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

馬士英被調離朝堂中樞督師西南的事很快便在整個大明官場引起了極大轟動。

在很多善於政治內鬥的政客們看來,這都是打擊馬士英政治勢力的最好機會。

御史言官們開始彈劾與馬士英關係好的官員,如兵部右侍郎阮大鉞等。

朱由檢有時候很想把這些官員全部罷黜,因爲這些官員很多時候並不幹什麼事實,但在勾心鬥角和政治權力角逐上卻十分上心,對於外界局勢或許不夠敏銳,但對朝廷動向和自己這個帝王心思的轉變卻十分敏銳。

但朱由檢很多時候都不會輕易地順從這些官員的意思,他知道在這些言之鑿鑿的彈劾奏疏背後都隱藏着一個個政治私心,他稍有不慎便會被利用了去。

朱由檢不知道自己的智商能不能很好的駕馭這些老狐狸們。

他不敢輕易做出決定來顯露出自己的愚蠢,也不敢明着表現自己的目的而被這些官員們輕易捕捉到自己的目的並加以利用。

就譬如範景文這件事,他不過是對彈劾範景文的奏疏留中不發且只說了一句範景文有些老的話,便使得滿朝都在喧囂着範景文這個首輔要當不下去的議論。

而真正把目光注意到滿清即將再一次南下這件事上的官員則是少之有少。

不管底下的官員怎麼想,多麼的聰明,朱由檢知道自己作爲皇帝最需要的是時刻明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楚王好細腰,城中多餓死,自己作爲帝王,自己關注什麼,底下的人也會跟着關注什麼。

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和東廠提督王承恩如今是被朱由檢召見的最高頻率的官員。

現在的崇禎二十年六月的明清之間雖說還算平靜,大明國內似是也沒再有大的事件發生,但這種越是平靜的時刻越意味着有新的危機將要發生。

朱由檢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掌握着最新的消息與最多的消息,以此通過大量的信息見微知著,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

“陛下,據我錦衣衛奏報,近些日子有大批清軍於保定、薊州、河間、天津、永平、宣府等地齊聚北京,阿濟格、豪格、阿巴泰、譚泰、洪承疇等頻頻出入多爾袞府邸,大名、衛輝、安康等地俱有大批清軍出現,與我大明邊界接壤的清廷各州縣已開始戒嚴,設立關卡,嚴查出入百姓身份,遷移附近百姓,實行堅壁清野之策;看樣子是建奴將要舉兵南下的徵兆。”

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面色凝重地向朱由檢彙報了錦衣衛的最新情報,而朱由檢聽聞後也不由得扶了扶額頭,內心頗爲煩躁:“這建奴還真會挑時候,在這個時候準備舉兵南下,明知朕之西南正被張獻忠的大西軍蠶食,而偏偏於這時舉兵南下,算盤打得真好啊。”

“這一定是洪承疇那個大奸賊出的主意,就他最瞭解關內的局勢!”

吳孟明憤恨不已地說了一句,雖說此刻在御前無故插話有些失態,但也由此看得出來,洪承疇的投敵和對滿清滅明的積極已讓這位素來性格沉穩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對他也恨入了骨髓,出現了情緒化的表現。

當然,吳孟明也旋即意識到了自己貌似有些多嘴,忙拱手請罪:“陛下,微臣。”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愛卿嫉惡如仇,朕可以理解”,朱由檢擺了擺手,饒恕了吳孟明的御前失態之舉:“聽着,現在開始想盡一切辦法打探清楚滿清朝堂與南征動向,主帥是誰,多少兵力南下,分成幾路,由何處南下,具體南征時間,糧草儲備多少,兵馬士氣如何,裝備如何等等不惜一切代價務必查驗明白,另外,必要的話可以殺一儆百,啓動我們安插在清廷內部的眼線,殺幾個奸賊,讓這些漢0奸們再次惶恐幾日,不要讓他們的日子好過!”

吳孟明領命退了下去。

緊接着,朱由檢又命人去召東廠提督王承恩。

在見王承恩之前,朱由檢站了起來,來到紫藤花架下舒展了一下筋骨,此時正值晌午,氣候炎熱地使得空氣裡翻滾着被太陽燒燙的熱浪,袁貴妃飼養的小錦貓慵懶地躺在薔薇圃裡眯着眼,四周似乎很寧靜,聽不見來自西南的刀槍聲,也看不見黃河岸邊越來越多的金錢鼠尾。

朱由檢眺望了一下遠方,鐘山依舊屹立在雲端,遠處的山巒碧綠如花障,延綿在蔚藍色的天際下,彷彿把金陵城隔絕在亂世之外。

隱約還能聽見誰家的笙歌嬌音在十里之外迴響,宮牆四周依舊住着不少達官顯宦,在如今朱由檢大量放貸的經濟刺激下,江南一帶似乎要比之前更爲繁榮,官僚階層的生活更爲奢靡,如今即便是在這種炎夏正午時分,舉國四周又將上演兵戈之時,依舊有王孫公子在金陵城裡享受富貴生活。

彷彿間如今的大明依舊是盛世華章,天下承平一般。

朱由檢沒有要責備這些權貴們的意思,只要他們沒有違背國家法令,民族大義,沒有誰能因他們的驕奢淫逸而給他們治罪,朱由檢現在只是在想,這些人就不擔心自己此刻的奢侈生活會可能在轉眼間被人奪走嗎。

這富庶江南,錦繡河山,猶如二八之妙齡少女一般,不知有多少勢力垂涎其美色。

張獻忠打雲貴,未嘗就沒有以雲貴四川爲根基東進佔據江左江右之雄心,滿清建奴寧願坐視闖賊賀珍盤踞漢中也要調集剛剛積蓄起來的國力再度圖謀江南。

而在花團錦簇的這片膏腴之地下,在大明朝堂內部,也時時刻刻上演着各個政治勢力對這塊土地的統治權。

朱由檢現在利用自己皇帝的正統身份,拉攏傳統農耕文明社會經濟裡的士紳集團,又利用關稅和封爵等政治經濟利益聯合控制海洋貿易的鄭氏集團,再通過商稅加徵與控制軍隊壓制江南商業經濟社會裡的文官集團,使得整個南方集團依舊能團結在自己的統治之下。

而現在,就在自己還沒有熟稔地如何做好這個南方集團的領袖時,不甘心的滿清北方軍事集團又再度興兵南下,這一次不再是民族與民族間爭鬥,而是舊文明與新文明之間的角逐,參與戰爭的雙方主要羣體都是漢人,只不過北方的漢人多了一個滿清主子而已。

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請個假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
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請個假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