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

大明政客sodu

(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總在學習、k33102219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

在大明京城大半年的時間,濟爾哈朗嚐遍酸甜苦辣,這種卑躬屈膝談判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不過濟爾哈朗很明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大清國爭取時間,而且從某種程度上面說,要是這次的談判能夠順利,說不定會引發大明朝廷出現一些變故的。

濟爾哈朗是全權代表,談判的事情,不需要請示和彙報,直接就可以拍板的,但爲了拖延時間,濟爾哈朗還是裝作要彙報的樣子,在很多細枝末節的問題上面,反反覆覆的表示要請示,要稟報,自己不能夠隨便的做出來決定。

談判延續到後來,就連濟爾哈朗自己都感覺到,這出荒唐的鬧劇,沒有必要繼續演下去了,反正談判沒有任何的作用,皇太極不會執行,大明朝廷提出來的條件,儘管答應就是了,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到了談判的後期,包括恢復建州衛,包括撤銷大清國等等條件,濟爾哈朗一股腦的答應下來,他也想着早日回到瀋陽去了。

就在談判快要結束的時候,濟爾哈朗接到了皇太極的密函。

密函說到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確立皇太子的事宜,皇太極準備確立豪格爲皇太子,第二件事情是關於江寧營征伐草原的事宜,包括察哈爾部落被徹底剿滅,草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三件事情是有關談判的事宜,儘早結束,沒有必須繼續拖延下去了。

除開第三件事情。其餘兩件事情,對濟爾哈朗的震動都是很大的。

豪格出任皇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上,這有可能對大清國未來的穩定,產生一定的影響,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好。特別是皇太極上次突然的昏迷之後,豪格甚至與多爾袞出現了言語上面的衝突。濟爾哈朗很清楚,多爾袞對皇太極是絕對服從的,不管是從威信和能力方面說,多爾袞都無法和皇太極匹敵,而且皇太極是信任多爾袞的,這樣的關係,能夠長時間的維持下去,可一旦皇太極龍御歸天了。那就說不清楚了。

多爾袞肯定是不服豪格的,一旦豪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是不是會對多爾袞展開清算,或者說多爾袞會奮起放抗,甚至是另起爐竈,那都是說不清楚的事情。

不過皇太極如今將豪格扶上馬,帶着豪格熟悉朝廷裡面的事情,慢慢的爲豪格樹立起來威信。也許事情會出現轉機的。

不管怎麼說,豪格成爲了大清國的皇太極。局面有可能出現動盪,這是要高度重視的,想必皇太極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蘇天成帶領江寧營,進攻草原部落,而且剿滅了察哈爾部落,這件事情。對草原部落的影響是巨大的,肯定令草原的局面出現了變化,大清國獨統草原的格局,會出現巨大變化,一些草原部落的態度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大明京師的時間長了。濟爾哈朗也聽說了不少蘇天成的事情,知道大明的崇禎皇帝,是非常信任蘇天成的,大明內閣大臣之中,唯獨蘇天成是帶領軍隊,在外面作戰的,這樣的情況,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由此可見,蘇天成在大明的地位是非常穩固的,這樣的情況,對大清國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有些時候,濟爾哈朗也分析蘇天成,要說蘇天成也是大明朝廷的奇蹟了,殿試榜眼,但從來沒有在朝廷裡面爲官,一直都是外放,所建立起來的功勳,遠遠超過了朝廷裡面的諸多文武大臣,有關蘇天成剿滅大明流寇的事蹟,酒樓和茶樓裡面,很多說書的,都講到了這些事情,蘇天成所表現出來的睿智,以及預判的準確性,令濟爾哈朗感覺到吃驚和心寒。

濟爾哈朗代表大清國,前往大明京師談判的時候,應該是兩邊偃旗息鼓的時候,可偏偏在這個時候,蘇天成帶領大軍,前往草原征伐,大亂了大清國的部署,也攪亂了皇太極的計劃,這個拖延時間的舉措,不可能完全實現了。

皇太極的兩個目的,濟爾哈朗是非常清楚的,一方面是爭取到喘息的時間,凝聚力量,另外一個方面,是更加重要的,那就是通過俯首稱臣的舉措,迷惑大明朝廷,迷惑崇禎皇帝,讓崇禎皇帝對大權在握的蘇天成產生懷疑的心理,要知道蘇天成的權力太大了,肯定是威脅到皇權了,只要崇禎皇帝感覺沒有什麼威脅存在了,就有可能動手清理內部了。

可惜這兩件事情,目前都沒有看見跡象。

蘇天成每次行動,都能夠抓住關鍵的地方,譬如說征伐草原,草原部落是大清國重要的依靠,要是草原出現變故,大清國的實力將會被極大的削弱,在接到皇太極的密函之後,濟爾哈朗曾經就明軍進攻草原的事宜,提出來了抗議,可惜的是,大明朝廷根本就沒有承認大清國,也就不會承認草原歸屬於大清國。

濟爾哈朗不知道,皇太極還在做着什麼樣的準備,雖然皇太極的密函之中,沒有點名態度,可他明白,自己必須要馬上離開大明京城了,要是大清國立下皇太極的消息傳來,自己無法解釋,大明朝廷也會懷疑談判的誠意。

大半年的時間過去,濟爾哈朗有些心灰意冷了,談判沒有取得實質的效果,因爲蘇天成征伐草原,讓這一次的談判,被看做是笑話了。

到了三月底,濟爾哈朗主動提出來,談判的事宜,可以結束了,簽下文書之後,自己會回到瀋陽去,開始執行這些決定。

負責談判事宜的大明官員,當然高興了,可以說這次的談判,比預期的效果好很多,雖然說談判的時間很長,爲了很多的問題,雙方發生過不少的爭執,但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濟爾哈朗代表後金,幾乎答應了所有的要求,特別是恢復建州衛的提議,要知道,恢復建州衛之後,衛所的駐地就是瀋陽。

大明負責談判事宜的官員,從來就沒有提到過大清國,這不屬於談判的內容,大明朝廷壓根沒有承認什麼大清國。

濟爾哈朗還必須要考慮到回到瀋陽的態度問題。

前些天,他收到了多爾袞的密函,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情,多爾袞在密函裡面,雖沒有明說豪格的事情,以及皇太子的事情,但語氣是不滿意的,認爲豪格的缺陷是不少的,認爲自己建立的功勞是很大的。

多爾袞的這種態度,讓濟爾哈朗擔心,他數次聽說了,皇太極的身體不是很好,甚至在上朝的時候,偶爾都不能夠堅持下去了,要知道皇太極是非常要強的人,不是真正的挺不住,是絕對不會哦表現出來軟弱的。

其實濟爾哈朗早就向皇太極表明了態度,一定要支持豪格的,也就是支持皇太極做出來的決定,相信,如此表態的不止他一人。

皇太極的態度,儘管身在大明京城,但濟爾哈朗能夠體會到,豪格率領大軍,出征草原,對付蘇天成和江寧營,這就是非常明確的態度,草原部落對於大清國來說,太重要了,讓豪格到草原去,與草原部落的首領熟悉,建立起來不一般的關係,也就是在取得支持,從實際的作戰能力來說,這樣的征伐,應該是多爾袞領軍的。

在大清國掌握滿八旗的,纔是真正的權貴之中的頂尖者。

皇太極親自掌管正黃旗和鑲黃旗,代善掌握正紅旗和鑲紅旗,多爾袞掌握正白旗,多鐸掌握鑲白旗,豪格掌握正藍旗,自己掌握鑲藍旗。

這六個人,是大清國站在最上面的權貴。

豪格出任皇太子,能夠直接掌握的,有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力量是不弱的,但正白旗和鑲白旗,恐怕不會徹底服從的。

到了這個時候,代善與他濟爾哈朗,就是非常關鍵的人物了。

代善的態度,一定是支持皇太極的,自從正紅旗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代善從大明的京城回到瀋陽之後,濟爾哈朗就感覺到,代善的態度完全變化了,以前那種超脫的態度,不存在了,皇太極對代善的擔心,也明顯減弱了,皇太極確定豪格爲皇太子,代善肯定是贊成,而且是完全支持的,可惜這裡面還是有些奧妙,那就是代善的權勢,也比不上以前了。

這種情況下,濟爾哈朗的態度就顯得很是關鍵了。

濟爾哈朗當然是支持皇太極的,從自身的遭遇之中,濟爾哈朗有着太多的體會了,大清國頂層的鬥爭,一樣是激烈的,不容小覷的,稍微不注意,也會落得身敗名裂,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面,濟爾哈朗歷來都是能夠把握住自己的。

因爲時間的緊迫性,到了三月底,濟爾哈朗結束了所有的談判,代表大清國,簽署了文書,將文書送到瀋陽,等候皇太極簽署,自己則開始準備離開了。

等待的過程之中,濟爾哈朗已經做好了選擇,回到瀋陽之後,他會馬上表態,表示對皇太極和豪格的支持。(未完待續。。)

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014章 誤判?(3)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17章 窮則思變第36章 如願以償第391章 慘敗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387章 小手腕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74章 海戰(4)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735章 青州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122章 熱鍋(2)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87章 禮部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240章 故人來(2)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65章 現實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915章 朝貢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160章 剿匪(2)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281章 變化(2)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67章 波動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
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014章 誤判?(3)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17章 窮則思變第36章 如願以償第391章 慘敗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387章 小手腕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74章 海戰(4)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735章 青州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122章 熱鍋(2)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87章 禮部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240章 故人來(2)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65章 現實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915章 朝貢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160章 剿匪(2)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281章 變化(2)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67章 波動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