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佈防

胡全才連夜發出了無數道命令,截留了給貴州運輸物資的船隻和人員,用這些資源全力把湖南的兵力送來武昌。至於本來要運到貴陽去的糧食和軍餉,既然沒有了運送的船隻,胡總督也乾脆一併挪用,把銀子發給湖南的各府縣,做爲軍隊轉移的費用,糧食就給軍隊路上食用。

胡全才再次給朝廷送去奏章,把自己這些不得已的手段統統歸咎於死去的洪承疇,說他料敵有誤,明明夔東明軍還能出動數十萬大軍,他卻硬說明軍沒有這個實力。

奏章裡雖然沒說朝廷一個字的不是,但是胡全才暗示湖廣局面的敗壞絕不能賴他一個人,正是因爲他之前全力支持朝廷的西南攻勢,導致湖廣空虛,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胡全才聲稱如果不是這樣,就算鄧名帶來了這三十多萬流寇,以胡全才的運籌之才,絕不會讓局面變得如此險惡。

做完了這一切後,胡全才就提心吊膽地開始等待,等着明軍那不可避免的巨大攻勢到來。

令胡總督高興的是,七月二日,洞庭湖水師星夜趕到武昌時,明軍的先鋒還沒有出現。現在漢陽附近密佈着清軍的探馬,胡全才命令水師不要休息,馬上趕赴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防禦。

除了嚴陣以待的水陸部隊,胡全才還動員武昌附近的所有的工匠,一刻不停地打造粗大的鐵鏈,同時日夜不休地往江水裡扎進木樁。爲了打造這個防禦體系,不知道有多少兵丁被江水的激流捲走了,但胡全才眉頭都沒有皺一皺,他現在只問進度如何,不問損失多大。

木樁加鐵鏈的攔江索修建好之前,是胡全才最擔心的一段時刻,他爲此還在漢江裡沉了好幾條裝滿石頭的船以堵塞河道。

在湖廣總督衙門不計代價的努力下,這道防禦體系以驚人的速度被建立起來,七月五日,也就是洞庭湖水師返回武昌的第三天就基本完成。得到完工的消息,胡全才長舒了一口氣。只要能阻擋明軍水師進入長江,那就等於斬斷了明軍的一條臂膀,沒有水師的配合,明軍將很難對武昌形成重大的威脅。

其它各路部隊也陸續抵達,即使是那些湖南的府縣,在接到胡全才刻不容緩的命令後也不敢怠慢。地方官都讓騎兵立刻出發,步兵也是集合好一隊立刻出發一隊,以小編制、最快的速度馳援武昌。

一時間,兩湖境內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向着武昌急行的清軍。各地的驛站、哨所也盡出馬匹和儲備全力配合。胡總督交代得很清楚,實際兵力超過三十萬的明軍正向武昌殺去,兩湖安危在此一舉,任何敢於怠慢王事的人都會受到無情的懲罰。

這些小吏都被湖廣總督衙門嚴厲的口氣、還有明軍強大的實力嚇得不輕,使出吃奶的氣力協助軍隊行軍。趕路的軍隊又多又分散,地方上的官吏累得半死,尤其是靠近武昌的地方,過境的軍隊一刻不停,好多地方官連續幾天幾夜找不到閤眼的機會。

每聽說有一支新的軍隊抵達,哪怕只有五十、一百名疲憊不堪的士兵,胡全才也會感到心裡寬鬆了一分。攔江的鐵索目前以每天一道的速度增加着,多日以來精神高度緊張的水師終於可以稍稍回營休息;漢陽方面報告,城池周圍的壕溝加深了足有三尺,城頭上的防禦牆修好了兩層。漢陽的官員請求胡總督允許壯丁們歇息一天,胡全才斟酌再三,批覆可以休息半日。

“賊人錯過了最好的機會。”胡全才此時的心情安穩了很多。此番武昌能夠轉危爲安,顯然與他當機立斷、果敢堅定是分不開的。胡總督深信事後朝廷也能明察到這一點,意識到他爲穩定湖廣局面、力保武昌不失而立下的汗馬功勞。

胡總督領導有方,各級官員忠於王事,兵丁不怕苦累——這是眼下武昌的主流。但也有一些討厭的聲音,有一些謠言流傳,說胡總督剛愎自用、誇大敵情。由於這些天官兵身心俱疲,很多地方官甚至感慨過去一年都不如這幾天累,導致這些謠言有着一定的市場。

得知此事胡全才只是冷笑,不屑一顧,後來想了想,又命令人去探查一下謠言的源頭。他猜可能是手下的某些官員在發牢騷,等擊退明軍,一定要讓這些不知死活的傢伙吃不了兜着走。

一天又一天,新的援軍趕到了,明軍沒有出現,胡全才很高興;遠距離府縣的援軍也抵達了,還是沒有明軍的先鋒,胡全才更高興了;援軍越來越多,胡總督高興之餘也有些焦急,催促漢陽擴展探馬的範圍,早日探清明軍先鋒的位置和數量。明軍不但錯過了最好的進攻時機,又把不太好的進攻時機也錯過了,胡總督終於有點坐立不安,開始高興不起來。

興山的李來亨,帶着黨守素等一衆黨羽大舉出動,趁虛而下,很快夷陵就從姓清改成了姓明。昨天胡總督又接到報告,沿江而下的夔東明軍已經逼近江陵附近,估計今天那裡也換旗了。唯有鍾祥方向的明軍還是沒有動靜,該死的明軍先鋒死活不肯現身。

謠言繼續在武昌的大街小巷蔓延,密探彙報說,這些對官府不敬的謠言和周培公那個愚蠢的舉人有很大的關係。從他返回武昌的第二天,就有一些與他平素關係不錯的縉紳去周府探訪慰問,而周培公那個傢伙竟然對訪客斷言,鍾祥的明軍兵力不會超過五萬。還說親眼看到明軍分散到四郊去了,並沒有整裝待發進攻武昌的樣子,要大家不要慌張,更不要急於逃離武昌。

一開始大家對周培公的話並不相信,因爲這和湖廣總督府發佈的權威消息差距太大,只有一些疲憊不堪的官吏,或是對胡全才不滿的人以此爲藉口悄悄發兩句牢騷。

眼看着武昌變成了一座大軍營,莫說幾十萬明軍,就連一個敵兵的影子都沒看見。從鍾祥被釋放的縉紳們,返家初期還全力支持胡全才,最近這些牆頭草也紛紛轉向,但凡被問到“明軍是不是真的很強大,是不是真的會進攻武昌”時都環顧左右而言它。更有一些人閃爍其詞,說什麼“胡總督老成持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是應該的。”

聽說這些言論後,胡全才氣得頭昏腦漲,七竅生煙。他們明明就是在附和謠言,隱晦地表示不相信明軍會進攻武昌。

現在各地辛苦趕來的官兵都在暗地裡議論胡總督欺衆,就連湖廣總督衙門內部也開始不穩,有不少人在私下質疑胡全才的英明決定。昨天有個幕僚躲躲閃閃地向胡全才提議派一隊探馬去鍾祥,看看鄧名到底在幹什麼。

雖然知道底下的人對自己缺乏絕對的信任,但胡全才真沒想到居然有人敢當面羞辱自己,這個幕僚被當堂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

今天,胡全才又在衙門裡枯坐了一上午,望眼欲穿地等着漢陽那裡送來的情報。每次有使者抵達時他都又是緊張又是充滿了期待,盼望這個使者報告說發現了一眼望不到邊的流寇,但每一次都讓胡總督失望。

前些日子,胡全才曾經命令漢陽的官員不管是否發現敵情,白天要每個時辰一報:有事報事、無事報平安,每天派來六撥使者。那時每當有使者來報平安的時候,胡全才的心情都很好;但現在情況完全變了,每隔一個時辰就有一個使者騎着快馬,踏着武昌的大道,風馳電掣地從城門衝到衙門,讓全城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胡總督斷言的明軍仍是沒來。

這簡直就是當衆扇耳光,胡全才堂堂的封疆大吏,怎麼能這樣一天數次地被羞辱?

不過有了昨天那個倒黴蛋的前車之鑑,今天衙門裡無論文官武將,無一例外地眼觀鼻、鼻觀心,誰也不站出來講話——明軍肯定是要來的,越來得晚就說明他們準備得越妥當,時間拖得越久就說明他們到來的時間更近,毫無疑問要聽從胡總督的英明判斷。

又被當衆羞辱了兩次,文武官員和幕僚們用餘光看到總督大人在椅子上挪動着身體,看起來快要坐不住了。

“嗯,嗯,”胡全才支吾着,對屬下說道:“傳令給漢陽,無事就不用再來報平安了。”

堂中衆人都滿臉嚴肅,恭謹地應是。

又沉默了很久,總督大人再次低聲發話:“讓漢陽派一支騎兵去安陸府,看看那個鄧名到底在幹什麼。”

……

袁宗第從郊縣回到鍾祥府城,正和鄧名討論返回夔東的日程。

鍾祥一戰後,明清兩軍就進入相安無事的狀態。情況完全符合劉體純的預測,他早就說過,兩軍的實力已經處於平衡,都是守有餘而攻不足。

袁宗第等夔東四將用他們分到的銀子在鍾祥的周圍收購婦女,剛聽說這個消息時,鄧名還以爲自己聽錯了,沒想到居然是真的。袁宗第返回鍾祥時,帶了一個千餘人的女營。

“這可不是拐賣婦女,”袁宗第斷然否認了鄧名的猜測,憤憤地說道:“無論做媒、下聘,我一樣禮數都沒少。”

鄧名嘿了一聲,沒有說話。

“我可是有婚書在手!”袁宗第看出鄧名有些不滿,他估計這又是因爲三太子無知而造成的誤會,於是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得到了這些姑娘雙親的同意,還請人做了媒,送了聘禮,然後才接回營中的。”

夔東地方人口本來就稀少,因爲戰亂百姓更不斷地逃亡,再加上明軍處於劣勢,年輕一帶闖營將士的婚事就成了大問題。這次出兵,沿途數戰繳獲了不少銀兩,夔東四將商量了一下,就打算用分到的銀子幫助有功的官兵成家。

被明軍佔領的鄖陽、襄陽、安陸三府境內有大量貧困的百姓,其中有不少人終年在飢餓中掙扎,被沉重的稅賦和欠下的債務壓得直不起腰。夔東明軍就向這些百姓收購他們的女兒,只要他們同意把女兒嫁給闖營官兵,夔東明軍就會付給他們幾十兩銀子和幾石糧食,高於當地窮苦人家的聘禮。 wωw◆тt kan◆¢Ο

明軍沒有使用購買這樣赤裸裸的詞彙,而是改用訂親、下聘。袁宗第、劉體純等人做得相當符合禮儀,事情談妥後,準備娶人家姑娘的士兵要登門去給二老磕頭,行半子之禮。知道這些百姓仍在擔心女兒的未來,大批闖營軍官都紛紛出面給下屬當證婚保人,保證這些女孩嫁到夔東軍中都是正妻,不會成爲姬妾更不會被當成丫鬟,父母也不必擔憂她們會被夫家轉讓。

不過在鄧名看來依舊是買賣婦女,但是這個時代的其他人都不同意他的看法,比如趙天霸就很讚賞夔東明軍的禮數周到。那些一向對闖營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李星漢等川軍,聽聞此事後也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夔東衆將是仁義之師。

“女營裡都是大腳的農家姑娘,而且都有了夫家,所以無法送來服侍提督,我明天去給提督買兩個丫鬟吧。”袁宗第察言觀色,覺得鄧名好像有什麼難以啓齒的心裡話,急忙解釋道。

夔東的軍屬也得幫着幹活,所以袁宗第他們不讓部下討城裡的小腳女子爲妻。而且從鍾祥到大昌路途遙遠,帶着這些農家姑娘行軍也比較容易。

“謝謝袁將軍的好意,不必了。”鄧名覺得自己剛二十,還不用着急婚事。他沒有談過戀愛,對愛情還有些憧憬,對購買婦女也有牴觸情緒。不過周圍的人不是這麼看,這個時代十六、七的男子當爹的不少,尤其是富家子弟,更是結婚得早。爲了避免袁宗第買丫鬟送上門來,鄧名就解釋道:“我喜歡什麼樣的人你們都不知道,其實我也一直在找,就是找不到,不然我自己早就買了。”

“提督不要太挑剔了。”袁宗第一想也是這個道理,不過他依舊覺得鄧名二十還單身有失身份體統。

“我寧嘗仙桃一口,不食爛杏三筐。”鄧名開玩笑道,見袁宗第似乎還沒有死心,又急忙補充道:“再說我還要去南京。”

“不嚐嚐看,怎麼知道是仙桃還是爛杏?不喜歡可以送人嘛,要是擔心沒人可送就送給我。”袁宗第笑着說道:“可以先放在奉節養着嘛。”

鄧名只好轉換話題,詢問起女營的事情:“成親的將士們,一定都很高興吧。”

“那是!”一提起這件事袁宗第果然興致很高。這次出征一舉解決了手下上千官兵的老大難問題,獎勵了有功的將士,對軍心、士氣也是很大的鼓勵。

這些買回來的姑娘目前單獨成營,袁宗第不許她們的未婚夫去營裡與未婚妻見面。他發出嚴令,返回大昌前誰敢私會未婚妻,就視爲叛變逃亡的重罪,本人要被處斬,還沒成親的未婚妻也要被抄沒入官。這項命令袁宗第已經通報全軍,連女營也一起通知到。

李星漢和幾個川軍聽到後,對闖營又有了新的看法

袁宗第慷慨激昂地解釋道:“自從本將束髮受教,就知道男女大防,叔嫂授受不親。這些姑娘都是好人家的女兒,是明媒正娶到我們軍中的。現在她們離開了父母,本將就相當於她們的長輩,必須管教好手下的兒郎和這些未來的軍婦。本將已經通報全軍,返回大昌以後,立刻就會讓他們拜堂成親。現在既然還沒有正式成親,那自然不許見面,這就是知禮不辱嘛。”

見袁宗第如此重視傳統禮節,注意培養軍人的道德觀念,幾個川軍更是肅然起敬,李星漢暗暗覺得袁宗第的人格更勝老長官譚文一籌。得知劉體純、郝搖旗也同樣對禮教一絲不苟,幾個川軍士兵深感自己之前對闖營的誤會太深。

袁宗第發表名教衛士宣言的時候,穆潭露出感慨、敬佩之色;周開荒神情嚴肅、頻頻點頭,但臉上那感動之色好像是故意做出來的;至於趙天霸則是心不在焉,好像全無觸動。

袁宗第說自從他束髮受教……不知他上過私塾嗎?鄧名在心裡嘀咕着,袁宗第那副慷慨激昂的表情他曾經見過,第一次去大昌的時候,對方也是用這種神情發表守土宣言。

趁着衛士們離開的機會,鄧名向袁宗第問道:“讓女營獨立成營,其實是爲了軍事上的原因吧?”

“提督明察秋毫。”劉體純以前對鄧名講過,行軍途中士兵和家屬必須分開。袁宗第笑道:“這是我們忠貞營(闖營)的不傳之秘。要是讓夫妻團圓,那麼每個人都會去顧自己的家庭,軍隊還怎麼指揮?只要一天還身在敵境,就絕不能讓夫妻見面。”

“看樣子,好像趙千戶也心裡有數。”袁宗第講到傳統禮節的時候,趙天霸的表情好像並沒完全相信他。

“嗯,晉王的心腹,當然懂得這些行軍的道理。”袁宗第叮囑鄧名道:“提督不要外傳就好。”

第44節 中介第10節 鎖喉(上)第33節 孤注(下)第23節 瓷器第55節 報紙(下)第57節 分贓(下)第31節 呆仗(下)第21節 煙霧(上)第15節 相識(上)第22節 突破(上)第17節 調查第47節 贖買(上)第58節 同盟(下)第21節 煙霧(下)第45節 突破(下)第8節 升級(下)第25節 印象第25節 壓力(下)第27節 合作(上)第35節 請客(下)第49節 副手(上)第1節 秘旨第1節 秘旨第65節 援助(上)第51節 緊俏第33節 問策(下)第55節 報紙(上)第41節 遭遇(上)第54節 授權第12節 調整(下)第3節 上風第10節 負責(下)第52節 私心第44節 條約(下)第54節 投機(上)第52節 壯士第6節 密議(下)第18節 激戰第39節 嚮導(下)第1節 精明(上)第31節 呆仗(上)第33節 唐王第56節 蠱惑第56節 推銷(下)第14節 算賬第57節 輕取第15節 攻防第52節 壯士第20節 廷議第32節 爭奪(上)第46節 合營第16節 鹽業第33節 孤注(下)第43節 續戰(下)第45節 合作第9節 送神(上)第21節 風起(上)第35節 請客(上)第55章 山崩第34節 問候(上)第48節 專利(下)第38節 買賣(上)第51節 保衛(下)第1節 誤會(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0節 擁立第9節 送神(上)第29節 功名第16節 攀談(下)第4節 一致(上)第32節 吐哺第46節 計劃第55節 俘虜(上)第56節 推測第7節 交易第3節 壓力(下)第53節 慘痛(上)第7節 交易第28節 人心第3節 上風第5節 重整(下)第50節 金磚第27節 反攻第24節 洞悉第4節 國民(上)第61節 未來第28節 人心第52節 反擊第8節 紛亂第18節 詔書(下)第58節 遺孤第13節 勇氣(上)第35節 面談第17節 隱姓第41節 遭遇(下)第15節 朋友第29節 統一(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2節 反擊第24節 宣傳
第44節 中介第10節 鎖喉(上)第33節 孤注(下)第23節 瓷器第55節 報紙(下)第57節 分贓(下)第31節 呆仗(下)第21節 煙霧(上)第15節 相識(上)第22節 突破(上)第17節 調查第47節 贖買(上)第58節 同盟(下)第21節 煙霧(下)第45節 突破(下)第8節 升級(下)第25節 印象第25節 壓力(下)第27節 合作(上)第35節 請客(下)第49節 副手(上)第1節 秘旨第1節 秘旨第65節 援助(上)第51節 緊俏第33節 問策(下)第55節 報紙(上)第41節 遭遇(上)第54節 授權第12節 調整(下)第3節 上風第10節 負責(下)第52節 私心第44節 條約(下)第54節 投機(上)第52節 壯士第6節 密議(下)第18節 激戰第39節 嚮導(下)第1節 精明(上)第31節 呆仗(上)第33節 唐王第56節 蠱惑第56節 推銷(下)第14節 算賬第57節 輕取第15節 攻防第52節 壯士第20節 廷議第32節 爭奪(上)第46節 合營第16節 鹽業第33節 孤注(下)第43節 續戰(下)第45節 合作第9節 送神(上)第21節 風起(上)第35節 請客(上)第55章 山崩第34節 問候(上)第48節 專利(下)第38節 買賣(上)第51節 保衛(下)第1節 誤會(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0節 擁立第9節 送神(上)第29節 功名第16節 攀談(下)第4節 一致(上)第32節 吐哺第46節 計劃第55節 俘虜(上)第56節 推測第7節 交易第3節 壓力(下)第53節 慘痛(上)第7節 交易第28節 人心第3節 上風第5節 重整(下)第50節 金磚第27節 反攻第24節 洞悉第4節 國民(上)第61節 未來第28節 人心第52節 反擊第8節 紛亂第18節 詔書(下)第58節 遺孤第13節 勇氣(上)第35節 面談第17節 隱姓第41節 遭遇(下)第15節 朋友第29節 統一(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2節 反擊第24節 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