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

(感謝稻草人投出了寶貴的月票,謝謝了。)

蘇天成出任薊遼督師,祖大壽的感受是說不清楚的。

很久以前,他就聽說過蘇天成,是從侄兒吳三桂的嘴裡聽說的,那個時候,蘇天成是殿試榜樣,沒有留在京城,沒有進入翰林院,選擇外放,吳三桂說這個蘇天成很不簡單,年紀輕輕的令人敬仰,隱隱有大將風度,祖大壽不屑一顧,雖說朝廷裡面是文貴武輕,但祖大壽一直都是自視甚高,無非是在大淩河之戰敗了,投降了後金,但這麼多年以來,抗擊後金付出的艱辛,有誰看見了。

後來蘇天成親自創建了江寧營,不出幾年的時間,威震大明,這個時候,祖大壽開始注意蘇天成了,但他總是覺得,蘇天成年輕,或許是靠着江寧營將士的勇猛,所以才能夠有這樣的名氣的,至於說造反的流寇,祖大壽從來沒有看在眼裡,他記得很清楚,曹文昭曾經帶領騎兵,打的流寇丟盔棄甲,那些流寇純屬於烏合之衆,和後金八旗兵是不能夠比較的。

最大的震撼來自於江寧營剿滅三萬流寇,崇禎九年的那次戰鬥,必須要固守關寧錦防線的祖大壽,沒有能夠參與,當時消息傳來,說是後金阿濟格率領十萬大軍,從喜峰口一帶入關,肆掠京畿之地,大明軍隊望風而逃,根本不敢接觸,更不用說交戰了,唯獨蘇天成率領的江寧營,和流寇面對面廝殺,而且打得阿濟格敗逃,損失了三萬人,祖大壽根本不敢相信,只到朝廷的邸報來了,上面的消息實實在在,包括阿濟格的愛將阿朵噶,都被生擒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祖大壽完全改變了看法,而且好幾次的詢問吳三桂,有關蘇天成的詳細情況。

之後蘇天成的一切事情,祖大壽都特別注意了。

蘇天成到了陝西,帶領江寧營將士,深入到河套地區,擊潰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在安寧堡和靖邊展開互市,同時大力裁減陝西的衛所,全面攪亂了蒙古部落的局勢,令後金在蒙古的統治大打折扣。

從這個時候開始,祖大壽就明白了,蘇天成在佈局。佈局的直接對手,就是後金。

蘇天成的年紀,不吳三桂還要小,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年輕人。

蘇天成總督五省軍務,剿滅流寇、生擒李自成的消息傳來,祖大壽就知道,蘇天成馬上就要到遼東來了。依照蘇天成的戰功的威望,肯定是出任薊遼督師。

所以在修繕薊遼督師府的時候,祖大壽親自督陣。

聞名不如見面,江寧營進駐錦州和寧遠,令祖大壽真正看到了希望。

看一支軍隊是不是有着強悍的戰鬥,並不複雜,第一眼看見江寧營,大半輩子征戰的祖大壽。竟然大了一個冷顫,這是江寧營將士身上體現出來的凌烈氣息所致,這股氣息,遠遠超過了後金八旗軍的氣息。

這是一支鐵血之師。

此後,祖大壽更想早點見到蘇天成了,他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因爲等的急迫。他甚至授意吳襄先去京城拜訪。

今天見到蘇天成,祖大壽的感覺是溫潤。

蘇天成的身上,沒有咄咄逼人的氣息,但給人的感受。是低調之中顯露出來決斷,這是很少見的氣息,一種想學都學不到的氣質。

蘇天成見到他的時候,沒有輕視的意思,這是祖大壽能夠感受到的,他和蘇天成之間的地位差別太大了,可以說,如今的蘇天成,比起當年的袁崇煥,有着更大的權力,要知道蘇天成不僅有尚方寶劍,還能夠便宜行事、臨機專斷,這代表蘇天成可以根據自身的想法,處理遼東乃至於薊州、山東等地的一切事情。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祖大壽完全放心了,他感覺到,蘇天成出任薊遼督師,鎮守遼東,一定能夠創造奇蹟的。

祖大壽的內心,對於袁崇煥被磔殺,有着很大的憤慨,他不是讀書人,一直都在寧遠,年少就從軍了,祖上就是遼東的望族,堂兄祖大樂和弟弟祖大弼,都在關寧錦防線效力,都是被朝廷敕封爲將軍,特別是弟弟祖大弼,被稱呼爲祖二瘋子,打起戰來不要命。

祖大壽自恃家族在戰鬥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因爲天啓年間,兩次在寧遠抗擊後金韃子的進攻,祖大壽建立了功勳,故而被當時的兵部右侍郎、遼東巡撫袁崇煥擢升爲總兵,在他看來,袁崇煥是能夠打戰的,比起朝廷裡面的諸多文臣強多了,偏偏這樣的人,不爲朝廷所榮,被硬生生的磔殺了。

當然,朝廷內部的鬥爭,祖大壽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他不會去關心那些事情,自己也達不到那樣的高度,安心在錦州和寧遠守衛就是了。

“末將拜見大人。”

“祖將軍不必客氣了,坐下說話。”

祖大壽倒也豪爽,蘇天成叫他坐下,他就坐下了,這就是軍人風範,只是祖大壽沒有想到,蘇天成尚未來得及觀看督師府後院的情況,就派人叫他了。

“祖江軍是寧遠本地人,對這裡的情況,一定是非常熟悉的,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遵命,末將的確是寧遠本地人,粗人一個,家人都在這裡,家族也在這裡,末將自小就在這裡長大,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末將以爲,錦州、寧遠和山海關三地,互爲犄角,守護了京師,後金若是要騷擾我大明,避不開關寧錦防線,前幾次,後金選擇從蒙古入關,避開了關寧錦防線,也是對關寧錦防線莫可奈何,他們也要時時刻刻擔心關寧錦防線的軍隊,朝廷在關寧錦防線佈置了重兵,若是前後夾擊,後金必然腹背受敵,守衛難爲兼顧。”

“嗯,有道理,本官也覺得,關寧錦防線是非常重要的,自從萬曆年間以來,遼東逐漸成爲朝廷重點關注的地方,可恨後金韃子時刻騷擾,令我大明不得安寧,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了,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本官出任薊遼督師,壓力很大啊,必須要依靠祖將軍啊,本官知道,祖將軍出身望族,堂兄祖大樂和弟弟祖大弼都在軍中效力,如今俱駐紮在錦州,祖大弼有個綽號祖二瘋子,江寧營之中的賀人龍,綽號賀瘋子,看來祖家的確是出將才。”

“末將不敢,末將身負污點,這些年以來,一直都無顏見人,雖說當初是迫不得已,可末將未能以死報國,實在是羞愧。”

“呵呵,過去的事情,不用提了,大淩河之戰,當時的情況,本官也是知道的,到了吃人的地步了,祖將軍也是無奈之舉,那樣的情況下,能夠詐降,回到錦州加強防備,打退後金韃子的進攻,很不錯了。”

祖大壽目瞪口呆,眼前的蘇天成纔多大的年紀,短短几句話,就說出來了大淩河之戰的慘狀,怎麼知道這麼清楚啊,大淩河之戰的嗜好,蘇天成不及弱冠之年,尚在家裡讀書,怎麼會知道這些情況的。

“大人文韜武略,末將佩服之至,今後跟隨大人左右,聆聽教誨。”

“祖將軍自言非讀書人,怎麼說話這麼文縐縐的,本官雖然是讀書人,也知道軍中的規矩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歡迎那些文縐縐的做法啊。”

祖大壽有些臉紅了,蘇天成這是委婉的批評,自己在官場上的時間長了,也學到不少的奉承話了,以前的袁崇煥,就愛聽這些話,想不到這位年輕的督師,對這一套不感興趣。

“末將知道錯了,末將有不情之請,還請大人准許。”

“說來聽聽吧。”

“末將以爲,關寧錦防線,以錦州爲前沿,以寧遠爲中心,以山海關爲後盾,其實最前沿的地方,應該是在大淩河城,可惜當年失去了,若是要徹底穩固關寧錦防線,對後金構成威脅,一定要奪回大淩河城,末將曾經上奏,可惜沒有迴音,末將懇請大人准許,末將帶領軍士,奪回大淩河城,洗雪前恥。”

“本官剛剛上任,祖將軍就如此的急切啊,本官看,這件事情暫時放一放,不要着急,待到本官詳細瞭解情況之後,再行定奪。”

看見祖大壽有些失望,蘇天成微微一笑。

“自萬曆年間以來,我大明在遼東,時時刻刻都處於防守的境地,這種情況延續多年,以至於諸多的將士都習慣了,遼東駐紮我大明諸多的精兵,力量甚至強於京師大營,如此的情況下,我們的認識是不是要改變一下了,本官看這寧遠城,天啓年間的時候,軍民五萬餘戶,如今不足兩萬戶了,此等的情況,說明了什麼,需要考慮啊,目前的重點,我們暫時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需要鼓起廣大軍民的士氣,後金韃子沒有什麼可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怕的是我們習慣於懼怕了,以至於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了,多年來龜縮在城池裡面,不能夠保護百姓,不能夠守衛我大明領土的安全,讓老百姓對我們失望了,這纔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第1283章 太子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2章 破局第1166章 迅雷(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703章 遠見第118章 秦淮河(2)第824章 準備(3)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51章 遊歷第167章 血戰(1)第167章 血戰(1)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09章 前兆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122章 熱鍋(2)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25章 原來如此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36章 大調整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23章 準備(2)第648章 夜襲(3)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395章 畢懋康第772章 海戰(2)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58章 後續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9章 發榜(1)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405章 募捐(1)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824章 準備(3)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43章 慘敗(1)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123章 唐海泰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704章 隱患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362章 最終決定
第1283章 太子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2章 破局第1166章 迅雷(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703章 遠見第118章 秦淮河(2)第824章 準備(3)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51章 遊歷第167章 血戰(1)第167章 血戰(1)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09章 前兆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122章 熱鍋(2)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25章 原來如此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36章 大調整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23章 準備(2)第648章 夜襲(3)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395章 畢懋康第772章 海戰(2)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58章 後續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9章 發榜(1)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405章 募捐(1)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824章 準備(3)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43章 慘敗(1)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123章 唐海泰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704章 隱患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362章 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