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

如果張居正沒有出現在萬曆時期而是出現在大明這個時代的話,他要是推行新政的話完全可以不用去玩弄權術勾結內臣才能得到改革權力的保障。

他可以提前數年進行新政改革,也不必擔心死後被秋後算賬,因爲他的權力是皇帝賦予的,是合法的。

言官沒權力在他的任期內彈劾他竊權亂政。

內廷也沒辦法再阻止其改革的步伐。

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是秉承帝王旨意掌行政大權。

即便皇帝對他產生了厭惡也只能做到罷免而不能否定其權力的合法性。

即便想懲處這位內閣首輔也只能從貪污、草菅人命、謀逆等方面找證據。

當然,這並沒有削弱帝王的權力,帝王依舊是最高的獨裁者。

只是帝王不再兼任宰相的角色而已。

或許沒有以前那麼專制,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大明帝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國家。

帝王已經沒辦法做到大事小事皆獨攬到自己身上。

再說,朱由檢也不清楚以後的帝王會每一代都是合格帝王,有個合法的宰相至少要好一點,至少能有個內閣首輔和帝王一起承擔帝國的責任。

這樣可以避免以往的內閣首輔只顧着混日子,甚至只一味討好皇帝和文官集團的現象。

朱由檢所設想的內閣首輔當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行一個帝國在政治方面進行改變的而不是循規蹈矩。

在張居正以後的內閣首輔便是如此,既討好整個文官集團又迎逢着皇帝,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得帝國處於停滯狀態。

當內閣首輔的人往往是善於左右逢源的人。

而現在,內閣首輔被直接規定爲文官集團之首,所有行政系統的文官皆是內閣首輔的屬吏,內閣首輔自然也就不必去討好文官集團。

又因內閣首輔是由皇帝任命,因而基本上內閣首輔和皇帝的政治觀念當是一致的,皇帝若想保守自然是選保守的人當內閣首輔,皇帝若想激進自然是選激進的人當內閣首輔。

同時,又因爲內閣首輔掌控了文官集團也可以更加容易凝聚文官的力量推行新政,也可以去抗衡整個武官集團。

當然,這並不是說武官集團依舊會被文官壓制。

武官也有自己的中央機構便是大元帥府。

大元帥府的最高統帥是皇帝本人。

而軍隊的指揮權與調兵權皆已由大元帥府控制,也就意味着,武官打仗將不再聽從兵部調配,武官也就不再從屬於文官,即便是軍隊裡的文職人員也都只接受大元帥府的軍令。

大元帥府的官員任命也不走內閣控制的吏部和兵部。

大元帥府有自己的組織部即總政治處。

但大元帥府沒有除了皇帝外是沒有最高統帥的,即便是樞密使此時也已被朱由檢撤掉不再設立。

但大元帥府有自己的部門如同以前的六部衙門一樣,事實上就相當於軍0事委0員會,而朱由檢是主席。

但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即三法司是不隸屬於內閣與大元帥府的。

但他卻掌控了大明的立法權與司法權以及檢察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和內閣與大元帥府是並立的。

除皇帝本人外,任何一個帝國官員不可能在掌控部分軍權的同時還掌控司法權以及檢察權和行政權。

但大明並沒有完全實現司法獨立。

大元帥府內部還有軍法官,而皇帝自己還有東廠和錦衣衛。

不過,朱由檢正在努力讓除了大元帥府內部犯罪人員交由三法司處理,但對大元帥府體系官員的監督則沒有交給三法司而是交給了錦衣衛。

大元帥府體系的官員只能皇帝自己的人去監督其貪腐情況,即便是三法司的文官也沒有權力監督與羈拿大元帥府體系的官員,只能由錦衣衛羈拿再交給三法司後再由三法司的刑部立案、大理寺判決,都察院監審。

但錦衣衛只負責對軍隊和監督和對外軍事情報的管理,不再參與對行政與司法系統的監督,而對行政和司法系統的監督則只由東廠負責。

錦衣衛和東廠依舊是朱由檢加強皇權的左右眼睛,一隻監督軍隊,一隻監督行政與司法。

現在的大明再以文官武官來區分帝國官員明顯已經不適合。

畢竟在大元帥府代表的軍隊裡也有文官,而在內閣控制的兵部裡也有武官,衛所兵依舊是屬於兵部但已經只充當維持地方治安的角色,甚至在三法司裡也有武官。

大明帝國現在已經是一個近代化的資本帝國,在皇帝之下也已實現三權分立,自然帝國官員也以三種不同權力性質來區分。

帝國的官員們已經在適應這種變化。

隨着範景文和高弘圖兩次組閣,以及大元帥府在軍事統籌與指揮上的完美髮揮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對戰犯等的獨立審理,皆已讓大明帝國的官員們適應了這種統治方式。

“從崇禎二十四年開始,大明取消戰區制,以原有的承宣布政使司爲基礎改爲省,恢復甘肅省,省內依舊保留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省設巡撫,巡按!巡按向巡撫與都察院負責,都指揮使司官員由大元帥府選命且向大元帥府負責,按察使司只向刑部負責。”

“另外,設雲貴、四川、兩廣、湖廣、閩浙、南直隸、北直隸、薊遼、山西、陝甘等地設戰區總督與總兵,總督與總兵皆由大元帥府任命,領駐紮於這幾處戰略區域的近衛軍兵馬,各省都指揮使向大元帥府負責便是向該所轄區域內的總督與總兵負責。”

“在崇禎二十四年三月以前,大元帥府、內閣、刑部、都察院完成各省所屬機構建立與官員任命,崇禎二十四年三月開始重新選舉內閣首輔,由各省巡撫和各戰區總督爲候選人,向朕陳訴競選內閣首輔理由,朕將於五月宣佈新任內閣首輔人選,以後內閣首輔限制期限,每五年一屆選舉,不得超過兩屆連任,即不得超過十年,以避免帝王專寵一人,出現權臣!”

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八十七章請個假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
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八十七章請個假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