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 101 章

皇帝竟然靦腆一笑, 用賭氣的口吻說:“那老太太小時候也沒少揍朕。”

蓁蓁噗嗤就笑了,她彎着腰捂着嘴直接笑到了皇帝懷裡, 皇帝點着她的後腦勺說:“這話可不能告訴胤禛胤祚他們, 聽見沒有?”

蓁蓁還在他懷中狂笑不止,沒有注意到此時皇帝和蘇麻喇姑的視線碰撞時並不如往日溫馨,一個是試探,另一個則是尷尬。

皇帝回到盛京後隔日再次祭拜太、祖太宗皇帝, 隨後就啓程回京。怕蓁蓁受鑾轎顛簸,皇帝依然用十六擡的大轎走官道,且在轎子內撲了厚厚的絨毯防震。

蓁蓁全程都窩在皇帝懷中, 他們身下墊着的是皇帝獵回的白虎皮,關外四月中還偶有涼風, 這柔軟白皙的虎皮恰好溫暖着孕中體寒的蓁蓁。

“回去了再好好讓太醫幫你調理。”皇帝一手摟着她腰間, 一手撫在她隆起的肚子上, “這麼犟,孩子們也和你像, 昨兒讓胤祚不要去啃那塊骨頭他非去咬,磕着牙了又哭,瞎胡鬧的時候就和你一樣。你要是生個女兒大概會跟着阿哥們去上房揭瓦吧。”

蓁蓁不服氣地說:“阿哥們哪有機會上房揭瓦,六歲進學,每日寅時開始溫習, 卯時由師傅們授課, 一直到午膳都不得歇息, 午後還要練習騎射, 您還每日去書房查問,答得不好您還得罰他們。他們想上房揭瓦也就過年那幾日了,就那樣保母太監們還得怕他們鬧過了在宗室面前出醜,各個都拘得緊,您看看大阿哥和太子如今哪有個孩子樣。”

“瞧你說的,弄得和朕折磨兒子一樣。”皇帝聽蓁蓁這麼說仔細一想,似乎阿哥們還真沒什麼空閒胡鬧,可他轉念一想這不是爲孩子們好嗎?

“朕也是爲了他們好,都各個和前明那些皇子王爺一樣養得不學無術像什麼話。”

“是是是。”這道理蓁蓁哪能不明白,只是成日在惠妃那裡見到大阿哥爲了功課忙得腳不沾地再想到胤禛、胤祚不由心疼而已。

“慈母嚴父,壞人都讓朕做唄。”皇帝打趣道。

蓁蓁說了一會兒話就覺得疲乏,在皇帝懷裡找了個好姿勢就想昏昏沉沉睡過去,半夢半醒的時候,聽皇帝在她耳邊說:“你這樣回京也別住在宮裡了。”

“啊?”蓁蓁迷迷糊糊地擡起頭來,皇帝朝她溫柔笑着低頭吻她額頭。

“六月初就要去瀛臺避暑了,過幾天到了京城,你帶着禛兒、祚兒先去瀛臺住一個月吧,那裡沒人清淨,朕讓兩個院判都跟着去瀛臺。”

蓁蓁嘟嘟嘴:“我還想惠姐姐呢。”

“你怎麼那麼喜歡惠妃,也不怕朕吃醋?”

皇帝故意逗她,蓁蓁白了他一眼道:“讓人聽見還以爲臣妾怎麼了呢。”

“你沒怎麼,你招人喜歡,誰都喜歡你,所以朕把你藏起來,如何?”

蓁蓁用胳膊肘頂了下皇帝腰間,說了一句:“沒正經。”

皇帝哈哈大笑,在她耳邊說:“去瀛臺吧,之前朕快馬回盛京的事不小心傳了出去,雖然朕把嘴碎的人處置了,但總有人等着回去找你茬。”

蓁蓁聽到這話心中一緊,離開京城久了似乎忘記了宮中的明爭暗鬥,她心裡嘆氣:可不是麼,她離開京城的時候不還剛遭了一回?

去瀛臺的確不失爲個好法子,要是沒有身孕她有的是精神和這些人鬥法,可現在她自身難保實在抽不出精神應付。

“那您和臣妾說好,就一個月。”

皇帝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朕讓蘇嬤嬤一起陪你們去,也讓她好好約束下禛兒、祚兒的規矩。”

蓁蓁可憐巴巴地拉着皇帝衣袖:“您可別忘記我。”

“朕得空就來瞧你,再給你寫幾首詩好不好?”

這話一出,蓁蓁可就嫌棄了,“您寫的那都什麼呀,夏日瀛臺涼風習,這也能算詩嗎?”

“你嫌棄朕?”皇帝真是拿眼前的嬌人半分法子也沒有,最後妥協說,“那朕給你抄總行了吧?”

“別抄上次那個香奩集就行。”蓁蓁紅着臉把話說在了前頭,皇帝第一次抄給她的時候欺負她讀詩少不知道《香奩集》爲何物,等她細看才明白那就是唐朝的yin詩。

“那朕給你抄《花間集》。”

某些人之前有回一時性起,在牀帳下背了《花間集》裡的“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蓁蓁想到這裡就沒好氣地給他了一粉拳,接着就是皇帝得逞的笑聲從鑾轎內源源不斷傳出。

······

京城純王府裡,純王福晉尚佳氏的情況一日比一日糟糕,恭王已經不忍再看純王府正屋裡,他背過身問自己兄長:“那日我們去探祖母的口風,祖母只說等皇上來辦,二哥,難不成皇祖母也不要隆禧留下的這個福晉了嗎?”

“皇上雖然不在京城,可是處置尚藩的諭旨卻馬不停蹄地往回送,尚藩萬餘人,尤其是尚之信的家人全都編入辛者庫爲奴了。”裕王握緊拳頭說,“尚家如今其他人人人自危,哪裡還有人有心思管純王福晉的事情。”

“尚藩是尚藩,立嗣是爲了隆禧,他難道眼睜睜看着隆禧絕嗣嗎?”恭王氣急道,“我也不是真的要他送兒子來,可他給個態度寬慰下弟媳又如何?福爾庫倫沒了半年了,他把咱們請求立嗣的摺子這麼留中不發,不就是明着磋磨純王福晉嗎?朝堂的事情折磨弟弟的福晉像什麼話?”

裕王黑着臉說:“在他眼裡,只有君臣而已。”

恰在此時,恭王府的長史跑進來一跪:“兩位爺,皇上的鑾駕離京城只有一日了。”

裕王和恭王對視一眼,並肩往宮裡跑去。

······

三日後,慈寧宮。

“福全和常寧還跪在乾清宮裡頭,你到底有沒有句準話!”太皇太后一拍桌子,震得黃釉的瓷杯骨溜一下滾在地上就碎了。

音秀墊着腳想去收拾碎瓷片,皇帝粗着嗓子道:“下去。”

眼見着音秀退了出去,皇帝才說:“他們如果想跪便跪吧,至於朕準不準的,皇祖母心裡不是一直清楚嗎?”

“你!”太皇太后眼前一黑,立後的事皇帝一聲招呼沒和她打,她就懂如今皇帝是有主意了,該管的不該管的,她應該放手,所以純王立嗣的摺子被皇帝留中不發以後她思前想後一言不發。可沒成想尚佳氏竟然憂傷過度以至瘋癲,福全和常寧爲着幼弟的情誼與皇帝硬碰硬在乾清宮就吵了起來。現在朝廷內外都知道兩位親王在乾清宮長跪不起,事情鬧得宗親矚目朝臣議論,她就不能再繼續裝聾作啞了。

她放低了聲音不再緊逼不捨,企圖以情相勸:“尚家是尚家,純王府裡的那就是隆禧的福晉而已,挑一個阿哥,過繼過去,往後出入就是親王爵,無論哪個去都是好事。”

“好什麼好。”皇帝擡高了聲音罵人的話就想脫口而出,但顧念還是在慈寧宮又對着自己的老祖母,只能壓着自己一腔怒火,儘量冷靜地說,“他們是要個阿哥給尚佳氏當替身養,過繼就過繼,哪有真送出去養的道理?再說她現在瘋瘋癲癲的無論哪個阿哥去傷了碰了怎麼辦?”

皇帝剛回宮兩親王來求,皇帝雖然厭惡尚氏但聽聞慘狀後還是心生唏噓,於是說再多想兩天。結果隔日恭王曾提溜了兩親生阿哥去純王府認孃的事就傳到了皇帝耳邊,此事在京中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皇帝氣得要命把恭王叫來一通訓斥。

恭王從來都是倔脾氣,不肯好好挨訓也就算了,皇帝多說幾句後他反而倒逼着皇帝儘快定下純王立嗣的事,說到最後竟然在乾清宮擼了袖子,皇帝差點沒拔刀和恭王打起來,最後皇帝把恭王轟出了乾清宮。說來皇帝和恭王自小就不大和睦,恭王脾氣灑脫爛漫,太皇太后又放縱他,在皇帝眼裡恭王向來都是個討嫌的“閒人”親王。

沒成想尚佳氏的病症一日不如一日,裕王和恭王今日一早就齊刷刷地跪在了乾清宮,說是不立嗣就不起來。

皇帝想着這幾日的事情怒氣上頭,“常寧簡直就是沒腦子,我看他恨不得把朕殺了去給尚佳氏謝罪。”

“呸,什麼殺不殺的,你好好說話!”

太皇太后臉氣紅了,說着就要掀桌子的時候,一旁的皇太后趕緊擋在了前頭:“五阿哥從小就說話沒把門的,皇上沒得和他生氣,他只是心疼純王,這才做過了。從來都是兄友弟恭,皇上用僭越之語說他,傳出去讓堂堂恭親王怎麼自處?”

“他再鬧親王也別當了,哼。”皇帝擰着眉頭恨道,“要不是親弟弟,他那糟糕的德行配得上一個親王嗎?”

“皇帝!”太皇太后厲聲道,“這話皇帝該說嗎?”

皇帝瞬間噤聲,他雖然年紀漸長主意越來越大,但祖母之教誨他無論如何都要聽。太皇太后見他不再開口,又是一聲長嘆:“總以爲自己到了該享福的年紀,沒成想還要碰上如今的事情,隆禧走得早,沒想到福爾庫倫也沒有福氣,這尚佳氏和隆僖又鶼鰈情深,如今好好的人傷心成了這樣。福全和常寧雖然心急了點,但也是爲了自己的小弟,皇帝實無必要和他們發火動氣。至於立嗣的事情,隆僖留下的也是個親王爵位,封給哪個阿哥其實都是好事。”

“立嗣本不是問題。”皇帝拿起茶盞抿着,想用喝茶遮擋不讓太皇太后過多得瞧見他肅殺的表情,“但絕無親王以此在乾清宮逼迫朕的道理,他們如今長跪不起,是想置朕於何地?常寧也就算了,他素來做什麼都不過腦子不爲朕考慮,沒想到二哥這回也跟着糊塗。”

皇太后從旁寬慰皇帝道:“兩位阿哥也想着隆禧的事是家事,纔不顧禮節。”

皇帝閉了閉眼,想忍下一腔怒火,但終還是沒全忍住,咬着牙道:“在朕這裡家事即是國事,他二人也是臣子,凡事只有臣下上奏請議的,沒有朕不得不應的。如今把幼弟立嗣說成是家事,逼朕不得不從了他們所請。那來日皇子阿哥都是子侄,如若有事是否也都是家事?大清都是我愛新覺羅家業,又是否都是家事?如果都是家事,那還要朕做什麼,都讓諸王大臣說了算吧。”

太皇太后聽得皇帝的誅心之話只沉默不語,想訓斥皇帝的話全數嚥了回去,皇帝也不忍和祖母再對峙,主動爲祖母找了個臺階:“朕也不是想怪罪他們,只是想讓他們兩冷靜冷靜,別爲這事衝昏了頭腦,鬧得滿朝文武看笑話。隆僖的事朕也難過,並沒有絕情一說,只是想議一個萬全之策。孫兒這三日還要爲方澤壇去齋宮齋戒,等下請皇額娘去勸他們回去。既然他們覺得是家事,到時候咱們放到慈寧宮來聊,也請祖母做個主。”

太皇太后只點點頭,又目送皇帝離開。

直到皇帝起駕的禁鞭聲消失,太皇太后猶看着一地水漬肅然不語。皇太后叫來音秀和幾個太監打掃內室,人來人往,年邁的老婦只握着念珠巋然不動。

“皇額娘,怎麼了?”皇太后見太皇太后這般,不由輕聲問。

太皇太后握着念珠下地就往佛堂走去,她轉着佛珠唸了句阿彌陀佛,纔對皇太后說:“皇帝真的是大了。”

皇太后笑笑說:“這是好事情,您不就盼着這一天嗎?”

“乾綱獨斷,手握乾坤,他今天這樣子真像福臨當年啊。”

“也不完全像。”皇太后貼着太皇太后耳語,說着只有他們兩能聽得貼心話,“如果今兒是先帝爺,早已拂袖而去再無半分轉圜。皇帝到底顧念您了。”

“如果不是這樣,我怕是……”她跪倒在佛前,面前觀音淚水而化的度母端莊清秀,胸前的綠松石泛着隱隱的祥光,太皇太后終究沒再說下去,口中喃喃不停,與佛祖訴說自己無盡的哀愁。

······

皇帝雖說齋戒回宮再談,但他齋戒回宮的第二天就忙着接見宴請了一羣蒙古來朝之人,接下來又爲年初河工之事詔對。索額圖派出了一位有二十餘年治河經驗的崔維雅寫了一道《條奏修理河工事》抨擊明珠力保的河總靳輔所用的“束水攻沙”之策,皇帝親自召見了崔維雅詔對河工之策,半日相談以後便極爲讚許崔維雅的見解。

最終皇帝定下了索額圖的女婿、刑部尚書伊桑阿爲欽差大臣驗收河工,並命崔維雅攜其二十四條奏疏和兩本治河之書共同前往。一時間舉朝譁然,這是索黨和明黨兩大朝中派系第一次在因治河之事正面相撞。

此外,皇帝還忙於處置三藩,但這一回卻不是爲了三藩罪人,而是要處罰三藩的功臣們。明明半年前皇帝還在論功行賞、滿朝同歡,半年後皇帝首先以過世的簡親王喇布開刀,以他在三藩中帶去的王府包衣佐領下人不力而簡王喇布包庇下人不曾追究爲罪名下議政王大臣會議論處。

自皇帝親政後,議政王大臣會議已被冷落多年,皇帝已形成國事要事以近臣、大學士廷論決議的習慣。此番議政王們驟然被皇帝撿出,竟然是爲了過世的簡王一丟丟“小”過失。要知道簡王喇布回京曾在德勝門受了皇帝抱見禮相迎,他與安王嶽樂都是一等一的功臣,三藩之亂裡他掙下蓋世之功回京後,各位王公都指着年輕的簡王繼承安王康王衣鉢再續議政王們的榮耀。

可惜的是喇布在前線多年積勞成疾,回京不久就與世長辭,京中親貴無人不嘆息哀悼。誰也沒想到喇布過世兩年後皇帝會突然拿往事開刀,且眼瞧着是不打算輕恕。這連着死人也要追究到底的架勢攪得京中一衆宗室王爺內心惴惴不安。

這麼一樁又一樁的大事接踵而至,給純王立嗣的事情就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早雁走進屋時惠妃正在逗胤禩玩。她手裡拿了個撥浪鼓,胤禩的眼睛就跟着她的手轉,嘴裡不時哼哼着。

早雁走到惠妃身邊,悄悄在她耳邊說了幾句話。

“你說什麼?”惠妃震驚地一下拔高了嗓子,“你說得消息可靠嗎?”

早雁慎重地點點頭。“可靠。是秦順去繡房替主子取那件前幾日送去改的衣裳的時候,在東華門那附近瞧見了裕王和恭王的太監,聽他們說的。”

秦順是延禧宮的太監,平日都在院子裡伺候,惠妃偶爾也會派他去明珠府辦點事,去得多了他也算是有點眼界的人了。

惠妃讓乳母把胤禩抱下去,挪到大炕上坐定了說:“去把秦順叫來。”

“哎。”

早雁應過去了,沒一會兒她掀了簾子進來,身後跟了個瘦瘦小小的太監便是那秦順。

“給主子請安。”

秦順利落地打了個千,惠妃一擡胳膊示意他起來。

早雁在旁邊道:“小順子,把事情前因後果在主子跟前都說一遍。”

秦順點點頭。“先前早雁姐姐讓我去繡房取主子的衣服,奴才就去了。經過東華門那的時候遇見了大王爺府裡的太監劉柱。他從前同我都在宮裡跟着一個師傅,後來才被太皇太后給了大王爺。奴才見着他就同他打聲招呼,順便問問他最近外頭傳得沸沸揚揚的要給故去的純王立嗣的事怎麼樣了。劉柱同我算是一起長大的,也就沒瞞我,說他們家爺和恭王爺今兒進宮就是爲了這個事來的。聽他說大王爺是要立薦皇上將六阿哥出繼給純王爲嗣子,說德妃娘娘有兩個兒子,可以讓一個給純王。六阿哥又非嫡非長,過繼六阿哥是最合適不過了。”

惠妃聽到這是心驚肉跳。原因無他,秦順說的這些句句在理,若真要從皇帝的兒子裡挑一個出來,那真的就只能挑蓁蓁的兒子了,誰叫她是現在宮裡唯一生有兩個兒子的嬪妃呢?

早雁揮揮手讓秦順出去。她捱到惠妃身旁小聲地問:“主子,您看這事會不會成?”

惠妃的手緊緊地攥成一團。“不管會不會,咱們都不能讓它成。這些都是沒心沒肺的男人們纔會說的話,什麼有兩個兒子,讓一個也無妨。不管有幾個兒子,哪一個不是作孃的心頭肉?哪一個是能割捨的?”

早雁聽得也是一嘆。“德主子不知道知不知道這事。”

惠妃一對柳葉眉緊擰,“唰”地站了起來。“不成,咱們得去給德妃通個氣,一起想想法子勸住皇上。”

早雁說:“德主子如今不是不在宮裡,在瀛臺那養胎麼?”

惠妃說:“那就去瀛臺,叫他們備轎去。”

從宮裡去往瀛臺要經過神武門,惠妃的轎子到神武門前時早雁走了上去,露出延禧宮的腰牌對守門的侍衛道:“轎子裡是延禧宮的惠妃娘娘,我們要去瀛臺,麻煩派幾個人送我們過去。”

守門的侍衛一拱手道:“這位姑姑對不住,上頭吩咐皇上說了,近日沒有皇上的手諭,誰都不準去瀛臺。”

早雁一下楞了。

轎子裡惠妃也聽見了,她坐在裡頭敲了敲轎子的窗戶,早雁捱到窗戶邊,惠妃說:“不用在這浪費時間了,咱們回延禧宮去再好好想想怎麼把消息遞進去吧。”

早雁示意小太監擡起轎子往回走。搖晃的轎子裡,惠妃的心也跟着一晃一晃的。

皇上爲什麼不讓人去瀛臺,難道真的已經決定了要讓六阿哥出繼了麼?

······

朝堂裡、宮裡鬧得已經是沸沸揚揚的事蓁蓁是一點都不知道。皇帝不讓人來瀛臺探望她,她自然是一丁點兒的風聲都聽不見的。這些日子她過得可算是無憂無慮,順心萬分。畢竟四阿哥、六阿哥都跟着她在瀛臺住,蘇麻喇姑也在瀛臺陪着她,還不時做些小點心給她換換胃口,皇帝隔三差五就來探望,蓁蓁別說覺得冷清了,她簡直覺得自在極了。要不是心裡清楚地知道她不可能在這住一輩子,她真想讓皇帝把她永和宮的牌匾直接掛這來算了。

這日她一早起來正同蘇麻喇姑一塊兒用早膳,張玉柱從外頭走了進來,對蘇麻喇姑道:“大姑姑,宮裡來人傳話了,說太皇太后身體不睦,請您回去一趟。”

蓁蓁驚訝地問,“要不要緊,什麼時候的事?”

張玉柱道:“來人也沒說要不要緊,不過奴才看他神色平淡不甚慌張,想來太皇太后應該無大礙。”

蓁蓁對蘇麻喇姑道:“那大姑姑趕緊回去吧。我這不要緊的。”

“哎。那我就先回去一趟。”她起身的時候看了秋華一眼,秋華立時就懂她是有話要說,她不動聲色甚爲自然地說:“大姑姑,奴才送您出去。”

蓁蓁也說:“是啊,秋華,你送大姑姑回宮再回來吧。”

秋華陪着蘇麻喇姑走到屋外方問:“大姑姑是有話要對奴才說麼?”

“我不在的時候德妃娘娘身邊的事就都要靠你了,你記着務必要看好德妃娘娘,別讓她隨意走動,聽到些不該聽的話影響她心緒。”

秋華一聽這話就奇怪。“大姑姑,您爲什麼這樣說,可是有什麼事?”

蘇麻喇姑握了握她的手,“你別問,你只有不知道在你主子跟前才能自在。”

“可是……”

蘇麻喇姑攔住她的話,看着她的眼神裡透着一份堅定。“別擔心,萬事都有皇上做主。皇上不會做讓你主子傷心的事的。”

第12章 第 12 章第16章 第 16 章(小修)第15章 第 15 章第135章 第 135 章第133章 第 133 章第173章 第 173 章第88章 第 88 章第46章 第 46 章(捉蟲)第62章 第 62 章 小番外第124章 第 124 章第93章 第 93 章(捉蟲)第100章 第 100 章第31章 第 31 章第87章 第 87 章第43章 第 43 章第164章 第 164 章第61章 第 61 章第126章 第 126 章第64章 第 64 章第229章 第 229 章第60章 第 60 章第82章 第 82 章第205章 第 205 章第192章 第 192 章第200章 第 200 章第129章 第 129 章第210章 第 210 章第91章 第 91 章第174章 第 174 章第189章 第 189 章第126章 第 126 章第134章 第 134 章第16章 第 16 章(小修)第94章 第 94 章第90章 第 90 章第39章 第 39 章第117章 第 117 章(捉蟲)第165章 第 165 章第136章 第 136 章第217章 第 217 章第54章 第 54 章第19章 第 19 章第170章 第 170 章第34章 第 34 章第187章 第 187 章第145章 第 145 章第131章 第 131 章第106章 第 106 章(捉蟲)第229章 第 229 章第78章 第 78 章第19章 第 19 章第172章 第 172 章第12章 第 12 章第140章 第 140 章第169章 第 169 章第71章 第 71 章第28章 第 28 章第185章 第 185 章第51章 第 51 章第116章 第 116 章第141章 第 141 章第73章 第 73 章第128章 第 128 章第10章 第 10 章第181章 第 181 章第152章 第 152 章第57章 第 57 章第68章 第 68 章第164章 第 164 章第65章 第 65 章第83章 第 83 章第205章 第 205 章第222章 第 222 章第155章 第 155 章第204章 第 204 章第161章 第 161 章第209章 第 209 章第8章 第 8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205章 第 205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90章 第 90 章第92章 第 92 章第90章 第 90 章第59章 第 59 章第196章 第 196 章第35章 第 35 章第179章 第 179 章第94章 第 94 章第99章 第 99 章第98章 第 98 章第48章 第 48 章第53章 第 53 章第21章 第 21 章第199章 第 199 章第149章 第 149 章第142章 第 142 章第8章 第 8 章第106章 第 106 章(捉蟲)第114章 第 114 章
第12章 第 12 章第16章 第 16 章(小修)第15章 第 15 章第135章 第 135 章第133章 第 133 章第173章 第 173 章第88章 第 88 章第46章 第 46 章(捉蟲)第62章 第 62 章 小番外第124章 第 124 章第93章 第 93 章(捉蟲)第100章 第 100 章第31章 第 31 章第87章 第 87 章第43章 第 43 章第164章 第 164 章第61章 第 61 章第126章 第 126 章第64章 第 64 章第229章 第 229 章第60章 第 60 章第82章 第 82 章第205章 第 205 章第192章 第 192 章第200章 第 200 章第129章 第 129 章第210章 第 210 章第91章 第 91 章第174章 第 174 章第189章 第 189 章第126章 第 126 章第134章 第 134 章第16章 第 16 章(小修)第94章 第 94 章第90章 第 90 章第39章 第 39 章第117章 第 117 章(捉蟲)第165章 第 165 章第136章 第 136 章第217章 第 217 章第54章 第 54 章第19章 第 19 章第170章 第 170 章第34章 第 34 章第187章 第 187 章第145章 第 145 章第131章 第 131 章第106章 第 106 章(捉蟲)第229章 第 229 章第78章 第 78 章第19章 第 19 章第172章 第 172 章第12章 第 12 章第140章 第 140 章第169章 第 169 章第71章 第 71 章第28章 第 28 章第185章 第 185 章第51章 第 51 章第116章 第 116 章第141章 第 141 章第73章 第 73 章第128章 第 128 章第10章 第 10 章第181章 第 181 章第152章 第 152 章第57章 第 57 章第68章 第 68 章第164章 第 164 章第65章 第 65 章第83章 第 83 章第205章 第 205 章第222章 第 222 章第155章 第 155 章第204章 第 204 章第161章 第 161 章第209章 第 209 章第8章 第 8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205章 第 205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90章 第 90 章第92章 第 92 章第90章 第 90 章第59章 第 59 章第196章 第 196 章第35章 第 35 章第179章 第 179 章第94章 第 94 章第99章 第 99 章第98章 第 98 章第48章 第 48 章第53章 第 53 章第21章 第 21 章第199章 第 199 章第149章 第 149 章第142章 第 142 章第8章 第 8 章第106章 第 106 章(捉蟲)第114章 第 11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