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意外

離開綿竹後,高明瞻總算找對了方向,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現在緊跟在高明瞻身邊的清軍有三千多人,後面還有大批士兵慢慢趕上,高明瞻爲了收攏部隊所以走得並不快。緩緩前行了兩天後,又有數千士兵追上前軍,讓清軍的實力恢復到六千人左右。

出兵以前,高明瞻和譚詣滿以爲這會是一場滾雪球的攻勢,從劍閣開始就可以使用投降的明軍壯丁,用明軍的儲蓄補充清軍的軍糧,然後再充分利用江油和綿竹的明軍人力、物力,使得清軍的體力得到很好的保存。在高明瞻離開廣元時,他曾樂觀地認爲,等殺到成都城下時,原本的甘陝綠營不但人員齊整,而且還能擴充幾千輔兵。

高明瞻還曾希望讓前期投降的士兵到成都去說服守軍投降,就算成都打算頑抗到底,高明瞻覺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綿竹明軍對成都的虛實肯定有所瞭解,可以從他們口中瞭解到守軍的弱點,加上清軍的裝備精良,對付成都的一批農民肯定不費吹灰之力。

今年重慶還曾截獲川西給奉節的一些報告書,其中說有兩萬多建昌的輔兵和數千百姓移居到了成都,這些新人加上原本成都的軍戶,總人數已經達到了四萬人左右。如果劉曜和楊有才缺乏控制能力,那無論是原本的一萬多農兵也好,還是現在的四萬農兵也好,都不會給清軍造成什麼麻煩,人多還會更有利於高明瞻在成都建設軍屯。

但現在高明瞻的信心就沒有那麼足了。劍閣等三處明軍的集體撤退,說明成都對川西的控制絕對不像譚詣說的那麼虛弱無力;這一路上清軍吃盡了明軍的苦頭,看來劉曜和楊有才也不像譚詣說的那樣老實;而成都全部是沒有戰鬥力的農民也同樣是譚詣說的,既然前兩個問題譚詣錯得那麼離譜,高明瞻就很懷疑譚詣關於成都軍力的描述是否正確了。

由於路上沒有抓到任何俘虜,高明瞻無法瞭解到成都的真實情況,劉曜、楊有才到底控制能力如何也一無所知。只是現在沒法走回頭路了,高明瞻只能強迫自己相信譚詣和重慶的情報,硬着頭皮去攻打成都。

“成都的賊人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他們沒有武器、沒有盔甲,他們甚至都不是當兵的,只是一羣就會種地的農民,沒有人曾經殺過人。”高明瞻和譚詣拼命地鼓舞士氣。現在清軍的盔甲丟得差不多了,武器倒是還剩一些,既然人數處於極大劣勢,那就只能強調素質了:“我們一個人能打他們十個!”

仗着打獵,從雪底下刨出植物的根莖,再把最後的存糧都拿出來,高明瞻估計士兵還能支撐幾天。正月初十這天,他就下令紮營休息兩天,讓士兵們稍微恢復一下體力,然後再繼續進軍,一鼓作氣拿下成都。四川巡撫估計身後大概還有一千多掉隊的士兵,不過現在他沒有力量去找他們,也沒有時間等待他們自己趕上,高明瞻只能盼望一舉拿下成都,然後讓投降的明軍去後面尋找,看看還有沒有幸存的清軍。

……

自打高明瞻向成都開過來,他的行動就一直在明軍的全程關注下。本來鄧名計劃防守城池,等到清軍糧草耗盡後再出城作戰。但是現在剛剛推出欠條制度,欠條的信用還受到質疑,所以思來想去不能讓全體百姓進城,就拿出二選一的方案給城外的同秀才們挑選。

第一是讓同秀才們帶着所有的糧食進城,把城外的房屋一律燒掉,等打退了清軍再幫他們蓋。第二,凡是不願意燒燬房屋,不願帶着全部積蓄進城的同秀才,就得參軍和明軍一起打仗。

本來鄧名以爲大部分同秀才不敢與清軍交戰,就會自願選擇進城,沒想到這些百姓保衛他們房屋和田地的慾望要比鄧名想象的高得多,或者說他們對明軍太不放心,不肯把家裡的存糧統統取出來帶進城。

一開始就有數千人選擇參加訓練,與清軍決戰。受到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多原本猶豫不決的同秀才也決定參加軍訓,而不是把全部傢什都搬進城。等到參加軍訓的同秀才超過萬人後,鄧名就知道他堅壁清野的計劃徹底泡湯了,留在城外的百姓的數目已經多到了不容明軍採取堅壁戰略的地步了。

因此鄧名就取消了放人進城的選擇項,宣佈大家都要參加軍訓,與清軍決一死戰。整個臘月裡,成都就像是一個大訓練營,所有的人都被分成組,在教官的帶領下操練。

“提督真是仁慈,要是換了末將,就一把火燒了他們的房子,看他們進城不進城?”說話的人是狄三喜。大年初三,他就帶着一千名士兵趕到成都,其中有五百甲士,甲士中還有一百五十人是騎兵。

“因爲你們是軍屯,而我們這裡不是,有些軍屯使用的辦法我們這邊不能用。”鄧名原本對建昌的援軍遲遲不到有些不滿,但等他見到狄三喜後,這些不滿就變成了感動——大雪封路,建昌到成都的道路極爲難行,建昌接到求援信後,不少人都因爲路況而畏難不前。

但聽說鄧名已經前去成都後,狄三喜就請纓帶隊。他帶來的五百名甲兵中,有兩百人都是狄三喜手下的心腹,其他三百甲兵是其他各個西營將領借給狄三喜的精兵。狄三喜帶着兵馬冒着寒冬翻過大雪山,以最快的速度趕來成都。等趕到嘉定州的時候眼看就要過年了,狄三喜也不肯停留耽誤,沒有稍微休息一下,等手下和馬匹恢復體力後立刻出發繼續前行。

袁象也扔下手邊的事務,和狄三喜一起趕來。見到袁象後,鄧名問起四川行都司的民政,袁象就天花亂墜地說了一通。等晚上袁象和劉晉戈碰面後,第二天就趕來向鄧名負荊請罪,說他沒能領會鄧名的意圖,影響了提督的治川大業——聽起來袁象在建昌做的事情,和劉晉戈之前在成都做的也差不多。

“既然提督打算野戰,那就野戰便是,也好,省得和韃子耽誤時間。”在成都休息了幾天後,狄三喜的人馬恢復了體力和精神。雖然狄三喜覺得鄧名對百姓的手段有些偏軟,少了點在建昌拿着大印砸自己的霸氣,但對於即將到來的勝利倒是沒有絲毫的懷疑:“末將願爲提督斬將奪旗。”

“好,到時候你就帶着騎兵跟着我吧。”狄三喜帶來的一百五十名騎兵都是西營將領的親兵、家丁,人數雖然不多,但戰鬥力相當可觀。有了這些人,鄧名覺得誘敵的把握就更大了。本來貼身護衛一直是趙天霸的工作,但趙天霸既然去指揮中軍,那就只好臨時讓狄三喜代勞。

現在成都周圍的人都對鄧名有一股盲目的崇拜,大批的同秀才之所以不願意燒了房屋躲進城,就是因爲他們覺得鄧名不太可能打敗仗,既然如此,又何必放棄家產逃進城去?而劉曜、楊有才、狄三喜還有衛士們對鄧名的信任,恐怕比一般的百姓還要強很多,無論鄧名想怎麼打仗,他們都無條件地支持。

由於鼓勵開荒的政策,成都這裡的農民彼此遠隔而居,因此高明瞻雖然還離成都城很遠,但已經威脅到了農墾區最外圍的農民的房屋。因此前天鄧名就下令成都全面動員,集結大軍向北迎擊高明瞻。

狄三喜帶着西營士兵跟着鄧名一起作爲前軍出發,現在鄧名身邊只有十五名衛士。除了趙天霸要指揮中軍外,周開荒、李星漢、任堂、穆潭這四個人鄧名也感覺非常有潛力,就讓他們都去帶兵。

劉曜、楊有才的戰兵,再加上江油等地的甲士,一共有一千兩百多人,是明軍的核心武力;熊蘭手下雖然稱不上什麼久經戰陣,但起碼都見過戰場,比劉曜他們的戰兵還要見多識廣,所以也被當作準主力使用;狄三喜帶來的三百五十名步行戰兵,鄧名計劃在戰前把他們劃歸趙天霸等五人指揮;此外,就是三萬四千多剛經受過基本訓練的同秀才,他們人手一根木製長矛,浩浩蕩蕩地一同北上。

“高明瞻的營地就在二十里外。”探馬向鄧名彙報道。

“嗯,他們兵力如何?有什麼動靜?”

鄧名收到江油送來的第一份軍情時,上面對高明瞻軍力的描述給了他很大的壓力,清軍不但擁有四、五百名騎兵,而且還攜帶着火炮。當時鄧名認爲,就算能擊敗清軍,成都的損失也會很大——讓這些沒有戰鬥經驗的農民上陣去與甘陝綠營拼殺,鄧名實在沒法放心,這也是他想堅守成都的重要原因。

但隨後清軍的狀況就出現了急劇惡化,等高明瞻從綿竹附近的山區出來後,探馬的報告讓鄧名相當吃驚。明軍斥候向鄧名描述道,這支清軍已經不再擁有任何騎兵,連對軍隊附近進行偵查的能力都沒有了;而且清軍的武器、裝備也與之前那支大不相同,如果不是知道附近沒有其他清軍,而且依舊看到了高明瞻的旗號,明軍斥候都懷疑這是另外一支敵軍;至於鄧名最擔心的大炮,明軍斥候更是再也看不到它們的蹤跡。

“韃子今天人數又多了些,看上去有六、七千的樣子。”斥候報告道,清軍對他們在附近的偵查活動視若無睹,一門心思地撿拾柴禾,或是在雪下面挖掘着能吃的東西。

“韃子就這麼有信心麼?”狄三喜驚訝地說道:“他們未免也太託大了吧?”

但現在清軍就是這麼託大。因爲這些甘陝綠營的士兵們心裡都清楚,如果明軍擁有幾千甲兵的話,他們怎麼也不可能打得過;而返回廣元顯然不可能,不被凍死也要餓死;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只能相信高明瞻和譚詣的宣傳,對成都明軍不堪一擊這個論斷深信不疑——既然明軍絕對沒有力量來打自己,那當然撿拾柴火和尋找食物纔是正經事。

“嗯,不能給他們恢復體力的時間。”鄧名下令前軍繼續前進,同時讓人去催促趙天霸他們加速行軍,今晚就要在清軍對面紮營對壘。

很快前軍就進入了清軍的活動範圍。見狄三喜和衛士們都躍躍欲試,鄧名也不阻攔,只是叮囑他們小心,不要追擊過遠,遭到清軍的伏擊。

“遵命,提督。”狄三喜一臉的興奮,說完就要衝出去。

“還有一件事,”鄧名急忙攔住狄三喜:“一會兒若是抓到俘虜,放兩個回去帶話給高明瞻。”

“提督要對高賊說什麼?”

“報出我的姓名,然後約高明瞻明日決戰。”既然斥候說清軍疲憊不堪,而且人馬也沒有到齊,那鄧名就不打算再拖下去了,而是決心速戰速決:“一舉打垮了他們,我們回成都過元宵節去。”

“是,提督說得好。”狄三喜點點頭,又問道:“提督還有其它的事嗎?”

“沒有了,去吧。”

一路上,鄧名和狄三喜說過很多次,不要爲了一時痛快而進行沒必要的殺戮,如果不影響自己的安全,還是儘量俘虜清兵爲好。對此狄三喜也深以爲然,他說建昌的軍屯需要大量的輔兵,現在到處都缺乏人力。

狄三喜毫不遲疑,帶着西營的騎兵和鄧名的衛士們衝向前去,向周圍的清軍散兵遊勇發起進攻。而鄧名則帶着西營步兵在遠處擺開陣勢,一面觀戰一面做好隨時支援的準備。

不過狄三喜的攻擊出乎意外地順利,清軍竟然毫無抵抗之力,很多人在遭到西營騎兵進攻時,甚至連逃跑都沒有嘗試一下,而是直接跪地求饒。

對於投降的清兵,西營的騎兵喝令他們自行前去鄧名旗下投降,然後縱馬追擊那些試圖逃走的敵人,毫不留情地把他們都砍倒在地。

沒有遭到任何反抗的狄三喜繼續進攻着,一直打到了清軍的大營前。

“狄將軍也是勇將啊。”鄧名感嘆了一聲。如果狄三喜直接衝到清軍營地前,直接喊話肯定更有威懾力。

“清軍果然疲憊已極,而且還輕敵驕傲。”鄧名看到戰事如此順利,不禁動了一個念頭:“敵軍遠來,我們是不是該組織人馬分頭劫營呢?讓他們整晚都無法休息,然後明日圍攻清軍的營地,把他們一舉聚殲。”

……

李延鵬扛着木矛,和身旁的同伴們在大道上行走着。一個傳令兵從隊伍旁馳過,高聲喊着:“加速前行,已經發現韃子的營地了!”

經過一個月的軍訓,李延鵬已經懂得如何做出刺殺動作,也能夠聽明白簡單的命令並迅速作出反應。在出兵前,李延鵬和其他人一樣既緊張又興奮,甚至興奮還要多一些,覺得總算到了學以致用的時候了。但兩天走下來,漸漸的,緊張之情壓倒了興奮。今天上午行軍時,熊遊擊領着一羣手下在行軍隊伍傍邊鼓舞士氣,高喊着要把甘陝綠營殺個片甲不留,把高明瞻的腦袋擰下來做成夜壺。

“那些傢伙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韃子精銳啊,”李延鵬不由得想到,鄧名所向無敵,高明瞻應該不是他的對手,但李延鵬擔憂自己會在戰場上遇上兇險:“我從來沒有打過仗,沒有殺過人,這幾天剛學會如何刺殺。到時候要是真遇上韃子的精兵強將,我不會一招就被韃子給殺了吧?”

這種擔憂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李延鵬越是向前走,就越感到兩腿變得沉重。周圍其他的明軍士兵和他一樣,人人都神情嚴肅,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倒是他們的統帥情緒激動,趙天霸得知前軍已經與清軍發生接觸後,臉上的興奮再也掩飾不住,暗道:“這次先生讓我統帥中軍,就連劉總兵、楊副將他們也都答應看我的旗號。嗯,明天就要決戰了,我一定要乾脆利落地打垮高賊,讓大家都看看我的厲害……嗯,我對先生的戰法也很熟悉,等先生引開了敵人的注意力後,我立刻就全軍壓上,絕不給高明瞻反應過來的機會。”

……

鄧名本來猜測狄三喜和衛士們會在第一座清軍的營地外勒住戰馬,然後把約戰的口信送進去,但沒有想到他們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意思,在鄧名的注視中直接衝了進去。

“哎呀。”鄧名叫了一聲,立刻拔出馬劍,轉身對身後的西營士兵們喝道:“都隨我來,去支援狄將軍。”

身後的西營官兵齊聲響應,看到狄三喜帶着騎兵殺得痛快,這些西營的步兵一個個也都躍躍欲試。

但等鄧名重新望向前方的時候,眼前第一座清軍的軍營已然大亂,其中數百清兵正丟盔卸甲,四散逃離營地。極目眺望,狄三喜好像正帶着人繼續向其後的第二座清軍營地衝去,看起來如果不拉住他的話,狄三喜就會一直衝到深處的清軍中軍帳去。

“都跟我來。”鄧名用力一揮馬劍,帶着前軍向前衝去。

“殺!”

“殺!”

西營士兵發出嘹亮的吶喊聲,緊跟着鄧名向前衝去。

第31節 裁軍(上)第2節 賞罰第24節 宣傳第53節 霸氣(上)第37節 軍火第3節 壓力(上)第4節 暗示第53節 霸氣(上)第6節 事變(下)第1節 精明(下)第34節 問候(下)第33節 唐王第39節 王佐(下)第40節 登陸第55節 報紙(上)第4節 平衡第48節 融洽(上)第11節 事變第20節 康熙(下)第3節 援軍第51節 求戰(下)第34節 糊塗(上)第29節 搏鬥(上)第43節 風向(下)第11節 劫營(下)第14節 強攻(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7節 干涉(上)第62節 蠢動(下)第42節 中立(上)第8節 戰備(下)第35節 會面(上)第8節 戰備(上)第27節 憧憬第3節 信號(下)第22節 謊言第10節 負責(上)第64節 平息(上)第8節 紛亂第63節 黃雀(上)第24節 怒潮(上)第9節 問話(上)第46節 計劃第49節 擴張(下)第49節 副手(下)第57節 信件第24節 整訓(上)第18節 登陸(下)第7節 變臉(上)第67節 守法(下)第41節 爭奪(下)第10節 決議(上)第20節 萬縣第68節 混亂(下)第46節 接觸第30節 變化(上)第47節 約戰第47節 約戰第19節 一騎第31節 胥吏第9節 問話(下)第52節 反擊第8節 震怒(下)第56節 突擊第43節 風向(下)第2節 默契第51節 救援第52節 往事(下)第58節 同盟(下)第11節 事變第36節 修路第27節 圍攻(中)第17節 虛招(上)第59節 魔鬼(上)第35節 會面(下)第59節 撤軍第47節 證據(下)第35節 請客(下)第20節 康熙(下)第38節 牽制(下)第44節 遊騎(下)第60節 爭奪(下)第57節 分贓(上)第3節 壓力(上)第40節 困境第19節 感慨(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4節 官銜第8節 升級(下)第37節 軍火第59節 黃雀(下)第9節 失言第60節 管轄第14節 算賬第27節 合作(上)第2節 軟硬(上)第44節 中介第55節 敵意第52節 縱火
第31節 裁軍(上)第2節 賞罰第24節 宣傳第53節 霸氣(上)第37節 軍火第3節 壓力(上)第4節 暗示第53節 霸氣(上)第6節 事變(下)第1節 精明(下)第34節 問候(下)第33節 唐王第39節 王佐(下)第40節 登陸第55節 報紙(上)第4節 平衡第48節 融洽(上)第11節 事變第20節 康熙(下)第3節 援軍第51節 求戰(下)第34節 糊塗(上)第29節 搏鬥(上)第43節 風向(下)第11節 劫營(下)第14節 強攻(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7節 干涉(上)第62節 蠢動(下)第42節 中立(上)第8節 戰備(下)第35節 會面(上)第8節 戰備(上)第27節 憧憬第3節 信號(下)第22節 謊言第10節 負責(上)第64節 平息(上)第8節 紛亂第63節 黃雀(上)第24節 怒潮(上)第9節 問話(上)第46節 計劃第49節 擴張(下)第49節 副手(下)第57節 信件第24節 整訓(上)第18節 登陸(下)第7節 變臉(上)第67節 守法(下)第41節 爭奪(下)第10節 決議(上)第20節 萬縣第68節 混亂(下)第46節 接觸第30節 變化(上)第47節 約戰第47節 約戰第19節 一騎第31節 胥吏第9節 問話(下)第52節 反擊第8節 震怒(下)第56節 突擊第43節 風向(下)第2節 默契第51節 救援第52節 往事(下)第58節 同盟(下)第11節 事變第36節 修路第27節 圍攻(中)第17節 虛招(上)第59節 魔鬼(上)第35節 會面(下)第59節 撤軍第47節 證據(下)第35節 請客(下)第20節 康熙(下)第38節 牽制(下)第44節 遊騎(下)第60節 爭奪(下)第57節 分贓(上)第3節 壓力(上)第40節 困境第19節 感慨(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4節 官銜第8節 升級(下)第37節 軍火第59節 黃雀(下)第9節 失言第60節 管轄第14節 算賬第27節 合作(上)第2節 軟硬(上)第44節 中介第55節 敵意第52節 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