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璟聽得陳密稟報,知曉事態嚴重,便離開了詔獄,往臨安府衙門趕去。
如今徐佛還沒有官復原職,皇城司全由他這個公事官主持大局,誰想到上任還不到兩個時辰,就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如果楊璟當初答應董槐,如今他應該與陳宜中等人成爲同學了。
太學也就相當於國立大學,是朝廷辦的公學,挑選各地精英,爲國家培養預備人才。
太學生其實是不得議論朝政的,因爲這些太學生對輿論的影響實在太大。
其他朝代暫且不談,單說北宋徽宗時期,太學生陳東等人便聯名上書,將童貫與蔡京、王黼等人列爲六賊,聲討這些奸佞,陳東雖然獲得了極大的聲望,但最終也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如果楊璟沒記錯的話,這個陳宜中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今次聲討丁大全,會爲他們六名太學生贏得“六君子”的名聲!
陳宜中家境貧寒,但才華出衆,言辭優美,文章犀利,在太學生之中有着不淺的人望。
不過楊璟依稀記得,這位哥哥後來還是依附了賈似道,蒙古人打進來之後,南宋朝廷節節退敗,賈似道也被罷相奪職,那時候已經是太皇太后的謝道清,便任命陳宜中爲宰相。
這陳宜中也曾做過抵抗,不過收效不大,接連失敗之後,又跟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南宋三傑”組織了南宋流亡小朝廷。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楊璟與陳宜中沒有太多接觸,也沒有關於這個人的資料,對於此人的人品或者歷史功過,楊璟暫且不去評說,也無法去做出客觀評判。
但眼下卻不得不去面對這個人帶來的羣體影響,如果事情鬧大了,臨安城可就亂了!
陳宜中等人的行爲確實出於大義,但對於董槐等人而言,絕非甚麼好事。
丁大全彈劾董槐的名目就是功高蓋主,以權謀私,意圖謀反,如今太學生和百姓氣勢洶洶來聲援董槐,你讓官家作何感想!
難道他趙昀就是昏君?難道他趙昀在太學生和百姓的眼中,還不如董槐?
所以他們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雪上加霜!
楊璟並不否定他們的動機,但很多時候,往往都是好心辦壞事。
這些太學生是傳統的學院派,沒有實幹經驗,不懂審時度勢,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乃至於空想主義者。
歷史上已經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想要筆桿子裡出政權,根本就是癡心妄想,諸如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失敗,也都同樣如此,所以咱們的偉大領袖纔會說出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名言。
楊璟一邊趕路,一邊思考着對策,不知不覺便來到了臨安府衙門前頭。
但見得烏泱泱滿大街都是喧鬧的百姓,已經將臨安府衙圍得水泄不通!
這登聞鼓嘛,也是宋朝的特色,便是許多電視劇裡頭擊鼓鳴冤的原型,本是用來直接向皇帝陛下提出訴求的,但這裡頭有個規矩,無論是誰,無論甚麼樣的狀況,只要敲了登聞鼓,就先打你幾棍屁股再說事。
當然了,這個登聞鼓確實有個鼓,但這個鼓其實只是個形式和象徵,對皇帝有什麼訴求,通常會以正式的文書,先向開封府或者現在的臨安府遞交,得到批覆,才能繼續下面的流程。
這就有點像後世的集會,以及遊行示威制度了,朝廷不會剝奪你的這項權利,但必須要通過朝廷的批准。
也好在楊璟從宮內頭出來,並未換上官服,其實也因爲他纔剛剛被任命,賈似道剛把旨意遞交到政事堂,還要下發有司,從流程上來說,楊璟其實還沒有得到正式的任命文書,所以官服自然也就沒有準備好。
多虧沒有穿官服,楊璟纔在陳密等人的簇擁下,從義憤填膺的人山人海之中擠出一條路,來到了臨安府衙的前頭。
臨安府的官兵以及皇城司人禁軍都在警戒,殿前司的人也紛紛從皇城調遣過來維持現場秩序。
人羣的前頭,大批文士裝扮的人正在振臂高呼,臨安府尹趙宗昌也親自出面,安撫這些太學生和人羣。
趙宗昌從矩州通判被調回京城之後,便主持臨安府的事務,這臨安與北宋開封不同,通常來說是不設府尹的,反倒是南京等卻設置了府尹。
然而趙宗昌的身份另有辛秘,官家親自下旨,讓他當了臨安府尹,而非知府,也算是間接承認了他與趙宗昌的關係。
趙宗昌坐鎮西南,在地方官場上也有不少建樹,似矩州等地,異族人居多,民族衝突比較嚴重,所以羣體性事件也是層出不窮,趙宗昌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足以應對這等突發事件。
也虧得官家趙昀有着先見之明一般,將趙宗昌調到了臨安,更力排衆議讓他當了府尹,若換了別個官員,場面早已不知演變成何等混亂而不可收拾了!
趙宗昌早先已經讓陳宜中等六人進入衙門,認真聽取了他們的訴求,表示願意將他們的意願轉達給官家,這纔將這些人都安撫了下來。
可有心之人卻說朝廷辦事拖拉,只是虛以委蛇,敷衍了事,要趙宗昌必須馬上派人入宮請命,否則他們就不會散開!
眼下這些人就是在等待官家的回覆,可宮裡頭也是水深火熱,官家纔剛剛好轉一些,賈似道一面忙着幫助吳潛處理朝政,一面又擔心這個消息會讓官家的病情加重,因爲楊璟說過,官家不得動怒,不得太過憂慮。
所以賈似道接到了請命之後,也不以爲然,一羣文人加一些人云亦云的愚夫,能成什麼事?
於是他便讓顏明直派了殿前司的人前來支援,而並沒有將這個事情通報給官家。
學生和百姓等不來官家的批覆也就罷了,等來的竟然是凶神惡煞的禁軍,這些禁軍披堅執銳,卻是擺出了強勢鎮壓的姿態!
有人趁機在人羣之中煽動,說這些禁軍打蒙古人就是軟蛋,磨刀霍霍卻只知道欺壓百姓,對外是蟲,對內是龍,於是大家更是羣情激憤,眼下已經打算衝擊府衙了!
見得楊璟到了,焦頭爛額的趙宗昌也是見到了救星一般,剛忙將楊璟引入府衙。
“情況如何?”
趙宗昌聽得楊璟發問,便一邊走一邊將情況都說了一遍,他也不清楚宮裡頭髮生了甚麼,官家沒給批覆也就算了,竟然還調來了禁軍!
楊璟沉思了片刻,便朝趙宗昌道:“對話和安撫纔是正道,不如先將這些禁軍撤走,避免激怒這些暴民,這些百姓騷亂起來,破壞力不會太大,可如果禁軍加入,便要發生流血衝突,影響會擴大,事情就更加難以收拾了!”
被楊璟這麼一提點,趙宗昌也意識到,如今激化矛盾的,正是這些氣勢洶洶的禁軍,可如果將禁軍撤走,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臨安府衙作爲都城的管理部門,如果遭遇到衝擊和破壞,事情的性質同樣會發生變化,同樣無法收場!
趙宗昌將自己的顧慮說了之後,楊璟也點頭表示認同,而後他朝陳密道:“發動在京的暗察子,讓他們混入人羣之中,散佈傳言,引導輿論,將輿論風向先掌控在咱們手裡再說!”
陳密也知道事態緊急,趕忙與李彧陸長安等人分頭行動,召集暗察子們去了。
暗察子們很多都是臨安城中的山狐社鼠,早已融入到民間市井之中,甚至比市井刁民還要市井,有他們混入人羣之中,效果遠比趙宗昌一個人在府衙前頭大聲疾呼要好太多了。
趙宗昌見得楊璟做出如此佈置,也是心頭大喜,而另一方面,楊璟竟然能夠調動皇城司的人,這也讓趙宗昌感到非常的吃驚。
畢竟楊璟的任命還沒有正式下達,他也沒有太多途徑能夠及時瞭解事態的進展,而他本來要進宮探望官家,結果卻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以致於他並不清楚楊璟的官職變化。
不過趙宗昌對楊璟有着絕對的信心,他知道楊璟肯定能夠力挽狂瀾!
連韋鎮仙和白牛教都能夠打敗,能夠在龍首關擊退蒙古人的男人,足以給人如山嶽一般的安全感!
楊璟也沒有就此離開,他與趙宗昌一道出去,想要約見陳宜中等爲首的幾名太學生,希望能夠說服他們。
這些太學生想必也該知道,請命歸請命,若引發暴亂,事情的性質可就變了。
然而外頭的人羣太過混亂,文人們似乎在召開小集會,商議着些什麼,派出去的公差幾次三番受到羣衆阻撓,竟然沒能約見成功!
不過皇城司的辦事效率還算不錯,加上事態緊急,陳密等人也很快召集了周邊所有暗察子,深入到人羣之中,開始散佈輿論,說這些人這般搞法,非但無法救了董相公,甚至會幫倒忙,給丁大全留下口實,實際上是害了董相公,建議大家冷靜剋制,由陳宜中等人與朝廷請願交涉。
皇城司的人“散佈謠言”已經輕車熟路,再加上中午過後天氣炎熱,府衙周遭暴曬得厲害,人潮太過密集,許多人更是受不了。
楊璟又讓人在府衙四周製造一些小爭小吵,甚至讓其中一家青樓的媽媽,將一個頭牌小姐差點剝光了趕將出來!
當然了,這些都是楊璟找來的皇城司“演員”,本意是在轉移這些人的注意焦點。
因爲這人羣之中許多人其實都是從衆心理,都是來看熱鬧的,這衙門這邊對峙着,曬死個人,其他新鮮事一出現,自然就從外圍漸漸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了。
到得下午,人羣終於還是散去,可陳宜中等人也已經從現場撤離,趙宗昌也是鬆了一口氣,打算過後再找這些人好好開導開導,順便也讓朝廷趁着這個空當,認真對待此事。
瑞國公主和高採芝並未跟過來,畢竟有些危險,她們早已在胡命橋的保護下回宮去了。
楊璟也是奔忙了一天,又累又餓,便留下來參加趙宗昌的家宴。
朝堂上的局勢不容樂觀,兩人又就着今日之事,不斷交換意見,又商量着接下來的行動計劃,不知不覺夜色已經晚了。
楊璟正打算離開,此時府衙的人卻慌慌張張跑進來稟報道:“府尹大人,大事不好了!”
“大批百姓涌到相府,說是要保護董相公,與丁大全的人打起來了!”
“丁大全?這個丁青皮,又有他甚麼事!”趙宗昌一下就冷汗直冒,酒都醒了大半,驚慌之中,連丁大全的外號都給叫出口來!
“殿中侍御史大人說董相公教唆太學生,衝擊府衙,脅迫朝廷,意圖謀反,與御史臺的官員們,帶着三百隅兵,要去抓董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