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

不僅如此,軍中的士子皆是比較熱血的理想主義者,階級固有觀念對他們的影響不深。

朱由檢影響顧炎武、王夫之這一類的士紳階層的年輕一派自然要比影響南京城的老官僚們容易得多。

朱由檢越想越深,連何時自己被一雙玉手給遮住了雙眼,他都不知道,只聽得一陣銀鈴般的笑聲迴響在耳邊。

“陛下怎麼一人在這裡發呆,連奴家給你請安都沒聽見”,說話的正是袁貴妃,雖說她已嫁入深宮多年,但依舊亭亭玉立,姿容膚色未減絲毫青春,如今與朱由檢獨處,也依舊有着少女心性,竟主動捂住了朱由檢的眼睛。

朱由檢自然不會生氣,而是將雪膚月貌的袁貴妃攬入了懷中,思緒也不由得回到了自己穿越到大明第一個晚上。

可以說,袁貴妃是他穿越後見到的第一人,更是親密接觸的第一個女人,也因爲袁貴妃的心性單純,思想簡單,纔沒有將自己當成入了邪的人,使得自己得以有足夠的時間在當時第一次來到大明的情況下熟悉自己所處的環境。

“以後在皇后面前,不可這樣無禮,免得又多受一番訓誡,記住了嗎”,朱由檢颳了刮她的瓊鼻,就推開了袁貴妃,往翊坤宮走來。

袁貴妃則攙住朱由檢的胳膊,跟着朱由檢行進在去翊坤宮的路上。

這裡是袁貴妃的寢宮,朱由檢其實本來只是想隨便在後宮逛逛的,想想將來的事,但卻也沒想到走到了翊坤宮。

而且既然偶遇了袁貴妃,又想起了昔日的往事,又袁貴妃身子芳香襲人,再加上朱由檢想起太子的事來,便又想起了廣育子嗣的事。

袁貴妃的身子綿軟有彈性,在這種午後與之做歡愉之事自是最爲舒爽不過。

而等着朱由檢披上衣襟,走到軒窗處看着夏雨潺潺如流水般沾溼了芭蕉時,就看見值班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韓守敬走了來。

朱由檢朝殿外的陳圓圓打了個手勢:“讓他到下面的亭子裡等朕。”

“多睡片刻不必起身,朕自己來”,朱由檢按住了袁貴妃的玉肩,就來到陳圓圓面前來,伸開手臂,陳圓圓則忙給朱由檢更衣:“陛下不是要自己來嗎?”

朱由檢微微一笑,沒說什麼,一刻鐘後,纔打着傘,循着翊坤宮後院小階來到了亭中:“可是湖廣的事?”

“凡事都逃不過陛下的法眼,的確是湖廣方面的,湖廣總督堵胤錫和湖廣巡撫李巖的密奏到了”,韓守敬說着便將兩個黃絹包裹的盒子遞了過來。

朱由檢從陳圓圓手裡接過鑰匙開了鎖,才取出了密奏之疏,就坐在亭子裡藉着晚雨帶來的清涼閱覽。

朱由檢沒想到堵胤錫和李巖居然在密奏裡互相讚譽對方,而指責自己的不足,這讓朱由檢不由得欣喜地笑了起來,突然覺得這南京宮城的夏季雨夜也是格外的美,頗有煙雨江南之韻味,給人以靜謐安然之感。有這樣一心爲公的大臣在,自己的江山也無疑會更加牢固。

在朱由檢看來,堵胤錫能做到秉公做事已屬難得,畢竟李巖這種人是不被士大夫所恥的,也很難把李巖和滅虜軍等流賊看在眼裡,但如今堵胤錫不但遵從自己諭旨秉公做事還能讚譽他們,可以說,無論堵胤錫其才如何,這份胸襟已足以擔任一任宰輔{大明沒有宰輔,這裡只是文學性指代}。

而李巖未因滅虜軍之損失較大而有抱怨,只說堵胤錫乃難得之上官,希望堵胤錫繼續總制湖廣軍政,雖說言語狂悖,但也足以可見此人也是一無私之人,明曉事理,有識人之明。

朱由檢覺得自己不顧朝廷非議執意招撫滅虜軍甚至以此收李巖之心,算是自己在南遷之後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之一。

“韓守敬,你說說,這大戰一結束,朝廷內外參與此次戰事的有功之臣該如何賞賜爲何,尤其是這李巖和堵胤錫”,朱由檢不由得問起了韓守敬,還將密奏遞給了韓守敬。

韓守敬主管的是經濟方面,對於朝政很少過問,如今聽陛下問及,他也只得笑了笑:“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不過這督撫素來還是要常換的好,畢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奴婢拙見,皇爺還請擔待一二。”

“說的不錯”,朱由檢的確沒有讓李巖長期執掌滅虜軍的想法,雖說他爲了大局,要虛懷如谷一些,但讓一個自己還不能完全熟悉的人執掌數萬人馬,他還是有些不放心的,而且他覺得李巖之纔不應該只留在湖廣做一巡撫。

因而,朱由檢有將李巖調入京城負責兵部事宜的打算,此人經歷實戰較多,運籌帷幄比之於馬士英更勝一籌,且又非兩榜進士出身,正好可以讓這朝堂之上的官員們多一個瞭解底層庶民需求的官員。

朱由檢打定了注意,便覺得在各省督撫進京後,就該把李巖留在京城。

不過,如今的焦點還是關於稅收的事。

朱由檢於次日親自去了新成立的大明行政學院,即現在近衛軍第二軍的基層軍官接受兵部尚書馬士英關於新稅政思想教育的地方。

在昔日農民出身的軍官與昔日士大夫出身的軍官強烈對比後,再加上朱由檢到來後又親自用歷史證據和細緻地分析講解,以及允許下面的士子激烈地言辭交鋒之後,近衛軍第二軍各級軍官一致表示願意誓死保護朝廷第一次新稅賦徵收順利完成。

近衛軍基層軍官們的思想工作倒還好做,畢竟大家都是理想主義者,且都是底層士子,對於以農爲本的思想還是比較信服的,也沒有太大的商業概念,認爲陛下加徵商稅與外貿之稅的確是利民之舉。

但朱由檢不知道各戰區督撫總兵官以及朝野中的大官僚大勳戚還有宗室藩王的思想工作好不好做。

未來真正難的就是向這些大官僚大勳戚以及宗室藩王徵收賦稅,偏偏他們又都是大頭。

提起宗室藩王,朱由檢發現自己好像還沒來得及解決這些朝廷宗室給大明帶來的財政壓力的問題,這些人造成的財政負擔不亞於滿清後期那些吃鐵桿莊稼的八旗子弟。

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八十七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
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八十七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