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字牆

紅日初升,涼風習習,五艘車船在晨霧之中又迎來了一個早晨。

車船還是朝着釣魚城的方向航行,雖然我與張猛都知道釣魚城沒有水門,但我卻覺得此行並非毫無機會,是以依舊保持着原來的航向。讓我下這個決心的原因,卻正是來自那張釣魚城的草圖。

“這段城牆卻是何道理。”昨日,我指着草圖上的東北向與西南向的兩段城牆問張猛道,那兩段城牆的奇特之處便在於,它並沒有包圍任何空間。那釣魚城好似一頭蝸牛般地躺在草圖之上,釣魚山是它重重的殼,而我所指的那兩段城牆,便是蝸牛頭上伸出的觸角,這兩條觸角一直由主城牆伸到了嘉陵江。

“此爲一字城。”張猛看了看,隨後便回答我道:“此一字城多見於沒有護城河的城池之中,其作用是爲了阻撓敵軍對城池構成合圍,大人請看。”

張猛指着草圖上的那兩段城牆接着說道:“有這兩段由釣魚城直伸至嘉陵江的城牆,蒙軍若是要對釣魚城構成合圍,則必要攻下這兩段城牆,而一字牆與主城牆又形成了夾角,守軍便能依此使用弓弩對夾角內的蒙軍造成大量的殺傷。又因其高度略低於主城牆,與主城牆接合之處更有加高的馬面防守,是以守軍由主城牆至一字牆易,而一字城至主城牆卻是難上加難。如此守軍若是無法守住一字牆,便可從容撤回主城牆,而蒙軍若是攻下一字牆欲順其攻入主城,卻是比地面攻入城中更爲困難。”

“竟有這等妙處。”聽到這裡我不禁再次爲宋人的智慧所歎服,這一字牆將他們建城防禦的本領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世上是不存在毫無破綻的城池,也沒有攻不破的防線,馬其諾防線便是一個例子。而此時宋人所做的事,好像就是建起一道道防線和一座座城池,等着蒙古人前來旁敲側擊,然後慢慢地發現它們的破綻,最後再將其各個擊破。比如說這有天下第一堅城之稱的釣魚城,最後還是在蒙古人圍而不攻的策略之下,以不殺城內百姓爲條件而舉城投降了。

“既然一字牆低於主城牆,而且又直伸至嘉陵江。”我摸了摸鼻子,提出了一個連我自己都覺得有些荒唐的主意:“那麼我等可否用車船上的搭板由嘉陵江搭至一字牆上?”

“大人……”聞言張猛驚道:“此事卻是說易行難,一個不好,便是全軍覆沒之局!”

“鄭言明白。”我點了點,三個月水戰的學習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在河中水戰最忌的就是岸上的強敵。河戰不比海戰,河戰由於河道狹窄,車船行動的範圍極其有限,岸上的強敵只需將他們的投石車轉向,然後對着水中的一段輪番轟擊,那麼無論多少車船上來,都毫無例外的要經過一場石彈的洗禮。而蒙軍攻城的攻城,例來都是製作大量的拋石車先對城牆狂轟濫炸一番,是以此番在釣魚城的投石車必然也不在少數。

“不過這卻又是我等唯一的機會。”我皺了皺眉接着說道:“否則我等便只好打道回臨安了,而且,以鄭言對蒙軍作戰的經驗來看,韃子所制的投石車並不是大宋常用的獨腳旋風炮,其轉向需移動整個投石車,所需時間甚長,是以我等便非全無希望。”

張猛一言不發地盯着我,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深吸了一口氣對着我一抱拳道:“大人所言甚是,張猛唯置使大人馬首是瞻,一切聽憑大人吩咐!”

車輪擊水的聲音不停地在耳旁嘩嘩作響,水師的軍士不緊不慢地走動在甲板上。此處離釣魚城尚有半個時辰,他們正對自己的裝備作最後一次檢視:弓箭、腰刀,還有儘可能多的箭壺。至於那些原本打算增援西川的糧食,便只好讓其隨着車船一同下沉了。

一路之上沿岸打探消息的探子,已於昨夜被我全部召回到船上,他們的存在只會讓韃子生疑而提前做好準備,阿勒斤赤(韃子哨騎)的本領我可是見識過了,在陸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他們的耳目。

“公子可有想過釣魚城是否有蒙軍水師?”隨着一陣銀鈴般的聲音,翠蓮一身戎裝出現在我的面前,不施脂粉,護腕扎袖,絲巾捆發,左手反拿着一張上好的黃樺弓,背上斜背兩個箭壺,自是別有一番英姿。見此我不由砰然心動,心下暗道能與此女共結連理,真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蓮兒……蓮兒說的是史天澤所俘的那兩百艘船?”我望了望翠蓮,偷偷地嚥下了一口口水。

“不錯。”翠蓮好似發覺了我的醜態,不由兩頰泛紅地笑道:“公子的計劃雖是大膽,但確也是一可行之法,不過若史天澤的水師也在釣魚城,那我等在水上要以一敵二十不說,還要應付岸上五萬蒙軍投來的石彈與弓箭,如此我等可說沒有幸免的道理。”

“史天澤的水師不可能在釣魚城!”我再次偷望了翠蓮一眼。

“哦,這卻又是爲何?”感受到我那近乎貪婪的目光,翠蓮好似反覺得十分滿意。

“其一,”我暗呼了一聲受不了,強迫自己將目光投向了江面,心神若失地說道:“釣魚城沒有水門,水師在釣魚城沒有任何作用。其二:蒙軍擅長野戰而不擅長水戰,其實……應該說蒙軍不會水戰,是以他們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絕不會用水軍。其三……”

我定了定神,接着說道:“史天澤的水師應該在成都附近,因爲那裡有我新建的水師——海鰍船。雖然我不知道這支水師如今已發展成什麼樣子了,但相信它已有足夠的實力讓那兩百艘船前去阻其東下了。”

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6章 關撲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27章 籠絡第21章 試射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2章 接旨第24章 水戰(2)第48章 巫術第45章 闊端第27章 糧食三十七章 陣法第15章 見孟珙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6章 宮城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0章 比拼第24章 殺戒第39章 生死鬥第40章 滑雪第2章 面聖第24章 學習第32章 血債血償第17章 洛陽之戰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5章 脫險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62章 自立第26章 回城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4章 襄陽第1章 重回臨安第7章 堅城楚州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2章 面聖第25章 驚變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41章 打算法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25章 出逃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66章 利州之戰(1)第19章 脫險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3章 打草驚蛇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2章 協同作戰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45章 闊端第42章 備戰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40章 狼煙第12章 水師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11章 汴京第36章 茶餘飯後第62章 自立第16章 北伐第63章 夜觀天像第5章 鄞人第24章 陰謀第6章 順流而下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39章 滑雪板第15章 出城第49章 思想鬥爭第47章 絞肉機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65章 利州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1章 汴京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2章 血債血償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6章 神箭門第26章 回城第9章 廣武軍第33章 燕京之戰(7)
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6章 關撲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27章 籠絡第21章 試射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2章 接旨第24章 水戰(2)第48章 巫術第45章 闊端第27章 糧食三十七章 陣法第15章 見孟珙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6章 宮城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0章 比拼第24章 殺戒第39章 生死鬥第40章 滑雪第2章 面聖第24章 學習第32章 血債血償第17章 洛陽之戰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5章 脫險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2章 燕京之戰(6)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62章 自立第26章 回城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4章 襄陽第1章 重回臨安第7章 堅城楚州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2章 面聖第25章 驚變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41章 打算法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25章 出逃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66章 利州之戰(1)第19章 脫險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3章 打草驚蛇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2章 協同作戰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45章 闊端第42章 備戰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40章 狼煙第12章 水師第42章 釣魚城之戰(10)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11章 汴京第36章 茶餘飯後第62章 自立第16章 北伐第63章 夜觀天像第5章 鄞人第24章 陰謀第6章 順流而下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39章 滑雪板第15章 出城第49章 思想鬥爭第47章 絞肉機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65章 利州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1章 汴京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2章 血債血償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6章 神箭門第26章 回城第9章 廣武軍第33章 燕京之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