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宮廷□□

原來,八月初三,庾璟年親自率領主力大軍到達潁川郡,此時獨孤容的前鋒部隊也抵達了潁水。

獨孤容派前鋒將軍高望進攻劉巖把守的嘉登縣,企圖奪取潁水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庾璟年審時度勢,爲了初戰告捷,提振士氣,親自帶兵北上解嘉登之圍,庾璟年並不蠻幹,而是採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先是引兵至平河鄉,僞裝繞路攻擊獨孤容後方,獨孤容果然分兵前來阻止,庾璟年則親率輕騎,直趨嘉登,並於千軍萬馬之中親自殺死前鋒將軍高望,取其首級而還。

北燕軍潰敗,於是嘉登之圍自解。庾璟年卻知道獨孤容數萬大軍轉眼即至,嘉登是沒有可能守住的。解了嘉登之圍後,便組織百姓渡河,向大營撤退。獨孤容派大將苗維率軍渡河追擊,庾璟年當時只有騎兵五百,而苗維軍達四千餘騎,且尚有步兵在後跟進。

庾璟年知道北燕軍缺乏輜重,便命令士卒故意將輜重財寶丟棄於道旁,北燕軍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庾璟年見狀立刻調轉馬頭,突然發起攻擊,北燕軍來不及組織抵抗,被一擊而潰敗,大將苗維在亂軍之中被蕭十三所殺,庾璟年帶領數百騎兵施施然退回大營。高望和苗維都是獨孤容手下出名勇猛的將軍,卻被庾璟年一戰而斬,北燕軍隊的銳氣被大大挫傷。

而獨孤容也終於率領大軍到達潁川,兩方隔着潁水對峙。

沈沅鈺把一份戰報來來回回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多少鬆了一口氣。不過如今北燕軍隊在數量上仍然佔據着優勢,庾璟年還不能掉以輕心。

接下來的戰局正如沈沅鈺所料的那樣,令人眼花繚亂。

獨孤容知道庾璟年年輕氣盛,遇事衝動易怒,便派參軍陳紹書寫檄文並找了嗓門巨大的士兵在陣前宣讀。檄文中把庾璟年罵得體無完膚,說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全靠佞幸晉元帝而得以上位,甚至污衊他乃是晉元帝蓄養的孌童。

如今兩方的部隊全都立足未穩,大晉一方的輜重糧草尚未運抵,若是庾璟年受不得激,立刻命令主力渡河攻擊,那麼獨孤容只要擊之半渡,大晉軍必定凶多吉少。

庾璟年當時氣得在營帳之中差點暴跳如雷。獨孤容污衊他可以,但是皇伯父被他看成父親一般,絕不容許旁人污衊他半分。

程先生嚇得夠嗆,生怕庾璟年受不得激,從而作出什麼錯誤的決策。就在一旁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對他進行勸說。

庾璟年恨不得當場帶人殺到對岸去,把獨孤容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不過想起還在建康等着他凱旋的沈沅鈺,到底壓下了火氣。他語氣冰冷地說道:“有朝一日,我必割了獨孤容的舌頭,以報今日之辱!”

到底沉住氣,依舊叫部下構築防禦工事,並不主動渡河攻擊。庾璟年明白,獨孤容孤軍深入,沒有後援,加上這一段時間他的堅壁清野的戰術漸漸發揮了效益,獨孤容糧草輜重已漸漸跟不上了。現在等不起的是獨孤容,而不是他庾璟年。

消息傳到建康,沈沅鈺不由長長吐出一口氣,“庾將軍有這份忍功,哪裡還怕日後無往而不利呢!”

皇宮之中,晉元帝也鬆了一口氣。“畢竟是要娶媳婦的人了,安仁這孩子是真的長大了!”語氣中滿滿的都是欣慰和讚賞。

這邊沈沅鈺和晉元帝正在滿懷信心地等着庾璟年收拾掉獨孤容,北燕也如同沈沅鈺所料一般發生了驚天變局。

烈武帝經過反覆思量,終於決心對支持旻文太子最甚的樑國公於謹家族動刀子。烈武帝本人也不傻。八大柱國所代表的貴族集團乃是北燕國家的根本,他根本不可能將支持旻文太子的元家、獨孤家、趙家一網打盡,他的意思是動一個於家,殺雞儆猴,讓其他幾家老老實實地聽話,也就是了。

沒想到卻捅了馬蜂窩。

烈武帝想要收拾於家的消息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沒等烈武帝動手,這幾大世家竟然極爲神速地聯合一氣,幾大世家在軍中的勢力十分強橫,十分神速地發動兵變,將皇城包圍。

本來北燕皇宮的宿衛由烈武帝最信任的宇文世家把持。哪裡知道宇文世家不知怎麼的竟然被策反,不但沒有阻攔四大世家殺入皇宮,反而大開宮門,引着四大世家的人直接殺進皇宮中去。

兵變之時,烈武帝正帶着小妃嬪在御花園的海池之內划船,忽然之間看見皇宮之中涌入這麼多士兵,不由大驚。

此時元家、獨孤家、趙家、於家的幾位家主在宇文家家主宇文廷的帶領下走到池海邊,將他團團包圍,烈武帝戎馬一生,他從船上下來,看見這樣的情形並沒有害怕,而是厲聲道:“你們這是犯上作亂!”

看見宇文廷他更是痛心疾首:“宇文廷,你這個背主求榮的狗東西!朕待你不薄,你爲何要出賣朕?”

宇文廷朗聲道:“陛下不分忠奸,聽信小人之言,不但欲除掉我大燕的擎天玉柱旻文太子,還要對有大功於國家的八柱國家族動手!如今國家已經被您搞得一團糟,再這樣下去,不用北魏和南晉前來攻打,我們大燕自己就得完蛋。陛下說臣是背主求榮,臣只是不想先祖費盡鮮血打下的大好江山斷送在您的手上而已!”

烈武帝氣得渾身發抖。“你們以爲殺了朕,你們就能夠得逞了嗎?朕已經把京郊大營十萬精銳兵馬交給了廬陵王指揮,他一旦聽到消息,就將揮軍殺進長安城,到時候你們一個也跑不了。”旻文太子死後,烈武帝有意把太子之位傳給廬陵王慕容齊,因爲時間的原因冊立太子的大典尚未舉行,但已先把京郊大營交給了他掌管。

如今的京郊大營的確是一支可以左右政局的力量。

他犀利的目光一一掃過衆人,面對如此絕境卻沒有絲毫退卻之意。只是宇文廷等人的目光裡卻只有淡淡的不屑。

正在這時,一個清朗的聲音遽然響起,“您說的是這個廢物嗎?您要指靠的難道也是這麼一個一無是處的廢物?”說話之間,一個英俊絕俗的男子走到衆人面前,隨手將一顆頭顱扔在烈武帝的腳下。

那人圓睜雙目,滿臉驚恐,死得極爲不甘,正是被烈武帝寄予厚望的廬陵王慕容齊。慕容齊滿心想要取代旻文太子成爲北燕國未來的皇帝,竟不知如何被人砍下了腦袋。

而烈武帝看着這名剛剛出現的男子,簡直像是見到了鬼一般的大喊道:“你,怎麼是你?你沒有死?”

來人那般瀟灑清貴,風采照人宛若初升的太陽,不是旻文太子又是誰呢。

旻文太子譏諷道:“難道父皇就這麼希望我死?”緊接着他朗聲道:“廬陵王慕容齊,勾結朝中大臣,意欲發動兵變,染指社稷神器,如今已被本宮誅殺!”竟是惡人先告狀。

宇文廷帶頭跪了下來道:“廬陵王慕容齊有勇無謀,並未爲我大燕立下足夠多的功勳。卻嫉妒太子功勞大,威望高,策劃陰謀詭計,妄圖加害太子。如今,太子已經誅殺他,太子功蓋寰宇,天下歸心,請陛下將國家大事託付於他,我大燕從此安矣。”

元家、獨孤家、趙家、於家的幾位家主立刻跟隨着宇文廷跪了下來,一起大聲道:“請陛下退居太上皇之位,請太子登基爲帝!”

“你們,你們……”烈武帝全身顫抖,一時說不出話來。

旻文太子身邊的夏侯元已經拔出了寶劍,若是烈武帝再敢說出一個不字,他就一劍解決了這個昏君。

這時宇文廷等幾位家再次說道:“請陛下退居太上皇之位,請太子登基爲帝!”

烈武帝心知大勢已去,臉上透出心灰意懶的表情。“罷了罷了,你們愛怎麼樣便怎麼樣吧!”本想將這個威脅自己地位的兒子一舉除去,立一個聽話些的慕容齊爲太子,哪裡知道自己千般算計卻依然鬥不過他,最後反而搭上了慕容齊的一條性命。

晉元帝隆興二十一年八月十三。旻文太子“死而復生”,在長安城聯合宇文、元、獨孤、趙、於等幾大世家,誅殺了意圖謀反的廬陵王慕容齊,旻文太子掌管了朝政,並趁機對反對他的政治勢力進行了無情的大清洗。

一時長安城人人自危。北魏和大晉則全都跌破了眼鏡。

對於這個結果,沈沅鈺雖然早有預料,但是真正發生在眼前的時候,仍然讓她心裡堵得難受。

旻文太子實在太陰險了!

從引誘她去陳安縣去救沈昀開始,旻文太子就佈下了一個大局,將北燕君臣、大晉君臣全都玩弄於鼓掌之上,什麼一心愛慕前世的沈宜,全都是狗屁。他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弄死自己名義上的老子,自己當皇帝。

可笑自己還花費了不少心思,利用信鴿和庾璟年取得聯繫,讓他去接應自己。想來就是自己什麼都不做,旻文太子也會想辦法通知庾璟年,要不然他如何能夠“假死”?

而獨孤容進兵徐州,以及方峻的叛亂,都是旻文太子策劃的結果。沈沅鈺當時就覺得方峻叛亂的時間點拿捏的太到位了,現在想想他的目的就是擾亂衆人的視線,讓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大晉來,從而他在北燕的活動才能更加隱秘安全。

再往深裡想,旻文太子甚至從出使大晉開始就策劃着這場政變了。

他竟將天下英雄全都玩弄於股掌之上,這個旻文太子實在太可怕,也實在是太可惡了!

沈沅鈺越想越心寒,也越想越鬱卒。

北望齋中,沈弘沈昀父子倆相對無言,爺倆桌子前面放着的一份情報,上頭寫着旻文太子此次政變的詳細過程。

老太爺良久才嘆了一口氣,道:“此前人們一直以爲元家、獨孤家、趙家、於家是旻文太子的鐵桿支持者,現在才知道,這宇文家纔是旻文太子真正倚重的家族。”

宇文世家歷來忠於皇室,宇文廷和烈武帝一同長大,從小情同手足,有兄弟之誼,兩人更是兒女親家,世代聯姻,宇文廷有兩個兒子作了駙馬,還有一個女兒送到了慕容齊的府中作了正妃。所以一直以來,宇文廷都是烈武帝第一信任的臣子,烈武帝所有的機密他都有份參與,烈武帝更是把宮中的宿衛交給了他來打理。

其實有了宇文廷,慕容圭想要弄死烈武帝只不過就是分分鐘的事兒。

可是他卻費了這麼大的勁兒,挖了這麼大一個坑,騙烈武帝和慕容齊自己往裡跳,等兩個人把北燕的權貴得罪的差不多了,他再出來收拾殘局,殺掉慕容齊,逼迫烈武帝退位。

選擇了這樣一種絲毫無損他的名聲和威望的方式,裡子面子全都是他的了。真是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沈弘看了兒子一眼,慕容圭心機太深,他當了皇帝,可比原來的烈武帝難搞一百倍,以後大晉大概是沒有什麼好日子過了。

沈弘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意思是以後咱爺倆肩上的擔子恐怕更重了。

沈沅鈺因爲旻文太子的事兒連中秋節都沒過好,遠在潁川的庾璟年心情則很是不美麗,他自然想明白自己這是被旻文太子給耍了。加上這一次,他已經被旻文太子給耍了兩回了,庾璟年長這麼大沒有吃過這種虧。

一時恨得不行,只把火氣衝着慕容圭的馬仔獨孤容使。仗着地形熟悉,派左衛將軍袁煥截擊北燕的運糧部隊,燒燬軍糧車數千輛,北燕本來就補給困難,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

一個月後,烈武帝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慕容圭,自爲太上皇。第二天,太子慕容圭於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爲孝文帝,並大赦天下,決定第二年改元貞觀。

消息傳出,北燕民衆一片歡騰。

貞觀?貞觀?!

沈沅鈺聽說了燕文帝慕容圭的年號,不由冷笑不已。沈沅鈺明白慕容圭這是想要效仿李世民,統一天下開創一代盛世。

沈沅鈺只是覺得噁心。

慕容圭即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獨孤容爲太子少師,並且派大將軍李未爲行軍元帥,統帥步騎兵三萬兵逼兗州。其目的是很明確,就是爲了接應獨孤容的大軍。

本來按照慕容圭的計劃,獨孤容在徐州意思意思,吸引一下北燕君臣的目光,方便他搞一些間諜活動也就是了。沒想到大晉軍隊太不經打,獨孤容輕輕鬆鬆就佔領了大半個徐州。

徐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佔領了徐州,就相當於鎖住了南晉的咽喉,以後渡過長江蕩平南晉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塊肉既然吃到了嘴裡,再吐出來,慕容圭和獨孤容都有些捨不得。

不過獨孤容手下這十萬大軍可是北燕的精銳部隊,北燕雖然兵多將廣,家底厚實,但是一旦損失了這部兵馬,慕容圭就是再財大氣粗也消受不起。

所以才立刻派了李未出兵接應獨孤容。

慕容圭的意思,若是吃不下庾璟年,便退兵保存實力好了,徐州能拿下一半,他也已經很滿意了。

不過獨孤容卻叫苦不迭,請神容易送神難,現在想要退兵,那得先問問庾璟年答應不答應。兩軍在潁水對峙已經有兩個月,大小戰役打了不下數十場,如今北燕軍隊大概還有七萬人,庾璟年一方大概有四萬人,單從人數上說,他還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可是他卻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

庾璟年將兵力分作十部,騷擾、偷襲、伏擊、斷糧道,各種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對於部隊的指揮也是越來越嫺熟,越來越得心應手,簡直就是拿他當成靶子,來練習兵書上的各種戰法的。簡直讓他疲於奔命。

但無論他如何挑釁,庾璟年就是不肯和他展開決戰。

獨孤容簡直憋屈極了。加上糧草吃緊,他一連數次打算在潁水上搭建浮橋,揮軍渡過潁水和庾璟年展開決戰,都被庾璟年發現,並且將之擊退。

直到聽說李未出兵兗州,他這才鬆了一口氣。只要李未能夠攻下兗州的濟陰郡,就能和他打下的徐州的地盤連成一氣,保證了兵員和糧道暢通,他就不怕和庾璟年打一場持久戰。

接下來想要速戰速決的就該不是他獨孤容,而要換成庾璟年了。

大晉的反應也很快。晉元帝採納了謝涵和沈重的建議,一方面命令兗州刺史封辛緊守門戶,一方面派出使臣出使北魏,意欲與北魏結盟,共同對付慕容圭。

所以武成帝拓跋湛本來對此前大晉聯合北燕攻陷司州有些耿耿於懷,只不過此次出使的人選不是別人,乃是正五品中書舍人路蕭然。

路蕭然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是口才、膽識都是第一流的。

他在北魏的朝會上侃侃而談,指出北魏最大的敵人從來都不是愛好和平的大晉,而是侵略成性的北燕。而旻文太子此人比他老子厲害一百倍,慕容圭初登大寶,內部未穩,此前北魏丟了晉州,正是奪回故地的好時機。

一旦等他穩固了朝政,騰出手來,憑藉慕容圭的手段和北燕強橫的軍事實力,到時候北魏首當其衝,恐怕亡國就在眼前了。

一席話說得北魏君臣心悅誠服,很快便在結盟書上籤了字。很快北魏便兵分兩路,一路兩萬軍馬出冀州奔兗州,打算於兗州刺史封辛夾擊,吃掉李未的三萬大軍,一路大軍五萬,從鄴城出發,趁慕容齊已死,晉州防守鬆懈,直取晉州。

北魏爲了收復故土,也是蠻拼的。

一時間神州上下,烽火處處燃起。

兗州和晉州不過是小打小鬧,真正牽動人心決定戰役走向的還是徐州戰局。

而且徐州的戰役打得也極爲精彩。獨孤容是北燕數得上的名將不提,庾璟年的表現也越來越叫人刮目相看。如果說當陽之戰庾璟年只是小試牛刀嶄露頭角的話,徐州的大兵團會戰就讓他破繭成蝶,鳳凰涅槃,成爲真正的天下第一流名將。

漸漸地,獨孤容已經有點跟不上庾將軍的思路,七萬大軍居然被庾璟年的四萬步騎壓制在潁水東岸挪不了窩。而大晉的軍隊在庾璟年的調、教之下磨合的越來越好,他指揮起來更是如臂使指。

這樣的相持又持續了半個月。曠日持久的大戰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北燕和大晉兩方的軍隊都有些士氣低落。沈沅鈺不由爲庾璟年捏了一把汗。這種時候正是考驗耐心和毅力的時候,獨孤容的年齡比庾璟年大了一倍帶拐彎,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場戰役,而庾璟年血氣方剛,萬一一時衝動,犯了什麼錯誤,此前取得的優勢可就要蕩然無存了。

因爲北燕軍隊糧草不濟,獨孤容只得再次派車運糧,將兩個糧倉中的所有糧草全都運了過來,並命令驍將蔡金率兵一萬護送,糧草屯積在北燕軍大營以東約三十里的新關縣。

一時北燕軍士氣高漲起來。

庾璟年立刻召集屬下召開軍事會議,他的心腹幕僚程先生建議以輕兵奇襲新關縣,燒其輜重。庾璟年考慮良久,決定遵其計而行之。庾璟年仔細研究地圖後發現,新關縣位於穎水下游,乘坐木筏順流而下,再一個叫做胡楊口的地方登岸,距離新關就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新關縣本來在北燕大營的後面,本來要想襲擊新關,就要通過北燕的大營,從胡楊口登陸的話,正好可以繞開北燕大營。

真是個適合偷襲的好地方。

庾璟年當機立斷,命令工匠用最快的速度製造了上百條木筏,然後找了個月黑風高之夜,先是派左衛將軍留守營壘,守好大本營,又派右衛將軍率領一萬兵馬,佯裝渡河奇襲北燕大營,吸引獨孤容的注意力。然後自己親自帶着五千步騎上到木筏之上,順流直下,在胡楊口登陸。

蔡金能被獨孤容命令看守大軍糧草,自然不是個缺心眼的,他本來派了數十名的精銳士兵在胡楊口放哨,一旦發現敵蹤,就立即點燃烽火。不過庾璟年早已有所準備,提前送了一木筏的兵馬到了岸上,由蕭十三帶領,斬瓜切菜一般將那幾十個放哨的哨兵全給結果了。

加上上游殺聲震天,火把照得半邊天都亮了。所以直到庾璟年花費了兩個時辰將大軍運到了對岸,蔡金仍然懵然不覺。

庾璟年重整部隊,打着北燕的旗號,穿着北燕的軍服,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偷偷接近新關。庾璟年的時間拿捏的十分準確,達到新關的時候正好是凌晨,正是北燕士兵睡得最香的時候,一路上倒也不是沒有遇到過斥候兵,但是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蕭十三帶人給殺掉了。

等蔡金髮現南晉的步騎兵奇襲而至,根本來不及整合隊伍。庾璟年親自引弓搭箭,一箭射死了蔡金。他的手下早已開始四處放火。守軍一萬人幾乎沒有組織起什麼有效的反抗,大多數都被燒死在營帳之中。

這一次的突襲之成功甚至連庾璟年都沒有預料到。新關縣儲存的上百萬石糧食被庾璟年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這時獨孤容也得到消息庾璟年偷襲新關的消息。大驚失色之下,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親自帶領率重兵渡江,準備將庾璟年的大營一口吞下,因爲他也隱隱知道,新關的上百萬石糧草大概是不保了,所以破釜沉舟賭一把。

右衛將軍則趁機燒燬浮橋,獨孤容親自拔出腰刀督戰,敢不奮勇向前的直接就被砍了腦袋,北燕軍丟下大批的屍體,潁水幾乎斷流,北燕軍才終於渡河,並在河邊搶佔了一個據點。等大軍渡過穎水,獨孤容組織軍隊開始攻打大晉的營壘。

哪裡知道庾璟年這麼長時間早就把營壘打造得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左衛將軍又被庾璟年面授機宜,只死守不出,獨孤容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可就是打不下來。這時獨孤容派去援救新關的將領還沒有趕到新關,就被蕭十三在半途設伏,損失慘重,統兵大將張全見新關縣的糧草已經被燒乾淨了,審時度勢之下,向大晉軍投降。

庾璟年已經接到了前線的最新消息,他清點人數,整頓兵馬,發現自己手裡加上剛剛投降的張全,還有四千兵馬。他將張全投降過來的北燕兵和混編在一起,稍事休息之後,立即向北燕的大營疾行而去。

此時北燕渡過穎水的軍馬有四萬,大營之中還剩下大概一萬餘人,因爲晉軍穿着北燕的軍服,又有張全帶領,因此騙過了守將,庾璟年帶人進入營帳之後四處殺人放火,北燕軍兵敗如山倒。

另一方面,獨孤容見老窩都被庾璟年端了,知道大事去矣,只得回師救援,這時庾璟年早已踏平了他的大營,引軍回來攻擊,另一方面在龜縮在營壘之中的左右衛將軍,也率兵出戰,死死拖住了獨孤容,獨孤容腹背受敵,單單是渡河時被庾璟年的軍隊趁機射死的就不計其數。

等他好不容易渡過了穎水,七萬大軍所剩不過一萬而已。大軍幾乎損失殆盡,糧草也全都被燒光,就算是神仙來了,這仗也不可能再贏了。獨孤容只好收攏殘兵敗將向北方退去。

彼時庾璟年所部經過連番的血戰,所餘兵馬已經不足一千,若是獨孤容反應過來,死命帶人撲殺過來,說不定還這能殺了庾璟年扭轉戰局,只是獨孤容慌不擇路,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

庾璟年也真是藝高人膽大,竟帶着不足一千兵馬一路追了下去。於是戰場上形成了很神奇的一幕,不到一千人追着近萬的北燕軍,一路橫衝直撞,獨孤容已經被庾璟年嚇破了膽子,根本不敢回頭和庾璟年打一場,就這麼被庾璟年咬着尾巴,一路斬瓜切菜地殺死了無數北燕軍。

連一直跟着庾璟年衝在最前頭的蕭十三都有點不敢相信。

直到獨孤容進入廣陵郡的平安城,庾璟年纔算打住追擊的步伐。這時候他不斷收攏後頭跟上來追擊的晉軍,部隊人數已經達到了五千,越追人數越多,這也算是奇聞了。

到這個時候蕭十三才反應過來,他家將軍帶領他們,已經將北燕威震一時的名將獨孤容給打得永遠翻不了身,四萬對七萬,這一仗以少勝多,贏得實在太漂亮了。

說起來容易,從偷渡胡楊口開始,他們不眠不休整整戰鬥了三天三夜,光是在穎水就打了兩天一夜。

這是元帝登基以來,對北燕軍事行動中最大的一次勝利。

第44章 太君壽辰279267第91章 成功翻盤第203章 王府妻妾第158章 脅迫見面第33章 查清真相第240章 妙慧出手第136章 旻文太子第133章 自作自受第168章 珠胎暗結第41章 後園色鬼第13章 彆扭少年第9章 前塵舊事第127章 面見太后第251章 借刀殺人第55章 主持公道第70章 挑撥未遂第240章 妙慧出手第191章 進宮謝恩第63章 皇子婚事第74章 上元燈會第72章 再見表哥291第236章 罪有應得第30章 遇三皇子第160章 將軍來援第145章 我心悅君第45章 渣未婚夫296286第169章 癡心妄想第102章 應對之策第18章 偏心祖母第236章 罪有應得第203章 王府妻妾第199章 其樂融融第26章 天翻地覆第242章 事情敗露295第23章 玉林大師第15章 如此父子第83章 帝王心術第95章 水落石出第56章 未來小姑第162章 生死一發第174章 陰謀醞釀第194章 公公刁難295第104章 險象環生第77章 爭風吃醋第12章 打探虛實第72章 再見表哥第31章 謝純其人第21章 商量未果第227章 終於獲救第41章 後園色鬼第183章 一心備嫁第29章 再訪西府第235章 湖陽之死第50章 一團亂麻第233章第76章 謎底揭曉第150章 商議對策第47章 栽贓陷害第62章 太王氏第204章 家長裡短第123章 鋸嘴葫蘆第54章 刁蠻公主第112章 橫生枝節第65章 二房受罰第67章 情愫暗生第31章 謝純其人第247章 丫鬟爬牀第154章 放手成全第213章 桃林私會271第1章 沈氏棄女第41章 後園色鬼第170章 靜觀其變第225章 請君入甕第99章 私情敗露第65章 二房受罰第225章 請君入甕286260第140章 求旨婚配第20章 初見表哥第85章 將軍出馬第118章 捉弄將軍第228章 真相浮出第237章 遣散妾室第121章 婚事有變第185章 互訴相思第111章 殉情未果第147章 又起波折第218章 趁亂私逃第25章 西府三哥第250章 龍舟賽事第223章 陰毒詭計
第44章 太君壽辰279267第91章 成功翻盤第203章 王府妻妾第158章 脅迫見面第33章 查清真相第240章 妙慧出手第136章 旻文太子第133章 自作自受第168章 珠胎暗結第41章 後園色鬼第13章 彆扭少年第9章 前塵舊事第127章 面見太后第251章 借刀殺人第55章 主持公道第70章 挑撥未遂第240章 妙慧出手第191章 進宮謝恩第63章 皇子婚事第74章 上元燈會第72章 再見表哥291第236章 罪有應得第30章 遇三皇子第160章 將軍來援第145章 我心悅君第45章 渣未婚夫296286第169章 癡心妄想第102章 應對之策第18章 偏心祖母第236章 罪有應得第203章 王府妻妾第199章 其樂融融第26章 天翻地覆第242章 事情敗露295第23章 玉林大師第15章 如此父子第83章 帝王心術第95章 水落石出第56章 未來小姑第162章 生死一發第174章 陰謀醞釀第194章 公公刁難295第104章 險象環生第77章 爭風吃醋第12章 打探虛實第72章 再見表哥第31章 謝純其人第21章 商量未果第227章 終於獲救第41章 後園色鬼第183章 一心備嫁第29章 再訪西府第235章 湖陽之死第50章 一團亂麻第233章第76章 謎底揭曉第150章 商議對策第47章 栽贓陷害第62章 太王氏第204章 家長裡短第123章 鋸嘴葫蘆第54章 刁蠻公主第112章 橫生枝節第65章 二房受罰第67章 情愫暗生第31章 謝純其人第247章 丫鬟爬牀第154章 放手成全第213章 桃林私會271第1章 沈氏棄女第41章 後園色鬼第170章 靜觀其變第225章 請君入甕第99章 私情敗露第65章 二房受罰第225章 請君入甕286260第140章 求旨婚配第20章 初見表哥第85章 將軍出馬第118章 捉弄將軍第228章 真相浮出第237章 遣散妾室第121章 婚事有變第185章 互訴相思第111章 殉情未果第147章 又起波折第218章 趁亂私逃第25章 西府三哥第250章 龍舟賽事第223章 陰毒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