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親事

武三思滿面惶恐, 捏着心倒退出含元殿。

殿外的宦官跟宮女們一個個垂頭靜默, 彷彿什麼也沒聽見,武三思心虛, 卻覺着整個宮廷都目睹了他此刻的狼狽。

心中惱火,無處宣泄。武三思轉身往外疾步而行, 但憤怒之下,更多的是恐懼跟戰慄。

他能在朝廷之中飛速地站穩腳跟, 嶄露頭角,爲許多豪族權貴敬重,並不是因爲武氏一族的身份有多尊貴,而只是因爲一個人:皇后武媚。

武三思自詡是個機變之人,他從來深知,對於自己的這位姑母而言, “親戚相關”從來不是她重用一個人的理由,正好相反, “親戚”兩個字, 恰恰會成爲催命符奪命箭。

比如他的堂叔武元爽跟父親武元慶,武后未成爲皇后之前,因武后之母楊氏是武家的繼室,因此武元爽跟武元慶待楊氏十分刻薄, 對待武后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故而在武后被冊封皇后之後,便藉機將兩人貶出京城、在僻遠之地爲官,直到武元慶身死,都未曾沾到皇后娘娘的半分榮耀。

其他的武家之人, 武惟良,武懷運也是同樣命運。

諷刺的是,因爲武后自請貶了這四名親族之人外放,朝野之中一度傳揚武后賢德、不偏外戚之美名。

只是武元慶在纔到達龍州的時候便病故病逝了,武后心生憐憫,便留武三思在長安。

而武三思能走到現在這一步,跟他善能察言觀色、曲意奉承脫不了干係。他最擅長揣摩武后心意,做事又得力,且對武后而言,眼前的確需要一個能幹且忠心的自家人,是以武三思才“脫穎而出”。

加上這兩年朝廷大權逐漸竟落在武后手中,武三思敏銳的察覺到風向的變化,心中又是忐忑,又是熱望。

大概在武后自己都沒察覺她的心意之前,常伴她身旁的武三思就隱隱地窺知了其中細微。

與此同時,武三思心裡也有個念頭隨着蠢蠢欲動。

但是當世也不容樂觀,比如對武三思而言,除了本朝太子之外,他還有一個棘手的對頭,一旦想起,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那個人自然是賀蘭敏之。

武三思想不明白的是,明明賀蘭敏之的聲名狼藉,十分不堪,且表面上看來又不像是跟武后格外親近,反每每流露背逆之意,但皇后不知如何竟想不開,向來對賀蘭敏之極好。

這從兩個人的爵位之上便能一目瞭然。

正如賀蘭敏之跟阿弦說過的,武三思對他懷有敵意,故而敏之向來注意着樑侯府的一舉一動。

щшш ⊙тт kΛn ⊙¢○

但是,對武三思而言又何嘗不是?是以兩人府中以及周遭,各有臥底細作跟眼線。

因司衛少卿楊思儉是武后的親眷一族,所以早在武后有意選楊尚爲太子妃之前,不繫舟的人便有滲透。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漸漸地,周國公府跟樑侯相繼有所察覺。

所以在景無殤之事爆發後,武三思思來想去,覺着不能把這個可利用的大好機會就這樣扔了,加上在相處之時他每每在敏之跟前兒落於下風,心中着實難平其憤,於是便暗中告知楊尚跟太子李弘,想挑撥兩人跟敏之的關係。

雖然武三思也不太喜歡太子李弘,但更加討厭看見李弘跟敏之兩人相處甚好。

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竟被他最忌憚的人——武后知道了!

武三思出丹鳳門的時候,仍惶惶然,似靈魂出竅。

他不敢過分惱恨武皇后,畢竟深知皇后的城府跟手段,他暗中使些小聰明倒也罷了,若當真觸了皇后的逆鱗,只怕皇后會毫不猶豫地將他處置了。

若走到這一步的話,他的下場絕不會比武惟良武懷運要好,因爲,他比他們知道更多內情,武后絕不會放心把他貶到僻遠之地的,對武三思而言,好似只有一個歸宿。

所以武三思恨的是袁恕己——那個本來毫不起眼的小官兒。

在豳州之前,袁恕己不過是個最尋常的兵卒而已,但是在他到達豳州之後,一切就煥然不同。

那些作奸犯科的土豪大戶,本地士紳,成了他的磨刀石,刀下鬼,一樁樁詭異奇案,一個個人頭落地,無數的鮮血跟人頭讓他聲名鵲起,竟傳到了千里之外的長安……

武三思本瞧不起袁恕己,可想起他在豳州的所作所爲,想到他在長安城的“死裡翻生”,武三思不敢大意怠慢。

興許當初那些豳州的豪紳等,也是不把這個年青的武官放在眼裡,但等到人頭落地已經後悔莫及。

武三思可不想自己成爲供袁恕己磨刀口犧牲的那人。

尤其是在現在這種皇后竟然甩手不理的危難情形下。

不多時,武三思回到侯府。

才下馬,將入內之時,卻見街角有兩個人探頭探腦,形容鬼祟。

武三思皺眉道:“那是什麼人!敢在這裡撒野。”

門上到了跟前兒,攏着嘴低低說了一句。

武三思眉頭越發深鎖:“居然是他們?好大的膽子,袁恕己跟大理寺這是想幹什麼?”

原來此刻在侯府長街上觀望盯梢的兩人,赫然正是大理寺的公差。

門僕道:“侯爺息怒,先前我們已經呵斥過他們,叫他們走開,誰知他們只說是奉命行事,不肯離開。”

武三思回頭打量:“奉誰的命?”

僕人道:“自然正是大理寺的那位鬼見愁袁恕己袁少卿。”

武三思有些不耐煩,心頭一動,便只淡淡道:“既然如此,且由得他們去鬧就是了,都不必大驚小怪。”

武三思匆匆來到書房,只留了管家伺候在旁,示意管家將門關起來,武三思問道:“底下可都弄妥當了?”

管家武清道:“侯爺放心,已經都清理乾淨了。”

“有沒有那容易走漏消息、守口不嚴的人?”

武清想了想到:“只有一個張四,如果吃醉了酒容易胡說八道,但已經打發他回渭縣老家去了。”

武三思不悅:“放他走了?”

他本想說是這種人就該滅口最妥,但一想到如今外間都是大理寺的人,在他們盯梢之下,卻不大好做這些事,極容易弄巧成拙。

何況之前武后還痛斥了一場,立刻犯的話,只怕武后不慎知道,越發惱恨了他。

因此武三思並未再說什麼。管家卻道:“侯爺,倘若那袁恕己還上門來囉唣,可如何說?”

武三思皺眉,半晌才道:“既然此處並無把柄,他來也是白來,且由得他去!正好兒讓世人看看我一身清白無辜呢。”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聽門外有人報說:“侯爺,大事不好了,之前那個凶神惡煞似的袁少卿又來了!”

武三思喝道:“休要瞎說,他是朝廷特派的令官,如今又是奉命行事,不必我爲難他。”

若是在平日,這會兒武三思早叫人打出去了,但先前在宮裡被武后罵了個狗血淋頭,武三思索性順水推舟,做出樣子。

頃刻,外頭袁恕己親自帶人進了府內,才碰面,袁恕己拱手道:“多謝樑侯深明大義,跟大理寺配合無間,有樑侯鼎力相助,破案必定指日可待。”

武三思見他若無其事地砸落一頂高帽,便皮笑肉不笑道:“好說好說,袁少卿是爲國效力奮不顧身,我自然也不能甘於人後。”

兩人雖說笑着,內心卻恨不得將對方打倒在地即刻踩死。

略寒暄幾句,大理寺衆人在開始四處搜查,陸陸續續地回來,多半是毫無蛛絲馬跡。

只有其中一隊人馬晚回,一名捕快舉手,手心是兩顆烏黑的牡丹籽:“少卿,這是從後花園裡撿來的。”

袁恕己低頭看了會兒,問武三思:“侯爺,這是什麼花籽?”

武三思輕描淡寫:“西河牡丹。”

袁恕己道:“那可真是不好意思,下官得去核實一下。”

武三思道:“少卿請便。”

底下人帶路,袁恕己在前,大理寺衆人浩浩蕩蕩跟隨,往花園方向去了。

武三思見他雷厲風行,震驚之餘暗暗憤恨,但面上還是掛着冷淡的笑意。

且說袁恕己帶人來到花園,卻見這院落頗大,就算是二十個人,要搜遍的話也要耗費時光。

大理寺來的只有十餘人,當即不等吩咐,便將便侯府花園又一寸寸地搜查起來。

足足兩刻鐘,所有可疑之處都翻遍了。

但讓袁恕己失望的是,並沒有在花園之中發現什麼。

西河牡丹自然是有,如今正是抽芽之時,更不必提什麼花籽,只是粗粗地翻一翻泥土,還能在土裡找出一顆半顆。

袁恕己回頭道:“那花籽何處發現的?”

捕快引着他來到一處地方,竟是沿牆草叢裡,袁恕己站在牆根兒往前看了一眼,見花園的矮牆直直延伸出去,盡頭就是月門口,此時那裡正站着一人。

遠遠地,武三思立在花園門口看着滿園裡衆人忙碌。

他的臉上彷彿有種類似輕鬆的神色,好整以暇,毫不緊張。

見袁恕己看了過來,武三思才負手踱步來到跟前兒,笑道:“辛苦袁少卿了,莫非要爲本侯的花園鬆一鬆地麼?我倒是要爲這些牡丹相謝少卿了。”

袁恕己心中煩悶不解,面上仍笑道:“那倒也是我的功德,早就聽聞樑侯博學多才,今日看着花園盛景,當也可知。”

武三思道:“怎麼,難道你也是同道中人?”

袁恕己道:“非也,下官卻是牛嚼牡丹,一竅不通。”

袁恕己雖開玩笑,目光瞥着手下們仍徒勞無功地找尋,心裡焦灼更甚。

好不容易得到仔細搜查的機會,本想趁機一鼓作氣,卻竟空撲一場,案子變數又生。

但他到底並非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面上仍不動聲色,反越發談笑風生。

兩人寒暄了數句,袁恕己故意笑道:“因爲袁某人接了這案子,天后又急急督促,因此絲毫也不敢怠慢,一切都只爲了破案罷了,倘若有得罪之處,還請樑侯寬恕則個。”

武三思道:“無妨,讓袁少卿把我的家抄一抄倒也好,如此便可以證明本侯的清白了,我還要感謝少卿呢,少卿說是嗎?”

袁恕己一笑,掃見衆公差都束手無策,便道:“既然這樣,我便先告辭了。”

正轉身欲走,武三思背後嘆道:“袁少卿這般不畏強權,實在令人欽佩,不過這長安除了我這裡,皇宮的上苑也栽種有,另外……還有大慈恩寺,不知道少卿是不是也一視同仁呢?”

袁恕己呵呵:“多謝樑侯提醒,某會認真考慮的。”領着大理寺衆人去了。

就在袁恕己於武三思的府中翻波涌浪地折騰之時,於皇宮之中,卻也有一場“腥風血雨”。

之前武皇后因知道了事情經過,便命宦官立刻傳楊尚楊立進宮。

不多時,兩人齊齊來到,進殿內拜見。

畢竟是親戚,之前也曾見過的,彼此都認得。此時武后在桌子後打量兩人,見楊立英俊依舊,只是畢竟因才遭事,透出幾分萎靡之意。

楊尚卻仍是一如既往的淡然不驚,細看才發現雙眸微紅帶腫。

武后道:“可知道我傳你們進宮,是爲何事?”

楊尚柔聲道:“我等不敢妄自揣測皇后娘娘的心意,還請娘娘明示。”

武后頓了頓,道:“正是爲了昨夜楊府發生之事。不知……你們兄妹二人可有話對我說?”

楊立按捺不住道:“既然天后問起來,我的確是有話。”

楊尚在旁看了楊立一眼,面上透出無奈之色。

武后卻淡笑道:“哦?你儘管說,我聽着呢。”

楊立道:“想必娘娘都已經知道了,昨夜我請周國公跟太子殿下飲宴,誰知周國公……他竟然……”

武后問道:“他怎麼樣啊?”

楊立低着頭,含恨帶怒:“他居然想對妹妹圖謀不軌,幸虧太子殿下發現的快,才未曾、鑄成大錯。”

武后沉默。楊立擡頭道:“娘娘,求您爲我們做主,務必要嚴懲兇徒!”

武后道:“你所說的兇徒就是武敏之了?”

楊立一怔,繼而道:“娘娘,要知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娘娘雖然偏愛他,但也不能罔顧王法,且正是因爲娘娘的偏疼,才越發縱容的他無法無天。”

楊尚聽到這裡,忍不住低聲道:“哥哥!”

武后始終不動聲色,見楊尚有勸阻之意,才道:“你知道你妹妹爲什麼不讓你說下去嗎?”

楊立道:“這是因爲、因爲……怕這些話皇后不喜,惹怒皇后。”

武后冷冷道:“既然知道我會不高興,你如何還敢明知故犯?”

楊立心頭窒息:“但是娘娘,難道我竟要悄悄地忍了這口王八氣?”

楊尚嘆道:“哥哥……”

武后笑道:“我雖不是飽讀詩書之人,卻也牢記的這樣一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楊立怔怔聽着,武后含笑凝視,眼底卻全無笑意:“你卻是個讀書之人,你不如告訴我,這一句是何意?”

楊立驀地明白她在此刻提及此句的用意,當即道:“但是,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

武后道:“將敏之意圖對楊尚不軌之事傳揚天下,這就是你的有所爲?”

楊尚早就一聲不吭,只低低垂首。

而楊立道:“我只是……想讓周國公得到他應有的懲罰。”

武后道:“他的懲罰如何,我尚未想好,也尚未查明。但是你妹子的懲罰,我卻想的到。”

楊立呆若木雞:“娘娘,您說什麼?”

武后道:“你當真以爲,我會當此事不存在,我會容許弘兒再娶一個品行上有瑕疵的女子嗎?”

楊立的眼皮猛然跳了兩下,他大聲叫道:“娘娘,這不公平!”

武后道:“不,這公平恰好是你要來的。我原本還曾寄託厚望於你,只是你被一個區區小廝迷得不知所以,又被人三言兩語挑撥敵視敏之,作出這樣河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蠢行,更把弘兒跟楊尚推到現在這種地步……”

楊立驚呆了:“我、我……”

武后道:“你還年青,不如好生想想我方纔跟你提的那句話吧。”武后淡淡一揮手,示意他退下。

楊立牢牢站在原地,寸步不能動,還是楊尚耳畔提醒:“哥哥,娘娘有話單獨對我說,你去外頭等候便是。”

楊立這才木然行禮,後退數步出了殿門。

含元殿內。

武后望着楊尚道:“你很好,至今爲止我仍覺着,我並未爲弘兒選錯太子妃。”

楊尚冰雪聰明,早從武后對楊立的話中聽出不祥之意,此刻也並不立即搭腔,只垂頭靜靜聽着。

果然,武后繼續道:“只可惜,你沒有那種命。”

楊尚的雙脣緊閉,仍不做聲。

武后道:“你可知我爲何如此?”

楊尚才輕聲道:“請娘娘賜教。”

武后沉吟不答,只問道:“我聽弘兒說,昨夜敏之本要離去,忽地又有人請他入內宅說話,可是你所爲?”

楊尚道:“回娘娘,的確是我。”

武后道:“爲何你要夜間會見敏之?”

楊尚從容不迫:“哥哥宴請太子跟周國公的事,我也知道,哥哥跟周國公不歡而散,我聽說後,生恐兩人關係從此僵了,故而才叫人請周國公前來,本是想替他們兩個解開此事的,誰知……”

武后點頭:“你有此心倒是好的,然後如何?”

楊尚道:“然後,殿下忽然就失控似的。”她畢竟是個姑娘,聲音低低說不下去。

武后道:“你可曾被他得逞?”

楊尚臉上微紅,搖了搖頭。

武后笑了笑:“今日武三思進宮,我罵了他,你可知原因爲何?”

楊尚道不知。

武后道:“因爲他太自作聰明瞭。”

武后走到楊尚跟前,舉手挑起她的下頜,打量着這張秀美雅緻的容顏:“你也是犯了同樣的毛病,只不過你是真聰明,他是假聰明。”

楊尚訥訥:“我不知天后的意思……”

武后道:“你知道,你當然知道。”她將手扯開,深看楊尚一眼:“你喜歡敏之,還是弘兒?”

楊尚有受驚之意:“娘娘這句,叫我如何回答。”

武后道:“弘兒最大的優勢是他乃太子,將來的帝王,若是太子妃,將來便是一國的皇后,我想沒有哪個女子可以抗拒這種誘惑。包括你。”

楊尚脣動了動。

武后道:“但是……敏之不一樣,敏之風流,才華橫溢,相貌俊美出衆,據我所知,雖然他風流而無情,但長安城裡卻仍有許許多多的貴婦少女爲他傾心,這其中,包不包括你呢?”

楊尚深吸一口氣,跪地道:“我萬萬不敢。”

武后俯視着她:“我也是女人,我知道女人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所以你那夜見敏之,也許是因爲要緩和他跟弘兒、楊立的關係,但是,也許……你也有自己的私心。”

楊尚的臉上漲紅:“我、我沒有。”

武后道:“有沒有你自己心裡知道。不過我倒是有句話要告訴你,你最好聽清楚。”

武后頓了頓,道:“我問過弘兒,他說你仍是一身清白,且說並不在意你是否被敏之如何,他對你竭力維護。但對我來說,我不想弘兒有個這樣的皇后。”

楊尚面上的紅有一點點散開,轉作雪白。

楊尚擡頭道:“娘娘明鑑,我委實並無私心私情,是周國公向來的一廂情願……”

武后不語,只靜靜看她,彷彿看一個溺水之人。

正在此時,殿外有人道:“她說的不錯,都是我一廂情願,昨晚上的事兒也都是我一時衝動……所以差點犯下大錯而已,跟她無關。”

這說話之人,赫然正是賀蘭敏之。

之前那傳旨宦官趕去之時,敏之尚有些模糊未醒,神志不清,故而進宮反而慢了一步。

武后擡頭,楊尚卻並未看他:她彷彿有所預感。

敏之上前向着武后一拱手:“皇后明鑑,一切罪責都在我的身上,娘娘若是心火難消,不管是何種懲戒敏之都願意接受。”

武后道:“你這是在爲楊尚開脫麼?”

敏之滿不在乎地笑道:“皇后在說什麼?我是那種人麼?只不過一人做事一人當而已,我可不願我做的事,加在一個什麼都不知的女孩兒身上。”

殿內沉默下來,武后盯了敏之片刻,重轉回桌後,緩緩落座,似在思忖什麼。

又過片刻,武后道:“其實你早有心於楊尚,我是知道的。但是弘兒喜歡她……我又覺着她的確是個極好的太子妃人選,所以纔想定給弘兒,誰知……”

楊府先是出了景無殤之事,又被人利用窩藏太平,如今在楊府之中竟又生出如此驚世駭俗的醜聞,且看清楊立的衝動,窺知了楊尚的私心,這一切都在挑戰着武后的耐心。

終於她一笑道:“興許,這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楊尚臉色慘白。

敏之兀自不信:“您在說什麼?”

武后淡淡看着他,道:“你不是聰明絕頂麼,怎麼我在說什麼都不知道,我自然是要滿足你的心願了。”

原先,楊府的楊姑娘被看好是李弘的太子妃之事,雖然未曾降旨,但長安城中幾乎人盡皆知,自以爲萬無一失。

可是此事告吹,而楊尚卻又被定給了周國公賀蘭敏之……這件事卻是悄然無聲,只有極少數消息靈通之人知道。

同時也極少有人知道,因爲此事,太子李弘跪在武后面前苦求良久,甚至一度咳血。

但這仍是沒有改變武后的主意。

相比較之前選爲太子妃的緩慢未定,楊氏嫁給賀蘭敏之這件事卻“雷厲風行”,幾乎就在坊間纔開始盛傳周國公在楊府鬧得很不像話開始……婚事已經開始籌備了。

阿弦則覺着這件事實在不可思議。

賀蘭敏之跟未來太子妃糾纏不清,按照阿弦的預計,敏之必然無法全身而退,周國公府跟楊府甚至太子之間,只怕又有一場風起雲涌。

誰知在衆人進宮“謁見”過武皇后之後,一場醞釀之中的風暴居然消弭無形,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喜氣洋洋”的“婚禮”。

——武后是怎麼做到的,明明定好了要嫁的人,忽然南轅北轍,這般輕易?

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整個周國公府也都有些震驚,議論紛紛。

然後開始操持婚禮所用一切,雲綾身爲內宅管事娘子,忙的不可開交。

倒是敏之曾淡淡地吩咐,叫一切從簡就是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爲終於是“訂了親”的人,這段日子,敏之並未出去花天酒地地荒唐胡鬧,收斂了許多,也讓阿弦省心了許多。

期間太子李弘親自來過一次,也不知兩人說了些什麼,李弘臨去,臉色慘白,屢屢咳嗽的渾身輕顫。

阿弦看得很不忍心,畢竟她知道李弘是真心喜歡楊尚的,誰知竟會遭遇這種無妄之災。

阿弦眼睜睜看着李弘離開,心裡想上前安慰他兩句,但李弘始終心不在焉,更是半分不曾留意到她,阿弦試了幾次,終究還是沉默相送。

半月後,長安城舉行了一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婚禮。

新郎官兒正是大名鼎鼎的賀蘭敏之,當夜幕降臨,迎親的隊伍行進在朱雀大道之時,甚至有許多人不知道這是哪一家迎親,打聽後才知端倪,卻又問:“原來周國公要成親了?卻不知女方是誰?”

阿弦正也騎在馬上,一身喜服跟在賀蘭敏之身後,這還是她第一次親身參與長安城的婚禮,雖然知道這門親事有些“坎坷”,但聽到喇叭嗩吶之聲,打量圍觀百姓們興高采烈之狀,仍是不由被這種氣氛感染。

將新人迎了進府,交拜天地,敏之略出來陪了幾杯酒後,就仍轉入洞房了。

阿弦起先還在前頭晃,卻不知敏之會如何對待新娘子……心裡有些淡淡憂慮,便自往新房而來。

將到新房,卻見雲綾領着一干侍女伺候在門外,一個個悄然無聲。

阿弦道:“姐姐……”

還未叫出口,雲綾舉手在脣邊一比:“噓。”

阿弦忙噤聲:“怎麼……”還沒問出口,就聽到裡頭有個聲音羞憤交加道:“別過來!”

阿弦聽出那是楊尚的聲音,卻儼然跟她心中憂慮之事相合,阿弦不由小聲對雲綾道:“怎麼樣啦?”

楊尚從太子妃變成了周國公的夫人,又曾被敏之那樣對待……兩人不和是理所當然,阿弦正擔心是不是會吵打起來。

雲綾極小聲道:“不礙事,你聽就是了。”

卻聽裡頭敏之笑了兩聲:“跑來跑去,還不是跑到我懷裡來?”

門口的侍女們聽到這種荒唐邪氣聲音,有幾個已經紅了臉。

“你混賬!放開我!”是楊尚的喝罵,卻帶幾分顫意。

阿弦呆了呆,就聽楊尚低呼:“不!”

像是桌椅板凳被碰到,砰砰響動,然後窸窸窣窣,亂作一團。

阿弦自覺心頭噗通噗通亂跳:“他們……”

廊下雖聚着許多人,卻無一出聲,雲綾拉着阿弦,此時裡頭的聲音便漸漸變了。

阿弦起初還只管側耳傾聽,聽了片刻察覺變了味,心底無端竟想起那天看見敏之拉着一名侍女所做之事。

這才默然醒悟,忙往後跳開。

幾個侍女見她認真地在聽,都忍不住捂嘴而笑,阿弦滿臉通紅,惱恨自己後知後覺。

“笑什麼!”雲綾怕她臊壞了,忙制止了丫頭們。

她又悄聲對阿弦道:“你到底還小,當然不知道這些……將來總會知道的。”

阿弦皺眉,滿臉嫌棄:“我寧肯一輩子都不知道。”

雲綾不由地也捂着嘴笑:“傻孩子。”

阿弦怕她更說出什麼來,又聽屋內的響動越發大了,當下忙不迭地轉身,只管撒腿飛跑。

前頭廳內,仍有幾桌酒席,席間無非是些相識滿朝文武,以及幾位風流才子,向來跟敏之又交際的。

阿弦遠遠看了眼,當然不見崔曄,也並無袁恕己,她便沿着廊下想要悄然離開。

不料才走了幾步,身後有人道:“十八小弟。”

這聲音甚是溫和,阿弦回頭,卻見是戶部侍郎許圉師。

許圉師爲人甚好,不管是敏之還是武三思等,都跟他有些交際。是以今晚許圉師也在場。阿弦見他召喚,便止步作揖:“許侍郎好,可是有什麼吩咐?”

許圉師笑道:“並不是,我找你是有件正經事。”

阿弦道:“不知何事?”

許圉師道:“我想你進戶部,不知你意下如何?”

阿弦曾從武后口中隱約聽提及此事,因無下文,便未放在心上,此時聽許圉師又提起,大爲意外。

阿弦一時並未搭腔,先仔細打量許圉師是否玩笑。

許圉師笑道:“爲什麼只管盯着我看,莫非不信?”

阿弦才確定他是認真如此:“大人、大人要我進戶部做什麼?我可是什麼都不懂。”

許圉師笑道:“你雖說什麼不懂,但在我眼裡,你比這長安城一半兒以上的官兒都懂呢,你只要回答肯是不肯就是了。”

阿弦眨了眨眼,終於把心一橫道:“我當然肯!只不過……”她遲疑了會兒:“我怕周國公不會答應。”

許圉師笑道:“這個你放心,我早就已經同娘娘稟明。娘娘說只要你答應即可,周國公那邊兒她會去說。”

阿弦正因爲方纔無意中的耳聞目睹,很覺難堪,一想到以後或許敏之會變本加厲如此,又怎麼活的出來?

正在此刻許圉師彷彿向她伸出了救命之手似的,正中下懷,阿弦即刻答應。

這夜,阿弦回到平康坊,照例同虞娘子說起國公府的事。

她感嘆道:“只盼周國公成親後當真收斂些,可別像是以前那樣胡鬧啦。”

虞氏道:“我看難。畢竟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阿弦道:“我看周國公像是真心喜歡楊姑娘,若是如此,他興許會肯爲了楊姑娘改變。”

虞氏笑道:“哪裡有這許多‘真心’,若這世間哪一個人都如你一樣想法,那纔是天下太平了呢。”

阿弦卻又想起在新房外聽見響動的那不堪一幕,忙壓下,又將許圉師邀自己去戶部的事說了。

虞氏停了針線活,眼中閃亮:“去戶部,那豈非就是正經的官員了?”

阿弦道:“我還不知道呢,只別是又叫我去當跟班兒,不過我毫無經驗,當跟班兒也是理所當然。”

虞氏笑道:“倘若還這樣大材小用的,就不去。不過我看許侍郎誠心誠意地請你,當然不會是因爲缺一個跟班而已。”

阿弦道:“我挺喜歡許侍郎的,所以也才一口答應了他。”

虞氏點頭:“許侍郎是個忠厚好人,其實你跟着他,我……卻也放心些。”

兩人說話之時,玄影便趴在門口,半閉着眼,彷彿在享受夏夜微風。

忽然玄影“嗚”地一聲,從地上竄起來,又猛地衝了出去。

嚇得阿弦也跟着跳了起來,不知玄影發現了什麼。

跑到屋門口往外一看,卻見玄影在天井裡亂竄,彷彿無頭蒼蠅,又像是在低頭捉什麼東西……

虞氏在後看了眼,笑道:“玄影又發現老鼠了。上次它還捉到一隻呢。”

兩人在門口站着看了會兒,卻聽得“吱吱”聲響,一道黑乎乎的影子沿着牆角飛速逃的不見蹤影。

玄影無功而返,顯得有些躁動。

阿弦摸了摸它的頭笑道:“這已經很不錯了,你畢竟又不是貓兒。”

入夜。

“吱吱……”細微的叫聲傳入耳中。

有一隻黑色的老鼠鬼鬼祟祟地竄了出來,月光下它撞來撞去,最後從花樹底下銜起一枚完整的的五角花籽,然後沿着牆根飛快往外跑去。

老鼠跑過花園門,沿着牆角兒,從雜草中穿過,它在一處水窪處停留片刻,又繼續往前。

老鼠爬過石板橋,月光下,前方是一堆假山石,老鼠“呲溜”竄進黑洞洞的假山之中。

一片黑暗,假山的地面有些潮溼,老鼠卻熟門熟路地,毫不遲疑,跑了片刻,忽然轉彎。

眼前逐漸又透出幾分光明,老鼠似往下爬,從一段很窄小的陰溝裡爬過,毛兒都溼了。

忽然它停下!原來前方的牆壁上,映出幾道影子。

其中一個手中揮舞一物:“倘若還嘴硬不招,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另一個人似被綁住,聲音沙啞而微弱:“武氏爪牙,終有一日……”

回答他的是嗤啦啦的令人難受的銳響,空氣中瀰漫着一股難聞的焦臭味兒。

這一幕持續了很久。

牆壁上的影子便時而合在一起,時而又分開,就像是一幅詭異的剪紙畫。

不知過了多久,其中一人道:“張四哥!他已經死了……”

“一不做,二不休。”

兩人竊竊私語了半晌,雪亮的刀光閃過,“咚”,有些沉重的聲響。

一枚圓圓的物事墜地,沿着狹窄的道往這邊兒“滾”了過來。

血葫蘆般,亂髮之中,露出一隻直愣愣的眼。

那老鼠本呆呆看着,見狀嚇得“吱”地叫了起來,兩隻爪子一鬆,扔下那五瓣牡丹籽,扭身逃走。

烏黑油亮的牡丹籽散落一地。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虎摸~~(づ ̄3 ̄)づ╭?~

敏之:結婚了,請你們吃酒

大家:不、不會是毒酒吧~

敏之:鶴頂紅,竹葉青……口味獨特,一喝上癮XDD

第300章 良辰吉日第297章 請同浴第325章 記住第141章 最可愛第214章 喬遷之喜第321章 女裝第115章 他第312章 魂言而鬼語第289章 懲罰第75章 老糊塗第127章 事第126章 相顧第302章 昨日重現第24章 護身符第326章 桃花第182章 晚上慎看!(前一段可以)第88章 兩狐狸第171章 勾魂奪魄第344章 喜歡第163章 敢愛敢認第172章 相親隊伍第105章 他是君子第263章 想娶她第359章 夫妻道第300章 良辰吉日第96章 不服輸第75章 老糊塗第49章 百味之冠第180章 降魔之後第166章 溫言款語第25章 迷離夜第198章 處刑第297章 請同浴第124章 出息第179章 你這孽畜第247章 酸酸又甜甜第84章 心上人第257章 天真而燦爛第80章 鬼嫁女第204章 兩無猜第283章 扼花第249章 又大吃一頓第158章 行刺皇后第165章 共處一室第328章 三角戀第224章 切膚之痛第129章 光芒第248章 冷暖而自知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65章 天籟第176章 滿面春風第73章 夜之魘第371章 完結篇第237章 爲你盛開第263章 想娶她第250章 抱的這麼緊第290章 給我第150章 心有靈犀第357章 無情郎第173章 蜜汁四溢第281章 無愁之莊第69章 不繫舟第361章 將完結第153章 步步爲營第325章 記住第301章 吉星高照第290章 給我第145章 被鬼追第317章 山河之多嬌第30章 近在咫尺第212章 衝個喜第269章 大人物第158章 行刺皇后第100章 生死關第105章 他是君子第311章 看內容提要第210章 紅撲撲第56章 跟我回第307章 冰山融化第170章 吃的很飽第235章 冬日牡丹第87章 小東西第124章 出息第305章 真心假心第337章 他要悔婚第364章 完結中第187章 護身第108章 開元通寶第57章第272章 帝與後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226章 掌中美人第322章 心動第352章 造化第288章 桃林第75章 老糊塗第133章 期待第42章 欲壑如淵第339章 天大的事第166章 溫言款語
第300章 良辰吉日第297章 請同浴第325章 記住第141章 最可愛第214章 喬遷之喜第321章 女裝第115章 他第312章 魂言而鬼語第289章 懲罰第75章 老糊塗第127章 事第126章 相顧第302章 昨日重現第24章 護身符第326章 桃花第182章 晚上慎看!(前一段可以)第88章 兩狐狸第171章 勾魂奪魄第344章 喜歡第163章 敢愛敢認第172章 相親隊伍第105章 他是君子第263章 想娶她第359章 夫妻道第300章 良辰吉日第96章 不服輸第75章 老糊塗第49章 百味之冠第180章 降魔之後第166章 溫言款語第25章 迷離夜第198章 處刑第297章 請同浴第124章 出息第179章 你這孽畜第247章 酸酸又甜甜第84章 心上人第257章 天真而燦爛第80章 鬼嫁女第204章 兩無猜第283章 扼花第249章 又大吃一頓第158章 行刺皇后第165章 共處一室第328章 三角戀第224章 切膚之痛第129章 光芒第248章 冷暖而自知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65章 天籟第176章 滿面春風第73章 夜之魘第371章 完結篇第237章 爲你盛開第263章 想娶她第250章 抱的這麼緊第290章 給我第150章 心有靈犀第357章 無情郎第173章 蜜汁四溢第281章 無愁之莊第69章 不繫舟第361章 將完結第153章 步步爲營第325章 記住第301章 吉星高照第290章 給我第145章 被鬼追第317章 山河之多嬌第30章 近在咫尺第212章 衝個喜第269章 大人物第158章 行刺皇后第100章 生死關第105章 他是君子第311章 看內容提要第210章 紅撲撲第56章 跟我回第307章 冰山融化第170章 吃的很飽第235章 冬日牡丹第87章 小東西第124章 出息第305章 真心假心第337章 他要悔婚第364章 完結中第187章 護身第108章 開元通寶第57章第272章 帝與後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226章 掌中美人第322章 心動第352章 造化第288章 桃林第75章 老糊塗第133章 期待第42章 欲壑如淵第339章 天大的事第166章 溫言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