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鷹派

李來亨把桌子拍得震天響,周培公卻是神色不變,看到對方的表現鄧名也不禁有點佩服,覺得有必要對周培公做出新的評價了。明軍刀槍滿營,周培公隻身前來,除了他對鄧名有相當瞭解外,本人的膽子也確實不小。在封建社會裡,官員比綁匪更沒有信用,想在這個時代當一名成功的說客,需要比未來的談判專家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和膽量。

李來亨吼完了,周培公仍然保持微笑,平心靜氣地問道:“敢問這位將軍是?”

“是本提督征討武昌的前鋒官,興山李將軍。”鄧名輕描淡寫地說道,暗示對方明軍的大部隊在後面尚未到達。

“原來是虎帥,久仰,久仰。”周培公向李來亨行了個禮,然後再次面向鄧名:“那依提督之見,這銀子多少爲合適呢?”

鄧名覺得周培公作爲一個沒有經商經驗的年輕讀書人,今天的表現可以說是不簡單了。周培公不像鄧名,他可沒有機會從電視、網絡、以及其它媒體上見識到大商人的風範和談判手段。

鄧名沒有直接回答周培公的問題,而是轉過頭去問李來亨:“李將軍以爲呢?”

李來亨從未遇到過類似的場面,不過他的頭腦十分靈活,能夠及時察覺鄧名的意圖,開始扮演一個明軍中鷹派的角色。

“提督和韃子多說無益,”李來亨沉聲答道,同時換了左手在桌面上又拍了一下以加強氣勢。不過這次用的力量小了不少,剛纔那下用力太猛,現在李來亨的右掌還在作疼:“等到攻下了武昌,這些銀子不都是我們的嗎?”

鄧名頜首不語,周培公急忙叫道:“李將軍此言差矣,難道在將軍的心中就只有銀子,沒有蒼生百姓了嗎?”

說完之後,周培公再次朝着鄧名長揖到地。

離開武昌之前,張長庚對周培公說過,如果對方動心的話,可以在五十萬兩的基礎上酌情提高一點。周培公道:“還望提督以蒼生爲念。若是提督肯就此罷兵,張巡撫和湖廣總督衙門上下,都願意自破家財,再捐出五萬兩銀子。”

這麼三言兩語就多出來了五萬兩?李來亨伸手撫摸下巴上的短鬚,藉以剋制情緒,免得高興地笑出聲來。雖然右手掌還在發疼,但李來亨覺得這一掌拍得簡直是太值了,一下子就拍出了五萬兩銀子。李來亨在對鄧名愈發佩服的同時,認爲自己的表現也足以爲興山軍贏到更多的銀子了。

忽然李來亨感到自己的小腿上又被踢了一腳,頓時從恍惚中回過神來,側頭看去,鄧名正衝着自己皺皺眉毛,使了個眼色。

“李將軍覺得多少爲合適?”鄧名此時對李來亨微感不滿,每次周培公報出一個價,自己的這個同盟就流露出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剛纔摸着下巴就開始走神了,嘴角往上翹,眼看就要現出笑容來了——若是放在自己的前世,這種談判助手估計早就被轟出團隊了吧?

周培公見到鄧名還不肯答應,就又向李來亨望過來,等着明軍報出的數字。

在鄧名和周培公二人的注視下,李來亨感到一陣陣緊張,他站在帥旗下指揮作戰時都沒有過這麼大的壓力。其實李來亨已經覺得武昌方面的條件很不錯了,白拿五十五萬兩白銀,就是在漢陽、武昌周圍掃蕩一圈也弄不出來這麼多錢啊。現在李來亨更關注的是如何保證武昌方面實踐諾言,老老實實地把五十五萬兩白銀交到明軍手中,而不是繼續提價——萬一武昌方面惱羞成怒,拒絕繼續談判怎麼辦?難道真的去蟻附攻打漢陽、武昌麼?

不過在鄧名的注視下,李來亨不得不繼續扮演好鷹派的形象,他立刻咳嗽了一聲。聽到這聲音後,周培公和鄧名都精神一振,全神貫注地等着李來亨的數字。

“六十萬兩怎麼樣?”李來亨心中琢磨着,並沒有立刻把這個數字說出口。對方剛纔加了五萬兩,己方就又要強行再加五萬兩,李來亨擔心會激怒武昌的使者。在他看來,若是能再加上一萬或者兩萬就不錯了。其實按照李來亨的本意,趕緊答應對方的五十五萬兩的條件,然後催促清軍儘快把銀子運過來。

看見鄧名的眉毛漸漸又皺起來,李來亨不便再思考下去,連忙又咳嗽了一聲,試探着說道:“六……”

“對!”李來亨的聲音一出口,鄧名立刻把話接過去,生怕李來亨說一個以“十萬”爲單位的數字導致自己被動。不給李來亨犯錯的機會,鄧名大聲對周培公說道:“李將軍所言和我不謀而合,就按他說的,給六百萬兩銀子,我們就退兵。”

周培公大驚失色。

李來亨也是張口結舌,暗道:“六百萬兩?這是我說的?”

“提督若是誠心和談,就應該拿出誠意來。”周培公鎮靜下來,冷笑一聲:“不要由着手下人信口雌黃。”

在周培公看來,鄧名這是漫天要價,要自己就地還錢。不過六百萬兩這種價沒法還,再怎麼討價還價都要在百萬兩以上,遠遠超出了張長庚的預計和周培公的權限。因此周培公打算把鄧名的這個企圖扼殺在搖籃裡,讓對方在自己開價的基礎上進行談判。

“我也知道這件事絕不是周舉人可以說了算的,”鄧名根本不打算繼續與周培公斗嘴,他笑道:“先生請回去吧,把李將軍的這個數字帶給張巡撫即可。”

周培公知道,如果把這個數字帶回去,肯定就沒有繼續談判的餘地了,張長庚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就是一半也絕對拿不出來。眼看談判已經事實上破裂,周培公突然感到一陣迷惑,明明一開始進展很順利,鄧名很明顯被自己的言辭打動了,眼看就要達成協議了,怎麼突然就毫無徵兆地破裂了呢?

周培公並沒有聽從鄧名的逐客令擡腿走人,而是滿懷不解地問道:“提督難道真的認爲巡撫大人會拿出六百萬兩銀子贖城?如果巡撫大人手中真有六百萬兩,就會招募丁勇,進兵鍾祥,而不是派學生來提督營中了。”

聽到鄧名的逐客令後,李來亨緊張得額頭冒汗,唯恐周培公拂袖而去。見對方沒有立刻走掉,他心中稍安,趁着周培公注意力都在鄧名身上,李來亨也向鄧名丟回個眼色。可是鄧名似乎完全沒有察覺到李來亨的示意,一心一意仍要轟周培公走人。

鄧名道:“周舉人這真是欺人之談,如果張巡撫知道手下的哪支軍隊可靠,哪支軍隊會和本提督苦戰到底,別說有六百萬兩銀子,就是隻有五十萬兩,也可以用來獎賞勇士、保衛武昌。可是張巡撫根本不知道手下衆將是不是可以相信,會不會拿了他的賞銀然後轉眼就投降本提督,所以纔會派先生來我營中。”

鄧名點中了周培公的死穴,現在張長庚確實無法判斷武昌各路人馬的忠誠程度。

“本提督出征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正像李將軍所說的,拿下武昌以後,這些藩庫的錢糧本來就是我的,而張巡撫或是與城同焚,或是被虜廷拿下治罪;所以這不是給我多少銀子我就退兵的事,無論張巡撫把武昌城中的銀子拿出來多少給我,我都是有賠無賺;就看張巡撫的心裡,覺得我的退兵究竟值多少銀子。我覺得,公平合理的價格,應該是武昌城裡所有的庫藏,加上張巡撫認爲自己性命和仕途所值的那個價。”

“難道提督就不考慮武昌、漢陽的蒼生百姓了麼?”周培公再次祭出法寶。

“若不是考慮蒼生,我早就把周先生請出營去了,何必在這裡多費脣舌。”鄧名不爲所動:“周先生回去吧,把李將軍所說的六百萬兩說給張巡撫知曉。”

“當真一分也少不得?”周培公把態度軟下來,試圖在鄧名的價格基礎上討價還價,以便得到一個尚存希望的數字。

鄧名思索了片刻,李來亨默默地望着他,和周培公一樣滿懷希望。

“如果張巡撫倉促之間拿不出來……”鄧名拖着長音開口道。

“絕對拿不出來!”周培公斬釘截鐵地說道:“莫說是六百萬,便是三百萬也拿不出來。”

“可以向縉紳借貸,”鄧名出主意道:“武昌人文薈萃,商賈雲集,湊個幾百萬兩銀子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那麼贖城之事豈不是要天下皆知?”周培公又一次目瞪口呆。張長庚和周培公已經商議妥當,這件事務必要保密,絕對不能被外界知道是己方出錢贖城:“提督所言,萬萬不可!”

“就說是向縉紳借貸,招募守城的壯丁,賞賜有功的官兵,爲什麼要說是爲了贖城呢?”鄧名提醒道:“用北京虜廷的名義來借貸。等到將來我退兵了,你們可以說將士奮力守城,全是因爲張巡撫的賞賜豐厚,張巡撫借貸分明是高瞻遠矚之舉啊,有功無罪,而且虜廷一定會替張巡撫還錢的。”

周培公望着鄧名楞住了,感到腦袋中一團亂麻,很難把眼前這個人和他之前的仁義行爲聯繫起來,倉促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對方的說法。

“不要着急,周先生可以回去以後和張巡撫慢慢商議。”鄧名看周培公愣了好一會兒,就把對方拉回到現實世界中。

“總之,此事萬不可行。”周培公再次重申道,但語氣明顯已經沒有剛纔那麼堅定。

“如果實在沒有現銀,本提督也可以接受用貨物進行折算。”鄧名又拿出另外一個解決方案:“布匹、糧食和生鐵。嗯,不要盔甲和兵器,我們自己有工匠,你們的盔甲質量有問題,而且肯定要多多折算銀兩,本提督寧可要生鐵。不過這個事本提督覺得有兩處麻煩,第一就是動靜太大,本提督肯定要詳細檢查貨物的成色,來確定該折算多少銀兩,估計張巡撫也不會由着本提督一個人說了算,也要派人來與我軍論理,太招人耳目;第二,實不相瞞,本提督的船隻都用來裝運士兵了,沒有多餘的船隻運送這些貨物,所以,如果用貨物折算的話,那運糧船和運布船都必須由張巡撫免費提供,不能另外再折算銀兩。”

周培公呆立片刻,苦苦反思,到底是哪一步環節出了錯,導致本來還不錯的局面演變到這般地步。不過沒有等周培公想出個所以然來,鄧名就再次催促他離開。

無可奈何之下,周培公只好拱拱手:“學生這就回武昌去,一定把提督的話原原本本地帶給巡撫大人。”

“那我就靜候佳音嘍。”鄧名點點頭。

周培公又等了幾秒,見鄧名沒有留人的意思,實在找不到耗下去的理由,只好不甘心地擡腳走人。

“稍等。”

就在周培公絕望地準備離去前,鄧名的喊聲又引發了他新的希望,聞聲連忙回頭:“提督還有何吩咐?”

不過鄧名還是沒有任何降價的意思,他笑着對周培公說道:“周先生行動要快一點,本提督明天就會向漢陽發起進攻。”

“什麼?”周培公臉色又是一變:“提督不是說要等學生的好消息麼?”

“我又怎麼知道是不是你們的緩兵之計?”鄧名平靜地說道:“說不定張巡撫只是想趁這個時間從湖廣各府,甚至江西、河南等地抽調援兵,壓根就連五十萬兩也不打算給我,周先生來這裡只是想矇蔽我,給你們等待援軍的時間罷了。”

“絕無此事!”周培公馬上賭咒發誓起來。現在湖廣哪裡還有援兵可調?能調的早被胡全才抽調一空了,河南綠營更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要不是完全找不到可以信賴的軍隊,張長庚也不會把出錢贖城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

鄧名一個勁地搖頭,等周培公毒誓發完,鄧名反問道:“若是周先生在本提督的位置上,怎麼才能相信這不是緩兵之計?”

周培公想了半天,發現自己沒有任何辦法完全相信敵人,無言以對之餘,只能喃喃地說道:“可這真的不是緩兵之計啊,還望提督明察。”

“這樣吧,”鄧名低頭思索片刻,再次擡頭對周培公說道:“明天午時之前,把五十萬兩銀子運到我的營中,我明日就不攻打漢陽。”

“這如何使得?”周培公奮力反駁:“提督並未答應撤兵,條件也尚未談妥,如何能把銀子現在就給提督?”

“因爲你說你們不是在用緩兵之計,”鄧名說道:“反正無論怎麼談條件,都不可能低於五十萬兩了吧?你們如果明天運來,我就暫且相信你們不是緩兵之計。而且在此期間,武昌、漢陽兩府的兵馬不許出城,洞庭湖的水師不許在長江、漢水之上,因爲本提督不想被你們突然襲擊。你們把五十萬銀子的定金按時運來以後,本提督就會繼續談判,李先鋒會停止攻城準備,在漢陽周圍收集糧草,張巡撫也不得派兵打擾。”

周培公覺得這樣的條件對張長庚方面極爲不利,再次反駁道:“若是提督出爾反爾,拿了銀子還要繼續進攻武昌怎麼辦?”

“那對我來說也不過就是早幾天拿到這五十萬兩而已,反正攻破武昌,張巡撫自顧不暇,還能帶着銀子逃走不成?”鄧名嘆了口氣:“這樣好了,如果明天你們把銀子及時送來,本提督可以允許張巡撫派一隊士兵到我營地附近,監視我軍不得打造攻城器械。”

“一言爲定?”周培公覺得這個條件好得難以想象,急忙加以確認。

“言出無悔。”鄧名一邊回答,一邊在桌子下踢了李來亨一腳。正在發愣的後者頓時一躍三尺高,憤然大呼這是對明軍極爲不利的條件,是軍事史上從未有過的羞辱性條約,強烈要求鄧名收回成命。

“不過要化妝成我軍,而且不得透露身份。”爲了安撫激動不已的鷹派,鄧名就開始追加條件。

周培公馬上點頭:“這個自然。”

Www ⊙TтkΛ n ⊙C O

“好吧,那就請明天午時以前把銀子送到我營中。”鄧名讓周培公馬上回去籌備相關事宜:“至於到底多少贖城費才合適,等確認了你們不是在用緩兵計以後再細談不遲。”

周培公應了一聲,就要離去,突然心中一陣恍惚,怎麼好像條件已經演變得完全和事先商定的不同了呢?本來張長庚也沒打算立刻付五十萬兩銀子,還打算能拖多久是多久,若是鄧名老老實實地退兵,而湖廣情況又發生有利清軍的變化的話,張長庚會很高興賴掉這筆債務的。

“提督說不相信我們,可我們爲什麼一定要相信提督呢?”周培公又向鄧名發問:“提督說會讓我們派人監督,說不會攻打武昌,可說到底這都不過是提督的一句話而已。”

“因爲兩點!”鄧名似乎早就料到了周培公有此一問,他豎起一根指頭:“第一,這是你們張巡撫欠我的,我在鍾祥刺殺胡總督時,他欠我一個人情。”

周培公臉上又露出茫然之色,猜不透鄧名所指的一個人情是什麼意思:“難道少福王當時也能把巡撫大人殺了,但是手下留情了?”

“你不用胡思亂想,回去轉告張巡撫,他心裡明白得很。”鄧名笑道,同時豎起了第二根指頭:“第二,明天我就會開始打造攻城器械,然後開始攻擊漢陽、武昌。我不知道在我軍連戰連勝的聲威下,貴軍能夠在城外抵擋多久,但想必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當我的衝車撞在漢陽的城牆上時……”

鄧名舉起來的手臂輕輕向前一揮,筆直地指向前方,突然之間,周培公感到有一股梟雄的氣勢隨着這個動作從對方身上瀰漫出來。

“那時就如周先生所說,攻破漢陽、武昌已經關係到我的名聲、軍心,關係到我的中興大業。那時,無論我心中是不是在乎武昌、漢陽的生靈,這一仗也必須打到底。我的大業是不能用銀子收買的。”

第15節 相識(下)第19節 防區第2節 目標(下)第11節 攻勢(上)第38節 買賣(下)第22節 反正第60節 爭奪(下)第43節 挫折第24節 宣傳第20節 康熙(下)第54節 官銜第3節 援軍第29節 道破第44節 夾擊(上)第45節 突破(上)第4節 一致(上)第41節 占卜第56節 待遇(下)第24節 宣傳第14節 應對第30節 成長(上)第32節 吐哺第31節 戰備第18節 激戰第9節 送神(下)第5節 隔閡第47節 矛盾第22節 退讓(上)第30節 成長(上)第57節 輕取第13節 試探(上)第43節 徵兵第27節 派系(下)第8節 戰備(下)第53節 兌換第13節 試探(上)第28節 算計(下)第40節 印象(下)第30節 變化(下)第47節 贖買(上)第30節 劍閣第15節 軍心第21節 受降第38節 整頓(上)第64節 平息(上)第13節 困獸第39節 大捷第29節 搏鬥(下)第57節 觀感(下)第58節 同盟(上)第8節 震怒(上)第57節 信件第26節 觀感第19節 軍功第28節 算計(上)第25節 投奔(下)第60節 算盤(下)第46節 證券(上)第19節 跋扈(下)第36節 方向(上)第63節 黃雀(上)第43節 挫折第40節 擁立第9節 送神(下)第42節 中立(下)第32節 爭奪(下)第13節 勇氣(上)第59節 助剿第53節 霸氣(上)第1節 秘旨第21節 闖關第61節 未來第32節 突圍第34節 經濟第11節 攔截第50節 追擊(上)第15節 戰象(下)第40節 泥潭(下)第5節 密信第66節 加入(下)第19節 帝國第60節 算盤(上)第23節 代理(下)第18節 詔書(下)第28節 戰報第39節 哨探第23節 波瀾(下)第59節 黃雀(下)第7節 北上第25節 印象第53節 烈焰第21節 根基第6節 疑惑第49節 昆明第1節 秘旨第39節 嚮導(上)第1節 轉運第5節 放棄(上)第41節 爭奪(上)第45節 鍊金(上)
第15節 相識(下)第19節 防區第2節 目標(下)第11節 攻勢(上)第38節 買賣(下)第22節 反正第60節 爭奪(下)第43節 挫折第24節 宣傳第20節 康熙(下)第54節 官銜第3節 援軍第29節 道破第44節 夾擊(上)第45節 突破(上)第4節 一致(上)第41節 占卜第56節 待遇(下)第24節 宣傳第14節 應對第30節 成長(上)第32節 吐哺第31節 戰備第18節 激戰第9節 送神(下)第5節 隔閡第47節 矛盾第22節 退讓(上)第30節 成長(上)第57節 輕取第13節 試探(上)第43節 徵兵第27節 派系(下)第8節 戰備(下)第53節 兌換第13節 試探(上)第28節 算計(下)第40節 印象(下)第30節 變化(下)第47節 贖買(上)第30節 劍閣第15節 軍心第21節 受降第38節 整頓(上)第64節 平息(上)第13節 困獸第39節 大捷第29節 搏鬥(下)第57節 觀感(下)第58節 同盟(上)第8節 震怒(上)第57節 信件第26節 觀感第19節 軍功第28節 算計(上)第25節 投奔(下)第60節 算盤(下)第46節 證券(上)第19節 跋扈(下)第36節 方向(上)第63節 黃雀(上)第43節 挫折第40節 擁立第9節 送神(下)第42節 中立(下)第32節 爭奪(下)第13節 勇氣(上)第59節 助剿第53節 霸氣(上)第1節 秘旨第21節 闖關第61節 未來第32節 突圍第34節 經濟第11節 攔截第50節 追擊(上)第15節 戰象(下)第40節 泥潭(下)第5節 密信第66節 加入(下)第19節 帝國第60節 算盤(上)第23節 代理(下)第18節 詔書(下)第28節 戰報第39節 哨探第23節 波瀾(下)第59節 黃雀(下)第7節 北上第25節 印象第53節 烈焰第21節 根基第6節 疑惑第49節 昆明第1節 秘旨第39節 嚮導(上)第1節 轉運第5節 放棄(上)第41節 爭奪(上)第45節 鍊金(上)