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

“此事朝會再議!”

朱由檢決定暫且先不提關於是否給李自成按帝王禮下葬的事。

文官們總喜歡糾結這些繁文縟節,歷史上的一場大議禮事件幾乎持續了半個嘉靖朝,爲以後的危機埋下了很深的伏筆。

朱由檢可不想讓朝堂又這樣,尤其是在這種一不注意就江山覆滅的危機時刻。

一離開大元帥府,朱由檢便授意光明日報開始加大篇幅報道建奴南下的消息,揭露建奴南下的殘暴行爲。

同時,朱由檢還讓光明日報把數十萬闖軍若投清軍與投朝廷的後果分析了一下,並且儘量誇大數十萬闖軍在朝廷與清軍較量間扮演的重要角色。

朱由檢這樣做便是要讓朝臣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事,對於李自成能否實行帝王葬禮,和江山社稷相比較起來哪個更重要。

此時的朝臣們在得知李自成已死後同馬士英、李邦華等人一樣表現的很是激動,作爲大明帝國的統治維護者甚至現在還跟隨在大明皇帝朱由檢身邊的這些大官僚們雖說是忠臣,但對於搞亂了大明江山甚至奪了都城,險些讓他們成了亡國之臣的李自成,自然是深爲痛恨,如今聽聞李自成恍惚國仇家恨已報。

然而,作爲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本該最爲痛恨李自成的大明皇帝朱由檢此時卻沒有失去理智。

或許是因爲他是來自後世的穿越者,此時的他更多的是理智而不是情緒上的抵制,此時的朱由檢非常清楚,李自成是否實行帝王葬禮與能否招撫數十萬闖軍之間的利害孰輕孰重。

雖說闖軍餘部被清軍打得節節敗退,但並不是說着這支軍隊就毫無戰鬥力,李自成能敗的如此難堪不僅僅是因爲建奴的強大,和他最初忽略了建奴勢力有關,在他初進北京時,他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後方根據地的建設,甚至大部分主力都還在山西黃河岸邊,隨他進京的大部還是投降的明軍。

因而,李自成在於建奴最初作戰時失去了先機,到最後更是完全沒有了自信,狼狽而逃,此時的關中已不比漢唐,完全沒有一個很好的後方依託。

但實際上,現在的大部分闖軍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流寇,而且一直被建奴這麼壓着打,早已有了恨之入骨的民族仇恨,日後若利用自己大明的後勤體系與統治基礎,完全可以讓這一支軍隊發揮出他最強大的實力,無疑可以成爲抗清的主要力量。

因而,朱由檢不能眼睜睜地看着這數十萬闖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再成爲流寇或者投降建奴走吳三桂等人的道路。

事實上,原本歷史中,南明永曆王朝堅持抗清的時間遠遠長於弘光王朝,和它的主要抗清力量是原農民軍不無關係,投降滿清的漢族大官僚大漢0奸或許對官軍的招撫有效,但對農民軍自然是收效甚微。

數十萬闖軍有意歸附大明並要求對李自成行帝王之禮下葬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朝堂。

不出意料的是,整個朝廷徹底因此而議論紛紛起來,尤其是內閣次輔高弘圖與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禮部尚書劉宗周與刑部尚書姜曰廣等注重人倫氣節的大臣反對尤爲強烈,他們十分痛恨李自成這種以下犯上的行爲。

“陛下,李自成乃國賊,國賊不可恕!行帝王葬禮,實乃有損朝廷之威嚴!”

“陛下,如今危難之際,雖可饒恕百姓從賊之罪,但李自成乃首惡,若饒恕,陛下您顏面何存,將來如何九泉之下如何見先帝!”

“李自成罪惡滔天,本該挫骨揚灰,但如今胡虜南侵,爲天下之大局計,或可饒恕,但行帝王之禮實在是有悖於陛下之尊嚴,陛下可曾忘了毀陵之恨,北都淪陷之痛!”

李邦華這麼一說,在朝的官員都嗚嗚咽咽哭了起來,一個個都是蟒袍紅袍加身的重臣,卻在朱由檢老淚縱橫,讓朱由檢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說纔好。

朱由檢也只得跟着作秀,抹了抹眼角,強行擠出幾顆淚來:“列爲愛卿,朕理解你們的心情,要說和李自成之間的仇恨,就屬朕和李自成的仇恨最深,朕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爲了表現出自己真的很恨的樣子,朱由檢咬牙切齒地說後就一拍龍椅,嚇到羣臣都沒敢再哭,忙高喊一聲:“陛下!”

“可是,眼下清軍南下,已佔據了山西、陝西全境!清英親王阿濟格更是逼近荊襄,多鐸部南掠河南,轉眼便可入山東,直下江南!還有一個左良玉在安慶附近作亂!諸位想過沒有,若是我們不答應闖軍要求,這數十萬闖軍若投了清軍,或和左良玉聯合起來,會是什麼後果!”

朱由檢說着直接讓李邦華站出來:“李愛卿,你說說,會是什麼後果。”

李邦華只得如實回道:“若這數十萬闖軍投清軍,阿濟格部會直下江右,左良玉部若再降,則我南京右翼面臨近百萬大軍攻擊,如多鐸部這時候再南下,則江南着腹背受敵,我大明江山社稷必亡無疑!”

“聽見了吧!”

朱由檢大聲一吼,又讓馬士英說說這數十萬闖軍的實力。

“都是當年和盧象升部、洪承疇部、左良玉部等交過手的老賊寇,雖不及清軍韃子,卻比官軍厲害,一旦投清或投左良玉,都是對朝廷的巨大挑戰。”

馬士英這麼一說。

羣臣都沉默了下來,誰也都知道眼下數十萬闖軍歸附朝廷的意義重大,但誰也很難在心裡接受對李自成進行帝王禮下葬,因而都看向了朱由檢,意思是如果陛下能接受,他們也只能咬着牙接受,反正他毀的是你朱家人的江山,你若能過這道坎,我們也能過!

朱由檢還真沒什麼心理壓力,但還是故作沉痛地說道:“正因爲知道這些後果,爲了江山社稷,爲了天下蒼生,朕也得答應闖軍,爲李自成行帝王葬禮!細想想,北都淪陷,李自成一小小驛卒能讓江山破敗之此,其實還是朕自己的過錯,若不是朕橫徵暴斂,若不是朕一味索取,使天下百姓不堪其躂伐,何至於此,朕又有何臉面去追究人家李自成,真正罪不容恕的是朕自己!”

朱由檢的一頓自我批評,讓羣臣再一次飆淚,忙跪下來:“是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

“諸位愛卿的心情,朕也能理解,李自成此人罪惡滔天,壞我祖宗

wωw●тт kдn●¢〇

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請個假第八十七章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
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請個假第八十七章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