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

江寧縣的糧食價格,基本是比較穩定的,這裡以大米銷售爲主,三錢銀子一石,至於說玉蜀黍和甘薯,不是很多見,種植的農戶也不多,價格比大米低一些,大約在兩錢五釐銀子一石,真正價格波動,主要在兩個季節,一是秋收的時候,糧食價格普遍下跌,二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價格普遍上漲。

這裡面的原因,也是很簡單的,每年秋收的時候,也是官府徵收田賦的時間,自從推行一條鞭法之後,官府收繳田賦,都是摺合爲白銀計算,沒有誰收購糧食了,這裡面當然就有貓膩了,農民必須要上繳田賦,只能夠低價的賣出去糧食,商賈趁機可以囤聚糧食,待到價格漲起來之後,再來出售。

比如說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擡高糧價,自然能夠賺取大把的銀子了。

這本是市場槓槓的作用,但吃虧的是農民。

今年,江寧縣的情況,發生了變化,而且是顯著的變化。

總算是老天爺保佑,一年時間,沒有遭遇到過多的災害,這是很少見的情況了,可能是蘇天成的運氣不錯,加之對兩萬公頃的官田,進行了整修和改造,所以說,糧食豐收了。

而且,免除田賦的政策,年初就宣佈出去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格外的高漲,官府更是做出來保證,按照市場價格,收購糧食,可以說,種糧食,完全是賺錢的事情了。

秋收結束的時候。縣衙開始大規模的收購糧食了。

縣衙的府庫,肯定是不夠的。要興建府庫,也很簡單,老辦法,縣衙出銀子,找到農民來修建,府庫的修建,不是上面高難度的事情,而且進度很快。

江寧縣的農戶。包括那些已經到江寧縣謀生的農民,看到了縣衙貼出來的告示,踊躍的到縣衙去報名,很快聚集到了一萬人,府庫在熱火朝天的修建,縣衙的戶房和糧房,已經忙得四腳朝天。大批量的農民,開始給縣衙賣糧食了。

這個時代的農民,確實很淳樸。

他們被免去了田賦,而且縣衙想辦法,讓他們掙到了銀子,家裡的狀況。慢慢的好起來,和以前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所以說,不需要里長和甲首組織。他們主動來到縣衙,將所有準備出售的糧食。悉數的賣給縣衙,哪怕價格低一些,他們也是心甘情願的。

最先到縣衙來的,還是租種官田的佃戶,其中一半的佃戶,都是江寧營的軍戶,他們早就習慣了上繳糧食的,自家的男人在江南營,每月都有五兩銀子的俸祿,準時發放,生活根本不用擔心的,還能夠時常的吃肉,而且這次秋收,男人也回家幫忙了,所以說,秋收結束之後,他們首先來到縣衙,上繳糧食。

稻米、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購價,遲遲沒有出來,這也是因爲,縣衙內部的意見,有些不一致,總是沒有能夠完全的統一,在這件事情上面,蘇天成也猶豫了,沒有隨便的拍板。

按照慣例,到了秋收季節,稻米的收購價格,一般都是在兩錢到兩錢二釐銀子一石的價格,遠低於平時的兩錢五釐銀子的收購價,至於說玉蜀黍和甘薯,大都是在一錢六釐銀子左右,蘇平陽和盧天明商議之後,決定以兩錢二釐銀子的價格,收購稻米,以一錢六釐銀子的價格,收購玉蜀黍和甘薯。

但蘇天成不同意這樣的價格,他認爲,這樣的價格,讓農戶吃虧了。

這一次,蘇平陽和盧天明,都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爲,今年的糧食豐收了,不比往年,江寧縣全縣的糧食,估計有三百萬石以上了,扣除留下的口糧,以及一些士紳富戶留下的大量的糧食,縣衙估計能夠收購到的糧食,超過了一百萬石了,這樣算下來,僅僅收購糧食,需要消耗的白銀,就是二十多萬兩了,加上收購糧食之後,後續的一些開支,全年的費用,估計在三十萬兩白銀左右了,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縣衙難以承受。

其次,今年的糧食豐收了,必然有商賈收購糧食,如果縣衙收購糧食的價格,定的太高了,商賈肯定是不滿意的,說不定會鬧意見的。

蘇平陽和盧天明的意見,還是引發了蘇天成的注意,關於縣衙消耗銀兩的多少,蘇天成沒有考慮,按說這點銀子,縣衙還是能夠承受的,每年商賈的捐銀,超過了二百萬兩白銀了,這點銀子,能夠擠出來,可影響到商賈的收購了,這就是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了。

按說堅持這樣的收購價,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縣衙收購糧食,是公開的,江寧縣的農戶,不會想到有什麼怪名堂,但商賈就不一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商賈可以在外地收購低價的糧食,接下來悉數的賣給縣衙,賺取中間的差價,縣衙負責收購糧食的官吏,就是知道這樣的情況,也是不好拒絕的,如果此類的情況,大量出現了,江寧縣就真的無法承受了。

而且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會出現的。

退一步,按照約定俗成的價格,收購糧食,所有的情況,都不會出現的。

猶豫之間,農戶到縣衙來了,這件事情,終於塵埃落定,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收購糧食,也就是說,稻米每石兩錢二釐銀子,玉蜀黍和甘薯,每石一錢六釐銀子。

縣衙主動收購糧食,在江寧縣的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而且是拿出來白花花的銀子,不拖欠老百姓的一錢銀子。

縣衙剛剛出臺政策的時候,諸多的商賈,還以爲是縣衙的官吏,想着其他的辦法,收繳一些糧食,可眼見着縣衙確實拿出來了銀子,按照規矩,收購老百姓的糧食。

一些商賈開始着急了,若是糧食悉數被縣衙收去了,他們還做什麼生意啊,好不容易糧食豐收了,想着從中賺取一些銀子,要是縣衙將所有糧食都收走了,他們豈不是喝西北風了。

眼看着源源不斷的農戶,前往縣衙賣糧食,不少的商賈,紛紛找到了萬成貴。

萬成貴是江寧縣新成立的商會的會長,能夠直接和知縣蘇天成大人說上話的。

衆多經營糧食買賣的商賈,透露出來的,是一個意思,縣衙收購糧食是可以的,大家也不會反對,但要明確收購的數量,不能夠全部都收購了,還是要留下來一些。

這裡面,有商賈,也有部分的士紳富戶。

他們總結出來一個觀點,官府不能夠與民爭利。

萬成貴找到了蘇天成。

進入了三堂,萬成貴擦去了臉上的汗滴,說實話,這樣的差事,他是不願意做的,可也沒有辦法,他是商會的會長,遇見如此大的麻煩了,必須要給蘇天成稟報的。

“大人,草民也是無奈啊,衆多的商賈,都找到了草民,訴說收購糧食的事宜。。。”

花了小半個時辰,萬成貴說清楚了情況。

“萬會長,這是你的職責啊,找到縣衙,反映衆多商賈的要求,這不是上面錯事情,相反,你今後要堅持這樣的做法,本官早就說過了,在江寧縣,縣衙和商賈之間,要做到雙贏,這樣纔可行的,要是商賈都不能夠做生意了,不能夠賺到銀子了,縣衙也無法支撐了。”

萬成貴點點頭,想不到蘇天成會這樣說,他的內心,舒坦了很多。

“不過,有件事情,不知道萬會長是否考慮過,本縣的耕地,有一百四十萬畝,官府如今能夠掌握的,也就是九十萬畝,算上所有的糧食產量,包括稻米、玉蜀黍、甘薯等等,總共也就是三百萬石左右,農戶總是要留下來口糧的,這樣算起來,能夠賣出來的糧食,也就是一百五十萬石,縣衙是必須要收購一百萬石糧食的,餘下的五十萬石,讓諸多的商賈收購,你看如何啊。”

萬成貴很是吃驚,想不到這樣的帳,蘇天成身爲知縣,居然算的清清楚楚,當然,蘇天成的話語裡面,是有着其含義的,餘下的五十萬畝耕地,產下來的糧食,究竟該怎麼辦,這些田地,都是縣裡的士紳富戶所有的,他們是不是應該拿出來一些糧食,也讓專門經營糧食的商賈,佔到一些便宜的。

不過,這樣的事情,萬成貴可不敢說到那麼多的,這樣的事情,過於的敏感了。

“萬會長,你可以去和諸多經營糧食的商賈說,縣衙收購一百萬石糧食,剩餘的部分,讓諸多的商賈收購,你也可以適當的說說,讓他們去找找縣裡的士紳富戶,拿出來一些糧食,有銀子大家賺啊,縣衙都是秉承這樣的觀點,縣裡的有些士紳富戶,觀念也要轉變了。”

看着萬成貴離去之後,蘇天成的臉上,浮現出來意味深長的笑容,估計江寧縣的士紳富戶,暫時不會明白裡面的深意,現在也不是動作的時候,時機不合適,絕不能夠動搖了士紳富戶的根本利益,按照他的想法,真正想着朝廷富裕起來,只有各級的官府,成爲最大的商賈,賺取到了足夠的銀子,才能夠做到讓利於民的事情。

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15章 誤判?(4)第79章 回家之後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820章 面對面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079章 明志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614章 剪不斷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818章 挑撥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995章 整合(3)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629章 巡視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496章 內訌(1)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480章 內耗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69章 發榜(1)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48章 誓師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106章 自作孽(2)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419章 賀瘋子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014章 誤判?(3)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1115章 老頑固第700章 提醒第752章 大度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504章 平衡術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703章 遠見
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15章 誤判?(4)第79章 回家之後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820章 面對面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079章 明志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614章 剪不斷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818章 挑撥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995章 整合(3)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629章 巡視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496章 內訌(1)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480章 內耗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69章 發榜(1)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48章 誓師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106章 自作孽(2)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419章 賀瘋子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014章 誤判?(3)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1115章 老頑固第700章 提醒第752章 大度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504章 平衡術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703章 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