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從齊國西行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們秦王擁有的兵甲不多,但也想與大王在邯鄲較量一番。大王依賴的是蘇秦“合縱”之約,蘇秦已背棄燕國,在齊國被刺死,自身尚且不保,竟然還有人相信他?現在,秦、楚相互通婚,齊國向秦國進獻魚鹽之地,韓、魏兩國向秦國俯首稱臣,秦、楚、齊、韓、魏五國合而爲一。大王想要用孤單的趙國對抗五國,取勝的機會十分渺茫。所以微臣爲大王考慮,不如依附秦國爲好。”
趙王也答應割地求和。
張儀又北行去燕國,對燕昭王說:“大王最親近的國家就是趙國了。當年,趙襄子的妹妹是代王夫人,襄子想要兼併代國,與代王相約聚會,偷偷讓工匠做了一把長柄勺子,宴席剛開始,假借廚人進獻羹湯,倒轉勺尾,用長柄刺殺代王,隨後,趙襄子突襲代國,他妹妹知道後號啕大哭,但是,於事無補,最終用金簪刺破喉嚨自殺。爲了利益不顧親情,何況他人?現在,趙王已經割地向秦王謝罪,一旦有一天,秦王讓趙國攻打燕國,那時,易水和長城就不是大王所擁有了。”
一席話,聽得燕昭王心中恐懼,自願獻恆山東邊的五座城給秦國,用來表達誠意。
張儀周遊列國,勸說六國依附秦國,“連衡”策略大功告成。
在張儀回秦國的途中,秦惠文王病逝,太子蕩即位,稱爲武王。
齊湣(mǐn)王當初聽了張儀的話,以爲韓、趙、魏都已經割地給了秦國,便向秦國進獻了一處盛產魚鹽的土地,當他得知張儀離開齊國後,纔去遊說趙國,心中大怒,又得知秦惠文王去世,便派孟嘗君聯合列國,約定一同對抗秦國,重新恢復“合縱”盟約。
因爲楚國與秦國互爲婚姻,齊湣王擔心楚國不同意“合縱”,準備先討伐楚國。
楚懷王膽小怕事,聽到消息後,把太子橫派到齊國當人質,齊國纔沒有出兵。
齊湣王自稱“縱約長”,聯合諸侯,通告天下,凡是能抓到張儀的賞城池十座。
這邊秦國武王生性粗魯,性格耿直,自從在做太子時,就討厭張儀貧嘴滑舌、奸猾狡詐,加上一些嫉妒張儀的秦國大臣,在秦武王繼位後,沒有少說張儀的壞話。
張儀很快意識到自己再待在秦國就會大禍臨頭,他求見秦武王說:“我有一個計策,願爲大王效勞。”
秦武王毫無表情,問道:“什麼計策?”
張儀說:“齊王特別憎恨我,我在那裡他就會發兵攻打那裡,所以,我想辭別大王,東往大梁(魏國都城),齊國定然會討伐大梁,魏國與齊兵交戰的時候,大王乘機出兵韓國,打通三川,窺視周室,即可成就霸王大業。”
秦國與周國不接壤,中間隔着一個韓國,要想進攻周國,首先要打通韓國的三川,打通三川必須先佔領宜陽;
三川是指涇、渭、洛三條河流,這三條河流圍繞西周國都,後來人們稱三川也代表的西周的意思。
秦武王本來不喜歡張儀,離得越遠越心靜,派出三十乘車輛,送張儀全家去了大梁。
張儀到了魏國,很受魏哀王賞識,讓他代替公孫衍做了魏國相國。
公孫衍則離開魏國,回到秦國。
齊湣王得知張儀做了魏國相國,果然大怒,興兵來討伐魏國,魏哀王十分害怕,與張儀商議對策。
張儀向哀王打保票,齊國不會來打魏國。
同時,張儀讓自己的門客馮喜,假扮成楚國人,去見齊湣王說:“聽說大王特別憎恨張儀,真的嗎?”
齊湣王擡起眼皮看看他回答:“當然。”
馮喜說:“大王如果憎恨張儀,請不要討伐魏國,我是從咸陽而來,聽說張儀離開秦國的時候,與秦王約定:‘齊王討厭我,我在那裡他就會起兵討伐那個國家。'所以秦王用三十輛車,唯恐天下不知,興師動衆地把張儀送到魏國,就是想要挑起您與魏國的戰爭,齊、魏交戰,秦國可以乘機進攻中原。大王如果討伐魏國,就中了張儀詭計,如果不討伐魏國,張儀詭計就不能得逞,秦王也就會不再相信張儀。”
齊湣王雖然生張儀的氣,但是最擔心的還是秦國,秦國距離自己齊國遠,如果秦國真的入主中原,戰火就會燒到自己家門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馮喜說得沒錯,秦國一直垂涎中原,伺機進攻,自己這個“縱約長”不能給他這個機會。
就這樣,齊國沒有討伐魏國,魏哀王對張儀更加尊重了。
第二年(公元前309年),張儀在魏國病逝。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爲相國,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爲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