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放棄(下)

閩軍從金、廈撤退三天後,清軍才登上了廈門的土地。//拜託黃梧的福,清廷把自己的造船廠和船隻都燒了,作爲重災區的福建現在連綠營水師的訓練用船都不夠了,更別說戰艦了。在鄧名的前世,由於鄭瓚緒和陳蟒等人直接投降黃梧,所以清軍纔有了登陸威脅廈門的資本,而現在黃梧手裡只有那些零星叛逃過去閩軍散兵遊勇,舢板都是才繳獲的,所以直到鄭經已經撤退得空無一人,泉州這邊才察覺到有些不對。在進行了一番激烈的、關於閩軍到底是逃走了還是企圖誘敵的爭論後,黃梧和施琅派出了 第 497 章 中力量對付長江流域的鄧名了。

這些喜報都是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北京,而且還是公開的捷報而不適合秘奏,途徑南京的時候,兩江總督衙門就抄送發往江南、江西的下屬府縣,很快其中的一份就擺上了位於鎮江城外的鄧名案頭。

報告送到時,鄧名正在招待張煌言極力推薦的名士張岱吃飯,大明兵部尚書也在場作陪。匆匆看完這份公開的捷報後,鄧名就把它遞給了張煌言,見張岱臉上有好奇之色,鄧名不假思索地告訴了對方捷報的內容——雖然張岱沒有出言詢問,不過鄧名覺得這種消息完全沒有保密的必要,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江南。

“這些鼠輩,在給北京的奏本里拼命吹噓自己的功績,”鄧名冷笑連連,鄭成功去世後,黃梧、施琅、吳六奇誇耀爭功的嘴臉他也見過了:“等拿到這幾個賊後,連口供都省了,直接把他們自己寫的奏章甩他們臉上,然後宰了祭奠國姓爺。”

“提督說的好!”幾個川軍的高級將領也都在場,穆譚首先大聲叫好。

“可是,萬一他們也掏銀子買了戰爭債券怎麼辦?”任堂慢條斯理地問道,本來鄧名想把他留在四川,但他聲稱自己和兩江士人關係很好,最後說服了鄧名帶他一起來。

張岱聞言微微一愣,他剛進軍營,對鄧名和他手下只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也從張煌言那裡聽說了戰爭公債的事:“這是諷刺挖苦嗎?”張岱心中生出一個疑問,不過在他看來這不太可能,雖然江南士人對這位國公的印象不佳,但即使如此也不會有人在面前這樣出言不遜:“應該只是一句無心之語,”張岱迅速在心裡給任堂的發言定了性:“年輕人啊,還是不懂得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那延平世子呢?這次金、廈失守,其實對清廷功勞最大的應該是延平世子吧?”周開荒嘴裡塞滿了食物,剛纔鄧名、任堂、張煌言和張岱有說有笑,趙天霸和穆譚也禮貌性地微笑,而周開荒一直在忙着挑揀好菜。現在討論到了軍事,周開荒總算找到了他感興趣的話題,他現在心裡滿是對趙天霸和穆譚的鄙視,因爲他知道這兩個人其實也聽不懂張岱講述的那些儒學話題,當然,不懂裝懂的還有一個,周開荒想到這裡又瞄了保國公一眼——雖然咱不懂張老先生講的東西,但誰和咱一樣聽不懂,咱還是看的出來的。

“延平世子還是太年輕了啊,”鄧名雖然贊同周開荒的看法,但鄭經和黃梧、施琅、吳六奇的根本區別就是一邊是自己人、一邊不是,就好比蔣國柱再能幹,在鄧名心目中的價值也不可能與他這些年輕的同伴相比一樣:“將來他會後悔的,而延平郡王的在天之靈,等看到延平世子有出息後,也就會消氣了。”

“譚詣、譚弘叛變的時候,提督也就是延平世子這麼大吧?”穆譚說了一句。

“呵呵,情況不同的。”鄧名連忙謙虛,不過心裡頓時笑開了花。

張岱察言觀色,對鄧名的好感上了一層,顯然這個年輕人城府不深,雖說部下當面恭維有些近諛,不過哪個官員的屬下不公然阿諛上司呢?而且這麼一句恭維就能讓鄧名露出明顯的喜色,說明他還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的人,普通官員對這種程度的馬屁早就免疫了。

“誰說的?”任堂馬上反駁道:“鄧提督當時二十了,延平世子督師金、廈的時候才十九,明明比人家大了一歲!而且帶着兩千個殘兵敗將逃命,能和統帥十萬大軍相比嗎?讓鄧提督去試試看,說不定還不如延平世子,而換延平世子來對付譚詣,也就未必比鄧提督差了。”

“嗯,嗯。”鄧名的好心情被任堂散去了一半,不過也不好意思爭辯:“任兄說的對。”

“不對,”周開荒知道任堂喜好擡槓,來到四川后因爲鄧名沒什麼規矩,這性子更是得到了自由發展,但周開荒作爲親歷者,還是忍不住替鄧名分辨道:“提督親自去誘敵,這膽色還是很了不起的。”

“咦,不是明明是趙天霸射箭斷後的嗎?”見居然有人開始和自己擡槓,任堂大喜之下立刻忘記了這是張岱的招待會:“而且我記得很清楚,你說提督當時跑了不到兩里路,就累得要昏過去了,趙天霸一邊射箭退敵,還要一邊拽着提督跑,差點就沒跑回來。”

“我沒說差點跑不回來。”周開荒臉漲得通紅,其實他說過的,當時爲了形容情況的驚險,周開荒還好一通添油加醋,不過那時雖然說得過癮,現在被任堂當着鄧名面提起就有些不舒服了。

“你說了!”任堂把筷子放在桌子上,比出一個手指縫來,高舉着給大夥兒看:“……你說後面的追兵距離提督就還有這麼一點,提督當時累得已經趴在地上動不了了,多虧趙天霸神勇過人,射完一箭就伸手拖一把提督,當時把你看得是急壞了,只是軍令在身,雖然焦急但就是無法出去幫趙天霸一臂之力。不過正是因爲你臨危不亂,最後才能痛殲譚弘的大軍……”

“我當時確實不夠強壯,但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吧?”鄧名有些生氣的說道,他很確信這既是周開荒說的,很多評語一樣的段子具有周開荒特有的風格特色:“而且你當時明明躲在幾裡外,怎麼看得見李星漢那邊的事?你這不都後來是聽來的嗎?”

“原來你沒看見啊?”穆譚目光炯炯地盯着周開荒,這個故事是周開荒給他和任堂一起講的:“那你和我們兩個說的那麼真。”

“提督這話欺心了啊。”周開荒感到面子被削了,大聲地反駁道:“提督你怎麼知道我沒親眼看見,我眼力好着哪,隔着幾裡算什麼?我在山上。”

“是在山上的林子裡。”剛纔周開荒形容自己的武勇時,趙天霸笑呵呵的聽得十分開心,現在他覺得有必要出來幫鄧名說句公道話了。

“那也是山上!”雖然趙天霸的口氣很婉轉,但周開荒見穆譚和任堂眼中的懷疑之色更重了,他不得不奮起保衛自己的尊嚴和名譽,嗓門也愈發地大起來:“江邊一覽無餘!”

“胡說!”鄧名無法容忍這種對自己肆無忌憚地污衊:“你要是能看的清路,從山上下來的時候還摔了好幾個跟頭——對了,我差點忘了,那是晚上!天都黑了,你能看見啥?騙鬼哦。”

第38節 牽制(下)第13節 試探(下)第38節 奔波第28節 算計(上)第41節 獻計第16節 攀談(下)第18節 登陸(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節 轉運第10節 決議(下)第60節 人心(下)第33節 孤注(下)第2節 默契第42節 中立(上)第48節 提案第45節 突破(下)第57節 觀感(上)第50節 動向(下)第58節 狙擊第51節 保衛(下)第49節 坦承第29節 道破第16節 攀談(下)第10節 負責(上)第36節 方向(下)第42節 升級(下)第38節 買賣(下)第14節 強攻(下)第31節 裁軍(下)第60節 算盤(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5節 俘虜(上)第12節 圍困(下)第7節 變臉(下)第33節 問策(上)第8節 矛盾第35節 鞏固(上)第22節 尖兵第37節 等待(上)第19節 忠心(下)第7節 演變(上)第45節 鍊金(上)第53節 衝鋒第34節 動搖第8節 震怒(上)第19節 防區第42節 送行第4節 平衡第35節 鞏固(上)第8節 戰備(上)第57節 輕取第18節 鏈條第49節 擴張(上)第6節 戰俘第58節 處罰第50節 動向(下)第27節 合作(上)第53節 兌換第27節 得兼第14節 強攻(下)第54節 險境第38節 買賣(下)第69節 忠臣(上)第18節 登陸(上)第9節 授權(下)第40節 泥潭(上)第59節 助剿第19節 跋扈(上)第5節 隔閡第55節 報紙(下)第37節 等待(上)第60節 戰俘第34節 糊塗(下)第60節 爭奪(下)第42節 中立(下)第18節 鏈條第14節 算賬第21節 闖關第11節 攻勢(下)第12節 圍困(下)第2節 賞罰第34節 糊塗(上)第15節 朋友第28節 城前(下)第37節 報告(上)第16節 甕中第49節 昆明第1節 精明(上)第32節 爭奪(下)第25節 棄軍第15節 出降(下)第30節 劍閣第47節 自救第33節 通牒第7節 演變(上)第34節 攻勢第59節 助剿第32節 意外第50節 誤判(上)第3節 君臣
第38節 牽制(下)第13節 試探(下)第38節 奔波第28節 算計(上)第41節 獻計第16節 攀談(下)第18節 登陸(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1節 轉運第10節 決議(下)第60節 人心(下)第33節 孤注(下)第2節 默契第42節 中立(上)第48節 提案第45節 突破(下)第57節 觀感(上)第50節 動向(下)第58節 狙擊第51節 保衛(下)第49節 坦承第29節 道破第16節 攀談(下)第10節 負責(上)第36節 方向(下)第42節 升級(下)第38節 買賣(下)第14節 強攻(下)第31節 裁軍(下)第60節 算盤(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5節 俘虜(上)第12節 圍困(下)第7節 變臉(下)第33節 問策(上)第8節 矛盾第35節 鞏固(上)第22節 尖兵第37節 等待(上)第19節 忠心(下)第7節 演變(上)第45節 鍊金(上)第53節 衝鋒第34節 動搖第8節 震怒(上)第19節 防區第42節 送行第4節 平衡第35節 鞏固(上)第8節 戰備(上)第57節 輕取第18節 鏈條第49節 擴張(上)第6節 戰俘第58節 處罰第50節 動向(下)第27節 合作(上)第53節 兌換第27節 得兼第14節 強攻(下)第54節 險境第38節 買賣(下)第69節 忠臣(上)第18節 登陸(上)第9節 授權(下)第40節 泥潭(上)第59節 助剿第19節 跋扈(上)第5節 隔閡第55節 報紙(下)第37節 等待(上)第60節 戰俘第34節 糊塗(下)第60節 爭奪(下)第42節 中立(下)第18節 鏈條第14節 算賬第21節 闖關第11節 攻勢(下)第12節 圍困(下)第2節 賞罰第34節 糊塗(上)第15節 朋友第28節 城前(下)第37節 報告(上)第16節 甕中第49節 昆明第1節 精明(上)第32節 爭奪(下)第25節 棄軍第15節 出降(下)第30節 劍閣第47節 自救第33節 通牒第7節 演變(上)第34節 攻勢第59節 助剿第32節 意外第50節 誤判(上)第3節 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