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

棲霞山區的店鋪是他直接讓內廷管理的。

這個時代的商戶也不是笨蛋,知道這些藩王們都是土豪,都爭着買下這裡的店鋪,連秦淮河最知名的風月地也在這裡開了分店。

朱由檢在這裡的所有的店鋪在數日之內就銷售一空,再一次證明大明地產業同樣火爆的同時,也讓朱由檢的內帑賺了個盆滿鉢滿。

不到半月,昔日冷寂的棲霞山一帶就有了鬧市的氛圍。

藩王們紙醉金迷的身份比之前更甚。

南京城素來是煙柳繁華地,士大夫們來到這裡也大多是追求聲色。

因而讓人慾仙欲死的服務不可謂不多。

一些在偏遠地區待久了的藩王如今來了南京自然覺得新鮮。

不多久便傳出某位老王爺在某姑娘的身上猝死的新聞,一下子就成爲了棲霞山別墅區第一個薨逝的藩王,差點還釀成一樁冤案,在南京城引起了轟動,好在最後查知是並非那姑娘所殺,也就免了刑罰之苦。

雖然朱由檢一直對這些藩王們敲骨吸髓,

但現在他與這些藩王們的關係也還行,君與王之間倒也融洽。

即便是藩王們有些抱怨被勒索太過,朱由檢也一概把責任推給文官:

“唉,各位皇伯皇叔們有所不知啊,朕這個皇帝也當得很難的,按理是該給你們賜府邸賞賜些什麼,但百官們廷議說什麼軍費緊張,需要與民休息,只能委屈皇家!

不僅僅沒給你們府邸賞賜,即便是朕的宮殿和皇陵都沒修!

你們說說,朕能有什麼辦法,即便是現在,朕都還只能每頓吃五個菜,你們說說這是一個帝王該過的嗎,可恨啊,可恨啊!”

文官們想把藩王們抱怨的鍋甩給皇帝朱由檢。

而朱由檢則先把鍋甩給了內閣和其代表的文官集團。

而且朱由檢是直接把直接不願意做的事也說成了是文官們故意針對自己的。

再加上從藩王手裡賺銀子,很多事朱由檢沒直接插手,是戶部出的面,所以藩王們也很相信朱由檢的話,紛紛問朱由檢爲何不罷免內閣首輔高弘圖。

朱由檢則繼續哭訴說高弘圖有守衛南京的大功,在朝野深孚衆望,自己沒辦法罷免內閣首輔高弘圖,藩王們又問朱由檢爲何不罷免他們最厭惡的戶部尚書劉萬春。

朱由檢也說了一些難言之隱,說罷免也是需要理由的,沒有下面言官的彈劾,他也不能隨意罷黜一個個堂堂戶部尚書,畢竟如今的戶部尚書都是內閣首輔舉薦任命的。

藩王們聽明白了朱由檢的意思,也的確是想出口氣,想讓朝中官員們也忌憚一下他們這些藩王們。

因而,藩王們便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秀,便也就有人開始用銀子或者其他方式賄賂買通了一些御史言官,然後彈劾起戶部尚書劉萬春來。

戶部尚書劉萬春也不傻,知道這又是自己那位狡詐如狐的陛下故意這麼做的。

他知道陛下想要的是什麼,因而二話不說就將戶部國庫此次通過拍賣所謂國有資產所得的三成給了朱由檢。

但是,很快,朱由檢還是罰了劉萬春半年的俸祿。

戶部尚書劉萬春知道自己陛下的意思是自己給的份額不夠,便提高到四成。

因而,戶部尚書劉萬春在被罰半年俸祿後又被突然加封了個太子太保的三孤之位,還將其大學士之位加爲文淵閣大學士,從內閣大學士排名第六躍升到第四!

藩王們震驚了!

遠離朝堂已久的他們才發現帝國政治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

一些政治嗅覺敏感的藩王們才發現原來是戶部尚書劉萬春給陛下送了錢。

被“賄賂”了的陛下自然不會再治劉萬春的罪。

藩王們忙一邊指使一些爲錢說話的文官指責戶部尚書劉萬春是個只會撈錢的鉅貪佞臣嗎,一邊也給陛下朱由檢送錢。

戶部尚書劉萬春位列中樞已久再加上深受大明皇帝朱由檢的不要臉的影響後,他也跟着不要臉起來,繼續抱朱由檢的大腿,送錢送溫暖只差沒送女人。

藩王們看不下去,爲了壓過文官們一頭也搶着給朱由檢送錢。

譬如,桂王朱由榔就主動貸款攬下了奉天殿重建的工程。

朱由檢對此很高興,當即就賞給了朱由榔南京工部尚書的官。

朱由榔搖身一變成了大明朝最年輕的部堂高官,還是藩王直接兼任。

其他藩王也看着眼紅爭着送錢,而一些清流文官們也不甘落後,在一邊收錢罵內閣六部堂官同時也斥責藩王們壞了祖制,但也都不敢把矛頭直指朱由檢。

朱由檢儼然是在城樓上看風景的人,看得下面的藩王勳貴、文官們鬧得沸沸揚。

外加依舊還存在奪嫡之爭,大明王朝似乎在這個時代很是混亂。

一些盯住首輔之位的大臣也開始挑唆黨羽直接斥責首輔高弘圖不作爲。

高弘圖的人也自然不甘落後,逮着阮大鉞等敵對派也開始罵。

一時間,大明彷彿又回到了昔日那個“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時代。

但事實卻是,無論是朱由檢的內帑還是國庫的收入都開始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在崇禎二十一年七月過後,隨着商稅徵收的結束,國庫年收入躍升到兩億銀元!

而朱由檢自己的內帑儲蓄也突破了十億銀元!

這就是帝國混亂時代下的盛世華章。

官員們在悄然間發現帝國的財富已經到了以億計算的時代。

在這些藩王們不再混吃等死或者只專注於剝削底層百姓而和文官開始政治博弈時,朱由檢也依舊還沒開始告訴藩王們如何擴大其封地的事。

而是在八月過後,朱由檢突然就命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東廠、大元帥府總軍法處聯合成立專門組,統一開始執行對一應戰犯和叛臣的處決行動。

朱由檢詔令所有藩王和二品以上文武官員從八月初五日處決行動開始起每日巳時正到太平門觀刑,酉時三刻方準離開,且每逢一名戰犯處決完畢,必須上文章寫感想。

當然當值之日除外。

之所以這樣做,朱由檢自然是想通過實實在在的嚴刑峻法讓這些藩王們知道違逆自己和背叛大明的下場。

最先被審決的自然是已因慫恿滿清再度南下滅亡大明而且親自掛帥欲亡故國被大明內閣刑部定位甲級戰犯的洪承疇。

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十二章 遇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
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十二章 遇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