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債券(下)

成都一大羣商業銀行的掌櫃等候在知府衙門裡,他們早就接到消息,說是保國公要接待他們。結束了在帝國議會的發言後,鄧名馬不停蹄地趕回知府衙門,將這些金融人士請到會客室裡,並很快地把債券的事重複敘述了一遍。

作爲工業銀行的大股東之一,於佑明也在其中,聽到這個債券居然支付百分之三的年息後,他立刻從中嗅到了危險的氣味。雖然以前鄧名多次提到過銀行收取存款去放貸,卻不付給儲戶利息是不合理的,但大家都沒把這句話當回事。因爲儲戶沒提出要求,鄧名也從來不會把刀子架在自家人脖子上,所以包括於佑明的工業銀行在內,對於這個提醒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但如果帝國政府發行的債券支付利息,可想而知儲戶肯定會從銀行提錢去買債券,債券不但收益大,而且信譽更好。

轉眼之間,就有好多人開始訴苦,稱他們對四川的發展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在他們手裡的錢很多都拿去放貸了,要是儲戶突然都來提錢那隻好關門。

“我早說過,你們稍微給儲戶一點利息不好嗎?他們對四川的建設也有很大貢獻,理應分享繁榮的紅利,這麼簡單的事還用得着我說?此事不用再提,建設國債是一定會支付利錢的。再說就是債券不付利錢,就算和你們一樣,你們以爲同秀才會買債券還是把錢擱你們手裡?”鄧名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他繼續說道:“今天主要還不是爲了這個,是爲了讓你們掙一點錢。”

看到大家都豎起了耳朵,鄧名就重複了一遍他在議會裡提到過的風險問題。不過這次他沒有說錯話,一開始就說明同秀才、如同秀才和權如同秀才都享受全額的擔保。

對於金融問題,在場的人比議員們還要敏感,因此也有同樣的不解,同秀才是都府的普通百姓,如同秀才是軍人,權如同秀才就是剛來的移民,鄧名一個也沒漏,那爲何不簡單說這就是個無風險債券呢?

和那個議員的疑惑一樣,鄧名立刻就爲他們釋疑了:“我們的債券不僅僅限於境內發行,我知道你們和重慶的高巡撫、武昌的張總督都有來往,有幾位還往南昌和南京跑過,我希望你們幫我賣給他們一些債券。他們的銀子與其放在地下發黴,還不如買些債券嘛,只要不發生兵災,我也會付利錢的。這只是第一批債券,以後我們可能還會發行,你們幫助代售可以得到好處費。”

“如果發生兵災,那就不賠付了?”於佑明馬上追問道。

“所以你們推銷給高巡撫的時候可以問他,他不買是不是因爲他有偷襲江油的想法?如果他矢口否認,當然就應該多買些。”鄧名不但提供債券,還提供推銷策略。

“那湖廣和兩江呢?”

“嗯,我會給你們幾封我寫的親筆信,希望湖廣和兩江認購四川的建設債券作爲我們之間友誼的象徵。作爲友誼的回報,我會如期付給他們利息——如果高明瞻和李國英不成心去江油搗亂蓄意離間我們友誼的話。”

於佑明等人都在心裡飛快地盤算了一下賄賂的成本,以及該如何說服清廷的高官。

看到幾個人眼中露出躍躍欲試的神色,鄧名就開始翻開自己的手中的牌:“凡是銷往境外的債券,我給你們九八折。”

“太少了,五千萬都賣掉才一百萬賺頭,國公也忒小氣,九折吧。”

“不少了,這只是第一批,以後還會有的。再說你們會倒騰白銀掙差價的,你們這裡是一兩算一百元,但好多地方欠條八十元就能換一兩銀子了,不要以爲我不知道!九七折吧。”

“那都是辛苦錢啊,冒着殺頭的風險啊。國公,至少九三折吧,你剛剛還逼着我們的銀行都得開始付利錢。”

“你們只要打着我的旗號,是武昌還是南昌敢殺你們?掙錢有不辛苦的麼?九六折。”

“國公你賣債券就不辛苦!九五折!”

“成交!”

……

送走了這些金融家後,鄧名轉頭看着熊蘭、劉晉戈等人,整個談判過程他們全程旁觀。

“還有什麼問題?以後我不在成都的時候,如果你們需要一筆錢渡過難關,就可以照此辦理。但是債券的發行一定要由帝國議會批准,而且要讓帝國議會來查賬。”

“明白。”劉晉戈回答得很乾脆。

不過秦修採還有疑問,這筆借款的利息並不是大問題,它並不算很高,而且就算新開發區的賦稅一時半刻收不上來,鄧名也已經答應用他控制的“私房錢”來墊付,不會給成都或敘州的財政增加額外負擔。在川西集團官員的眼中,現在鄧名的珠寶收入被視爲類似皇帝內帑一樣的東西,只不過秦修採他們還沒有明朝文官的那種勇氣,沒敢主動要求鄧名貢獻內帑。現在鄧名既然自己提出來了,那麼利息肯定不是問題。

只是本金依舊有問題。這次的借款會用來立刻購買各式各樣的工具,有了這些器械後,江油應該能迅速發展,但怎麼看也不太可能在三年內通過賦稅把本金都收回來。而在場的人都很清楚,就算江油發展速度遠超預期,鄧名也不可能採用重稅來榨回建設債券的本金來。

“到時償還本金,又該如何分配呢?”秦修採覺得這筆負擔遲早還要落在成都和敘州的頭上。當初發展敘州時,成都幾乎承擔了全部的建設經費,不過敘州依仗鹽業和水運,賦稅急劇增加。而江油、綿竹恐怕沒有那麼優良的條件,鄧名也沒有保證在必要時用他的珠寶利潤來填補窟窿。

“分配什麼?讓都府和敘州分擔嗎?”鄧名反問道,看到秦修採居然點了點頭,就笑道:“在債券到期前再借一筆錢,用來償還本金。年利才百分之三!這筆錢我們先用着好了,江油、綿竹那麼大片的地方,現在五千萬對它們來說算是一筆錢,幾十年後還算得了什麼?這種款子要是能多借幾筆,連嘉定州的生產我們都能立刻恢復了。”

不過這話鄧名也就是嘴上說說,同時支持幾處的建設還是現在的成都做不到的。爲了重建成都北方的諸縣,官府除了需要大量的工具、車輛外,還差不多要收購騾馬行所有的牲口。爲了湊齊重建工作的物資,常備軍的擴編和裝備換代都需要向後排。

到此鄧名的主要工作都已經完成,剩下的完全可以靠各個衙門去進行。離開知府衙門後,鄧名想起這些天由於這些事一直沒有時間去書院看看。自惠世揚去世那天后,他就再沒有抽出時間去拜訪鞏焴——現在鄧名對鞏焴的印象改善了不少,因爲這些天來劉晉戈一直在他耳邊說此人的好話,得知鞏焴在甘陝堅持不懈地打游擊後,鄧名對他也不禁生出敬佩之意。

……

北京,索尼位於正中,其餘三個輔政大臣分列兩邊,鰲拜佔了左邊,對面坐着蘇克薩哈和遏必隆。

在鄧名絞盡腦汁地籌集資金的同時,輔政大臣們也在反覆商議如何挖掘出更多的財源來。康親王已經帶着李國英去了山東,對於七的包圍圈正在收緊。再有一個月也就是到了三月中旬,最遲不超過三月底,大部分平叛軍就可以各就各位,發起對於七的攻擊。不過直到此時此刻,山東巡撫衙門依舊沒有向於七露出猙獰的真實面目,而是繼續麻痹對方,以避免對方垂死一搏或是大舉流竄。

清軍動作遲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輔政大臣們感到軍費的開支浩大,既然能夠用詭計把於七穩住,那北京寧可用更省錢的方式慢慢集結部隊。山東之戰不會有什麼懸念,但這一仗結束後,徵發四川就會進入日程,到時候若是軍費不足可是要誤事的。

“如果不數案齊舉,那就是到今年底也別想進剿四川。”鰲拜正竭力向索尼說明在江南發動大獄的經濟好處,至於政治上的好處則完全不用提。索尼和鰲拜一樣痛恨這些不老實的漢族士人,也不信任他們——明朝雖然給了士人極大的特權,但他們依然不肯爲保衛明朝奮戰到底,既然如此,清廷爲何要給他們同樣的待遇呢?他們既然不肯報效明朝,又怎麼能指望他們爲清朝死戰?

看到這些案件卷宗後,蘇克薩哈和遏必隆都立刻同意了鰲拜的主張,願意和他聯名向太皇太后請求發起大獄。尤其是遏必隆,他已經被定爲這次陪同康親王出征的輔政大臣代表,因此他對軍費、軍備也就特別地上心。

但索尼仍是遲疑不決:“鄧名是個流寇,對金錢、貨物的愛好遠超過土地,而且中間隔着湖廣,倒是不用太擔心;但鄭成功呢?大海對他來說根本不是阻礙而是通途。如果這幾個案子一發,鄭成功自海上而來,江南的漢人豈不是要一夜皆反?”

“就算我們不動手,他們也會造反,上次鄭成功來的時候他們不是都反了麼?”鰲拜不服氣地說道。

“對,但是鄭成功一敗他們就都反回來了。僅僅三天,叛降海賊的四府就都反正回來了。他們倒是去見過鄭成功和張煌言,但沒有一個士人散財組織義勇投奔鄭成功,爲什麼?就是他們不想爲任何一邊拼命。鄭勝就助鄭、我勝就助我,一文錢也不花,一點險也不想冒。”索尼指了一下鰲拜的計劃:“但這麼多案子一起來,你要殺幾百個士人,還要黜落一萬三千人的功名,鄭成功此時再來,他們可不會來回搖擺了,而是會帶着所有的家丁、錢財去投奔鄭成功了,還會鼓動每一個親朋和他們同去。”

如果沒有鄭成功的威脅,索尼知道大興文字獄後,驚恐的江南士人只會噤若寒蟬。但如果鄭成功趁機入侵,士人就會因爲恐懼清廷而全力支援明軍:“要是爲了查這些案子結果搞得江南大亂,給了鄭成功可趁之機,那就得不償失了。”

“聽說鄭家父子不和。”遏必隆見鰲拜已經啞口無言,就低聲幫了一下腔。

“不錯,好像是爲了個奶媽還是什麼小妾的。”索尼也聽說駐金廈的鄭經好像舉起了叛旗,對抗他的父親:“就算鄭成功失去了一半的軍隊,也還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再說,鄭經就算是個逆子,鄭成功攻打江南的時候,他會斷他父親的後路嗎?”

“或許可以讓蔣國柱自行斟酌,讓他給朝廷回奏現在是不是合適的辦案時機。”蘇克薩哈謹慎地提出了一個建議:“如果他覺得有把握守住……”

“糊塗!”索尼斥責道:“你覺得蔣國柱能擋得住鄭成功嗎?”

索尼這一聲怒喝讓蘇克薩哈默不作聲了。

“還不用說加上舟山的張煌言和那個鄧名,鄧名下江南就跟去親戚家串門似的容易。”說完索尼就把鰲拜的建議書重重地合上,推到了邊上:“現在不是時候,以後再說!”

索尼一般不固執己見,不過既然首席輔政大臣發話了,那此事就到此爲止,包括鰲拜在內都低頭應是。

一個侍衛把一份南方的急報送到輔政大臣的面前。

“福建來的。”急報送到了首席輔政大臣手邊,索尼低頭看了一眼,隨口說道:“還是耿繼茂、李率泰聯署。”

幾個輔政大臣都把心提起來了,難道是又發生了一場廈門之戰等級的慘敗?現在朝廷可沒有餘力再給福建增兵了。

索尼打開信函,緩緩地看了一遍。

“哈哈,”索尼罕見地放聲大笑起來,聲音極盡歡暢:“皇上洪福!”

見索尼大笑不止,其他三個人就知道必定是好消息,不過都在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好消息能讓索尼如此興奮。可惜首席輔政大臣並沒有立刻給他們解惑,而是在笑完之後伸出手,把剛剛被他推到邊上去的那份鰲拜的計劃取了回來:“送去江寧,問問蔣國柱覺得如何,現在是不是收拾江南士人的好時機?”

第39節 王佐(下)第35節 會面(上)第49節 擴張(上)第27節 反攻第53節 兌換第62節 蠢動(上)第59節 安撫第7節 仲裁(下)第40節 困境第10節 麻將第15節 攻防第14節 強攻(上)第39節 衝突(下)第36節 否決第27節 反攻第13節 試探(上)第35節 捆綁第63節 黃雀(上)第63節 黃雀(下)第30節 威壓(上)第21節 煙霧(下)第8節 震怒(下)第13節 天明(下)第22節 反正第53節 齊射(下)第45節 鍊金(上)第58節 戰書第20節 相逢第56節 推銷(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3節 代理(下)第19節 感慨(下)第17節 政策(下)第48節 提案第43節 風向(下)第52節 往事(上)第7節 交易第37節 報告(上)第26節 佈防第36節 否決第42節 剃髮第50節 挫折第2節 競爭第13節 試探(下)第16節 示威第34節 詐降第56節 待遇(上)第57節 觀感(上)第29節 道破第32節 爭奪(上)第53節 烈焰第69節 忠臣(下)第36節 否決第43節 鷹派第49節 訓練第57節 輕取第50節 追擊(中)第22節 搶攻(下)第36節 宿命(上)第37節 軍火第38節 買賣(上)第66節 加入(上)第1節 失憶第58節 狙擊第18節 恐怖(上)第5節 退兵第66節 加入(上)第2節 賞罰第34節 問候(下)第11節 優待第33節 試探第8節 震怒(上)第38節 迎敵第47節 自救第54節 官銜第11節 事變第4節 推薦(下)第53節 擒賊第10節 追逐第24節 怒潮(下)第1節 精明(上)第59節 魔鬼(下)第28節 借刀第44節 靖難(下)第25節 印象第46節 合營第27節 圍攻(中)第30節 威壓(下)第35節 會面(上)第54節 權變(上)第52節 反擊第22節 謊言第15節 朋友第5節 協作(下)第5節 隔閡第46節 掃蕩第3節 裁軍第36節 修路第40節 擁立第43節 風向(下)
第39節 王佐(下)第35節 會面(上)第49節 擴張(上)第27節 反攻第53節 兌換第62節 蠢動(上)第59節 安撫第7節 仲裁(下)第40節 困境第10節 麻將第15節 攻防第14節 強攻(上)第39節 衝突(下)第36節 否決第27節 反攻第13節 試探(上)第35節 捆綁第63節 黃雀(上)第63節 黃雀(下)第30節 威壓(上)第21節 煙霧(下)第8節 震怒(下)第13節 天明(下)第22節 反正第53節 齊射(下)第45節 鍊金(上)第58節 戰書第20節 相逢第56節 推銷(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3節 代理(下)第19節 感慨(下)第17節 政策(下)第48節 提案第43節 風向(下)第52節 往事(上)第7節 交易第37節 報告(上)第26節 佈防第36節 否決第42節 剃髮第50節 挫折第2節 競爭第13節 試探(下)第16節 示威第34節 詐降第56節 待遇(上)第57節 觀感(上)第29節 道破第32節 爭奪(上)第53節 烈焰第69節 忠臣(下)第36節 否決第43節 鷹派第49節 訓練第57節 輕取第50節 追擊(中)第22節 搶攻(下)第36節 宿命(上)第37節 軍火第38節 買賣(上)第66節 加入(上)第1節 失憶第58節 狙擊第18節 恐怖(上)第5節 退兵第66節 加入(上)第2節 賞罰第34節 問候(下)第11節 優待第33節 試探第8節 震怒(上)第38節 迎敵第47節 自救第54節 官銜第11節 事變第4節 推薦(下)第53節 擒賊第10節 追逐第24節 怒潮(下)第1節 精明(上)第59節 魔鬼(下)第28節 借刀第44節 靖難(下)第25節 印象第46節 合營第27節 圍攻(中)第30節 威壓(下)第35節 會面(上)第54節 權變(上)第52節 反擊第22節 謊言第15節 朋友第5節 協作(下)第5節 隔閡第46節 掃蕩第3節 裁軍第36節 修路第40節 擁立第43節 風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