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個假

堵胤錫作爲湖廣巡撫,此時則駐蹕在長沙府。

整個湖廣也就只有洞庭湖以南,也就是現今的湖南地區,大明朝廷還能進行有效的軍政統治。

湖廣北部也就是武昌、黃州等府乃經常被左良玉禍害之地,即便是何騰蛟和堵胤錫這樣的湖廣督撫也只能對洞庭湖南部地區進行統治。

因而,也就導致何騰蛟在岳陽,堵胤錫在長沙。

利來湘地地處內陸,東南西皆環山,北面又是洞庭湖阻隔,因而在當今大明算是比較偏狹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及湖廣北部。

也就只有到了近代,洋務運動開始後,湘地纔是偉人輩出,對中華之貢獻遠超古時人才大省江西、浙江等地。

堵胤錫雖被崇禎帝朱由檢從提學副使任上簡拔爲湖廣巡撫,但在整個湖廣地界,他的權力自然也比總督何騰蛟好不了多少。

因而,堵胤錫現在也只能空有一身濟世安民的抱負而得不到施展,只能和一羣幕僚,沒事研究關於湖廣地界防範清軍南下的對策,再則就是研究屯田撫民之策。

趁着朝廷免稅政策實行期間,堵胤錫也招募了不少因不堪左軍擄掠的流民在長沙、常德等地開墾不少的山地梯田。

除此之外,堵胤錫也先後在湘西地區招撫了不少在山區作亂的盜寇,勸其爲民,懲治貪污官吏,重新恢復基礎統治。

也正因爲如此,堵胤錫對農民軍有着比何騰蛟這樣的學者官員更深的瞭解,並也因此才主動建言朝廷對闖軍餘部進行招撫。

事實上,他到現在都還未知道李自成已經去世的消息,他只是根據自己的理智分析,希望朝廷可以放下昔日仇恨與李自成議和。

堵胤錫不知道自己的奏疏上遞朝廷後會有什麼後果,會不會被御史言官們攻訐自己矇昧心向反賊,陛下會不會因此厭惡自己。

但堵胤錫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這種江河日下,民族危亡之時,他堵胤錫也不想再明哲保身,反正覆巢之下,皆無完卵,他又有何擔心。

“撫臺,有錦衣校尉來了,且已等您多時!”

這一日,堵胤錫正與城外對於光明日報之前提出的馬鈴薯進行親自耕種實驗,還沒來得及洗手,便聽見自己的屬吏來報說錦衣衛來訪。

在大明,被錦衣衛造訪從來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是,堵胤錫的身後幕僚聽此則直接慌張起來:“撫臺,莫不是朝廷派人來拿你了?”

“是禍躲不過,是福也未可測,你們繼續翻地,我先回一趟府城,把馬牽來!”

堵胤錫說畢便坐在一石頭上換上雲紋靴,換上官袍後,將烏紗帽一戴,就立即翻身上馬,朝長沙府城策馬而去。

“老爺,你說朝廷派錦衣衛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來的官職還不小,是鎮撫使王鵬,昔日新建伯陽明先生之後!隨行的還有三十多個錦衣校尉,看得出來,都是一身的殺氣!”

堵胤錫一到府衙,其奴僕張華便忙跑來給堵胤錫牽馬,並又道:“從布政使到長沙知府,這些官員們現在都陪着錦衣衛呢,不敢出來迎你,深怕惹禍上身。”

“他們避禍的本事有,但審時度勢的本領卻沒,一羣庸官而已!”

誰知,堵胤錫突然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情大好:“朝廷這是要重用我堵某啊!”

“老爺何以見得?”奴僕張華問道。

“若是抓我堵某,何須鎮撫使親臨,又何須三十多錦衣校尉,這一看就是來護駕的,八成是闖賊內部出問題了,或者是朝廷對闖賊有意要招撫!”

堵胤錫說着就走了進來,看見自己的一衆同僚皆掩面故作不識,便不由得笑了笑。

而這時候,錦衣衛鎮撫使王鵬則忙朝堵胤錫小跑而來:“若不是聖諭在身,王某實不敢如此造次,坐等堵制臺而來,實在是大不敬也。”

一衆官員不由得大驚,暗思這錦衣衛難道不是來抓堵胤錫的不成,若不然,這錦衣衛鎮撫使王鵬爲何對堵胤錫如此禮遇?

“既然有聖諭在,就先宣旨吧!”

堵胤錫說畢便準備命人擺香案,而錦衣衛鎮撫使王鵬則說不畢,當今陛下已有聖諭,爲節省時間,滌除一些繁文縟節,尤其是在這種緊要時刻。

因而,堵胤錫便乾脆匍匐在地:“臣巡撫湖廣軍政,右副都御史堵胤錫聽旨。”

“察堵胤錫巡撫湖廣期間,撫境安民,多有善政,而今又有建言招撫闖賊之善言,甚合朕意,特命其總督湖廣、貴州戰區軍政事務,加其兵部左侍郎太子少傅,賜一品冠帶,着即趕赴武昌,負責招撫闖軍餘部一事,一應闖軍文武官員官職授予與人員統計皆由愛卿負責!務必安穩闖軍軍心,爲他日協同李巖抗擊清軍阿濟格部做好準備,欽此!”

堵胤錫內心大爲激動,他沒想到當今陛下居然直接升了自己總督湖廣,毫無顧忌地讓自己負責招撫之事。

大明有君主之明,不愁江山無望!

堵胤錫一時意氣風發,長拜了一下:“臣堵胤錫遵旨!”

“堵公請起,這裡還有一道旨意,是授李巖做湖廣巡撫的旨,你到時候再傳給他,並且,陛下託你帶話給李巖,陛下說了,李巖能明大局,識時務,於關鍵時刻站在了大明這邊,可謂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等抗擊清軍得勝之日,便以公侯相贈!”

堵胤錫點了點頭:“還請鎮撫使轉奏陛下,請陛下放心,微臣堵胤錫定當竭盡全力,爲這大明天下保住一方疆土!”

“事不宜遲,眼下清軍阿濟格部大兵壓境,還望堵公早日出發,另外,陛下已經說過,湖廣地方官吏全憑你一人定奪,不必經過朝廷,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堵公可以看看誰可以帶走委以重任!”

“州縣官或有可用者,但三司卻少有,我今晚就擬定名單,明日一早就出發!”

堵胤錫說道。

“那我等就等候堵公一夜,明早護送堵公去武昌!”

王鵬說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