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壓力(上)

將近九月,鄧名才無可奈何地承認李國英在重慶附近根本沒有什麼軍屯。這時明軍前鋒發現了沿江而下的清軍援軍,爲首的正是王進寶。見到明軍的部隊後,清軍迅速下船轉爲步行,從嘉陵江的另一側向着重慶進發。僅僅一天之後,明軍就發現清軍後方還出現了五顏六色的軍旗,顯然是漢八旗的監軍部隊。

孫思克帶着部隊撤退向保寧,沿途拋棄了所有不必要的裝備,付出了丟棄全部牲口和殘餘無甲漢兵的代價,總算是把八旗兵基本完好地保住了。遇到王進寶乘船而來的部隊後,孫思克的漢八旗得到了補給和修養的機會。孫思克讓袁佳文弼帶上幾百個狀態尚可的八旗兵作爲監軍,跟在返回重慶的前鋒部隊後面,如果王進寶能立功的話,孫思克和袁佳文弼也可以分一份功勞。

“孫思克和趙良棟手下大約有一萬五千披甲兵,其中半數都是新兵,最精銳的部分是趙良棟的親兵和他們帶來的邊兵。現在趙良棟還沒有到,孫思克身邊兵馬的戰鬥力應該較差。”鄧名從俘虜口中已經瞭解到李國英此次出兵的全部情況,現在既然見到了孫思克,那鄧名就明白重慶城裡前些日子確實很空虛,明軍錯失了攻打重慶的機會:“現在如果渡過嘉陵江去打重慶,就可能在頓兵城下的時候背後遭到王進寶的攻擊,太危險了。嗯,如果我們能搶在趙良棟趕到以前先打垮了王進寶,然後再去打重慶的話,或許還有機會。”

鄧名的見解並沒有得到趙天霸和周開荒的附和,他們兩個人都表情嚴肅,聽完鄧名的話後趙天霸甚至微微搖頭。

七千明軍戰兵,加上一千多水手和一萬餘民夫,這就是鄧名手頭的全部實力。這兩萬人沿着嘉陵江鋪開,並沒有攥成拳頭。今天討論下一步的戰略,但負責後軍的李星漢卻無法及時趕來,必須要守在江口確保明軍的退路。

雖然屢屢催促,任堂那邊也全力配合,但派來的三千援兵剛剛在江口附近開始下船,完成收攏也需要一些時間。

明軍的運力不足、兵力不夠,隨着大批的俘虜被運回敘州,明軍也必須從前線調回大批民夫,以防聚集在敘州的俘虜出現騷動。爲此鄧名還下令成都再緊急動員一批部隊,不是奔赴前線而是到敘州鎮守以防萬一,同時接受那部分給成都的人力。大量的俘虜和民夫都要乘船逆流而上,而且時間還很緊,這幾乎佔用了明軍全部的運力,剩下的一些運力還要用來維持鄧名所部的補給,所以明軍的機動能力大大下降了。

以明軍目前的狀態,就算王進寶的援軍不到,只要重慶認真防守,明軍的攻勢也會相當乏力。

“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會一下子獲得這麼多的俘虜。我軍本來的設想是保障兩萬左右軍隊的機動,因爲戰事緊急,一下子動員了五萬人,再加上七萬多俘虜。我們的船隻如果是供兩萬人快速移動,支援作戰是綽綽有餘的;但是現在是十二萬人,自然行動起來就和蝸牛一樣了,何況還要不停地從後方運輸糧食。幸好我們在敘州存了一些糧食,要是全都要從成都運來的話,現在船就更不夠用了,大軍肯定會被釘在地上一動都動不了。”趙天霸知道鄧名有些不甘心,也隱隱覺得要不是他前日過分小心,說不定還能在重慶城下撈到好處。現在鄧名因爲不甘心而挖空心思地琢磨補救辦法——而這個辦法趙天霸認爲是不存在的,他不希望看見鄧名因爲後悔之前的失誤而冒險:“到處都是船隻緊張,部隊動不起來只能和清軍一樣走山路,現在渡江去和王進寶打太勉強了。就算他肯出來交戰,就算能擊退他,到時候能不能及時退回去攻下重慶呢?要是趙良棟也馬上到了怎麼辦?”

鄧名輕輕地嘆了口氣,對面王進寶的先頭部隊看起來並不多,可能只有三、四千披甲兵,鄧名面對李國英的大軍都毫無畏懼,現在卻被這麼少的敵軍牽制得難以迴旋,實在是有些不甘心:“李國英的主力都被輕易地打垮了,要是能拿下王進寶和趙良棟,這重慶就是我們的囊中物了。”

“提督太貪心了。”趙天霸笑起來。

此戰由於孫思克的胡亂指揮,使得李國英空有大軍卻完全發揮不出力量來,川西明軍在戰場上的傷亡都加起來也就只有二百而已,卻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僅就青壯勞動力來說,以前兩次下江南,用時將近兩年,獲得的人口都沒有這次不到一個月內獲得的多。

“嗯,你說得對,”鄧名想了想,也微笑起來:“讓我想起一個笑話。”

“什麼笑話?”周開荒立刻來了精神。

“有兩個朋友去別人家吃請,其中一個吃得實在太多了,晚上回家的時候只能挺着肚子走。迎面一陣風吹來,把他的帽子吹掉了。這人試了半天,怎麼也彎不下腰去,幸好這時他朋友跟上來了,他就招呼朋友幫他撿一下帽子;而他的朋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昂首而去。”

“哦,爲什麼?”周開荒興致勃勃地問道:“那個帽子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這傢伙只好一路踢着帽子回家了。”鄧名答道:“第二天他就質問他的朋友爲什麼不幫他把帽子撿起來,他朋友說:‘你彎不下腰,我也一樣啊。’這人又問,爲什麼當時不告訴他,朋友回答說:‘我嘴裡含了個丸子吶。’說不了話啊。”

“肉丸子吧?”周開荒點點頭:“換我也不吐。”

“嗯,我感覺趙少校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以我的飯量,一個饅頭不在話下,可是現在已經兩桶麪條下肚了,只能踢着帽子回家了,”在趙天霸的勸說下,鄧名放棄了繼續作戰的念頭,他自嘲地說道:“王進寶就是那個丸子,我們就算含得進嘴,也咽不下去了。”

“提督明白就好了。”趙天霸聽完故事就一直在笑:“這次李國英動員十幾萬大軍,別說甘肅、陝西,即使山西恐怕也是元氣大傷,他得好好養一陣傷了。”

“重慶終究是心腹大患,”鄧名現在對重慶的戰略價值有了新的評價,認爲清軍對長江航運的威脅遠在之前的想象之上:“我們先退兵吧,別把趙良棟的大軍等來了。不過等我們消化完了這次的戰果,一定要再來重慶。”

“這點提督完全可以放心,我們恢復得肯定要比李國英快得多,我們安置好俘虜就能再次出兵,可是他想再湊十萬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周開荒信心十足地說道。

“這次就是讓趙兄失望了。”鄧名帶着些歉意對趙天霸說道:“眼看趙良棟就要來了,卻沒有機會讓趙兄報仇。”

上次鄧名去江南的時候趙天霸留守,和李星漢兩人辛苦練兵。他一直記得上次被趙良棟包圍的恥辱,所以這次出征前後多次對鄧名說,若是趙良棟不來便罷,若是來了一定要讓他親手報這一箭之仇。

“無妨,我這麼年輕,有的是機會。不過提督真的打算安置好俘虜後就再來重慶嗎?”趙天霸又提出一個疑問:“重慶沒有一年時間是別想再發起大規模進攻了,可是重慶終歸是塊硬骨頭,不圍攻個一年半載,恐怕也很難打下吧?而敘州在這次戰後又多了三、四萬個光棍。”

“嗯。”鄧名低沉地應了一聲,無言以對。敘州本來有兩萬七千青年男子,五千青年女子;完成俘虜安置後就會有五萬多青年男子,而女子數量不變。這種男女比例無疑是極其危險的,足以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而成都也就是看起來稍好,比例不這麼懸殊,但找不到配偶的青年男子其實比敘州還要多得多。

敘州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他們在有了一些積蓄或是自己的土地後,就會急着建立家庭,擁有孩子和繼承人。和鄧名前世不同,前世的人有更多的精神寄託,而且人均壽命長,三十多歲未婚未嫁的人有的是。但明末完全不同,百姓對自己的預期壽命要短得多,他們在有了養家的能力後迫切地想成家。而這種想法也是官府鼓勵的,擁有穩定家庭和財產的國民纔是國家堅強的支柱。

“事事憂人啊。”鄧名想起成都的糧價、行走在鋼絲繩上的工業和金融業,忍不住輕聲嘆道:“憑着敘州這種男女比例,我要是有老婆的人,我絕對不願意服兵役,不會跟着遠征,就呆在家裡好好看着婆娘,免得被人偷走了,就是每天離家久一些都不放心。”

“正是,我們有一些軍官也已經成親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這些軍官們遲早寧可退役也不肯隨軍了。”趙天霸補充道:“幸好提督沒有成親,大家怨氣還小些。提督定下規矩不許納妾,這樣也不至於民怨沸騰。”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過要是不去湖廣買些……不,招募些姑娘回來,再怎麼不許納妾也沒用,沒法均得了。”鄧名越想越是頭疼。在男丁問題上,成都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可男丁需要成家;官府需要糧食、所以鼓勵墾荒,而工廠也需要人手;戰略上,重慶如鯁在喉,可是拿下它對解決川西愈演愈烈的各種矛盾卻沒有什麼幫助。商人、工人和農民都更希望向富庶的東南進攻:“趕快把這仗結束了吧,回敘州的路上我們好好想想下一步行動。”

第55節 報紙(下)第41節 占卜第36節 方向(下)第9節 授權(下)第36節 宿命(下)第46節 脫逃(下)第46節 接觸第10節 決議(上)第24節 整訓(下)第43節 續戰(下)第7節 窮途第8節 升級(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4節 內憂(上)第12節 調整(下)第41節 爭奪(下)第19節 軍功第21節 東進(下)第28節 城前(下)第42節 中立(上)第26節 生意(下)第41節 獻計第13節 債務第1節 精明(上)第33節 通牒第25節 投奔(中)第4節 推薦(上)第13節 攻守第50節 追擊(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7節 政策(下)第3節 上風第58節 斷後(上)第48節 融洽(上)第41節 爭奪(下)第59節 議款(上)第23節 波瀾(下)第24節 怒潮(下)第30節 成長(上)第38節 奔波第6節 勇士第3節 援軍第36節 否決第51節 救援第27節 圍攻(下)第31節 名將第66節 加入(上)第12節 強渡(上)第60節 算盤(下)第59節 助剿第13節 勇氣(下)第50節 金磚第57節 分贓(上)第24節 掠奪第17節 調查第8節 戰備(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節 壓力(下)第32節 才能(上)第40節 登陸第54節 官銜第65節 援助(上)第35節 表態第10節 爆破第39節 嚮導(下)第43節 徵兵第13節 試探(上)第21節 受降第30節 成長(上)第34節 糊塗(上)第19節 感慨(上)第42節 剃髮第20節 萬縣第38節 牽制(下)第45節 突破(下)第19節 軍功第59節 議款(下)第34節 晉王(下)第37節 干涉(上)第27節 圍攻(下)第57節 分贓(下)第51節 晚宴第50節 追擊(上)第4節 暗示第50節 追擊(上)第12節 調整(上)第57節 觀感(上)第54節 權變(上)第58節 斷後(下)第38節 牽制(下)第30節 變化(上)第3節 信號(上)第44節 條約(上)第29節 解圍(上)第50節 動向(下)第11節 劫營(上)第38節 隔江第33節 問策(下)
第55節 報紙(下)第41節 占卜第36節 方向(下)第9節 授權(下)第36節 宿命(下)第46節 脫逃(下)第46節 接觸第10節 決議(上)第24節 整訓(下)第43節 續戰(下)第7節 窮途第8節 升級(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4節 內憂(上)第12節 調整(下)第41節 爭奪(下)第19節 軍功第21節 東進(下)第28節 城前(下)第42節 中立(上)第26節 生意(下)第41節 獻計第13節 債務第1節 精明(上)第33節 通牒第25節 投奔(中)第4節 推薦(上)第13節 攻守第50節 追擊(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7節 政策(下)第3節 上風第58節 斷後(上)第48節 融洽(上)第41節 爭奪(下)第59節 議款(上)第23節 波瀾(下)第24節 怒潮(下)第30節 成長(上)第38節 奔波第6節 勇士第3節 援軍第36節 否決第51節 救援第27節 圍攻(下)第31節 名將第66節 加入(上)第12節 強渡(上)第60節 算盤(下)第59節 助剿第13節 勇氣(下)第50節 金磚第57節 分贓(上)第24節 掠奪第17節 調查第8節 戰備(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節 壓力(下)第32節 才能(上)第40節 登陸第54節 官銜第65節 援助(上)第35節 表態第10節 爆破第39節 嚮導(下)第43節 徵兵第13節 試探(上)第21節 受降第30節 成長(上)第34節 糊塗(上)第19節 感慨(上)第42節 剃髮第20節 萬縣第38節 牽制(下)第45節 突破(下)第19節 軍功第59節 議款(下)第34節 晉王(下)第37節 干涉(上)第27節 圍攻(下)第57節 分贓(下)第51節 晚宴第50節 追擊(上)第4節 暗示第50節 追擊(上)第12節 調整(上)第57節 觀感(上)第54節 權變(上)第58節 斷後(下)第38節 牽制(下)第30節 變化(上)第3節 信號(上)第44節 條約(上)第29節 解圍(上)第50節 動向(下)第11節 劫營(上)第38節 隔江第33節 問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