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

崇禎十九年的華夏大地似乎要比往年平靜了許多。

在大明境內,朱由檢在崇禎十八年向各部下達的指示已開始執行。

松江府上海縣這個時代還不爲人所知名的小縣城已被正式劃分爲大明的一個經濟特區,並在此成立市舶提舉司,松江府府治移駐上海縣。

戶部郎中吳佳胤調任爲松江府尹兼市舶提舉司提舉。

上海縣縣治臨近黃浦江,而從黃浦江北上便可以從吳淞口進入東海。

雖說現在還不過是荒野之地,但在後世這裡是全世界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而此時也開始陸續有應天府與松江府以及蘇州府等大明最繁華地帶的商船開始泊靠於上海縣新建的港口碼頭。

甚至每天都能看見無數大型福船出沒於此,這些俱是內地從蘇州直接衍生到徽州乃至武昌的大商戶和皇商即將出海貿易的船隻。

除了江寧織造韓家與蘇州織造楊家這樣的皇商巨頭運載着大批物美價廉的紡織品準備海外,也有打着鄭氏商行旗幟的民間商船雲集而來。

皇商與官商自然要在市舶提舉司交割出口稅,而鄭氏商行只需登記後便可直接出口貿易。

儘管民間商戶因爲鄭氏商行的庇護而使得松江市舶提舉司只能收到皇商與官商以及部分不願意打着鄭氏商行旗號的民間商戶的稅,但稅銀依舊每天如流水一般淌進了市舶提舉司的銀庫裡。

不僅僅是出口,如今也開始陸陸續續有荷蘭與佛郎機等西洋商船開始雲集於上海港。

松江府已按照戶部之令在上海縣黃浦與吳淞江交匯處一直到吳淞口,即現在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到吳淞口,允許本國商戶與外番於此長久居住甚至可以開設商鋪與作坊。

皇莊已按照朱由檢的旨意在這裡搶先購置下了土地,甚至提前修建了許多商鋪,一開始只有皇莊獨自經營,但慢慢的因爲大量人流聚集於這一帶,且隨着皇莊的利潤越來越豐厚,使得大批商戶也開始來這一帶購置土地開設商鋪或者從皇莊手裡租借商鋪。

一時間,隨着這一帶的貿易越來越發達,這一帶的商鋪也開始飛速火爆了起來,利潤猶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到崇禎十九年十月芳時候,朱由檢已經單靠皇莊在這一帶的租金收入與商貿收入而有三四百萬銀元的利潤。

也有外番商鋪開始雲集於此,或租或直接購買,一時間昔日不過是荒野小山村的黃浦一帶已正式成爲了大明最爲繁榮的商埠之一。

據松江府知府吳佳胤上報,等到崇禎十九年年底時,松江府市舶提舉司已收稅銀達八百萬銀元之巨,甚至吳佳胤直接在奏疏裡感嘆,如果沒有鄭氏商號的出現讓大部分民間商戶逃脫了關稅,那大明朝廷的關稅收入將會直接翻倍。

朱由檢對於在上海縣開商埠後所取得的鉅額稅收並不感到驚訝,畢竟這裡在後世就已經證明他是一塊聚集財富的寶地。

雖然滿清佔據着北方和關外之地,但朱由檢沒有禁止大明對滿清的商業貿易,而滿清朝廷自己也忽視掉這個商業的禁令。

畢竟滿清朝廷也知道北方離開不了南貨的支持,也禁止不了民間官紳與大明商戶間的商業往來。

不過,因爲如今從揚州一直沿着大運河到保定都成了軍事重鎮,漕運已經中斷,因而無論淮揚的大明商戶北上還是滿清統治區的商戶南下,此時都只能在上海縣中轉,然後走海路。

這就使得昔日漕運一帶的商業繁華也移嫁到了上海縣。

在上海縣吳淞口南北兩岸甚至內河黃浦,都是商船雲集,來往不絕。

而從上海縣吳淞口一直到山東登萊的東海與黃海是大明海軍的實際控制區,雖說大明的商船北上去此時的大清國做生意,只要有在上海港繳稅明證或者打着鄭氏商行的旗號,帝國海軍是不會阻止的,但大清國的商戶此時要想南下做生意自然是要給大明海軍交保護費的。

此時的大明海域中,東海與黃海的制海權控制在大明海軍手裡,而在此時的南海以及整個東南亞則控制在鄭氏海軍手裡。

這是朱由檢和鄭氏家族達成的默契,鄭氏集團自然不會越過臺灣而冒犯大明帝國的海軍,而大明帝國的海軍也無力南下越過臺灣,去鄭氏集團手裡奪取南海的控制權。

大明帝國海軍在黃海與東海一帶佔據所有島嶼收取清國商船的保護費,而鄭氏集團則在南海,準確地說是從今天的臺灣島以南的外番商船收取保護費。

當然,大明帝國海軍不會收取大明朝廷皇商與官商乃至民間商戶和鄭氏商號的保護費,而鄭氏集團也同樣不收,且都有保護本國商船的義務。

這也是彼此的默契之一。

到崇禎十九年底,據劉孔昭稟報,大明帝國海軍靠此保護費在崇禎十九年十二月底已收取保護費達三百萬銀元。

這還是此時的北方還未完全恢復經濟秩序的時候,等再過幾年,北方的大清國商戶甚至能每年爲大明海軍帶來的收入當不止三百萬銀元。

這無疑是讓大清國幫着大明國建立更強大的海軍。

當然,朱由檢不禁止兩國通商不僅僅是不想阻礙本國的商貿和得罪本國的士紳商戶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如今大明已經改革了錢法,銀幣成了通行的貨幣,而銀幣在大明帝國因爲大明中央銀行的金融管控而能得到大明帝國本國內民間的承認,自然也會得到大清國的承認。

甚至爲促進銀幣在滿清統治區流通,大明海軍也只收銀幣作爲保護費。

爲此,一旦銀幣在清廷內部開始大範圍流通,甚至成爲清廷主流貨幣,那樣整個北方的白銀與黃金將會大量流入南方的大明,讓此時的大清國在未來出現銀貴錢賤。

那樣無疑可以激起其國內矛盾,甚至導致其通貨膨脹產生,而且朱由檢以後還會慢慢地將銀幣變成紙幣,一旦紙幣也在此時的大清流通起來。

朱由檢就相當於用白紙將清廷統治區的白銀與黃金賺到了大明,甚至直接可以利用經濟手段操控清廷,如果他開始下令大肆印刷紙幣或者是印製銀幣,那麼白銀與黃金儲備足夠的大明可以不受到大的衝擊,而清廷則無疑會因爲自己的經濟手段而先陷入經濟奔潰。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十章 帝后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十章 帝后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