 頭疼第7章 馬市驚魂第775章 海戰(5)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496章 內訌(1)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90章 大場景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7章 馬市驚魂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39章 官田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